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Smad4在人胚胎睾丸组织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在睾丸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和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GF-β1与Smad4在不同胎龄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TGF-β1与Smad4在胎儿睾丸间质细胞、生殖细胞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TGF-β1在胎儿睾丸中以12~20周为表达高峰,Smad4在胎儿睾丸以12~24周为表达高峰,24周后随着胎龄的增长均呈下降趋势.结论:TGF-β1与Smad4在人胎睾丸发生、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明其在睾丸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 (EGF)与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在人胎儿睾丸发生过程中的表达特征 ,探讨两者在睾丸发生中的作用。 方法 用SP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人胎儿 12~ 32周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生殖细胞EGF、PCNA阳性细胞表达率。 结果 EGF在胎儿 12周龄睾丸组织未见表达 ,16~ 32周龄睾丸间质细胞呈阳性表达 ,16~ 2 0周为表达高峰 ,随着胎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 (P <0 0 1) ;PCNA在胎儿睾丸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均有不同程度表达 ,16~ 2 0周为表达高峰 ,随着胎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 (P <0 0 1)。 结论 EGF与PCNA在人胎儿睾丸发育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表明EGF与PCNA在睾丸发育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方立异  陈晓蓉 《解剖学杂志》2006,29(3):303-305,338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fos在胎儿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H-E染色、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结果:c-fos在胎儿睾丸组织间质细胞(Leydig cell,LC)、生精细胞、管周肌样细胞均呈阳性反应。支持细胞未见阳性表达。c-fos在12周胎儿睾丸组织中已有阳性表达,16周可明显区分阳性间质细胞与生精细胞,24周达到高峰,此后逐渐减弱,以后间质细胞几乎不可见。结论:c-fos在胎儿睾丸的组织发育中有不同的表达,表明c-fos在睾丸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中Oct-4、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表达变化.方法 取人胚胎生殖嵴,通过RT-PCR检测5~13周龄人胚生殖嵴中Oct-4、hTERT的表达变化;同时,取人胚胎生殖嵴,经石蜡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技术,观察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态,检测Oct-4、hTERT的表达情况.结果 胎龄6~7周时,生殖嵴中可见少量原始生殖细胞,且表达Oct-4及hTERT;胎龄8~12周时,生殖嵴中原始生殖细胞数量增多,Oct-4及hTERT表达增强(P<0.05);胎龄13周以后,生殖嵴中Oct-4阳性的原始生殖细胞数量逐渐减少,Oct-4表达减弱,但hTERT仍然高表达.结论 不同胎龄人胚原始生殖细胞中Oct-4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胎龄8~12周时表达较强,但hTERT的表达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人胚胎肺中巢蛋白的表达变化,探讨巢蛋白在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取3~8月人胚胎肺组织,常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巢蛋白在胚胎肺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各胎龄段(3~8月)肺均有巢蛋白的表达,巢蛋白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肺内支气管旁和血管中,而在支气管上皮中未发现阳性细胞.结论:正常人胚胎肺中有...  相似文献   

6.
<正> 目的:探讨增殖与凋亡这两种细胞学行为在同一个胚胎器官中的发生时间、表达规律以及它们对胚胎器官发育的影响,以了解这两种细胞行为在胚胎器官正常发生中各自的作用及相互的的联系.方法:采用原位核酸末端缺口杂交方法(TUNEL法)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观察了28例胎龄16-32周的人胎肺组织在不同胎肺发育阶段细胞凋亡与增殖的表达率、表达部位及其随发育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在胎肺发育的早、中期(即假腺期和小管期),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均明显较晚期(原始囊泡期)旺盛,而且两者均于胎肺发育的第24周达到最高峰(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0.5263±0.0085及0.3684±0.0238),但凋亡与增殖细胞在不同发育时期表达部位有动态的变化:早期以间质细胞为主,中期以各级支气管粘膜上皮为主,晚期以支气管树远端的单扁上皮为主,而且增殖与凋亡在分布部位上的变化与胎肺发育过程中支气管树的形成发生的需要相一致.结论: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胎龄的正常人胎儿胃黏膜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在20例12~34周人胎胃黏膜的表达。结果:VEGF在20例人胎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细胞质,胞核为阴性,在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较腺上皮细胞弱。经与HE染色的邻片比较,腺上皮细胞中的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为壁细胞。随着胎儿的发育,胃腺内VEGF呈免疫反应阳性的壁细胞数目增多,免疫反应强度无明显变化。结论:VEGF在不同胎龄的人胎儿胃黏膜组织中均有表达,提示VEGF与人胎儿胃黏膜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人胎儿肾脏发育的形态变化,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胎儿肾脏发育中的表达,探讨bFGF在肾脏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胎儿肾脏发育的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12、16、20、24、28周人胎儿肾脏组织内bFGF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人胚12周时,肾小体大半为发育和成熟阶段肾小体,并有成熟肾小管形成;13~16周,成熟期肾小体进一步增多,肾小管数量也增多;17~24周,发育和成熟阶段肾小体所占比例明显增大,成熟期肾小体体积进一步增大,成熟期肾小管数量增多;至28周,大部分为成熟的肾小体和肾小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FGF于胎龄12周的胎儿肾脏开始有表达,不同胎龄均表达在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皮中,随着胎龄增加,肾脏发育的成熟及肾小管数量增加,表达逐渐增多,不同胎龄的部分肾小体也有表达。结论:bFGF可能对人胎儿肾脏的发育和成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发育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70例不同胎龄及生后不同发育阶段Wistar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发育进行了光镜、电镜研究。结果:1.依形态学特点,将支持细胞的发育过程初步分为4期:分化前期(胚胎11~15d)、分化期(胚胎15d~生后1至2周)、成熟前期(生后2周~青春期前)、成熟期(青春期后)。2.胚胎及新生时,在支持细胞间见到两侧胞膜紧密相贴及不典型的桥粒连接等;自生后4周,见到紧密连接。3.自胚胎17d至成熟以后,在支持细胞与其周围的生殖细胞间见到大量类似桥粒和类似中间连接等不典型的细胞连接。4.胚胎19d及新生期,睾丸索内除支持细胞及生殖细胞外,尚可见一种特殊的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T-3)在不同发育时期人胚胎脊髓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对4周~7月人胚胎脊髓发育过程中NT-3的定位及定量进行研究.结果:NT-3在所检测的11个时段中均有表达,从第6周开始逐渐增加,至第9周时达高峰,之后下降并维持在一定水平,且以细胞突起和纤维表达最明显.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巢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人胚胎胰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30例人胚胎胰组织中巢蛋白和TGFβ1的表达及分布变化.结果:各胎龄段(10~37周)胰均有巢蛋白和TGFβ1表达,巢蛋白阳性细胞存在于胰岛、间充质和血管中,在腺泡、导管中未见阳性细胞;TGF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研究不同时期人胚胎消化管巢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探讨巢蛋白在消化管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取3~8月人胚胎食管、胃和小肠,常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巢蛋白在胚胎消化管中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 各胎龄段(3~8月)消化管均有巢蛋白的表达。巢蛋白在消化管主要表达在固有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内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壁上,且巢蛋白的表达随胎龄的增加而减少。与发育早期组相比,发育中期、晚期胚胎食管、胃和小肠组织中巢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发育中期和发育晚期巢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巢蛋白在胎儿消化管壁的微血管和毛细血管的管壁上表达,且随着胎儿发育,其表达逐渐减少,提示巢蛋白在这些器官组织的血管形成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胎肺细胞增殖与凋亡及其与发育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增殖与凋亡这两种细胞学行为在同一个胚胎器官中的发生时间、表达规律以及它们对胚胎器官发育的影响 ,以了解这两种细胞行为在胚胎器官正常发生中各自的作用及相互的联系。方法 :采用原位核酸末端缺口杂交方法 (TU NL法 )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分别观察了 2 8例胎龄 16~ 32周的人胎肺组织在不同胎肺发育阶段细胞凋亡与增殖的表达率、表达部位及其随发育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发现 :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在胎肺发育的早、中期 (即假腺期和小管期 ) ,细胞的凋亡与增殖均明显较晚期 (原始囊泡期 )旺盛 ,而且两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人胚胎发育过程中胰腺S100蛋白表达的发生和分布。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选用S100蛋白抗体对30例人胚胎胰腺进行标记。结果:S100蛋白免疫反应性纤维沿腺泡、导管和血管分布。胎龄14周胰腺内开始出现S100蛋白免疫反应性纤维样结构,并随胎龄逐渐增加,至胚胎发育后期(胎龄24-28周)达到高峰,至35周后开始减少。结论:胰腺神经系统的发育有明显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胚早期心脏VEGF-A和VEGF-C及其受体VEGFR-1、VEGFR-2、VEGFR-3的表达变化,探讨VEGF-A和VEGF-C在早期心脏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第3~8周人胚,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分析心脏组织发育中VEGF家族及其相关受体的表达变化、心脏组织的分化和形成。结果VEGF-A、VEGF-C、VEGFR-1、VEGFR-2、VEGFR-3在心内膜内皮细胞及心肌细胞发育第3、4周开始表达,随胎龄增加表达先增强后逐渐减弱,第7周左右消失。结论VEGF-A和VEGF—C参与了人胚早期心脏的形成过程,对早期心脏发育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雄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睾丸组织核因子-κB亚基p65亲和肽(NF-κBp65)表达与生殖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小鼠睾丸MCMV感染模型,设立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于感染不同时段(小鼠一个生精周期内),采用Hoechst33258染色法对小鼠睾丸组织生精小管及间质细胞进行凋亡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小鼠睾丸组织内NF-κB065的表达。结果睾丸间质细胞的凋亡率在MCMV感染的第1天开始增多(P〈0.05),第4-6天达到高峰。第21天、第38天恢复正常。生精小管管周肌样上皮细胞的凋亡数在感染的第1天开始增多(P〈0.05).第6—9天达到高峰(P〈0.001),第21天、第38天也恢复正常。生精细胞的凋亡数在感染的第2天显著增加(P〈0.05),第6天达到高峰(P〈0.001);第14天起逐渐恢复正常。睾丸组织中NF-κBp65表达在MCMV感染第2天起开始增加(P〈0.05),感染的第6—9天增至高峰(P〈0.001),随感染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第21~28天恢复正常。结论MCMV急性感染可诱导睾丸生殖细胞凋亡,其凋亡程度与睾丸组织NF-κBp65表达呈正相关。提示NF-κBp65参与并调控了MCMV感染所致的生殖细胞凋亡,这可能是MC-MV感染的致病机制及机体抵御MCMV感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人胎睾丸的组织发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用7~38周人胎35例,取睾丸固定于 Carnoy 液,石蜡包埋,以 HE、PAS 反应及甲绿哌喏宁法染色。7周初的性腺尚未分化,可见散在的原始生殖细胞。13周睾丸特征已明显,白膜厚,睾丸素清楚,索间有密集的嗜酸性间质细胞。14.5周部分睾丸索出现小腔,而成管状。睾丸索包含大而着色淡的原始生殖细胞及色深的原始支持细胞。胎早期原始生殖细胞含有丰富的糖原颗粒。睾丸门、白膜及表面上皮内均见散在或成群的生殖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分幼稚型、成熟型及退化型。13~15周以幼稚型为主;16~18周以成熟型为主,成熟型的胞质内含有 RNA 颗粒;20周后退化型增多,成熟型减少。38周时,睾丸间质细胞单个或成行存在,数量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8.
SSEA-1、Oct-4在人胚胎生殖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永珍  陈谦  李芳  朱旻  张苏 《解剖学报》2006,37(2):232-235
目的体外培养人胚胎生殖细胞(EG细胞),通过检测培养的细胞中SSEA-1、Oct-4的表达,鉴定人胚胎生殖细胞.方法取5~9周人胚胎的生殖腺嵴和肠背系膜,进行组织块体外培养,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培养细胞的SSEA-1、Oct-4表达;取5~9周人胚胎的生殖腺嵴,制备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始生殖细胞的SSEA-1表达.结果组织块体外培养得到的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显示的单个细胞或细胞集落,均阳性表达SSEA-1、Oct-4.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人胚胎生殖腺嵴中有许多SSEA-1阳性表达的原始生殖细胞.结论组织块体外培养所获得细胞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为未分化的人胚胎生殖细胞.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鼠睾丸胚胎天时睾丸即已有SDH活性,生后以间质细胞和精母细胞反应最强。4.AlP反应在胚胎时以生殖母细胞较强,生后以界膜反应较强。5.支持细胞、间质细胞AcP活性较强。6.生殖细胞和支持细胞5′-Nase呈阳性,间质反应极微。7.胚胎时,睾丸各种细胞ATPase反应均为阴性。生后界膜、支持细胞和生殖细胞渐出现活性且不断增强。8.胚胎14天睾丸内NSE即有微弱的反应,生后主要以间质细胞反应强烈。至生后的发育。结果表明:1.核糖核酸以代谢旺盛的生殖母细胞最为丰富,支持细胞也较多,精子细胞较少。2.胚胎14天时睾丸各种细胞均有丰富的糖原颗粒,16天起仅分布于间质,性索内糖原阴性。3.胚胎14  相似文献   

20.
原癌基因c-fos是一类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IEG),是细胞基因组的正常成分,作为细胞内信号传递的"第三信使",参与转录机制和核基因的表达,编码核内蛋白质,可对生殖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信息传递起到调节作用。睾丸间质细胞的睾酮分泌过程也伴有某些原癌基因的表达变化。c-fos在胎儿睾丸组织发育过程中的分布和表达规律,国内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研究c-fos在不同阶段胎儿睾丸中定位和表达规律,为男性生殖生理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