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软组织巨细胞瘤(GCT-ST)的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硬膜外GCT-ST的平扫CT、平扫和增强MRI表现并行文献复习。结果颅底CT平扫显示左侧颞部多囊性低密度影,呈分叶状,内部见高密度分隔,邻近左侧颞骨局部骨质变薄、毛糙。MRI显示左侧颞部囊性肿物,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T2 FLAIR呈等信号,其内见低信号分隔;增强检查可见病变边缘及分隔强化。结论颅内硬膜外GCT-ST罕见,其临床和影像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骨骨巨细胞瘤(GCT)的CT、MRI征象,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颅骨GCT的CT、MRI表现, 5例患者均行普通CT平扫,2例行CT增强扫描;3例以颞骨破坏为主的病例,均行颞骨MRI平扫、增强扫描及HRCT扫描及听骨链、面神经计算机重建.结果 5例均单侧发病, 右侧4例、 左侧1例.CT平扫显示广泛的膨胀性骨质破坏、残存骨嵴及骨包壳.肿瘤信号多变,在T1WI呈低-等信号;在T2WI肿瘤呈不均匀的高信号,病灶周边T2WI呈现特征性的低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结论 颅骨GCT的CT平扫显示广泛的膨胀性骨质破坏不伴硬化边、残存骨嵴及骨包壳,T2WI病灶周边低信号是本病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颞骨HRCT扫描及听骨链、面神经CPR重建为术前评估听小骨、面神经受累情况,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3.
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0例均经过CT检查,其中5例作过MRI检查。结果 5例仅见颞骨病变,其余5例同时累及其他脏器。CT发现10例都累及外耳道和乳突,8例并纱及岩部和鳞部,7例累及中耳、听小骨及内耳骨迷路破坏各2例。CT显示10例颞骨病变区均呈大块溶骨性破坏,轮廓不整,8例边缘清楚无硬化,伴大的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MRI发现5例都累及外耳道和乳突。4例并累及岩部及鳞部。3例累及中耳,1例内耳膜迷路破坏,MRI显示5例颞骨病变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3例呈明显强化。结论 CT可清晰显示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骨质改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RI能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帮助选择最佳治疗方案;2种影像检查方法结合对颞骨郎格尔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治疗和随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英敏  郑泓明  孙吉林   《放射学实践》2012,27(4):471-472
病例资料 男,71岁,因头晕10年就诊.查体:左颞部可触及局限性膨隆,按压时可诱发头晕,听力检查示左侧传导性耳聋. 影像表现:左颞部单发肿块,类圆形,下部有分叶,囊性为主,跨左颞骨及硬膜内、外生长,以颅内为主;CT上呈低密度,周围绕以薄的高密度环,周围无水肿(图1、2);T1 WI、T2 WI以高信号为主,上部混以葱皮样低信号,T1WI抑脂序列病变信号无明显变化(图3~5),DWI呈低信号(图6),MRS无明显波型,MRI增强病变边缘呈不完整环状强化,上部呈"葱皮样"强化(图7).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1例53岁女性腰椎无沙粒体型色素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部持续性钝痛。CT显示腰3、4椎体水平椎管及左侧椎间孔区不均质实性病灶,呈哑铃状,左侧椎间孔扩大;MRI显示病灶T1WI呈混杂稍高信号,T2WI呈混杂略低信号,DWI呈团块状扩散受限,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信号。经病理诊断为腰椎非沙粒体型色素性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6.
该文报道了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外阴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MRI表现为外阴边界清楚的孤立性肿块, 与周围肌肉相比,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 DWI呈高信号, ADC图显示扩散不受限, 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 不伴有邻近组织浸润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该文报道了1例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胎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胎儿胎龄31+周, 胎儿颅脑MRI示左侧颞、枕叶不规则囊实性肿块, 边界不清, T1WI以稍高信号为主, 伴少量高信号及低信号, T2WI呈稍低及高信号, 扩散加权成像示部分病灶呈高信号。最终尸体解剖病理诊断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Erdheim-Chester病累及心脏1例。患者女, 43岁。心脏MR表现为右心房后壁、房间隔及右房室沟明显增厚, 局部呈结节样, T1WI及T2WI呈稍高信号, 反相位可见散在点状信号减低区;主动脉及肺动脉根部管壁增厚, 心包腔内中量积液;右心室游离壁略增厚, 运动减弱;增强检查显示右心房肿块首过灌注呈边缘线状低信号、中央高信号, 延迟扫描呈明显强化, 主动脉及肺动脉根部管壁亦呈线状高信号, 壁层心包呈环形强化。右心房占位活检病理表现为心肌局灶性炎性坏死, 结合其他影像检查及胫骨病变处活检病理结果, 最终诊断为Erdheim-Chester病。  相似文献   

9.
邱乾德  余捷  林达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5-116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左侧颌骨部肿痛,并逐渐增大2年。 CT显示左侧上颌骨膨胀性破坏,密度不均,内见不规则残留骨性组织,界限清楚.边缘无明显硬化,软组织轻度肿胀(图1a)。MRI显示肿瘤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突向上颌窦,致上颌窦腔消失,内见嵴状分隔。肿瘤信号不均,T1WI上呈低信号(图1b),大部分肿瘤于T2WI上呈高信号(图1c、d),少部分在T2WI和T1WI上均呈低信号。  相似文献   

10.
该文报道了1例脑外(颅内)低分化型滑膜肉瘤患者。女, 30岁, CT平扫示右额叶囊实性肿块伴出血及占位效应。MRI平扫示病灶T1WI呈等-低信号, T2WI呈等-高信号,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稍高-高信号;病灶内见小片状T1WI稍高信号及T2WI、FLAIR低信号区;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扩散张量成像彩色编码各向异性分数图示病灶周围脑白质神经纤维束缺失、中断;MR波谱成像示病灶实性部分胆碱/N-乙酰基天冬氨酸比值为3.83。最终病理诊断为低分化型滑膜肉瘤。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面神经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9例面神经瘤中,8例面神经鞘瘤,1例面神经纤维瘤。7例行颞骨高分辨CT扫描,2例常规扫描;6例行MRI检查,其中5例做了增强扫描。结果:本组发生在右侧5例,左侧4例;内听道1例,迷路段4例,膝状神经节6例,鼓突段(降段)6例,茎乳孔5例,腮腺3例。CT表现:面神经管扩大,膝状窝骨壁膨胀,面神经径路上有条索状或结节样软组织影。MRI表现:面神经呈结节样或条索状增粗,呈跨节段性分布,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或高信号;有明显强化。结论:面神经径路上出现实质性节段性肿块是面神经瘤的影像特点。MR增强扫描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非肿瘤性病变的MRI表现。方法:分析38例乳腺内非肿瘤性病变的常规MR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T2WI、动态增强序列扫描的特点。结果:乳腺囊性增生症12例:T1WI和T2WI均呈均匀等信号,压脂后清晰显示乳腺导管系统自乳头向后方呈树枝状分布,其中增强后呈弥漫性斑点状强化8例,均匀片状强化2例,局限性小片状强化2例;囊肿6例:呈液体信号,囊液不强化,囊壁边缘轻度强化;术后瘢痕6例:局限性腺体聚拢4例,星芒样改变2例,但无病变实体,T1WI均呈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及低信号各3例,斑痕与周围腺体均无强化或轻度强化;自体脂肪隆胸后脂肪坏死3例:多发圆形及椭圆性脂肪信号肿块,动态增强各序列均无强化;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stoperative augmentation mammoplasty with HPAG)假体泄漏7例:均显示假体轮廓不整,T1WI呈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腺体周围清晰见泄漏的假体信号;慢性炎症4例:3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1例TWI伴有灶性多发低信号。结论:正确认识乳腺非肿瘤性病变的MRI表现,可避免不必要的活检和手术。  相似文献   

13.
该文报道1例肾脏软骨肉瘤患者的CT及MRI表现。男, 73岁, 因"血尿、腰痛不适1 d"就诊, CT示伴有钙化灶的软组织肿块, 增强扫描可见肿块分隔及边缘延迟强化;MRI示肿块呈小叶状改变, T1WI呈稍高信号, T2WI呈不均匀低信号, 扩散加权成像呈低信号, 增强扫描可见间隔及周围延期强化, 右肾静脉内见充盈缺损。术后病理诊断为肾脏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1例56岁男性左侧大脑额部颅板下占位性病变。MRI表现为左侧大脑额部富血供类圆形团块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等稍高信号,内见流空血管,周围见片状水肿,DWI未见扩散受限呈低信号,ADC图上为高信号。病理诊断为血管母细胞瘤,WHOⅠ级。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脑炎且MRI资料完整的80例患儿。35例患儿MRI有异常征象, 其中24例接受了增强扫描。MRI主要表现为病变部位的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 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呈高信号, 信号均匀, 异常信号增强均未见强化。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的MRI表现多种多样, 还可表现为双侧纹状体坏死、胼胝体压部可逆性病变以及脑血管病表现, 对于支原体脑炎精准诊断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囊型脑膜瘤(MCM)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CM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病变位于额部6例(左侧4例,右侧2例),右侧顶部大脑镰旁1例,右侧桥脑小脑角区1例;8例中5例平扫T1 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平扫时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病变中4例可见"脑膜尾征";6例可见中重度瘤周水肿;肿瘤组织中见瘤细胞排列疏松,呈微囊状.结论 MCM是颅内少见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T2WI呈明亮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强化,MRI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颞骨内淋巴囊瘤的HRCT、MRI影像学特点并进行鉴别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误诊的颞骨内淋巴囊瘤的临床症状、病理组成、HRCT及MRI表现。结果:术后病理证实4例颞骨内淋巴囊瘤均是以内淋巴囊所处的正常解剖位置为中心、血供丰富、侵蚀邻近骨质的乳头状腺瘤。4例HRCT显示肿瘤内部钙化骨针,边缘可见薄层不规则环形钙化影。2例为T1WI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例在T1WI增强扫描后不均质明显强化。并能够将其与其他桥小脑三角的肿瘤鉴别开来。结论:颞骨内淋巴囊瘤是表现为恶性生长方式的良性肿瘤,其影像学表现有共同特点,能够在术前对颞骨内淋巴囊瘤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8.
面神经瘤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面神经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面神经瘤均行CT检查,6例还进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CT表现和MRI表现,并比较CT和MRI的优缺点。结果:10例面神经瘤中6例面神经鞘瘤和4例面神经纤维瘤,8例累及面神经水平段,6例累及膝部,4例累及乳突段,2例累及迷路段,3例累及内听道段,2例累及腮腺段,1例累及脑池段。主要CT表现:面神经管扩大9例;鼓室内软组织影7例;听小骨破坏5例;乳突蜂房内软组织肿块4例。主要MRI表现:6例均表现面神经增粗,其中2例显示鼓室内=乳突内和颈静脉窝软组织肿块,2例显示鼓室内软组织肿块;3例肿块呈略长T1、略长T2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3例肿块与面神经呈等信号,信号均匀,呈均匀强化;2例面神经瘤累及内听道段面神经,平扫未显示,增强后呈明显强化而显示。比较CT与MRI表现后,发现2例累及面神经内听道段者MRI显示而CT未显示,1例累及面神经鼓室段起始部者MRI亦显示而CT未显示;对于较小的面神经瘤,MRI能直接显示增粗的面神经本身,而CT仅显示面神经管扩大和(或)破坏。结论:CT和MRI,尤其是MR增强扫描能很好地显示面神经瘤的形态、部位、范围和内部结构,有助于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为临床制订手术方案和确定手术入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静  孙聚葆  詹浩辉  刘一靖  李新瑜   《放射学实践》2013,(11):1118-1122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l例不同部位CNC的MRI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MRI特点。结果:11例CNC中,8例位于侧脑室体部,侧脑室显示不同程度脑积水,肿瘤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瘤体内均见多发大小不等囊变区,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1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沿侧脑室壁生长,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夹杂条状低信号影,DWI呈低信号,增强呈不规则环状强化。2例脑室外CNC,1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丘脑,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夹杂片状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夹杂多发低信号,轻度瘤周水肿,增强呈不均匀片状强化。结论:位于侧脑室体部CN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其好发部位、发病年龄,术前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而其它部位CNC的MRI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  相似文献   

20.
该文报道了1例右肾透明细胞癌切除术后12年咬肌转移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患者男, 65岁, 颈部CT表现为右侧咬肌团块状软组织密度肿块, 密度不均, 内见片状囊状低密度影, 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 囊性部分未见强化。颈部MRI表现为实性部分T1WI呈稍高信号, T2WI呈高信号, DWI呈稍高信号, ADC呈低信号。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咬肌转移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