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孙荣刚 《陕西肿瘤医学》2013,(10):2257-2260
目的:分析各段食管癌术后局部复发模式,探讨食管癌术后辅助性调强放疗的靶区勾画技巧,缩小照射野,降低放疗毒副作用.方法:收集589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复发157例,淋巴结复发83.4%(131例),瘤床复发9.6%(15例,包括合并淋巴结复发6例),吻合口复发5.7%(9例,包括合并淋巴结复发4例,合并残胃复发1例),残胃复发1.3%(2例).结果:各段食管癌术后的复发模式以区域淋巴结转移为主,食管癌淋巴结复发仍以纵隔淋巴结转移为主,纵隔1R区淋巴结复发明显高于其他分区,并且没有纵隔5区淋巴结复发.贲门癌以腹腔淋巴结复发为主;T4、T3、T2期患者手术后瘤床复发的风险分别为19.1%、1.4%、1.5%,瘤床复发主要为T4期患者.结论:临床上做食管癌术后辅助性调强放疗时,CTV可以根据不同部位食管癌的复发模式及淋巴结转移规律进一步缩小照射野.食管癌根治术后放疗靶区应设计为:上段食管癌应包括双锁骨上,纵隔1、2、4、7、3P区,瘤床,吻合口;中、下段食管癌术后放疗靶区包括双锁骨上,纵隔1、2、4、7、3P区,吻合口.T4期患者包括瘤床即可,瘤床下界置于原发灶下界即可.T3以上患者由于瘤床复发几率很低,可甩掉瘤床的照射.对于术后清扫贲门或胃左淋巴结阳性的患者可照射腹腔淋巴结引流区,包括腹腔3、7、8、9、16a组淋巴引流区;贲门癌包括瘤床,腹腔33、8、9、10、11、16a组淋巴引流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的范围对长期生存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2000— 2007年间 201例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照射患者资料,比较照射范围差异对生存影响,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Kaplan Meier法计算OS率,Logrank检验差异。结果 5年随访率为97.0%。全纵隔、全纵隔+胃左区、全纵隔+双锁骨上区、中上纵隔+双锁骨上区、全纵隔+双锁骨上+胃左区照射的 5年OS率分别为21.7%、37.1%、38.7%、34.8%、19.8%( P=0.4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仅仅术后N分期为预后影响因素(P=0.009)。预防性照射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1例、中上纵隔淋巴结转移34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0例。结论 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范围应包括中上纵隔和双锁骨上区。  相似文献   

3.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放疗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胸段食管癌放疗临床靶区的设计。方法 对首程治疗行颈、胸、腹3个野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621例,标记各部位清扫的淋巴结分别送检,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了解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食管癌放疗临床靶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2.9%、27.9%和7.9%,上纵隔的分别为31.2%、24.0%和10.1%,中纵隔的分别为14.3%、29.7%和33.7%,下纵隔的分别为1.3%、4.0%和19.1%,腹部的分别为11.7%、25.1%和55.1%。胸部各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长度愈长、肿瘤分化越低、肿瘤浸润越深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也愈高(P〈0.05)。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段食管旁、锁骨上、上中纵隔转移多见,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上下双向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特点,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腹部、中下纵隔转移多见。建议胸上段食管癌临床靶区的范围上界包括颈段食管旁及锁骨上、下界包括隆突下的淋巴结引流区,胸下段食管癌临床靶区的范围上界至隆突水平、下界包括胃左血管旁的淋巴结引流区,胸中段食管癌临床靶区的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我院1993年1月3日~1999年12月31日行颈、胸和腹三野淋巴结联合根治术后的患者143例,用配对法分为单纯手术组(73例)和术后放疗组(70例)。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行经右胸食管次全切除术 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除根治术及胃管代食管左颈部吻合术。放疗方法:术后放疗的范围包括双侧锁骨上区、中上纵隔淋巴引流区、吻合口以及原食管瘤床,形成“T”型照射野,手术后3~4周开始放疗,中位总剂量54Gy/27次,2Gy/次,5次/周。结果: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6%和43.9%,χ2=7.066,P=0.014;无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7.3%和68.9%,χ2=0.034,P=0.524。两组局部淋巴结转移复发率分别为41.1%(30/73)和15.7%(11/70),χ2=11.527,P=0.001;血行转移率分别为19.2%(14/73)和17.1%(12/70),χ2=0.099,P=0.752。结论:胸段食管癌三野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对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效果不明显,对有淋巴转移患者可提高生存率,降低淋巴结转移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疗的范围。方法回顾分析204例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仅照射纵隔(M)的26例,照射纵隔 双锁骨上(S)的139例,照射纵隔 胃左(L)的10例,3个区域全部照射的29例。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Logrank检验组间差异,对可能影响预后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长度、pT、pN和照射方式进行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3.8%、53.2%、34.1%和77.8%、51.6%、33.8%。不同照射方式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6.3%(M)、30.7%(M S)、40.0%(M L)和43.6%(M S L)(x~2=3.05,P=0.385)。多因素分析显示pT和pN为独立预后因素,而不同照射方式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7,P=0.096)。46例上段和中上段(位于中段但侵犯上段)患者中,43例没有照射胃左的无一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下段和中下段(位于中段但侵犯下段)是否照射双锁骨上的患者出现该部位淋巴结转移的比例分别为2%(1/ 43)和6%(1/18)(P=0.516)。结论上段和中上段患者似乎可不预防胃左,下段和中下段患者似乎可不预防双锁骨上。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收治265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病人,均为鳞癌。72.8%(193例)的病人始于术后8周以内。照射野包括双锁骨上区、纵膈、吻合口及胃左动脉淋巴结区。放疗剂量45-55Gy。94%的病人放疗剂量为50Gy,放疗采用常规分割照射。结果:265例病人总的1、2、3、4、5年生存率为81.5%、63.0%、50.9%、46.1%、39.5%。肿瘤外侵阳性病人预后较外侵阴性病人差(P<0.01),但肿瘤外侵阳性病人5年生存率仍达35.3%。淋巴结阳性病人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9%,与淋巴结阴性的病人相比有显差异(P<0.005)。本组死亡139例,其中血行转移52例(肺转移18例、肝转移14例、骨转移8例、其它12例)占37.4%,纵隔食管瘤床复发+纵隔淋巴结转移29例占20.9%,腹腔淋巴结转移16例占11.5%。结论:(1)除淋巴结阳性病人外,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可降低局部区域复发,提高远期生存。(2)对淋巴结阳性病人,术后放疗疗效差.(3)无论肿瘤外侵情况如何,食管癌术后放射治疗均有价值,但肿瘤外侵阳性病人预后相对较差。(4)放疗区域应包括肿瘤瘤床和淋巴引流区。(5)术后放疗剂量Dt50Gy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可手术食管癌采用手术与放射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un XD  Yu JM  Fan XL  Ren RM  Li MH  Zhang GL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0):784-787
目的探讨对可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射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69例可手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手术组135例,放疗组134例。手术组距肿瘤上下缘各5cm以上切除食管及其周围的淋巴脂肪组织,常规摘检≥5mm的区域淋巴结。放疗组临床靶区(CTV)前程设野原则:胸上段食管癌包括双侧锁骨上区及病变下缘以下4cm,胸中段食管癌上下缘各外放4cm,胸下段食管癌包括上缘以上4cm及胃左淋巴引流区,食管处宽度5~6cm,以90%的等剂量曲线包绕CTV,设3~5个照射野,常规分割,每次1.8~2.0Gy,照射50.0~50.4Gy,然后缩野(病变上下缘各外放2cm)加速超分割(1.5Gy/次,2次/d,间隔≥6h)照射18~21Gy,总剂量为68.4~71.0Gy。结果放疗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6%、56.2%和34.7%,手术组分别为93.3%、61.5%和36.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5.9%、43.7%和23.1%,放疗组分别为73.3%、39.7%和20.6%,两者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手术的食管癌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适形放射治疗,其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根治术后照射野的大小并未完全统一,目前对胸段食管癌多采用双侧锁骨区、全纵隔(包括胃左贲门旁淋巴结)在内的照射野[1-2]。此照射野对于胸中段食管癌是较适用的,因其可向上转移到上纵隔、气管旁、锁骨上淋巴结,也可向下转移到贲门旁胃左血管旁等胃周淋巴结,而对胸上段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区域与术后放疗的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术后放疗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前14年内我院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鳞癌、淋巴结转移阳性及无远处血道转移的N_1期患者945例,其中单纯手术590例,术后放疗355例.术后3~4周开始2 Gy/次放疗,中位剂量50 Gy分25次5周完成.结果 随访率为94.5%,随访满5年者189例.5年生存率单纯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分别为29.6%和38.0%(X~2=10.44,P=0.001).分层分析术后放疗较单纯手术可提高淋巴结转移数3~5个、>5个和仅有锁骨上区及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的5年生存率(30.5%:23.1%,χ~2=4.11,P=0.043;16.7%:8.9%,χ~2=6.87,P=0.009;45.5%:34.9%,χ~2=5.37,P=0.020),而不能提高淋巴结转移数1~2个和仅有中下纵隔及上腹部区淋巴结转移的生存率(50.7%:41.2%,χ~2=3.30,P=0.069;32.0%:27.7%,χ~2=2.22,P=0.137),但可降低锁骨上区及中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例数(15:76,χ~2=18.10,P=0.000;18:97,χ~2=26.81,P=0.000).结论 N_1期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根治术后放疗可提高淋巴结转移数≥13个和仪有锁骨上区及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者的生存率,并能降低锁骨上区及中上纵隔区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10.
对177例晚期食管癌进行了术前加速放疗(87例)和术前常规放疗(90例)。照射方法:两组均在模拟机下定位,上界锁骨上缘,下界平横膈。加速组前一后二野轮照,每天照射2次,每次2Gy,两次照射间隔6~8小时,前野照射剂量20Gy,后背两斜野各10Gy,总量40Gy,疗程12~14天;常规组前后二野对穿轮照,每天照射1次2Gy,总量40Gy,疗程26~28天。两组放疗后3~4周行食管癌根治术。结果:加速组与常规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9%和88%、2年为85%和65%、3年为69%和48%、4年为60%和41%;轻度放疗反应分别为9%和34%、中度为41%和39%、重度为50%和27%;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3%和24%;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分别为95%和90%。结果表明,术前加速放疗联合外科手术是综合治疗晚期食管中段癌的较好方法,不仅疗程缩短,而且生存率也有一定提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PURPOS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linical target volumes (CTVs) on survival rate after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RT) for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 METHODS AND MATERIALS: We studied 102 patients who underwent postoperative RT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for esophageal SCC (T3/4 or N1). The radiation dose was > or =50 Gy. In the extensive portal group (E group, 43 patients), the CTV encompassed the bilateral supraclavicular region, all mediastinal lymph nodes, the anastomosis site, and the left gastric and pericardial lymphatic. In the regional portal group (R group, 59 patients), the CTV was confined to tumor bed and the lymph nodes in the immediate region of the primary lesion. The 1-,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and multivariate/univariate analysis for factors predicting survival was studied. RESULTS: For the entire group, the 1-,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76.3%, 50.5%, and 42.9%, respectively (median survival, 30 months). The 1-, 3-, and 5-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76.5%, 52.1%, and 41.3%, respectively, in the E group and 76.2%, 49.2%, and 44.6%, respectively, in the R group (not significant). According to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N stage, number of lymph nodes with metastatic disease, and tumor length were th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CONCLUSIONS: Using a regional portal in postoperative RT for esophageal SCC is not associated with compromised survival compared with extensive portal RT and therefore should be considered. N stage, number of affected lymph nodes, and tumor length predict poor survival.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放射治疗的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1月对186例食管癌进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并与单纯手术治疗分组比较。结果术后放射治疗组1、3年生存率为78.6%、54.5%,单纯手术组1、3年生存率为73.5%、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29.9%)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年生存率(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放射治疗组3年生存率较单纯手术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无淋巴结转移者术后行放射治疗亦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对生存率的影响和放射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27  
目的 分析淋巴结转移个数对生存率的影响及放射治疗的意义。方法 495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单一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20例),根据淋巴结转移的个数分为3组:A组无淋巴结转移,占47.2%;B组淋巴结转移个数1~2枚,占29.5%;C组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占23.2%。结果(1)相同T分期(T3)时,A、B、C三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28.8%和10.9(P=0.0000);在C组,单一手术和术后放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0和19.3%(P=0.0336)。(2)在淋巴结阳性组(B C组),单一手术和术后放疗者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9%和21.2%(P=0.014),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9.7%和4.4%(P=0.000);在淋巴结阴性组(A组),单一手术和术后放疗的胸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7.8%和10.3%(P=0.003);A、B、C三组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9%、9.4%和17.5%(P=0.000)。血行转移率以C组最高,为27.8%。结论 淋巴结转移个数是影响食管癌生存率的因素之一。淋巴结转移个数≥3枚时,血行转移率高,是全身化疗的指征。术后放疗降低了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明显提高了C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手术是局限期食管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单纯手术切除的 5 年生存率仅 20%~25%。早期研究显示术后放疗降低区域复发率,但并不能提高生存率。近期大部分研究显示Ⅲ期或淋巴结阳性患者能从术后放疗中生存获益,且pT2-3N0M0期患者术后放疗可能获益。放疗靶区范围推荐以双侧锁骨上区、上纵隔、隆突下以及瘤床为主,大部分研究推荐下段病变应包括上腹部区域淋巴结。对局部晚期患者术后放疗联合化疗可能带来更大获益。关于食管鳞癌术后放疗意义、靶区设计及联合化疗等问题需个体化考量,需更多的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后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 311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前放疗患者资料,要求有详细临床、病理、放疗和手术记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为96.5%,随访满3、5年者分别为123、86例。放疗后原发部位无肿瘤(106例)与有肿瘤(205例)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43.2%、23.2%(χ2=11.53,P=0.001。129例原发部位有肿瘤但无淋巴结转移的T1+T2、T3、T4期 5年生存率分别为42%、30%、16%(χ2=20.20,P=0.000)。211例无淋巴结转移与 95例淋巴结转移 1~3、≥4个的生存率分别为38.3%(5年)与13%(5年)、14%(3年,5年为0)(χ2=42.13,P=0.000)。多因素分析先显示术前放疗后局部有无肿瘤残存、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状态、淋巴结转移个数以及性别是影响预后的因素(χ2=32.20、36.33、18.24、4.60、6.21,P=0.000、0.000、0.000、0.032、0.013)。结论 食管癌术前放疗后病理T、N分期和淋巴结转移个数能预测其预后,是其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术前同期放化疗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2017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48例经术前同期放化疗并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资料,化疗采用氟尿嘧啶+顺铂或紫杉醇+顺铂方案,放疗剂量为36~40Gy,常规分割。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及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51%、51%,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0%、51%、45%;中位生存期为72.4个月,无瘤生存期为60.1个月。pCR与非pCR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70%、70%与70%、44%、43%(P=0.00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6%、71%、68%与53%、43%、37%(P=0.002)。pN(-)与pN(+)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56%、55%与50%、38%、38%(P=0.004),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56%、51%与43%、38%、31%(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是否pCR和pN状态是影响总生存和无瘤生存的因素(P=0.012、0.011和P=0.025、0.033)。结论术前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疗效显著,是否pCR和pN状态是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Xiao Z  Yang Z  Liang J  Miao Y  Wang M  Yin W  Gu X  Zhang D  Zhang R  Wa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6):608-611
目的:分析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495例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随机分为单一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20例)。术后3-4周开始放射治疗。双锁骨上区为5周50Gy,25次;全纵隔为5-6周50-60Gy,25-30次。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为39.4%。单一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4474)。单一手术组和术后放疗组的Ⅲ期患者,其5年生存率分别为13.1%和35.1%(P=0.0027)。术后放疗组的胸内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复发率分别为16.2%、3.1%和0.5%,单一手术组分别为25.9%、13.2%和5.8%(P<0.05)。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单一手术组为1.8%,术后放疗组为4.1%(P>0.05)。结论: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提高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生存率,降低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的复发率;术后预防性放疗可提高Ⅲ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生存率,降低放疗部位淋巴结转移率和吻合口的复发率;术后放疗不增加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