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童血清骨钙素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再研  陈智清 《浙江医学》1999,21(6):333-334
为探讨血清骨钙素(BGP)在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2例6~10岁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女童(观察组)血清BGP水平,并与40名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其各年龄段血清BG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t=5.24,P<0.01),与年龄呈正相关(r=0.9655,P<0.01);病程≥1年者,骨龄超前值及血清BGP水平明显高于病程<1年者。观察组血清BGP亦与骨龄呈显著正相关(r=0.9605,P<0.01)。提示血清BGP水平可作为判断性早熟女童骨代谢水平的指标,可指导性早熟治疗的疗效评定及预后估计。  相似文献   

2.
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女童真性性早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宁 《广东医学》2005,26(2):226-228
目的 观察醋酸亮丙瑞林治疗女童真性性早熟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分析应用醋酸亮丙瑞林治疗 18例女童真性性早熟患儿的疗效。醋酸亮丙瑞林剂量 6 0~ 10 0 μg/kg,隔 2 8~ 30d皮下注射 1次 ,治疗 6个月后 ,评估患儿生长指标 ,包括 :身高、体重、生长速度、骨龄、BA/CA(骨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 )、预测身高 ;性激素水平变化、性腺的发育状况、第二性征的变化及心理状况。结果 治疗 3个月后 ,所有患儿第二性征发育减慢或坚度变软。治疗 6个月时 ,骨龄发育速度明显减慢 ,BA/CA下降 ,治疗后身高和预测成年后身高均增加 ;性激素水平下降 ,性腺发育受抑制 ;月经早潮者因为停经而恢复了应有的年龄段心理。治疗第 4个月起生长速度下降 ;快速减至小剂量维持至逐渐减量、大剂量维持生长受抑小 ,且对骨龄的抑制无差异性。结论 醋酸亮丙瑞林不仅能控制和减缓第二性征的成熟度和速度 ,改善成年后最终身高 ,而且能恢复相应的年龄应有的心理行为。快速减量、小剂量使用副作用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薇 《吉林医学》2011,32(28):5887-5888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25例,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身高、体重、骨龄、性征改变情况;测定治疗前后FSH峰值和LH峰值。结果:治疗后身高、体重、体重指数、骨龄/年龄、预测成年身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子宫容积、卵巢容积、LH峰值、FSH峰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能够抑制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有助于改善患儿最终成人身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抗早2号方治疗女童真性性早熟1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抗早2号方治疗女童真性性早熟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50例性早熟女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分别用抗早2号方和知柏地黄汤治疗,并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疗效,测定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子宫卵巢容积、骨龄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4.0%和66.7%,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LH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B超显示:治疗组治疗后子宫容积和卵巢容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用药后6个月骨龄显示:治疗组骨龄增长明显落后于年龄增长,减缓骨龄增长速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早2号方治疗女童真性性早熟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滋阴降火中药治疗女童性早熟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滋阴降火中药对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疗效。方法:对38 例女童性早熟患儿予以滋阴降火中药口服,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性征、骨龄、血激素水平及子宫、卵巢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性征消退或不再进展,骨龄增长减缓,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卵巢变小。结论:滋阴降火中药对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性早熟女童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骨龄指数(BAI)的关系。方法选取200例性早熟女童为病例组(其中骨龄超前113例,骨龄正常87例),对照组为同期体检无器质性疾患的200例健康女童(骨龄均正常)。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2组ERα基因多态性与BAI的关系。结果 ERα基因PvuⅡ基因型在病例组BAI正常者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baⅠ基因型在病例组BAI正常者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α基因PvuⅡ基因型在BAI超前者与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I超前者的ERα基因XbaⅠ存在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α基因XbaⅠ基因型与性早熟女童骨龄超前有关,而PvuⅡ基因型与性早熟女童骨龄超前无关。通过ER基因检测可为性早熟诊断和早期及时治疗提供分子靶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女性儿童性早熟(附218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惠珍  刘丽 《广州医药》2005,36(3):36-37
目的通过对女性性早熟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治疗的类型。方法对218例性早熟行骨龄测定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若LH峰值>12IU/ml,LH/FSH>1为中枢性性早熟,若LH<12IU/ml,LH/FSH<1为假性性早熟或不完全性早熟。结果真性性早熟51例,占23.4%,其中4例骨龄正常,其余骨龄超前>1,行头颅MR检查3例有阳性发现,外周性性早熟14例,占6.4%,1例骨龄超前,余骨龄正常,不完全性性早熟153例,占70.2%,骨龄均正常。结论大多数的性早熟为不完全性性早熟不用治疗,但要注意骨龄的监测。外周性性早熟予病因治疗。骨龄正常的特发性CPP,不需治疗,骨龄超前的CPP需积极治疗,对6岁以下CPP女孩,应做鞍区CT或MRI以发现中枢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马兰花  宁建英 《医学研究杂志》2023,52(2):161-164,113
目的 分析性早熟女童的临床特点,探讨性激素基础值在女童性早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以同期就诊的不完全性性早熟(incomplete precocious puberty,IPP)女童为IPP组,对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女童(CPP组)的临床特点、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基础促黄体生成素在CPP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CPP组女童的骨龄与年龄差值、骨龄指数、子宫长径、双侧卵巢平均容积、最大卵泡直径、预测身高受损值、基础LH及LH/FSH均大于IPP组,CPP组女童预测成年身高低于IP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基础LH诊断截点为0.53IU/L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8,诊断CPP的敏感度为88%,特异性为92%。结论 基础LH对于初步诊断 CPP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在乳房发育的女童真假性早熟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47例乳房发育的女童进行LHRH激发试验,同时测骨龄及子宫、卵巢容积,随访6个月-2年。结果真性性早熟组的促黄体生成激素(LH)峰值明显高于基础值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发现93%女童进入青春中晚期。假性性早熟组则相反,但随访发现其中部分病例可转为真性性早熟。结论应用LHRH激发试验来鉴别乳房发育女童的真假性早熟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性早熟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儿科医师对性早熟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性早熟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真性性早熟22例(42.3%),假性性早熟16例(30.8%),部分性性早熟14例(26.9%)。真性性早熟女童多为特发性,临床表现为生长增速,骨龄明显提前,性腺增大,(LHRH)兴奋试验阳性。假性性早熟以外源性激素摄入为重要原因,临床可有生长增速,骨龄提前、性腺增大,性激素水平显著升高,LHRH兴奋试验阴性,多有乳晕及小阴唇的色素沉着;部分性性早熟多原因不明,临床上无生长增速、骨龄提前及性腺增大。结论:性早熟病因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女童血清雌二醇在性早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对照组、假性性早熟及真性性早熟雌二醇水平,判断其在诊断女童性早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假性性早熟女童、20 例真性性早熟女童及20例正常发育的女童基础血清雌二醇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真性及假性性早熟女童雌二醇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真性性早熟女童雌二醇水平高于假性性早熟女童.结论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有助于女童性早熟的早期诊断及真性性早熟与假性性早熟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曲普瑞林治疗中枢性早熟女童的骨龄变化情况,以此来评估曲普瑞林在改善性早熟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lO月来我科就诊的98例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患儿,给予曲普瑞林治疗。首剂量80-110ug/kg肌肉注射。2周后加强1次,以后每4周1次。3个月后根据性腺轴的抑制情况减为60-100ug/(kg·4周)维持治疗。用CHN法评估骨龄(BA)并定期测量身高,应用上海瑞金医院WizardV2.1软件预测成人终身高。比较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BA,骨龄差值/身高差值(BA/ACA),生长速率(GV),预测身高(PAH)。结果:治疗前后患儿的ABA./ACA,GV,PAH比较均出现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儿骨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预测成人身高出现明显增加。结论:用曲普瑞林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可有效延缓BA成熟,改善预测成人终身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方法 51例女童ICPP患儿用GnRHa治疗,疗程1~2年,观察治疗前后促黄体生成素峰值(P-LH)、促卵泡刺激素峰值(P-FSH)、雌二醇(E2)、子宫容积、卵巢容积以及随疗程变化体重指数(BMI)、骨龄(BA)、骨龄与生活年龄比值(BA/CA)、生长速率(GV)、预测成人身高(PAH)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后促黄体生成素峰值、促卵泡刺激素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后骨龄与生活年龄比值、生长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预测成人身高有提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能有效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治疗ICPP,但其促身高增长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LHRH激发试验在儿童性早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在儿童性早熟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珐:对28例性早熟表现的儿童进行LHRH激发试验,测定LH及FSH值,同时测量身高、骨龄,B超测量子宫及卵巢的容积,结合身高、骨龄、子宫及卵巢容积等将性早熟患儿分真性与假性性早熟组。结果:真性性早熟组8例,假性性早熟组20例,2组LH、FSH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激发后30、60、90minL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SH在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9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类似物治疗6个月再次做LHRH激发试验,4例治疗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被抑制,LH、FSH呈较低水平。4例真性性早熟患儿治疗前后LH、FSH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激发后30、60、9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RH激发试验比单次测定LH、FSH更可靠,对性早熟的性质判断及治疗后疗效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20例真性性早熟的患儿按骨龄和身高情况分组,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单独治疗及择期联合应用生长激素(hGH)治疗,动态观察其对身高的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身高〈50百分位者采用GnRHa与hGH联用疗效显著,其生长速度及最后身高较单用GnRHa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性早熟女童骨龄指数与LHRH激发试验LH峰值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床诊断为性早熟女童53例均作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发试验,摄左手腕正位片并用CHN法软件测定骨龄,将骨龄除以年龄得骨龄指数(BAI),分别对ICPP(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组及非中枢性性早熟组女孩BAI和黄全生成素(LH)峰值作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非中枢性性早熟组女童BAI与LH峰值无相关性。ICPP组BAI与LH峰值呈直线正相关。结果提示LHRH激发试验有助于ICPP和非中枢性性早熟的鉴别诊断,BAI值越高,越有必要作LHRH激发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滋阴泻火方对女孩特发性真性性早熟的疗效与机制。方法进行中医辨证并单独采用滋阴泻火中药对72例特发性真性性早熟患儿进行治疗。结果中医辨证,发现患儿均有阴虚火旺征象。经中药治疗后,阴虚火旺征象显著改善,同时第二性征消退,血清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雌二醇(E2)水平下降,子宫卵巢容积缩小,阴道脱落细胞成熟度降低,血清骨钙素(BG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骨龄维持在治疗前水平。结论滋阴泻火中药不仅通过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不平衡状态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可防止骨骺过早融合,有利于改善患儿最终身高。  相似文献   

18.
两岁多的女童竟然乳房发育,月经来潮。前不久,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就收治了这样一名两岁多的女童。这名两岁多的女童身高已达1.05米,据骨龄测定,实际骨骼生长已达到八九岁儿童的程度。造成女童性早熟的罪魁祸首是女童脑部生长的下丘脑错构瘤。这种瘤极为罕见,女童多发于男童。  相似文献   

19.
林亦鑫  陈伟斌 《医学综述》2014,(6):1093-1095
性早熟是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的一种内分泌疾病,中医认为此病病机既有阴虚火旺,又有肝失疏泄或见脾虚痰湿,由肝、脾、肾三脏互为而致,发为此病。治疗多采用滋阴泻火,舒肝解郁,化痰散结等,中医辩证治疗女童性早熟能够缓解患儿不适症状,使乳房发育恢复至青春期前水平,改善激素水平,延缓骨龄成熟、提高最终身高,为性早熟的提早防治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伟  杜悦新 《吉林医学》2014,(15):72-3269
目的:观察左归丸和赖氨酸联合治疗青春后期矮小女童的疗效。方法:选择青春后期矮小女童5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左归丸联合赖氨酸治疗,治疗时间半年。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女童身高、身高标准差、预测终身高、骨龄,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前后女童身高、身高标准差、预测终身高、骨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显著。结论:左归丸和赖氨酸联合治疗青春后期矮小女童,可提高女童身高,增加骨龄,今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