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观察142例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脑电图压颈试验,并与7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压颈试验的阳性率疾病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电图改变与脑动脉硬化症的严重程度间并无平行关系。脑电图的积分与颈动脉和眼底动脉硬化征间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症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高血压患者为A组、50例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为B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循环酶法对三组进行Hcy血清浓度检测。结果 A组、B组、正常对照组血清Hcy浓度分别为18.51±3.65,20.65±5.77及9.82±1.91μmol/L,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高Hcy血症和高血压相互影响共同促进脑动脉硬化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人眼底动脉硬化与颈动脉硬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人眼底动脉硬化与颈动脉硬化的相互关系,评价眼底镜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116例诊断为高血压病的病人,采用二维超声多普勒技术检测双侧颈动脉、直接眼底镜观察眼底,对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34例病人进行脑动脉造影术,记录相关数据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①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血压呈正相关(r=0.376)。②高血压病人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硬化分级与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明显相关(r=0.385)。③TIA病人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无TIA发作组,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脑小动脉病变相关性高于与颈动脉病变相关性(r=0.453,r=0.385)。结论:高血压病人眼底动脉、颈动脉硬化,脑小动脉病变与高血压病有很好的相关性,眼底镜检查对判断脑动脉硬化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级和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宁波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患者159例,根据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及改良TOAST分型,选择其中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及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别进入A组和B组,其中A组72例,B组7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级和血Hcy检测,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级、血Hcy水平与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A、B组斑块厚度和斑块类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5、0.827,P值均0.05),超声造影评级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92.350,P0.01),以超声造影评级≥3级作为预测发生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则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44%、94.74%;(2)A、B组患者间血Hcy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383,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78,以血Hcy≥13.50μmol/L作为诊断标准,预测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7.21%、90.80%;(3)以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级≥3级或血Hcy≥13.50μmol/L作为诊断标准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8.71%、96.45%;(4)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级、血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之间存在高度线性正相关(r=0.865、0.827,P值均0.01)。结论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评级和血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动脉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检查手段,为临床二级预防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5.
脑动脉硬化402例临床特点分析刘玉华刘棋脑动脉硬化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早期常表现脑缺血症状,而晚期出现脑实质损害。为了对脑动脉硬化症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现将我科1990年以来收治的脑动脉硬化症402例的临床特点做以下分析。临床资料1.1.402例...  相似文献   

6.
脑动脉硬化症多发生在中、老年人,早期常以脑缺血症状群出现,若不注意容易造成误诊,至晚期出现脑实质损害,影响健康,威胁生命。目前国内对脑动脉硬化症的早期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为进一步对脑动脉硬化症的早期诊断及分型进行探讨,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轻度脑动脉硬化症20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症的疗效。方法 :将 1 5 0例以眩晕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动脉硬化病人 ,随机分为治疗组 76例和对照组 74例 ,治疗组按中医理论辨证分型 ( 5型 )治疗 ,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 ,2组病例均以 2周为 1个疗程 ,连服 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0 .8% ,对照组 74.3 % ,2组比较 ,P <0 .0 1。结论 :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症疗效明显优于使用西药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雯  郭进  颜晓东  马隆佰 《临床荟萃》2004,19(5):252-254
目的通过对骨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关系的分析, 探讨骨质疏松与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6例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或脑动脉硬化患者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前臂的骨密度, 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及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 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测定血甲状旁腺激素全段、骨钙素、血钙.据骨密度分骨质疏松组(A组),非骨质疏松组(B组).结果 A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各分支钙化积分及冠状动脉总钙化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多发性硬斑发生率高于B组(P<0.01).冠状动脉钙化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甲状旁腺激素呈正相关,与骨钙素、血钙呈负相关, 与各部位的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骨质疏松症与动脉硬化有密切的关系, 骨质疏松时钙从骨中溶出增加,体循环中的钙可异常沉积在血管内膜中,造成血管壁动脉粥样硬化、钙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动脉硬化症智能障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为预防和治疗该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67例脑动脉硬化症智能障碍患者以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测查后分为三个组观察,另有3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组,分别行经颅多谱勒(TCD)检查,观察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边缘智力组(A组)、轻度损害组(B组)及中度损害组(C组)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动脉平均峰值流速(V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C组椎基底动脉系统Vm显著低于对照组及A组(P<0.05);A、B、C三组患者血管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01),B、C组患者P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A组(P<0.01,P<0.001)。结论脑动脉硬化症智能障碍患者存在广泛的脑血流低灌注,并且病情有随脑血流低灌注程度加重而加重的趋势,TCD检查为预防及治疗脑动脉硬化症智能障碍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051775 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及护理 /焦守凤… //解放军护理杂志 .- 2 0 0 4 ,2 1( 4) .- 10~ 13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检测 130例 ,其中脑梗死组 6 5例 ,健康对照组 6 5例。结果 :在脑梗死组 ,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 0 1)外 ,颈动脉管腔直径无差异 ;动脉粥硬化斑块检出率在两组中以球部为最高 ,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 ;脑梗死组颈总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亦较对照组高 (P <0 .0 1)。认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  相似文献   

11.
王小燕  蓝春勇  钟维章  张步林 《临床荟萃》2009,24(16):1406-1408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病变的价值。方法应用CDU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血管检测,每例患者均同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将2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检验)。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得出了二维彩色超声诊断颈动脉中重度以上狭窄及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5%、94.7%、95.0%,CDU频谱诊断中重度以上狭窄及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7.3%、97.4%、90.0%。一致性检验(Kappa检验)结果表明CDU和DSA2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CDU形态学测定与DSA的Kappa值为0.787,CDU血流动力学测定与DSA的Kappa值为0.669。结论在评估狭窄程度方面,CDU与DSA一致性好,对于大多数中、重度以上的狭窄。CDU可以取代有创性DSA,甚至仅凭超声检查结果就能对70%~99%狭窄病例的诊断治疗方案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血管紧张素1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血脂、高血压等与另一危险因素:颈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6例脑梗塞患者的ACE基因型,同时检测其血脂。载脂蛋白、血压及颈动脉硬化状况,并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组与非颈动脉硬化组相比,颈动脉硬化组的年龄、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均<0.05),而两组的ACE基因多态性、性别、血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是引起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龄、高胆固醇是引起颈动脉硬化导致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脑梗塞的其它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等并不通过引起颈动脉硬化来影响脑梗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沈建江  王瑜敏  陈洁 《检验医学》2010,25(10):765-76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将207例脑梗死患者按其IMT分成3个亚组(Ⅰ组:IMT≤0.92 mm;Ⅱ组:0.92 mm〈IMT≤2.00 mm;Ⅲ组:IMT〉2.00 mm);根据是否存在颈总动脉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非颈动脉硬化组。将10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空腹血清hs-CR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患者不同IMT组的hs-CRP水平存在差异,并随着IMT的增加而升高(P〈0.05、P〈0.01);颈动脉硬化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颈动脉硬化组(P=0.003)。hs-CRP与IMT呈正相关(r=0.239,P=0.028)。结论 hs-CRP可作为反映颈动脉硬化发生和脑梗死危险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姜丹  定正超  尚炯炯  李蕾 《中国康复》2003,18(3):142-143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 6 8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 ,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6 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 5 6例 (82 .35 % )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 ;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BIF) ,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 (ICA) ;梗死灶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较对侧严重 ,检出斑块与脑梗死部位存在显著同侧相关性 (P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并可作为预测及评价脑梗死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02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超声观察,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管径、内一中膜厚度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102例脑梗死患者中,75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可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及特点。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20例脑梗塞和TIA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 发现94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78%。CT或MRI检查的脑梗塞灶与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的侧向基本是一致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于分叉处,软斑与溃疡斑是脑梗塞的主要的栓子来源,血流动力学各项参数及频普形态亦有改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密切相关性,超声检测预测脑梗塞的发生对临床预防脑梗塞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早期诊断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变。方法:对三组(正常组、无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共120例患者行超声检查颈动脉,观察动脉硬化情况,记录血流值。对三组同侧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血流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ICA/CCA)进行统计学F检验。结果:正常组、无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IcA/CCA比值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正常组与无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ICA/CCA比值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同侧颈内动脉与颈总动脉血流收缩期血流速度比值(ICA/CCA)有助于早期诊断颅内颈内动脉系统远端阻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硬化与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 1 0 9例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超声观察 ,探讨脑梗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收集 1 0 9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塞患者并行双功能超声检查颈动脉管径、内壁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1 0 9例脑梗塞患者中 ,78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形成。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密切的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 ,是检查颈动脉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 ,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检测 130例 ,其中脑梗死组 6 5例 ,健康对照组 6 5例。结果 在脑梗死组 ,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0 1)外 ,颈动脉管腔直径无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在两组中以球部为最高 ,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脑梗死组颈总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亦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比 ,临床上应加强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Fallingofcarotidarteryarteriosclerosisplaqueisoneofreasonsoftransientcerebralischemiaandcerebralinfarction.Weutilizecolordouble-functionultrasoundscannertodetectex-tracranialcarotidarteryinordertoanalyzeitseffectonischemiccerebralinfarction.Objective:Toobeservetheeffectofextracranialcarotidarteryplaquetypeonischemiccerebralinfarction.Unit:NeurologyDepartmentof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NanhuaUniversity.Subject:Therewere158patientsinthisgroup,98males,60fema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