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分析良性乳腺肿块与乳腺癌X线钙化特征。材料与方法:对33例乳腺癌及47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的钼靶X线特征及乳腺癌钙化的特点,探讨钙化Le Gal分型与良性乳腺肿瘤及乳腺癌的相关性。结果:1.钙化数量≥10个/cm2病例、短杆状钙化、分支状钙化、等密度的钙化、节段性及线性的钙化中,乳腺癌比例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P<0.05)。2.良性乳腺肿瘤Le Gal分型Ⅱ型、Ⅲ型钙化的比例高于乳腺癌,Ⅴ型钙化低于乳腺癌,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钼靶X线摄影可以清晰显示乳腺肿瘤钙化征象,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钼靶X线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初步探讨其病理特征。方法:对96例乳腺病变患者进行X线钼靶检查,分析比较病变的边缘特征、钙化等征象,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96例患者中术前钼靶X线诊断为乳腺癌40例,良性病变56例。经病理证实乳腺癌42例,良性病变54例。钼靶X线正确诊断90例,正确诊断率为93.75%。分析X线钼靶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乳腺良恶性病变肿块边缘特征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X线钼靶检查是诊断乳腺病变的有效手段,良恶性病变在肿块边缘、钙化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不同征象是以不同的病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乳腺良恶性病变(肿瘤)X线征象,提高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106例乳腺病变钼靶X线表现特征进行对照分析,其中恶性病变73例,良性33例。结果毛刺状肿块、细微簇钙化及多种间接征象组合是乳腺恶性病变特异性X线征象。良恶性肿瘤X线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和90.6%。结论高频钼靶X线摄影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经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钙化切除活检证实的良恶性乳腺病变的X线征象,筛选有效客观影像学因子。方法 收集接受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钙化切除活检的乳腺病变患者98例,分析并记录病变的X线征象,比较良恶性病变X线征象差异及BI-RADS4类患者A、B、C亚类中良恶性病变构成比的差异。结果 98例中,良性病变72例(72/98,73.47%),恶性26例(26/98,26.53%)。良恶性病变的钙化类型、BI-RADS分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I-RADS类患者3三个亚类中,良恶性病变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BI-RADS4C中恶性病变比例最高(8/11,72.73%),BI-RADS4A中良性病变比例最高(22/26,84.62%)。结论 乳腺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钙化切除活检术能够有效发现乳腺癌。钙化类型和BI-RADS分类是恶性乳腺钙化的有效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钙化导丝定位切除活检证实的良恶性病例之间X线征象差异性,筛选乳腺良恶性微钙化鉴别的有效客观性影像学因子,分析导丝定位存在的问题,为获得更客观地活检指征、降低乳腺微钙化过度活检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收集2009-7至2011-3年数字化乳腺X线引导下钙化导丝定位切除活检病例。阅片者在不知道钙化良恶性结果的情况下阅读X线图像,记录病变X线征象(钙化类型、分布类型、分布范围、背景腺体密度、BI-RADS)。比较良恶性微钙化的X线征象差异性,分析各乳腺X线征象对良恶性微钙化鉴别的意义。比较BI-RADS 4A、4B、4C组间良恶性微钙化的分布差异。结果 入组共98例,良性72例(73.5%),恶性26例(26.5%)。经过分析,病变良恶性与钙化类型、BI-RADS分级相关,与年龄、钙化分布、分布范围及腺体密度无显著相关。BI-RADS 4级亚级间良恶性病变分布存在差异(P=0.003),BI-RADS 4C的恶性病变所占比例最高(72.7%),BI-RADS 4A的良性病例所占比例最高(84.6%)。结论 乳腺X线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活检能够有效地发现乳腺癌,但尽量避免过度活检。钙化类型和BI-RADS是恶性乳腺钙化的有效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6.
高频超声对乳腺肿块内钙化的特征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分析乳腺肿块内钙化的大小、形状和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其与良恶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51例高频超声检查具钙化显像的乳腺疾病患者,其中恶性病变30例,良性病变21例,全部病例均获病理诊断.结果根据钙化大小将病变内钙化分为三种类型:①微钙化;②粗钙化;③弧形钙化.进一步将微钙化分为a.小斑点状钙化;b.珍珠状钙化;c.簇状钙化.30例恶性病变,其中微钙化29例,粗钙化仅1例;良性21例中,微钙化13例,粗钙化4例,弧形钙化4例,微钙化多发生于恶性病变中,而粗钙化和弧形钙化则多出现于良性病变中,两组具有显著差异(χ2=12.22,P<0.001.在有详细记录的42例微钙化中,恶性肿块钙化多呈团簇状分布(22/42),良性钙化多为单一或松散分布的珍珠状和斑点状(12/42),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异(χ2=16.44,P<0.001 );另有7例(7/42)恶性病变亦显示松散分布的斑点状钙化.结论簇状钙化是乳腺癌的特征,单一或松散分布的珍珠状钙化、粗钙化及弧形钙化多为良性病变,值得注意的是斑点样钙化为良恶性病变所共有,单一或稀少松散分布多为良性病变,两个或以上较为聚集出现时应结合其他二维征象及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等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采用高频彩超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6月-2016年6月共160例女性患者因有乳腺肿块症状到本院就诊,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乳腺良性病变96例,恶性病变64例。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高频彩超检查,观察高频彩超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检出情况、图像特征、血流分布情况。结果:高频彩超检查乳腺良性病变90例,准确检出率为%,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61例,准确检出率为%,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超声图像显示有病灶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有微粒钙化、血流信号丰富,而乳腺良性病变的图像表现不明显,诊断难度高于恶性病变。结论:在乳腺病变中采用高频彩超检查可以直观察病灶形态、内部回声及彩流供应情况,准确判定良恶性病变,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联合功能成像在乳腺非肿瘤性病变——微钙化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接受乳腺X线检查存在微钙化病变、行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功能成像的67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根据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患者X线检查存在的微钙化病变进行鉴别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32例患者为良性病变,35例患者为恶性病变。MRI动态增强联合功能成像诊断BI-RADS中3级病变和5级病变的准确率与X线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诊断BI-RADS中4级病变的准确性高于X线(P0.05)。结论:MRI动态增强联合功能成像用于乳腺病变患者X线微钙化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够有效提高BI-RADS中4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最有效的乳腺癌筛查手段,其鉴别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1]。乳腺钙化是钼靶X线中常见的异常征象,其中良性病变占80%,恶性病变占20%,然而约65%的乳腺癌合并有乳腺钙化[2]。因此,鉴别钼靶X线中乳腺钙化的良恶性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微小钙化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特征性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术前行X线摄影术后经病理证实的伴有微钙化的乳腺癌患者70例及乳腺良性患者28例,对其微钙化形态、密集度、总数、密度均匀性、分布等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良恶性微钙化在形态、密集度、密度均匀性、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钙化总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钙化形态、密集度、密度均匀性及分布在乳腺疾病良恶性鉴别中有重要意义。形态为线样分支样的微小钙化是恶性病变的最有价值的指标;规则点状钙化多为良性钙化;形态为细沙型、不规则点状钙化,应参考钙化的密集度、密度、分布等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钙化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3年1至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195例患者共258个结节。重点观察甲状腺结节数目、回声以及结节内钙化灶的大小、形态和分布,将不同钙化模式分为3型:Ⅰ型微小点状微钙化,Ⅱ型粗大钙化,Ⅲ型周边钙化。结果甲状腺恶性结节钙化率为68.6%(81/118),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钙化率40.0%(56/14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96,P<0.01)。Ⅰ型微小点状微钙化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发生率为72.8%(59/81),高于其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发生率41.1%(23/5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6,P<0.01)。Ⅱ型粗钙化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5%(19/81)vs 37.5%(21/56),χ2=3.159,P>0.05]。Ⅲ型周边钙化在甲状腺良性结节中的发生率为21.4%(12/56),高于其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的发生率3.7%(3/8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9,P<0.05)。伴钙化的甲状腺单发结节、甲状腺极低回声结节恶变率分别为85.3%(58/68)、76.2%(48/63),均高于伴钙化的甲状腺多发结节、甲状腺其他回声结节恶变率33.3%(23/69)、44.6%(33/74),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8.261、14.057,均P<0.01)。结论甲状腺结节内每种钙化都存在恶性风险,不同类型钙化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病变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病理诊断为乳腺癌前病变44例(癌前病变组)、乳腺良性病变50例(良性组)及乳腺恶性病变42例(恶性组)共136例(136个病灶)患者的声像图特征进行比较,包括病灶形态、边缘、内部有无微小钙化,后方回声、内部有无动脉血流及阻力指数5项指标。结果良性组、癌前病变组及恶性组患者乳腺病灶声像图特征:(1)边缘毛刺或成角4个(4/50,8.0%)、5个(5/44,11.4%)和27个(27/42,64.3%);(2)病灶形态不规则4个(4/50,8.0%)、10个(10/44,22.7%)和34个(34/42,80.9%);(3)内部微小钙化0、10个(10/44,22.7%)和24个(24/42,57.1%);(4)后方回声衰减0、2个(2/44,4.5%)和8个(8/42,19.1%);(5)动脉RI0.7的病灶6个(6/50,12.0%)、13个(13/44,29.6%)和33个(33/42,78.6%)。其中癌前病变组病灶形态不规则、内部有微小钙化、动脉RI0.7的检出率比良性组明显升高,两组3项超声特征指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毛刺或成角、病灶形态不规则、内部有微小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及动脉RI0.7的检出率比癌前病变组明显升高,两组5项超声特征指标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前超声显示乳腺病灶形态不规则、内部有微小钙化点、动脉RI0.7是癌前病变的重要征象,可提示为可疑癌前病变,建议临床活检及病理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6例乳腺肿块患者,其中良性144例,恶性72例。比较两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对其超声特征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逐步似然比法:乳腺良性肿块边界比恶性组清晰(P<0.05),恶性肿块无明显包膜,有蟹足或毛刺,检出率较良性组高(P<0.01),后方回声改变为回声增强或无改变和衰减,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肿块形态,内部回声,回声是否均匀,砂粒微钙化,腋窝是否有淋巴结,血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最后进入Logistic模型的5个特征分别为形态、边界、包膜、蟹足或毛刺及后方回声改变。结论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Logistic回归模型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TDUE)时间-应变曲线在乳腺实性病灶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6例乳腺实性占位性病变患者共54个乳腺实性病灶(良性病灶39个,恶性病灶15个)行TDUE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灶内及病灶周围乳腺正常脂肪组织内分别建立面积1 cm2的圆形感兴趣区(ROI),得到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记录乳腺正常脂肪组织、乳腺良性病灶、乳腺恶性病灶解压时最大应变绝对值(max-ARS).结果 (1)每个乳腺实性病灶及病灶周围乳腺正常脂肪组织均重复测量3次,共得到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乳腺正常脂肪组织162条,乳腺良性病灶117条及乳腺恶性病灶45条.(2)乳腺正常脂肪组织162条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均为正向波形,未出现负向波形;乳腺良性病灶117条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中正向波形108条,负向波形9条;乳腺恶性病灶45条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中正向波形12条,负向波形33条.乳腺正常脂肪组织、乳腺良性病灶及乳腺恶性病灶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修正法,χ2=172.37,P<0.0001).乳腺正常脂肪组织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形态与乳腺良性病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3),与乳腺恶性病灶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1);乳腺恶性病灶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形态与乳腺良性病灶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2.92,P<0.0001).(3)乳腺正常脂肪组织、乳腺良性病灶和乳腺恶性病灶max-ARS分别为(15.57±8.91)%、(6.78±4.48)%及(1.14±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21,P<0.05).且乳腺正常脂肪组织max-ARS大于乳腺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32、1.85,P均<0.05);乳腺良性病灶max-ARS大于乳腺恶性病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q=0.67,P<0.05).结论 乳腺恶性病灶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多呈负向波形,乳腺良性病灶max-ARS大于恶性病灶.ROI解压时时间-应变曲线可为判断乳腺实性病灶良恶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超声造影检查并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证实的乳腺肿瘤患者57例,63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34个,良性病灶29个.行超声造影检查,以QLAB软件分析病灶内造影剂起始灌注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造影增强模式和造影剂廓清模式.结果 85.3%的乳腺恶性病灶表现为非均一性的增强,79.3%的良性病灶主要表现为均质性增强.89.7%的良性病灶造影剂快速消退,88.2%的恶性病灶造影剂缓慢消退,良恶性病灶的消退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灶起始灌注时间、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灶值强度高于恶性病灶(P〈0.05).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是有帮助的,其中病灶中造影剂的廓清模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CT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评价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良性肿瘤59例(腺瘤53例、囊肿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和恶性肿瘤19例(乳头状癌16例、滤泡癌2例、髓样癌1例)患者的术前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对所获数据进行检验。结果 59例良性病变,单侧发病42例、双侧发病17例,共83个病灶;19例恶性病变,18例单侧发病、1例双侧发病,共20个病灶。边界:良性病变边界不清13个(13/83,15.7%)、恶性病变11个(11/20,5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化:良恶性病变出现钙化率分别是12/83(14.5%)和9/20(45.0%),恶性病变钙化发生率高于良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性变:良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35/83(42.2%)和3/20(15.0%),良性病变囊变的发生率高于恶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包膜的不完整性:良恶性病变分别为5/83(6.0%)和15/20(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程度:明显强化者良恶性病变分别为27/83(32.5%)和14/20(7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镶嵌征":良恶性病变出现率分别为0和8/20(4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淋巴结转移和(或)远处转移:良恶性病变发生率为0和5/19(26.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当甲状腺病变内出现钙化、包膜不完整、增强后见"镶嵌征",伴颈部淋巴结肿大时,要高度考虑甲状腺癌的诊断,建议临床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超声检查对女性乳腺进行分型,并探讨女性乳腺的超声分型与病灶良恶性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因乳腺肿块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32例患者(498个病灶),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恶性病灶162个,良性病灶336个。根据超声图像上病灶侧乳腺腺体组织厚度和结构将乳腺分为腺体型、腺纤维型和脂肪型,并采用χ2检验分析乳腺类型与病灶良恶性间的相关性。结果:腺体型与腺纤维型患者间的病灶良恶性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3),而腺体型与脂肪型间、腺纤维型与脂肪型间的良恶性病灶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女性乳腺的超声分型与乳腺癌间存在相关性,其中脂肪型乳腺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血氧检测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乳腺血氧检测仪对101例乳腺病变进行血氧检测,并对其进行病理检查及微血管密度(MVD)的测定。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的血含量值分别为0.0634±0.2290和-0.1464±0.2417,恶性病变组织的血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01);良、恶性病变组织的氧含量值分别为1.1888±0.3117和0.9969±0.4779,恶性病变组织的氧含量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19)。血氧含量值与MVD值之间无相关性。乳腺良性病变与浸润性导管癌的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结论:乳腺癌组织具有"高血低氧"特征。用近红外线乳腺血氧检测技术判断乳腺病变的良恶性是可行的,该技术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49例乳腺肿块患者(22例良性,27例恶性),选用声诺维(SonoVue)作为超声造影剂,观察造影后血流增强程度并用软件进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后恶性组血流信号高增强例数明显高于良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乳腺良恶性肿块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及参数存在差异。恶性组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均短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的上升支斜率、峰值强度均大于良性组(P〈0.05)。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