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假性球麻痹即中枢性延髓麻痹,是中风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多由于双侧大脑半球梗死损害双侧皮质脑干束所致。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瘫痪或不全瘫痪,软腭、咽喉、舌肌运动困难,吞咽、发音、讲话困难,无肌肉萎缩,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增强,可出现强哭强笑及锥体束征。  相似文献   

2.
项针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假性延髓麻痹,是由双侧皮质脑干束病损所造成,临床表现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瘫痪或不全瘫痪,软腭、咽喉、舌肌运动困难,吞咽、构音困难或不能。可导致患者心理障碍、脱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严重者因窒息而危及生命。脑血管病是造成假性延髓麻痹的主要病因,约占96%。在临床治疗中,笔者采用项针治疗方法治疗假性延髓麻痹,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综合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球麻痹(PBP)又称假性延髓麻痹,多见于反复发作脑中风的患者,致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临床上以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为主要特征,重者张口流涎、不能讲话和吞咽,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正常生活,我院采用内服中药、针刺、康复训练综合疗法治疗假性球麻痹4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假性球麻痹为中风病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多由于双侧大脑半球梗塞病变损害双侧皮质延髓束所致.临床上对本病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针刺治疗的方法及疗效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笔者采用项针加舌针的方法治疗中风后的假性球麻痹,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假性延髓麻痹又称假性球麻痹,是由双侧运动皮质或其发出的皮质脑干束损伤,使延髓与吞咽相关运动性颅神经核失去上运动神经元的支配所致,为舌、软腭、咽喉等中枢性瘫痪,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减弱等,同真性球麻痹十分相似,但又不是由延髓本身病变引起的,故而命名为假性延髓麻痹[1]。假性延髓麻痹是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尚缺乏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2011-11—2013-04,我们采用廉泉穴配合咽部点刺法治疗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63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试论中风假性球麻痹综合征的病机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麻痹综合症(Pseudobulbar palsy syndrome,以下简称PBPs).由Magnus于1837年在一组多发性脑梗塞(PCI)病例中首次报道.因支配延髓颅神经运动核的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临床常表现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瘫痪或不全瘫痪症状,如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呛水、强哭强笑、自主性排尿困难等.本病可出现在多种神经系统病变中,以脑血管病(CVD),尤以两次以上中风或一次卒中而颅内形成多处病灶者居多.PBPs是中风常见的并发症,因造成患者本能的言语、饮食及情感交流障碍,不但严重影响此类中风患者的正常康复,甚可因饮食反呛导致坠积性肺炎加重病情或突发窒息而危及生命,是中风病治疗过程中颇为棘手的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寻找针刺对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75例符合标准的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西药组、针刺加西药组治疗1个月,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针刺加西药组和针刺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及洼田氏饮水试验的临床积分疗效比较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的患者,其组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组疗效与患者的发病年龄、病程、病情有关.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采用盲选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更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假性球麻痹,又称为假性延髓麻痹,是中风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双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所造成的中枢性瘫痪,其病变位于脑桥或脑桥以上,导致延髓及脑桥内运动神经核失去上部神经的支配,其临床症状主要以吞咽障碍为主,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或伴情感障碍等。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为37%~78%~([1]),  相似文献   

10.
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性延髓麻痹由双侧皮质脑干束病损造成,临床表现为受延髓支配的肌肉完全或不全性瘫痪,软腭、咽喉、舌肌运动困难,吞咽、构音困难或不能。同时可伴有病理性脑干反射及情感障碍等症状。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中吞咽障碍危害性最大,可导致病人心理障碍、脱水、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严重者因窒息而危及生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项针(因为本组穴位都在颈项部,故简称为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工作,对其疗效进行了详细评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选择自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病人60例,经CT、MRI及临床确诊为脑卒中延髓麻痹,均有吞咽障碍、咽反射减低或消失、饮水试验〉Ⅲ级、生命体征平稳、无肺感染,现将临床护理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凯时(前列地尔)联合项针治疗吞咽困难的临床观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以凯时(前列地尔)和针灸联合应用治疗吞咽困难8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吞咽功能的变化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患者吞咽功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72.5%.结论:凯时和项针联合应用,可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吞咽神经反射弧重建,从而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13.
康复护理在现代神经科医疗模式中具有非凡的意义,对脑卒中后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恢复患肢功能、提高生活质量起着无以伦比作用.我院通过对该类患者中伴吞咽困难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以尽量恢复患者正常的吞咽功能,从而在最大限度上减少患者痛苦以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再次说明早期康复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对疾病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西医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7 d为1个疗程,2组患者分别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肌张力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中风,又名脑卒中、脑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中风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重要的临床表观。据报道,中风发病后1周的病人73%~86%的有偏瘫,71%~77%的有行动困难,47%不能独立坐,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何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家庭和社会负担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笔者应用健瘫侧交替针刺治疗中风偏瘫56例,与常规针刺法比较,优势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以脑卒中为多数,其特点是年老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感觉运动障碍或精神障碍,合并症多,住院时间长,预后不佳,致残率高等。脑血管病患者大多数合并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及冠心病等,多次患病者常合并假性球麻痹,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语言不清,声音嘶哑,部分患者出现抑郁症状及痴呆表现。这类病人住院期间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护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发生严重的不良后果。笔者现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wo million patients have received such therapy and it gradually forms a series of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system for apoplexy."XNKQ" acupuncture therapy has been formulated based on the pathogenesis of apoplexy which is the obstruction of brain orifices and hiding of vitality due to upward invasion of blood stasis, liver wind and phlegm.Methods: Nine thousand and five patients with apoplexy have been recruited in the study, corresponding complementary acupoints were also formulated for different apoplexy complications.Result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XNKQ" acupuncture therapy had equal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schemic bulbar paralysis with a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ver 98%.Favorable clinical effects were observedafter a variety of clinical studies.Conclusion: Acupunctu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neurological deficits in stroke patients; acupuncture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of apoplexy patients, especially in acute phase; acupuncture still improved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of stroke patients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 acupuncture reduced the degree of disability; it lowered the recurrence and mortality of patients with ischemic strok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早期实施安全有效的进食方法,减少吸入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50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结果:50例吞咽困难患者经过10-30天的康复练习,总有效率97.5%,误吸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莫启忠  宫斌 《针刺研究》1994,19(1):33-36
用受体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了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脑不同分区组织及脾脏中的5-HT和M受体的Rt值,并以不针刺和针刺太冲穴大鼠为对照。结果表明:针刺“足三里”穴产生明显镇痛效果时,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脊髓、脾脏中5-HT和M受体Rt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5-HT受体Rt值在脑干和延脑中明显降低,丘脑则无明显变化;M受体的Rt值在脑干和延脑中无明显变化,而丘脑则显著降低。此结果与针刺“太冲”穴时有明显不同,证实了不同经络上穴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机理探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探讨针刺风府、人迎、廉泉、百劳治疗中风吞咽障碍的机理。方法:测定针刺前、后5分钟和疗前、疗后的吞咽相关肌肉肌电图和脑干诱发电位。结果:真性球麻痹患者疗后环甲肌振幅、时限及舌肌时限较疗前降低。假性球麻痹患者疗前、疗后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对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针刺主要是调节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当中的吞咽中枢对于吞咽反射的控制作用,协调吞咽诸肌的运动;而对于真性球麻痹障碍,针刺的作用主要是直接促使损伤的周围神经恢复,从而起到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