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治疗时机及方法。方法 采用AO内固定技术,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49例。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27个月。在49例患踝中,术后关节活动功能达到优良43例,可3例,差3例。结论 优良的复位加坚固的内固定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踝关节骨折并发症,并能及早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探讨治疗时机及方法。方法 采用AO内固定技术,结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49例。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27个月。在49例患踝中,术后关节活动功能达到优艮45例,可5例,差5例。结论 优良的复位加坚固的内固定5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踝关节骨折并发症,并能及早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79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采用AO内固定技术。结果术后随访平均27个月。关节活动功能达到优良73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为92.41%。结论优良的复位加坚固的内固定与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踝关节骨折并发症,并能及早恢复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各种不同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 5 0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分别采取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切开复位与多种内固定等方法治疗。结果 经随访 12~ 3 8个月 ,其中非手术组 9例中优 4例 ,良 2例 ,可 2例 ,差 1例 ,优良率为 66.67% ;手术组 41例中优 2 7例 ,良 10例 ,可 2例 ,差 2例 ,优良率为 90 .2 4%。结论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及局部软组织损伤程度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合适的内固定、早期手术及功能锻炼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黄少峰 《右江医学》2002,30(3):216-217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与脱位的内固定治疗和手术方法及手术对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 :对收治的 43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手术切开复位、K针螺丝钉内固定及辅以石膏外固定。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为 4~ 12个月 ,平均7.8个月 ,功能恢复优良率达 95 %。结论 :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正确的内固定手术治疗 ,同时配合外固定及规范的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其治疗重点是可靠的固定及早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安伟鹏 《吉林医学》2012,33(25):5448-5449
目的:探讨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并踝关节骨折脱位临床疗效。方法:分析Pilon骨折并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治疗Ⅰ组(传统内固定组)30例和治疗Ⅱ组(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组)30例。结果:治疗Ⅱ组Pilon骨折并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治疗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并踝关节骨折脱位固定牢固,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骨折80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8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8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7年,骨折愈合时间为10~17周,评分优良率为92.5%,1例病人发生内踝固定螺钉断裂,1例发生外踝远端固定螺钉脱出。结论:正确的把握手术时机、因地制宜的选择内固定材料、术后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对踝关节功能的重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对2005年4月~2010年6月收入院的54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34例,女20例,年龄18~70岁,平均41岁,其中旋后内收型15例,旋前外旋型12例,旋前背屈型9例,旋后外旋型18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内踝采用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外踝用钢板螺钉或张力带钢丝固定,后踝以螺钉内固定。术后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结果5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1~4年,平均16个月,治疗效果优良率85.2%。结论早期手术、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牢同的内固定及术后早期积极功能锻炼对改善远期疗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47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方法。[方法]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47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本组47例,骨折愈合时间为10~24周,内固定平均取出时间为10月。根据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93.6%。[结论]下胫腓联合的整复固定,既恢复了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又为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创造条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浩  李伟 《吉林医学》2011,32(12):442-244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对踝关节骨折脱位45例行手术治疗,进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内踝骨不连外,其余均已骨性愈合,暂未见骨关节炎病例。结论: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适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及术后康复的效果。方法:对4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和术后规范的功能锻炼。结果:44例均得到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5年,平均18个月。依据改良的Baird-Jackson评分系统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定:优34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90.9%。结论:踝关节骨折解剖复位、牢固的内固定及术后早期积极功能锻炼对改善远期疗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58例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早期手术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58例PⅢ°、PⅣ°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进行早期手术,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随访52例,时间半年-6年,优41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94.2%。结论对Ⅲ°以上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骨折的解剖复位,是减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坚强的内固定是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吐尔洪  樊建新  王东学  黄继勤 《西部医学》2005,17(2):160-160,162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关节不稳定的治疗方法,强调外踝骨折的解剖复位,下胫腓联合内固定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切开复位,有效内固定,重视外踝解剖复位固定,特别是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结果本组55例病人早期有效内固定术后1—2周,踝关节无负重功能锻炼。下胫腓联合,2个月取出内固定,随诊2—68个月优良率80%。结论对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及时切开解剖复位,有效内固定以利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总结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4-2013年,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30例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患者。男22例,女8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38岁。根据AO分型:C3-1型8例, C3-2型15例 ,C3-3型7例。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术后一年取出内固定,骨折均愈合,无关节功能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愈后无疼痛,跛行等并发症。参照Leeds的判断标准愈后疗效评价[1],优良率87%。 结论:三踝骨折并踝关节脱位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解剖复位,恢复踝穴的正常解剖关系,早期功能锻炼,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郭涛  肖冬生  董华 《当代医学》2009,15(18):95-96
目的分析并总结17例髋关节后脱位并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方法1998年-2007年10月共收治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病例17例,入院后立即给行手法闭合整复髋关节脱位,复位成功后均给行持续胫骨结节牵引,股骨头骨折均给行前侧smith—Petersen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经随诊12~54个月,平均随访26个月。术后髋关节功能使用Stewart和Milford评价结果,优4例,好io例,良2例,差1例。结论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的病例早期手法闭合整复脱位,股骨头骨折行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意义。方法:自1998年5月至2004年8月收治经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病例,其中38例行手术治疗。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除1例内踝骨不连外,其余均已骨性愈合,暂未见骨关节炎病例。结论: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适于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17.
报告38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结果,其中34例随诊平均2年,治疗结果优良率达86%。强调踝关节骨折脱位是早期内固定的适应症,要求达到解剖复位。通过对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依据踝部软组织损伤程度与骨折类型选择内固定方法;由骨折类型及内固定牢固程度选择外固定的范围和时间,内外固定适宜结合治疗,即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15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技术。方法:本组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158例,按LANGE HANSEN分型:旋前外展43例,旋前外旋19例,旋后内收28例,旋后外旋54例,垂直压缩14例。采用螺钉、骨圆针、钢板固定。随访2~6年。结果:优79例,良47例,一般19例,差13例,优良率79.7%。结论:骨折解剖复位,韧带断裂修补,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关节功能恢复之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3月21例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采用胫骨远端双钢板内固定,观察并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术后获8~30个月随访。无骨折延迟愈合及畸形愈合。参照Tometta et al评价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18例,良2例,可1例。结论采用双钢板夹持内固定治疗Ruedi-AllgowerⅢ型Pilon骨折,固定牢靠,有利于踝关节的早期无负重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0.
芶印尧 《医学综述》2014,20(17):3234-3235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至2012年2月武汉市武昌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54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及患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踝关节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2±1.5)个月,手术伤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未见骨折不愈合、踝关节僵直、内固定螺钉断裂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内固定取出平均时间为术后(1.0±0.2)年。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7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为90.7%。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具有创伤程度轻微、骨关节复位准确、内固定牢靠、可早期行功能锻炼和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