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类微小病毒B19(HumanParvovirusesB19,HPV -B19)感染引起的具有典型特征、儿童多发的出疹性疾病———传染性红斑(ErythemaInfectiosum ,EI)也称第五病 ,早在 1889年已有过详细描述 ,但确切病因不清。随着微生物学和检验技术的进展 ,常见出疹性疾病的病原 (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相续被发现 ,直到 1975年才由Cassart首次从无症状供血者中发现病毒 ,1981年从临床病例中分离出病毒 ,1985年经Anderson等通过志愿者实验观察证实其与EI的关系 ,从而确定其病因[1] 。本病呈全球分布 ,发病以 4~ 13岁儿童为主 ,常在幼托、中、小学引起局…  相似文献   

2.
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生情况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接种麻疹疫苗(MV)后发生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情况。方法:对靖江市2005年~2006年32例RFIs随访报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RFIs的发生多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MV接种人次数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10.8/万;87.5%的病例发热>38.5℃,出疹时间在MV接种后7~12 d(平均为8 d),出疹顺序基本同麻疹病例,皮疹较为典型;全部病例均为8~10月龄首次接种MV者;风疹IgM阳性率为3.6%,麻疹IgM阳性率为39.3%,差异非常显著(χ2=8.59,P<0.01)。结论:接种MV可引起RFIs,其发生与疫苗首次接种有关。RFIs病例是否与接种MV有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从病毒基因型别上加以确认。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WPRO)的37个国家和地区确立了在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1996、1997年发生多起麻疹爆发后,1997、1998年开展的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SI As)成功地阻断了麻疹病毒在WPRO的传播。从那以后,输入病毒曾在波利尼西亚和关岛引起局部爆发,2003年在马绍尔群岛引起了较大范围的爆发,2006年2~5月在斐济也引起了爆发。为达到并保持消除麻疹、防止由输入病毒引起的爆发事件,WPRO要求各国/地区2剂MV的接种率要达到并保持≥95%。WPRO要求各国保证麻疹的监测质量,指标为:①≥80%的地区每年麻疹疑…  相似文献   

4.
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ver illness,RFIs)是以发热、出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包括麻疹、风疹和其他RFIs,常以爆发形式发生.为了解RFIs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治对策,对绵阳市近3年爆发的21起RFIs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  相似文献   

5.
了解杭州市余杭区儿童猩红热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3年5月1日-2015年6月30日间,杭州市各级医疗机构报告的本辖区儿童猩红热病例作为病例组,按同班级、同性别选择对照开展猩红热调查,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猩红热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猩红热病例接触者感染率为11.48%,感染率最高的为一起玩的同学,感染率为19.00%,其次为邻桌(16.90%)、同桌(11.64%),家人和老师感染率均为0.患过出疹性疾病、与病例在校外经常一起玩耍、与病例床铺相邻或邻桌、与病例同桌均与猩红热发病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6.18,6.43,4.69,6.40,P值均<0.01).结论 猩红热病例的同桌、邻桌、邻床及经常一起玩的同学应作为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价沪1 91 株麻疹疫苗 (MV)的流行病学效果 ,1991年 10月在荆州市荆州区川店镇建立了MV免疫效果观察点 ,以 5 0 3名MV初免儿童 (其中 10 1名于 1年后进行了复种 )作为观察对象 ,1992~ 1999年连续对观察点所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人进行监测 ,,并采集血清标本 ,作麻疹和风疹血清学鉴别诊断。结果显示 :1992年和 1993年各发生 1例麻疹 ,1999年发生一起麻疹和风疹混合流行 ,查 15 0例病人中的 91例血清 ,麻疹抗体阳性 5 6例 ,其中 2 6例风疹IgM抗体同时阳性。所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中 ,仅 1例为MV观察对象 ,该儿童初免未成功 ,属原发性免疫失败。流行后期 ,检测 19名MV观察对象麻疹IgG抗体 ,隐性感染率为 94 74% (18/ 19)。表明沪1 91 株MV流行病学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7.
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热出疹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调查接种麻疹疫苗(MV)后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山东省1999~2002年通过麻疹监测专报系统报告的150例接种MV后RFI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结果 接种MV后RFIs多呈散发状态,且相互之间无流行病学联系;以MV投入量进行估算,报告发生率为0.14/10 000ml~0.25/10 000ml,年均报告发生率为0.20/10 000ml,且各年份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P<0.05);88.67%的病例发热在38.5℃以上,75.33%的病例接种MV后4~11天出疹(中位数为8天),皮疹较为典型;出疹顺序基本与野病毒引起的麻疹病例一致;68.67%的病例为首次接种MV,其中8~12月龄组占94.17%;风疹IgM均为阴性,麻疹IgM阳性率为45.65%。结论 接种MV可引起RFIs,主要原因是疫苗接种后的过敏反应和减毒活疫苗引起的疫苗相关病例,其发生率与疫苗接种剂次有关;RFIs病例是否与接种麻疹疫苗有因果关系,今后应从病毒的基因型上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8.
2004年2月18日~3月7日,太原市迎泽区一外来人口家庭爆发了发热出疹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证实系一起麻疹爆发。此家2003年11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来太原市,全家9口人,7个孩子,均为维吾尔族,租用民房居住,经询问,7个孩子均未接种过麻疹疫苗(MV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2003年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3年麻疹爆发的原因。方法对每起麻疹爆发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贵州省2003年发生74起麻疹爆发,疫情波及9个地区(州、市)的36个乡(镇),累计报告发病1756例,死亡17人。麻疹爆发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3~5月;发病年龄以5~13岁为多(占74·5%)。麻疹疫苗(MV)常规免疫工作开展差,疫情报告不及时,实验室监测不完善等延误了采取应急预防控制措施,是造成疫情的蔓延主要原因。结论由于MV初免接种率低等原因,导致局部地区出现麻疹爆发,因此控制爆发成为控制麻疹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发热伴出疹症候群中的肠道病毒71(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CA16)和麻疹病毒(MV)的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方法针对EV71、CA16和MV全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多重PCR扩增并用生物素标记相应的基因片段,建立EV71、CA16和MV高通量核酸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灵敏度、特异度进行验证。结果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对EV71、CA16和MV的检测结果与多重PCR的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能同时完成对其中任何1种及3种病毒的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最低可达2.14pg/μl。结论该方法用于3种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毒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EV71、CA16和MV的实验室检测。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2000~2001年麻疹爆发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为探讨安徽省麻疹爆发的原因,将麻疹控制在较低水平,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方法研究麻疹疫苗(MV)的效力.2000~2001年安徽省麻疹爆发病例数平均占病例总数的62%,爆发病例主要集中在7~14岁儿童,其构成占70%以上.调查156例麻疹,309名对照,MV的效力为68%(95%可信区间为50%~86%).发生麻疹爆发到报告疫情时间为6~49d.中小学生中MV效力较低和疫情报告不及时是发生麻疹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必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1次MV接种工作.提高麻疹监测系统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12.
学龄儿童麻疹疫苗效力和接种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讨安徽省学龄儿童麻疹爆发原因和预防麻疹爆发,运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方法研究学龄儿童麻疹疫苗(MV)的效力.在经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爆发中,选6~15岁的学生患者为对象,其同年出生、同班或邻居而又未患过麻疹的学生为对照.共调查了156例麻疹患者,309名对照.以预防接种卡/证MV记录统计,学龄儿童中1剂次MV效力估计为65%,95%的可信区间(CI)为38%~81%;2剂次MV效力估计为78%,95%CI为43%~92%;≥1剂次MV效力估计为69%,95%CI为45%~83%.学龄儿童性别、居住地和年龄对MV效力有影响,男性、农村及≥10岁学生MV效力较低.学龄儿童≥1剂次MV估计接种率<70%,2剂次MV接种率<50%.学龄儿童中较低的MV效力和/或较低的MV接种率是麻疹爆发的主要原因.提高和维持高水平2剂次MV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爆发的关键,在学龄儿童中应开展MV强化免疫活动.  相似文献   

13.
王伟  张丽平 《职业与健康》2011,27(3):310-311
目的探讨天津市塘沽地区发热伴出疹症性疾病(RFIs)病原谱构成。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009年9月—2010年5月塘沽传染病医院就诊的发热伴出疹性疾病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麻疹、风疹和水痘IgM抗体检测,咽拭标本采用RT-PCR方法分离病毒。结果 243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1.44%,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为5.76%,水痘IgM阳性检出率为4.12%,三者全部阴性者占38.27%。236份咽试标本中麻疹病毒核糖核酸(RNA)阳性62份,风疹病毒RNA阳性27份。塘沽地区RFIs病例主要为20岁以上成人发病,占总病例的87.65%。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无免疫史和不详者占92.80%,风疹和水痘IgM抗体阳性病例均无免疫史。结论目前,塘沽地区发热出疹性疾病以麻疹为主,发病以大年龄组人群为主,同时具有一定的风疹和水痘病例,积极推行疫苗接种是控制麻疹、风疹和水痘发病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接上期) 第一节病毒感染水痘 1 概述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病原体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15.
3起学校发热出疹性疾病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波  王葆华  贺兰英  姜涛 《中国校医》2004,18(2):158-159
烟台市自1994年开展了包括麻疹、风疹等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s)的监测.为了加速控制麻疹流行,我们于1996年、1999年对全市8月龄~7岁儿童开展了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学龄前儿童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但在校学生麻疹仍时有发生,特别是学校的RFIs爆发状况甚至会左右全市RFIs水平.现将烟台市2002年以来学校中发生的3起RFIs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麻疹发病与麻疹疫苗接种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甘肃省部份地区发生麻疹爆发或流行的原因,分析麻疹减毒活疫苗(MV)效力与麻疹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个县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调查病例和对照各358人,病例中<7岁儿童占27.65%,7~14岁占66.48%,平均年龄8.62岁。病例组MV接种率36.87%,对照组MV接种率89.94%;接种MV后≥5年发病者占68.94%,7~9岁发病儿童距接种MV≥5年的占74.47%。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计算,接种MV与麻疹发病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0.028~0.079,MV效力95%可信区间为92.1%~97.2%。结论甘肃省部份地区发生麻疹爆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过低,存在免疫空白。提高MV接种率,缩短MV 2针接种间隔时间,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可有效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降低北京市西城区麻疹发病率 ,分析了该区 1996~ 2 0 0 1年发热出疹性疾病 (RashandFeverIllness,RFIs)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 :1996~ 2 0 0 1年该区共发生RFIs爆发 11起 ,经证实 1起为风疹爆发 ,发病 8例 ,10起为麻疹爆发 ,共 41例。麻疹爆发使该区麻疹的报告发病率由最低的 (1998年 ) 0 38/ 10万上升到最高的(2 0 0 0年 ) 3 19/ 10万。RFIs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如下 :发病对象均为成年人 ,职业以本市服务行业和外地建筑民工为主 ,存在免疫空白。加强血清学诊断 ,开展特定人群强化免疫 ,提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的接种率是控制RFIs爆发的主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猩红热通常儿童易患,成人少见,我国南方特别是亚热带地区很少发生,病情严重的中毒型病例不多,病死率极低。1989年春深圳市郊7km处的布告镇江南钟表厂,发生一起成人猩红热暴发。该厂共345人以青年女工为主,首例发生于1989年1月2日,表现为发热、咽痛和全身出疹,并有严重的中毒症状。山  相似文献   

19.
一起风疹爆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轻微,以发热、出疹和枕后淋巴结肿大为特征.2003年3月12日至6月12日,建阳市3个乡镇5所中小学爆发了一起发热出疹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流行病调查证实是一起风疹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麻疹野毒株首次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监测现阶段在江苏省流行的麻疹野毒株及其本土基因型别 ,2 0 0 3年分别在医院门诊采集了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和一起麻疹爆发病例的咽拭子 ,用绒淋巴母细胞 (B95a)分离到 3株麻疹野病毒 ,并进行血凝试验、血吸附试验。结果该 3株病毒均无血凝和血球吸附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其产物的基因序列分析提示这 3株病毒属于麻疹野病毒第八基因组 (Hgeneticgroup)。掌握和了解麻疹流行株的基因序列和抗原变异状况 ,对控制和消除、消灭麻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