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2010年药物滥用监测报告情况,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年驻马店市监测到的205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驻马店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与往年监测的数据相比,还呈现以下流行特征:(1)吸食新型毒品人数比例偏多;(2)女性吸毒人数比例有所减少;(3)滥用药物种类多.结论:药物滥用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提高戒毒质量,降低毒品危害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情况 ,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2年 -2000年上海地区收治的23730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上海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 ,近年来呈现以下流行特征 :(1)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18a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上升速度明显 ;(3)女性吸毒人数急剧增加 ;(4)多药滥用严重 ,毒品种类呈多样化 ;(5)吸毒引发的犯罪呈上升趋势 ;(6)吸毒者中合并躯体疾病比例逐年增高。结论··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趋势严重 ,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 ,提高戒毒质量 ,降低毒品危害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国药物滥用者特征,发现其流行规律,指导药物滥用二级预防工作开展。方法:通过分层分类抽样法对1136名药物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我国药物滥用者人口学特征基本稳定;(2)各类毒品快速流行前存在"10年潜伏期"现象;(3)药物滥用在册人数继续增加,尤以合成类毒品滥用者为突出;(4)药物滥用者在暴露前平均有6.10 a±6.27 a的隐性阶段;(5)大麻滥用流行势头初见端倪。结论:高度重视和加大投入,开展以医疗机构为基础的药物滥用二级预防策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是联合国"降低毒品非法需求"禁毒战略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对于掌握药物滥用(吸毒)的现状、特征和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是禁毒工作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是禁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截至2004年,我国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总数为114万,但实际吸毒人数并不清楚.为此,国家禁毒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开展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对吸食各类毒品人数进行调查和评估,力争比较全面地掌握国内毒品滥用情况.该项工作列入了<国家禁毒委员会2004-2008年禁毒工作规划>.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河南省合成毒品滥用者现状,为更科学地进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数据库,对2016年河南省合成毒品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滥用行为特征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合成毒品滥用以青少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无业或者农民为主要滥用人群。滥用主要原因是好奇,滥用方式是烫吸,主要滥用场所为无固定地点,毒品主要来源是同伴提供。结论:滥用合成毒品的青少年及女性群体的增长情况不容忽视,针对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加大合成毒品的知识和危害的宣教力度,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主要滥用场所的监督和检查,也应扩大监测范围,以提高药物滥用监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年吸毒人群合成毒品滥用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禁毒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数据库,对2016~2018年深圳市青年合成毒品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滥用行为方式和特征以及监测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年合成毒品滥用以男性(89.64%)、未婚(88.69%)、初中学历(74.41%)和无业人员(50.06%)为主要滥用人群。主要滥用药物为甲基苯丙胺/冰毒,占83.60%。合成毒品主要获得途径来自同伴(62.39%),主要滥用方式是烟枪吸(溜冰)和烫吸(踏食),占比为87.71%。滥用的主要原因是追求欣快刺激、满足好奇,主要滥用场所为朋友处、暂住地/租住屋、夜总会/KTV歌厅等。结论:应在青年人群中加大合成毒品的知识和危害的宣教力度,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主要滥用场所的监督和检查,也应扩大监测范围,以提高药物滥用监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认识与研究静脉注射毒品与艾滋病迅速传播的关系,为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我所1996年7月―2005年3月收戒的795例药物滥用者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并采用《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及自行设计的《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反应26例,全部为静脉注射毒品(IDU)滥用者,并有经常共用注射器具史,所有病例对引发艾滋病传播的途径缺乏认识。结论:IDU已成为我国吸毒人群中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各家戒毒机构在今后的戒毒工作中对在所吸毒人员开展降低危害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吸毒人员特别是IDU吸毒者的常规HIV抗体检测,以监控HIV流行趋势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漆建军  江莹 《安徽医药》2019,23(9):1904-1908
目的 了解武汉市药物滥用人群的具体情况与相关行为特征,掌握药物滥用动态,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预防与控制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流行病学的原理和调查方法,武汉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2015—2017年收集到的16 506例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滥用人群以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为主,年龄主要分布在21~50岁,中高年龄层滥用药物人数有一定幅度增加;(2)主要滥用物质为新型合成毒品麻谷丸,传统毒品海洛因次之,近3年麻谷丸滥用发生情况有一定程度下降,而海洛因滥用发生情况有一定程度上升;(3)主要来源于同伴,以烫吸为主,主要滥用原因为追求欣快、刺激,多选择隐私性较强场所;(4)2015—2017年初次滥用年龄主要集中21~30岁之间,35岁以下青少年占比分别为84.02%、84.99%、81.25%,滥用药物年限在5年以上、脱/戒毒次数在2~5次之间者居多。结论 武汉市药物滥用人群呈缓慢增长,初次滥用药物人群以青少年为主,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发生情况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建议采取切实有效传播方式进行药物滥用宣传与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机制,有效遏制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9.
一、澳门地区药物滥用情况澳门在近十几年之毒品问题主要仍以滥用海洛因为主 ,但在 90年代开始 ,大麻类及精神科药物滥用之情况逐渐突出 ,出现了镇定剂类之蓝精灵、安定、兴奋剂类之冰、摇头丸 ( MDMA-Ecstasy) ,和最近流行属麻醉剂类的K仔 (氯胺酮 -Ketamine)等毒品。近年来 ,澳门的青少年问题日趋严重 ,其中青少年滥用药物及吸烟行为亦有恶化迹象。目前服用“Party drugs派对药物”最为流行 ,以至摇头丸加速盛行 ,而新款毒品不断出现。从警方查获的数字中可以看到 ,贩毒和吸毒人数逐年上升 ,贩毒者年龄更有下降趋势。(一 )澳门地区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1382例新发生药物滥用者药物滥用监测数据的回顾性分析,预测药物滥用流行趋势,为预防药物滥用和禁毒工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对比分析法,对安徽省2017—2021年收集的1382例新发生药物滥用者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利用EXCEL和监测系统数据分析等功能,对药物滥用者人口学特征和滥用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安徽省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以男性、未婚、无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2)主要滥用物质为冰毒,新型毒品和医疗用药品滥用呈增长趋势;(3)滥用药品多数来源于同伴,便利店/小卖部、医院/个体诊所等来源呈增长趋势;(4)滥用方式以烟枪吸、烫吸为主,香烟吸、溶入饮料等方式呈现增长趋势;(5)滥用原因主要以满足好奇心、家人或同伴影响/教唆及吸毒环境影响为主;(6)滥用场所以暂住地/租住屋、宾馆、居家住所等为主,滥用地点多而杂。结论 近五年来,安徽省新发生药物滥用者趋向低龄化且初次滥用年龄偏低,滥用新型毒品和医疗用药品增加,建议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和特殊药品监管,加大青少年教育力度,有效遏制药物滥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 519例药物滥用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萍 《安徽医药》2006,10(3):206-207
目的探讨安徽省药物滥用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4年安徽省收治的1 519例自愿、强制和劳教戒毒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本省药物滥用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40岁,占92.43%;职业以无业者和个体人员占首位,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毒品主要来源是从黑市购买;滥用方式以烫吸和静脉注射方式为主。并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论建立预防机制,打击毒品犯罪,切断黑市渠道,是减少毒品非法需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区海洛因滥用的流行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武汉地区海洛因滥用流行趋势,为有关部门解决海洛因滥用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将1997年6月到9月警星康复医院收治的海洛因滥用者91例与1993年1月至1995年6月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96例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基本情况(滥用时间、滥用方式、原因)、滥用造成的身体损害等进行比较。结果··:与后者相比,1997年警星康复医院收治的海洛因滥用者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有医药知识者增多,吸毒史较短、日滥用量较高,静脉注射者增多,多药滥用比例增高,治疗7天焦虑症状缓解较慢,合并肝、心脏损伤比例降低,脱毒完成比例较高(P<0.01或P<0.05)。提示··:武汉地区应加强药物滥用防治宣传,同时对海洛因依赖者进行综合戒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2513例药物滥用者HIV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进一步认识与研究静脉注射毒品与艾滋病迅速传播的关系 ,为有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513例海洛因滥用者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 ,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海洛因滥用情况登记表》及《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表》 ,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反应37例 ,全部为静脉注射毒品滥用者 ,并有经常共用注射器具史 ,所有病例对引发艾滋病传播的途径缺乏认识。结论··:静脉注射毒品已成为我国目前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吸毒群体已成为潜在的HIV感染的高危人群。提出 :加强对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进行对高危行为的干预 ,将有利于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对吸毒人员进行常规的HIV抗体检测 ,以监控HIV流行趋势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贵州、甘肃两地药物滥用监测站采用统一监测表格“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于1992年下半年分别对当地戒毒所收治的部分药物滥用者调查登记。本文对上报的998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 a以下的无业、工人是主要滥用人群;滥用药物1a以内者占多数;烫吸和烟枪吸食是主要滥用方式;滥用的主要药物是阿片和海洛因,各为56.2%和42.9%;30 a以下滥用者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海洛因和阿片,60 a以上滥用者中滥用的主要成瘾性药物是阿片;药物多来自非法渠道“黑市”。两地滥用多种药物现象严重,各为91.4%和97.4%,滥用的非阿片类药物分别是解热止痛片和烟草、酒、镇静催眠药类。多药滥用给治疗、预防和管制都带来极大的困难。目前,加强缉毒、杜绝毒源,强制戒毒,开展药物滥用预防的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仍是禁毒、戒毒、铲除药物滥用斗争中三重并举的工作。 监测数据分析表明,建立药物滥用监测网,采用统一的监测表格和分析标准,可以分析比较各地的药物滥用特征和滥用药物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丽江地区药物滥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丽江地区药物滥用特点及一般情况。方法·· :采用自拟的《药物滥用情况调查表》,对丽江地区强制戒毒所收治的50例戒毒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吸毒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成瘾药物的种类、用量,初始吸毒的时间、用量,吸毒方式,初始药物滥用原因,复吸原因等。结果··:50例被调查者全部为海洛因滥用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26.6a±s5.4a ;民族 :汉族10例,纳西族28例,彝族5例,其它少数民族3例 ,其余不详 ;多数吸毒者 (82 % )初始吸毒时间在1996年3月 -2000年5月 ;滥用的其它成瘾药物有:哌替啶(6.1 %)、美沙酮(4.1 %)、二氢埃托啡(2.0%)、地西泮(2.0 %)、三唑仑(2.0 %)等 ;初始吸毒方式主要是烫吸(占68.8 %),后来多转为注射(67.3%) ;有26.5%的人在吸毒前不知道吸毒违法,30%的人不知道毒品对身体的危害,60 %的人不知道吸毒会传染艾滋病;在复吸原因调查中,以“回到以前的毒友中,受到影响”最高(占92.0 %),87.5 %的人“认为戒不掉毒或把握不住自己”的最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结论··:此调查反映了丽江地区药物滥用的一般情况。鉴于该地区日益严重的药物滥用问题 ,建议政府部门从打击毒品犯罪和预防药物滥用两方面加大禁毒力度 ,遏制药物滥用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030例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广西若干戒毒劳教所1030例药物滥用者人口学和滥用情况。结果:药物滥用者以男性,青年,文化程度低,无稳定职业和未婚者居多,初吸年龄集中在17-22a。药物滥用者滥用的主要药物为海洛因,主要滥用方式为静脉注射,其中61·70%的人与他人共用注射器。50·10%的人主要滥用场所为居家住所。每日滥用药量为0·498g±s0·44g,滥用花费161·91±s253·73元,滥用资费来源主要为个人收入,也有相当比例的人采用非法手段。复吸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的影响。结论:针对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7.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药物滥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疆地区药物滥用情况 ,为该地区的禁毒、戒毒工作提出建议。方法··:对乌鲁木齐地区强制戒毒的1281例药物滥用者进行社会人口学特征、吸毒原因的问卷调查。结果··:1281例全部为阿片类滥用者 ,有25.21 %同时滥用大麻 ,21.70 %同时滥用三唑仑 ,11.79 %同时滥用地西泮 ;男性占86.26%;30a以下的滥用者占77.52 % ;其中85.58 %的女性滥用者的年龄在30a以下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8.20%;无业、个体和农民占69.74 % ;个体、无业、单亲、重组家庭及孤儿占73.22 %;药物滥用的主要原因是好奇和逆反心理。结论··:男性、30a以下、无正当职业、文化程度低、家庭和周围环境欠佳者为药物滥用的易感人群 ,提出我国的禁毒、戒毒工作中应把重点 ,特别是药物滥用的预防工作重点放在该人群。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568例药物滥用者流行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待业闲散人员、个体经营者、初中以下文化群体是滥用药物的高危人群。多药滥用情况严重。在禁毒斗争中,严惩贩毒,切断毒源的同时,应加强预防工作,建立并完善戒毒后的康复与回归社会随访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吉林省东部地区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滥用特征及流行情况。方法:对2008年和2006年吉林省戒毒机构和缉毒部门报告的居住在东部地区的"冰毒"滥用者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8年和2006年分别监测到"冰毒"滥用者323例和248例;其中2008年度新发生滥用者占33.4%,低于2006年的监测数据(77.8%);2008年度数据中的"冰毒"滥用者仍以男性(76.5%)、初中文化程度(66.9%)、未婚人员(53.6%)和无业人员(71.8%)居多,但与2006年度数据相比,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无业人员、未婚(含同居)及离婚人员构成比有较为明显增加(χ2检验,P值均<0.05);2008年度初次滥用"冰毒"的平均年龄与2006年比(30.4 a±s8.4 a比28.2 a±s7.5 a)大,25 a以下所占比例下降了10.0%,最小年龄仅11 a;与滥用药物有关行为比较,获得途径、滥用场所均发生显著性变化,2008年度由"同伴提供"的"冰毒"增长56.1%,"私人活动场所"的滥用"冰毒"行为增长45.1%;"满足好奇感"和"追求欣快、刺激"仍是诱发滥用"冰毒"的主要原因。烫吸仍是滥用"冰毒"的主要方式。结论:吉林省东部地区发现的"冰毒"滥用者人数增多;遏制"冰毒"滥用人数增长是目前药物滥用防治的工作重点。"冰毒"滥用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为预防工作提供了重点关注人群和降低药物滥用危害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