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超微针刀松解颈肩部激痛点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近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108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治疗组54例,对照组予局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予颈肩部激痛点超微针刀松解配合局部常规针刺治疗,隔日1次,1周3次,共治疗3周。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最大张口度(MMO)、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及头颈角的差异,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差异,治疗后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并评价安全性。结果 治疗3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5%(41/5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3%(4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3;P<0.050)。治疗前对照组和治疗组的VAS、MMO、DI及头颈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37,0.836,1.152,0.976;P>0.05),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MMO、DI及头颈角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的VAS、MMO、DI及头颈角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1,2.991,15.051,2.291,3.282,2.938,6.957,2.601;P<0.050);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复发率为21.95%(9/41),治疗组复发率为4.08%(2/49),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4;P<0.05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超微针刀松解颈肩部激痛点配合局部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近远期临床效果确切,不仅改善TMD患者疼痛、张口受限及颞下颌关节功能,还减少了TMD的复发,这可能跟它纠正了患者颈部头前伸状态有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黄丽钦  马坤 《当代医学》2021,27(28):83-85
目的 探讨放散状冲击波对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紊乱指数(CMI)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聚焦式冲击波辅助物理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放散状冲击波结合物理手法治疗,比较两组CMI评分、VAS评分、最大开口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CM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最大开口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略低于对照组(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放散状冲击波和聚焦式冲击波均能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CMI评分、VAS评分以及最大开口度,但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稳定型牙合垫联合手法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下颌功能损害问卷(MFIQ)评分、最大张口度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被选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牙合垫组、手法组、联合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牙合垫组患者仅接受稳定型牙合垫治疗,手法组仅接受手法治疗,联合组接受稳定型牙合垫+手法治疗,对照组接受健康宣教。比较4组疗效及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3个月后MFIQ评分、最大张口度、VAS评分的变化。结果:牙合垫组、手法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牙合垫组、手法组和联合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牙合垫组、手法组和联合组MFIQ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无痛最大张口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MFIQ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牙合垫组、手法组及对照组单独治疗(P<0.05),无痛最大张口度均明显高于牙合垫组、手法组及对照组单独治疗。结论:稳定型牙合垫联合手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效果显著,可迅速改善患者张口度,缓解患者疼痛,减轻下颌功能损害,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三步康复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手法组、联合组各30例,分别予针刺、"三步康复法"和针刺配合"三步康复法"治疗.隔天1次,3次/周,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3组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评分指标中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VAS评分:3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针刺组和联合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手法组(P<0.01);②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评分指标:3组治疗后DI、PI、CM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联合组和手法组DI降低程度显著高于针刺组(P<0.01),联合组和针刺组PI降低程度显著高于手法组(P<0.05),联合组CMI降低程度显著高于针刺组(P<0.01)和手法组(P<0.05).结论 三种治疗方法在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症状及功能方面都具有良好疗效,针刺结合"三步康复法"在改善颞下颌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5.
韩新生  薛博元  张兴安  贾佳欣  贾超  谭小尧   《四川医学》2023,44(12):1256-1261
目的 比较可注射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浆与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颞下颌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就诊我科的190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注射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血浆注射治疗组(iPRF组)90例;透明质酸钠关节注射治疗组(HA组)100例。两组均每两周注射一次,注射3次为一疗程。于注射治疗开始前(T0)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T1)、6个月(T2)进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规范检查,记录结局指标最大开口度(MMO)、视觉模拟评分值(VAS)、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收集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做出临床疗效的客观评价。结果 术后3、6个月平均MMO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较治疗前比较张口度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3个月的MMO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VAS值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VAS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CMI值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和3个月的CMI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关节腔注射对长时间减轻颞下颌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更具优势,是一种新型的生物补充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3M物理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0例TM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3M物理治疗(包括物理因子治疗、手法治疗及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ESW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最大张口度及颞下颌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最大张口度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安静、张口及咀嚼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关节杂音、关节压诊、下颌运动、肌肉压诊评分,以及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3M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ESWT有利于降低TMD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最大张口度,促进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自我调节配合咬合板治疗咀嚼肌紊乱疾病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4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采用自我调节配合咬合板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咬合板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最大开口度(MMO)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O、VAS得分较治疗前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调节配合咬合板治疗TMD的疗效优于单独采用咬合板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aAALAs半导体激光联合局部电针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200例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种,各10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局部电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外加GaAALAs半导体激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c Gill疼痛量表、多维疼痛评分量表(MPI)、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以及压痛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cGill疼痛量表以及MP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cGill疼痛量表以及MPI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以及压痛阈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PI、DI以及CMI指数均有降低,压痛阈升高,且观察组患者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以及压痛阈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00%,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GaAALAs半导体激光联合局部电针治疗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疗效显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压痛阈,减轻疼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以下简称TMJDS),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之一,在颞下颌关节疾病中,此病最为多见。长期以来,对TMJDS的发病原因和机理的讨论多围绕成人患者。近年来,学者们已经注意到从少年儿童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入手,可以使TMJDS的病因研究,尤其是合因素研究得以深入,同时可以对TMJDS进行预防和早期治疗。笔者统计分析了我院口腔科诊治的200例少年儿童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病因、发病情况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首发TM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冲击波组40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1次/周,共2周;联合治疗组40例,采用超短波结合超声波治疗,6次/周,共2周。采用Fricton指数法、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最大开口度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冲击波组97.5%,联合治疗组80.0%;VAS评分:冲击波组(0.56±0.37),联合治疗组(1.32±0.54);最大开口度冲击波组(3.44±1.08)mm,联合治疗组(2.92±0.83)mm;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MI):冲击波组(0.24±0.06),联合治疗组(0.11±0.03),上述指标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治疗有效率、VAS、最大开口度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在缓解TMD的疼痛、肌肉压痛指数、最大开口度效果方面,体外冲击波、超短波结合超声波均有疗效,但体外冲击波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技术配合小针刀松解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M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紊乱指数的影响,为临床规范治疗TMD提供参考依据,使更多TMD患者获益。方法 将2021年1月—2022年9月于东阳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08例TMD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康复技术治疗,包括物理疗法、手法复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技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超声技术配合小针刀松解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ricton颞颌关节紊乱指数[功能障碍指数(DI)、肌肉压痛指数(PI)、颞颌关节紊乱指数(CMI)]以及张口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52/5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45/5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在不同状态下(静息、运动、咀嚼)的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DI、PI、CM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张口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2.
龚正林 《河北医学》2016,(4):599-601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手法配合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0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微波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手法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时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治疗3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应用手法配合微波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基于“面口合谷收”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成都第一骨科医院颞下颌专科及口腔科门诊TM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XCEL电子表格产生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健侧合谷穴注射维生素B12治疗,1次/d,5次/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患者停止治疗3 d,连续进行两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2次/d,1粒/次,口服药物时间为2周。结果 治疗后2周,两组患者关节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但视觉模拟评分(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最大开口度明显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颞下颌关节指数(CMI)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3.33%,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合谷穴注射维生素B12的方法治疗TMD,可减轻患者颞下颌关节区疼痛,改善下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枢经针刀治疗ARCOⅠ、Ⅱ期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ONFH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枢经针刀联合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恒古骨伤愈合剂治疗,共治疗3个月,在治疗结束后第1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指标为Harris髋关节评分(HH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 治疗组中2例患者脱落,对照组中1例脱落,剔除此3例患者,最终对57例患者进行结果分析。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时,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及随访时,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S总分及功能性活动和畸形评分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中医快速康复外科(CMERAS)指导下,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在术后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2组患者术侧骨折愈合时间,并比较2组患者3个月内骨折愈合率。【结果】(1)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HS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为56.67%(17/30),对照组为30.00%(9/30)。观察组骨折愈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矫筋正骨法”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和对步态的影响。方法 纳入KOA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针刀组和对照组。其中针刀组32例,行“矫筋正骨法”针刀治疗;对照组33例,行常规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及步态分析的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VAS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中的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针刀组屈曲畸形评分也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针刀组和对照组步频、步速、步长均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针刀组治疗后VAS显著降低(P<0.05),HSS评分中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升高(P<0.05),步频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综合疗效比较,针刀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矫筋正骨法”针刀可以显著减轻KOA患者的疼痛症状,并且可以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步频同步得到改善,体现了KOA治疗中“筋骨并重、标本兼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对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患者158例,其中行五官超短波+药物离子导入+中频脉冲电治疗3者联合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仅行五官超短波进行治疗的患者8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种方式治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2.89%,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3者联合治疗颞颌关节功能紊乱临床效果显著,为治疗此疾病的最优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波药物透入疗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的疗效。方法:应用颞下颌关节功能评价(关节弹响程度、张口度、疼痛程度VAS评分)分别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颞下颌关节弹响度和疼痛程度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开口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关节弹响程度、疼痛程度V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波药物透入疗法配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能有效松弛紧张肌肉,使各肌群得到舒缓及休息,改善颞下颌关节活动开口度,尤其是针对缓解肌肉疼痛,减轻关节弹响方面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速涡轮机头联合微创拔牙刀在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行下颌阻生牙拔除术的8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凿骨劈冠拔除术,观察组给予高速涡轮机头联合微创拔牙刀拔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患牙牙窝完整性评分、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牙窝完整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速涡轮机头联合微创拔牙刀应用于下颌阻生牙拔除术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牙窝完整性评分和治疗满意度,优于凿骨劈冠拔除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刺联合功能康复治疗运动训练引起的鹅足滑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康复医学科门诊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运动训练所致膝关节鹅足滑囊炎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刺联合功能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盲法穿刺局部封闭联合功能康复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采用国际通用膝关节评分(Lysholm评分)量表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OL)评估生活质量,通过超声影像及远红外线热成像观察治疗前后病变区域炎症反应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及VAS、Lysholm、QO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Lysholm、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Lysholm和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声像图可见观察组病变区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远红外线热成像显示胫骨内髁处体表温度恢复正常。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4/25),高于对照组的68%(1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运动训练所致鹅足滑囊炎患者,超声引导下针刺联合功能康复治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