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04-2006年南通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为制定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SPSS 13.0软件对2004-2006年居民脑血管疾病及心脏病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南通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率为251.39/10万,标化死亡率127.23/10万,居死因首位,男性死亡率为248.66/10万,女性为264.00/10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6.58,P<0.05).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的死亡率分别为158.45/10万和90.28/10万,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减寿年数(120924人·a)大于心脏病(69 136人·a),而平均减寿年数(9.67a)小于心脏病(11.39 a).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南通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严重危害南通市居民的生命健康,应加强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04-2006年南通市港闸区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方法 对全区2004-2006年所有居民死亡资料进行ICD-10编码、分类、汇总和统计,分别计算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率.结果 2004-2006年全区总体粗死亡率为754.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9.47/10万.主要慢性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分别位于死因的第1、2、3、4位,粗死亡率分别为208.97/10万,151.79/10万,114.17/10万,101.38/10万,16.5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28.91/10万,77.73/10万,56.14/10万,50.28/10万,9.19/10万,合计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的78.60%.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标化死亡率在各年度呈上升趋势.结论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已成为港闸区居民的主要死因,应加强慢性病防治,开展健康教育,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7—2015年盐边县居民伤害死亡特征,为盐边县制定居民伤害预防控制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盐边县2007—2015年死因监测数据,对伤害死亡水平、死因构成及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伤害死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15年伤害粗死亡率为108.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97.38/10万,居全死因顺位第2位;前5位死因为自杀、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中毒、溺水。男性死亡率为142.44/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4.85/10万;女性死亡率为72.25/10万,标化死亡率为61.72/10万;意外跌落和自杀分别是男、女性首位死因。不同年龄人群主要伤害死亡原因不同。结论盐边县伤害死亡率偏高,位居人群死亡原因第2位,应加强伤害的有效防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温州市瓯海区居民主要死因及减寿原因,为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和疾病危害程度提供依据。方法从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6年瓯海区居民死亡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潜在减寿年数。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瓯海区人口进行标化。结果 2013—2016年瓯海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71.5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23.23/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634.1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4.12/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07.40/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9.06/10万,男性粗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死因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损伤与中毒,占总死亡原因的82.53%。围生期疾病为0岁~组首位死因;损伤与中毒为45岁人群死因的前两位,是5~15岁组的首位死因;恶性肿瘤从5岁~组开始居死因前两位,是15岁~组和45岁~组的首位死因;脑血管病从45岁~组开始升至死因前两位,是65岁~组的首位死因。减寿年数前五位依次为恶性肿瘤、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心脏病以及先天畸形变性和染色体异常。结论 2013—2016年瓯海区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如皋市磨头镇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状况。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标准和方法,对磨头镇居民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2年,磨头镇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88.43/10万(男性357.93/10万、女性216.1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70.49/10万(男性211.39/10万、女性122.55/10万),位于全死因顺位首位,男性高于女性(χ2=113.85,P0.01)。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依次为食管癌、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主要恶性肿瘤的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结论恶性肿瘤是磨头镇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应根据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金华市监测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2006—2010年金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金华市3个死因监测区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金华市居民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60.23/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8.54/10万;男性死亡率为209.48/10万,女性死亡率为108.96/10万。恶性肿瘤排名前5位是肺癌、肝癌、胃癌、结肠直肠肛门癌和食管癌。不同类别恶性肿瘤变化趋势不同,肺癌和结肠直肠肛门癌呈上升趋势,而肝癌和胃癌死亡率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食管癌则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组恶性肿瘤死因不同,且死亡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疾病负担加重的主要疾病,严重危害金华市居民的生命和健康。今后要从加强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生活方式,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谷城县居民主要疾病死亡水平和死亡原因,为今后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进行死因归类,用死因监测数据清洗与分析工具对2013年谷城县居民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年谷城县人群粗死亡率为712.01/10万,标化死亡率为531.11/10万,其中男性粗死亡率893.52/10万,女性粗死亡率为529.27/10万,男女死亡比为1.70:1。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183.19/10万)、恶性肿瘤(179.04/10万)、心脏病(148.67/10万)、呼吸系统疾病(3.77/10万)、伤害(70.56/10万)。结论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等慢性病成了谷城县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损伤与中毒在减寿年数中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大连市居民30多年来心脏病死亡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大连市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对不同性别、年龄、年代的心脏病死亡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1981-2013年心脏病粗死亡率波动在72.99/10万~177.99/10万之间,呈上升趋势(t=6.08,P<0.001);标化死亡率波动在65.38/10万~139.74/10万,呈下降趋势(t=-9.48,P<0.001).人口老龄化是粗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心脏病占总死亡的构成比13.44%~24.56%.从80、90年代的第3位死因上升到目前的第2位死因.男女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男性粗死亡率大于女性(x2 =49.52,P<0.001).结论 心脏病已经成为威胁大连市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老年人口比例日益增加的今天,应加强心脏病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河南省居民的死亡原因以及主要死亡原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河南省36个疾病监测县(区)的死亡数据资料,计算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6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51.03/10万,标化死亡率495.08/10万,男性死亡率(631.93/10万)高于女性(464.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094.63,P<0.001)。死亡原因主要以慢性病为主,占全部死亡的88.11%。居民前五位死因顺位分别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91.09%。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8.19岁,男性75.18岁,女性81.64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种类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影响河南省居民健康和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是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提示在以后的疾病防控中应针对性的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0.
柳艳静  赵清水  徐丽  李韵昉 《职业与健康》2010,26(23):2785-2788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及主要死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房山区2007—2009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房山区居民年均死亡率433.64/10万,前5位死因的年均死亡率是脑血管病(114.56/10万)、心脏病(110.00/10万)、恶性肿瘤(97.94/10万)、呼吸系统疾病(38.60/10万)、损伤和中毒(35.55/10万)。男性年均死亡率258.20/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175.44/10万,城镇地区居民年均死亡率107.19/10万,农村地区年均死亡率326.45/10万。1~34岁人群均以损伤和中毒为首要死因,35岁以上人群以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为主要死因。结论 2007—2009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是导致房山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生活方式、生活工作环境及饮食结构均为可能的致病高危因素。因此,今后该区的卫生工作应强调疾病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不同的目标人群、不同的危险因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索我省心脏病死亡分布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分年龄、性别、城乡、病种进行统计,用EXCEL软件作统计处理,以U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0年间心脏病死亡率波动在40.79/10万-51.88/10万之间,年平均死亡率为43.46/10万,标化死亡率为33.81/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6.97%。心脏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高而显著增高,男性死亡以冠心病为高,女性以慢性风心病为高,城市以冠心病为主,农村以慢性风心病为主。结论:根据四川省心脏病死亡分布特点,心脏病防治要以35岁以上人群为重点,采取以社区为基础,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4-2008年邹城市居民心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4-2008年邹城市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分布特征,探讨心血管疾病防治策略。方法对邹城市2004-2008年全死因资料进行ICD-10分类,按性别、年龄、心血管疾病类型进行统计,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004-2008年邹城市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6 589例,年死亡率116.76/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19.11%,居全死因第2位。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心血管疾病类型中以心肌梗死为最高。结论邹城市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较高,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群的综合性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订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昆明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2007—2010年发生的慢性病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50.22/10万(标化率为285.98/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71.88%。在慢性病死亡率中,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和肝脏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总数的95.85%。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是女性的1.39倍。15~60岁人群慢性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岁以上人群达高峰。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04.46/10万(标化率为290.11/10万),农村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04.94/10万(标化率为281.68/10万),城市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P<0.001),是农村的1.24倍。PYLL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昆明市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昆明市慢性病有年青化倾向,是一种男性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征,为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06年广东省第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包括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广东省12个县(区、市)居民死亡个案资料,采用“死亡原因调查表”及“死因推断量表”2种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广东省调查点2004-2005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38170例,死亡率为251.6/10万(38170/15170945),占全死因的38.2%(38170/99919)。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为102.1/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132.2/10万)高于女性(77.7/10万)(P〈0.01),农村标化死亡率(110.7/10万)高于城市(83.1/10万)(P〈0.01);心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为88.5/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106.8/10万)高于女性(73.4/10万)(P〈0.01),农村标化死亡率(89.5/10万)高于城市(87.0/10万)(P〈0.0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60岁及以上人群死亡率为1926.2/10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群主要以农林牧渔职业为主,占69.75%(26625/38170);文化程度以文盲、半文盲和小学为主,占83.24%(31774/38170)。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广东省居民的首位死因,应重点加强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尤其农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同时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和建设,提高基层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1973-2005年我国居民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率、死亡构成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使用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是:1973-1975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调查人年数为2 513 949 310;1990-1992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调查,调查人年数为335 213 493;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调查人年数为142 660 482,分为0~、15~、60~岁3个年龄段.根据调查收集的人口资料和死亡个案数据计算年龄别、性别、疾病别粗死亡率,使用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的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结果 1973-1975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调查中居民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数分别为4 913 521、284 811和47 161例,粗死亡率分别为195.45/10万、84.96/10万和33.06/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58.71/10万、70.76/10万和27.98/10万.2004-2005年调查中城市、农村居民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数分别为11 752、35 409例,粗死亡率分别为24.69/10万、37.3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9.62/10万和32.12/10万;男、女性死亡数分别为26 176、20 985例,粗死亡率分别为35.87/10万、30.1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5.23/10万和26.65/10万;东、中、西部地区的死亡数分别为13 286、13 922和19 953例,粗死亡率分别为25.28/10万、27.97/10万和49.48/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1.33/10万、28.10/10万和45.98/10万;死亡排位前3位的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为肺炎、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其死亡数分别为14 265、8537和5771例,粗死亡率分别为10.00/10万、5.98/10万和4.05/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8.88/10万,5.46/10万和3.74/10万.2004-2005年调查中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死亡数占全部死亡数(868 484例)的5.43%.较1973-1975年的27.87%(4 913 521/17 629 350)下降了80.52%.结论 我国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死亡率总体上呈显著下降趋势,农村高于城市,男性高于女性,西部地区高于东、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辽宁省彰武和凤城农村地区慢性气道疾病的死亡特点,为慢性气道疾病的防治提供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2016年辽宁省彰武和凤城地区全死因死亡数据和总人口数据,用SPSS 20.0和SAS 9.3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因顺位、慢性气道疾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变化情况等。结果 2016年彰武和凤城农村地区慢性气道疾病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3.16/10万和22.96/10万。女性慢性气道疾病标化死亡率(23.89/10万)大于男性(22.07/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62,P<0.001);彰武地区慢性气道疾病的标化死亡率高于凤城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 771.18,P<0.001);冬春季节的慢性气道疾病死亡例数(196人)多于夏秋季节(127人);慢性气道疾病的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Z1=30.13,Z2=1 189.96,均有P<0.05)。结论 慢性气道疾病是导致辽宁省彰武和凤城地区死亡的重要疾病,死亡特点具有性别、年龄、地区和季节等差异,应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降低慢性气道疾病死亡率,从而减轻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2015年中国胃癌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估算2015年我国胃癌的发病死亡情况和分布特征,为肿瘤防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501个登记处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估,其中368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入选标准,按城乡、性别以及年龄分层,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全国胃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计算。结果 2015年368个登记地区覆盖人口309 553 499人,男性156 934 140人,女性152 619 359人。估计全国胃癌新发病例40.3万例,发病率为29.31/10万,中标率为18.68/10万,世标率为18.57/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29%,居发病癌谱第二位。胃癌死亡病例29.09万例,死亡率为21.16/10万,中标率为13.08/10万,世标率为12.92/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5%,居癌症死亡顺位第三位。总体上,胃癌发病率(男性中标率为26.54/10万,女性中标率为11.09/10万)和死亡率(男性中标率为18.75/10万,女性中标率为7.72/10万)男性均高于女性,农村地区均高于城市地区(农村中标发病率为21.82/10万,城市中标发病率为16.37/10万;农村中标死亡率为15.84/10万,城市中标死亡率为11.05/10万)。胃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0岁之前较低,40岁后开始上升,在80~岁达到高峰。胃癌病例数自50~岁开始显著增多,高峰出现在60~70岁组,大量病例累积在55~80岁。不同性别、城乡地区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全人群总体趋势相似,但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我国胃癌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和城乡分布差异,可根据高发年龄和高危人群特征优化筛查项目和防控方案,以期降低我国胃癌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8.
2004-2005年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4-2005年我国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人口资料和脑血管病死亡的资料均来自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覆盖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60个疾病监测点,共凋查了142 660 482人年.根据调查收集的人口资料和死亡个案数据计算年龄别、性别、疾病别粗死亡率.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标化死亡率的计算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将每5岁作为1个年龄组进行标化.结果 2004-2005年调查地区脑血管病死亡个案共计有194 932例,其中男性108 414例,女性86 518例;城市63 397例,农村131 535例.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6.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20.1/10万.男性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48.6/10万,女性为124.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44.2/10万和98.2/10万.城市居民脑血管病粗死亡率为132.4/10万,农村为138.8/10万;标化率分别为107.3/10万和127.6/1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脑血管病的粗死亡率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35~岁人群为10.6/10万(1352/12 712 639),55~岁人群为177.6/10万(10 599/5 967 274),85岁以上组最高,为4051.4/10万(25 430/627 688).其中脑内出血死亡占比重最大,为98 324例,占脑血管病死亡的50.4%;脑梗死其次,为48 305例,占24.8%.脑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未分型卒中死亡个案分别为167 147、105 766、48 305、13 076例,粗死亡率为分别为117.2/10万、74.7/10万、33.9/10万和11.3/10万.我国居民因脑血管病死亡造成的YPLL为535.5人年/10万.结论 2004-2005年我国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快速升高的趋势;脑内出血是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明市市区居民各类疾病死亡原因、分布特征及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进行分类。结果市区人群死亡率为335.97/10万,标化死亡率为464.42/10万,死因顺位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与中毒。结论重视和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已迫在眉睫,在继续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上,也应重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