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与分析各组大鼠血清及肺泡灌洗液(BALF)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观察黄龙止咳口服液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模型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而探讨黄龙止咳口服液调节CVA免疫功能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卵蛋白(OA)和氢氧化铝共同激发致敏建立CVA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黄龙高剂量组、黄龙中剂量组、黄龙低剂量组、先声咳喘宁组、布地奈德组,记录引喘诱咳时2 min内大鼠咳嗽次数及血清和支气管BALF中IL-4、IFN-γ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咳嗽次数明显增多(P<0.01),血清和支气管BALF中IL-4含量显著升高(P<0.01),IFN-γ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咳嗽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血清及BALF中IL-4含量明显降低,IFN-γ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黄龙高剂量组与黄龙低、中剂量组比较,咳嗽次数明显减少,血清及BALF中IL-4含量明显降低,IFN-γ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先声咳喘宁组比较,黄龙高剂量组血清IFN-γ值相对升高,BALF中IL-4值相对降低,IFN-γ值相对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布地奈德组比较,黄龙高剂量组血清IFN-γ值相对升高,BALF中IL-4值相对降低,IFN-γ值相对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龙止咳口服液通过降低机体的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发挥治疗CVA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晓艳  姜梁 《重庆医学》2013,(23):2752-2753,2757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血清中IL-4、IL-5、IFN-γ水平等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乳酸杆菌组及阳性药对照组共4组,每组10只。乳酸杆菌组每天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灌胃3周;建立大鼠卵清蛋白致敏模型;阳性药对照组灌胃氯雷他定;另外20只大鼠用于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检验大鼠模型制备及治疗情况;测定实验各组大鼠血清IL-4、IL-5、IFN-γ水平,检测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结果模型组IL-4、IL-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FN-γ水平降低,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乳酸杆菌组IL-4、IL-5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IFN-γ水平增加,高于模型组(P<0.05)。乳酸杆菌组各项指标与阳性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可下调AR大鼠血清中IL-4、IL-5水平,上调IFN-γ水平,调节Th1/Th2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风宣窍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风宣窍汤高、中、低剂量组、氯雷他定组。卵蛋白(OVA)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药物干预后,ELISA法检测各组豚鼠血清总IgE、IL-4、IFN-γ、组胺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gE、IL-4、组胺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风宣窍汤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总IgE、IL-4、组胺水平,升高IFN-γ水平(P〈0.01),消风宣窍汤中、低剂量组、氯雷他定组能降低血清总IgE、IL-4、组胺水平,升高IFN-γ水平(P〈0.05)。[结论]消风宣窍汤能促进IFN-γ的产生,抑制IL-4的形成,促进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之间恢复平衡,从而减轻EOS的活化,减少IgE的合成,减少组胺的释放,从多方面阻止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辛芩颗粒与氯雷他定联合用药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血清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就诊的12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人。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加用辛芩颗粒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IL-4和YKL-4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对照组(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中IFN-γ浓度水平均上升,IL-4和YKL-40浓度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FN-γ浓度水平高于对照组,IL-4和YKL-40浓度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61%和3.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辛芩颗粒和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病情,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对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皮损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低、中、高剂量组(简称"凝胶低、中、高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采用2,4-二硝基氯苯复制慢性湿疹大鼠模型,各治疗组均经皮外涂相应药物,比较各组大鼠的皮损评分及血清IL-4、IFN-γ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皮损评分及血清IL-4含量均明显降低,INF-γ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治疗组之间比较,凝胶中、高剂量组大鼠皮损评分及血清IL-4含量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和凝胶低剂量组,INF-γ含量均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和凝胶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能明显改善慢性湿疹模型大鼠皮损,降低大鼠血清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其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苍耳子水提取物对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部行为学症状、鼻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和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SPF级豚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玉屏风散组,苍耳子水提取物高剂量(4 g/kg)、中剂量(2 g/kg)、低剂量(1 g/kg)组。除正常组豚鼠外,其余各组豚鼠采用卵蛋白和氢氧化铝腹腔注射并局部刺激的方法复制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给药14 d,5%卵蛋白隔日滴鼻1次。观察各组豚鼠鼻部行为学症状评分,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鼻黏膜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苍耳子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降低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部行为学症状积分(P>0.05);高、中、低剂量苍耳子水提取物改善鼻黏膜病理变化;苍耳子水提取物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血清IgE、IL-4水平(P<0.05),升高IFN-γ水平(P<0.05)。结论 不同浓度苍耳子水提取物均可改善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部行为学症状,减轻鼻黏膜病理变化,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IFN-γ和IL-12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酸杆菌组及阳性药对照组4组.建立大鼠卵白蛋白致敏模型,取各组大鼠鼻腔黏膜病理切片后计数嗜酸性粒细胞,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试验各组大鼠血清中IFN-γ和IL-12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IFN-γ和IL-12的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乳酸杆菌组中IFN-γ和IL-12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乳酸杆菌组各项指标与阳性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酸杆菌可增加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IFN-γ和IL-12的含量,减轻过敏性鼻炎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鼻康片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总IgE和Th1细胞/Th2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分析中成药鼻康片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7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6)、模型组(n=6)、西药对照组(n =6)、实验组(n=6)4组.用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实验变应性鼻炎模型,西药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西替利嗪和鼻康片治疗,疗程结束后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总IgE、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 鼻康片可显著降低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IgE和IL-4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Th1/Th2的比值和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康片可通过降低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IgE和IL-4的水平,增加IFN-γ的水平,调节Th 1/Th2的平衡来发挥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影响,揭示小青龙汤治疗AR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小青龙汤治疗组、开瑞坦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观察小青龙汤治疗后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的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组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明显升高,小青龙汤治疗组血浆IL-4含量和IFN-γ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小青龙汤治疗AR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IL-4含量和提高IFN-γ含量,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减轻AR的症状或减缓AR的发作,以达到治疗AR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加味黑布膏对复合痤疮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的影响,探讨加味黑布膏预防痤疮瘢痕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加味黑布膏低、中、高剂量组6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参照Kligman法建立大鼠复合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阳性对照组予0.025%维A酸乳膏外涂,加味黑布膏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加味黑布膏外涂,空白组、模型组不涂抹任何药物,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耳郭皮损变化情况,并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0、IFN-γ的含量。结果加味黑布膏能明显改善复合痤疮模型大鼠耳郭皮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明显升高,IFN-γ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及加味黑布膏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明显降低,IFN-γ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药物组之间比较,加味黑布膏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0含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加味黑布膏可通过抑制IL-10的过度分泌,升高IFN-γ的含量,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达到预防痤疮瘢痕形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甘草干姜汤对变应性鼻炎大鼠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及鼻黏膜组织的影响。方法: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甘草干姜汤组、模型组及西药组4组,后3组用卵清蛋白(AVO)制作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分别给予甘草干姜汤2~2.5 m L/只、西替利嗪溶液2~2.5 m L/只、生理盐水2~2.5 m L/只灌胃(模型组及对照组),每天1次;每组大鼠分别在灌胃10、20及30 d时处死10只,检测大鼠血清中IFN-γ和IL-4水平,同时观察各组大鼠各时点的行为学和鼻黏膜组织学变化。结果:灌胃10 d,甘草干姜汤组和西药组与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表现无明显差异(P>0.05),但与正常组存在明显差异(P<0.01);灌胃20 d,甘草干姜汤组和西药组大鼠与模型组和正常组均有明显的差异(P<0.01);灌胃30 d,甘草干姜汤组和西药组行为学变化接近正常组(P>0.05);甘草干姜汤组和西药组灌胃10和20 d时,血清中IFN-γ、IL-4水平与正常组、模型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灌胃30 d,甘草干姜汤组、西药组IFN-γ和IL-4与模型组比较,分别有明显升高和下降(P<0.01),但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HE染色示甘草干姜汤组与西药组灌胃30 d,鼻黏膜结构逐渐修复,嗜酸细胞显著减少,而正常组与模型组未见明显改变。结论:甘草干姜汤能改善变应性鼻炎大鼠的症状,对鼻黏膜有一定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FN-γ-及IL-4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Rhinallergosis,A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AR患者10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53)与对照组(n=53),对照组予以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研究组予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氯雷他定分散片治疗,均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清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94.34%)高于对照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FN-γ、IL-4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独氯雷他定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新过敏煎治疗新型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按照血p H值进行初筛分组,将血p H值小于中间值的48只大鼠配合特殊喂养与特殊行为干预后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麻芥冲剂组、新过敏煎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外,余组造模后分别给药,疗程14 d。观察各组AR大鼠模型鼻炎症状积分以及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大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水平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新过敏煎组、麻芥冲剂组与阳性对照组鼻炎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血清IFN-γ水平升高(P0.05),血清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鼻黏膜充血与炎症细胞浸润改善。结论:新过敏煎与麻芥冲剂均可显著改善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炎症状,改善病理组织损伤,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和抗过敏效果,推测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清IL-4与IFN-γ在体内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迟玉梅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57-58,61
目的 探讨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清IFN-γ及IL-4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18例来我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由相同数目的 健康者组成,观察组患者给予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IFN-γ及IL-4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结果 ①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注射地塞米松后,显效率为62.39%,有效率为34.40%.②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喷嚏、鼻塞、鼻痒、嗅觉减退等方面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③对照组血清中IFN-γ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前,而IL-4的含量明显低于观察组治疗前(P < 0.05);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FN-γ含量升高,IL-4的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后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对变态反应性炎症发生的阻止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患者IFN-γ及IL-4的含量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千建峰 《中外医疗》2016,(7):125-126
目的 研究分析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其IFN-γ、IL-4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IFN-γ、IL-4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和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FN-γ高于对照组,IL-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非索非那定片联合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清IFN-γ、IL-4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温补散结方对艾氏腹水癌小鼠生存期及腹水中相关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方法复制艾氏腹水癌小鼠模型40只,随机分为环磷酰胺对照组、温补散结方高剂量组、温补散结方低剂量组、模型对照组。给药9 d后计算各组小鼠生存期及生命延长率。同样方法造模、分组、给药,9 d后抽取腹腔积液,ABC-ELISA法检测腹水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温补散结方高、低剂量组生存期均较荷瘤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生存期较化疗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补散结方高、低剂量组腹水中IL-12、IFN-γ含量均较模型组及化疗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剂量组IL-4含量较模型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剂量组之间IL-12、IFN-γ、IL-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散结方能延长艾氏腹水癌小鼠模型的生存期,使腹水中IL-12、IFN-γ含量升高,IL-4含量降低,Th1/Th2向Th1方向漂移而活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发挥抗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鼻敏康颗粒对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Toll样受体2(TLR2)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鼻敏康组。用烟熏法造成肺气虚型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用卵白蛋白(OVA)造成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给药1 w后处死大鼠,剥取鼻黏膜,匀浆后离心,检测上清液中TLR2和TLR4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雷他定组与鼻敏康组TLR2、TLR4水平降低(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敏康颗粒对变应性鼻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血清中IgE、IL-4和IL-5含量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乳酸杆菌组及阳性药对照组4组,每组10只。乳酸杆菌组每天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1.5mg/g以无菌稀释液溶解后灌胃3周;正常组、模型组及阳性药对照组均予无菌稀释液灌胃3周。模型组、乳酸杆菌组及阳性药对照组建立大鼠卵白蛋白致敏模型。阳性药对照组灌胃氯雷他定5mg/kg,连续10d。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试验各组大鼠血清IgE、IL-4、IL-5的含量。结果:模型组IgE、IL-4、IL-5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乳酸杆菌组IgE、IL-4、IL-5的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乳酸杆菌组各项指标与阳性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可降低AR大鼠血清中IgE、IL-4和IL-5含量,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FN-γ、IL-4含量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的相关性,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选择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为观察组,在治疗前、2个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的评定,分别检测血清IFN-γ、IL-4的含量。并设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患者血清IFN-γ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IL-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二者比值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疗程结束后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IL-4水平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1),且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水平与患者症状、体征呈负相关(r症状=-0.608,P<0.01;r体征=-0.394,P<0.01),IL-4水平与患者症状、体征呈正相关(r症状=0.777,P<0.01;r体征=0.620,P<0.01)。结论:下鼻甲注射地塞米松可以通过调节患者体内IFN-γ、IL-4细胞因子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l/Th2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柴虎疏肝煎剂(丹参、三棱、虎杖、柴胡、香附各12g)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NF-γ)的影响。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金三莪预防组、柴虎疏肝煎剂预防组、中药金三莪治疗组、柴虎疏肝煎剂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共8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以外,其余各组以40%四氯化碳石蜡油进行造模,造模同时中药金三莪预防组和柴虎疏肝煎剂预防组分别给予中药金三莪0.6g/100g体重和柴虎疏肝煎剂1g/100g体重。治疗组从造模4周后灌胃治疗。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g/100g体重,中药金三莪治疗组给予中药金三莪0.6g/100g体重,柴虎疏肝煎剂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柴虎疏肝煎剂0.5、1.0、2.0g/100g体重。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和INF-γ的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金三莪预防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0.01),柴虎疏肝煎剂预防组及柴虎疏肝煎剂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均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0.01),柴虎疏肝煎剂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中TNF-α水平明显低于柴虎疏肝煎剂低剂量治疗组、预防组(P<0.05)。模型组对照组大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柴虎疏肝煎剂中、高剂量治疗组血清IFN-γ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柴虎疏肝煎剂高剂量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低于柴虎疏肝煎剂低剂量治疗组、预防组(P<0.05)。结论:柴虎疏肝煎剂可明显降低血清中IFN-γ和TNF-α的水平,是否能通过降低血清中这两类细胞因子的水平来起到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