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对前列腺素与血栓素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有所推测。前列腺素 I_2(PGI_2),一种强效血管扩张剂和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系心脏内合成的主要前列腺素。前列腺素 E_2(PGE_2)亦在心脏内合成,能在机体内扩张冠状血管平滑肌,但同时促进血小板的聚集。血栓素 A_2(TXA_2)系血小板所释放的强力血管收缩剂,并能导致血小板的进一步聚集。PGI_2 与 TXA_2 均不稳定,并分别自发地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物6-酮-前列腺素 F_(1α)(6-Keto-PGF_(1α))与血栓素 B_2(TXB_2)。本文测定了缺血性心脏病与其它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循环中的前列腺素与血栓素,以证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胸痛发作时流过心脏的血栓素增多。方法:将60名患者(男性29名,女性31名,年  相似文献   

2.
为了检测稳定型心绞痛病人是否可通过负荷试验诱发血小板活性的变化而改变血小板对前列环素(PGI_2)的敏感性。作者对心绞痛病人和正常对照组各20例进行踏车运动负荷试验。方法分别于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采血,检测血浆血栓索 B_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并作血小板凝集试验,确定 PGI_2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导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26例及我院所见1例IFNα导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共27例,根据发病机制分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2组,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ITP组24例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血小板显著减少,血小板抗体或血小板相关IgG明显升高,骨髓增生活跃,停IFNα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血小板于1-2 wk上升,预后较好.TTP组3例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显著减少,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损害及肾脏损害.血浆置换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预后差,死亡率高.ITP及TTP多发生在IFNα抗丙肝治疗过程中.结论:IFNα抗病毒过程中可能出现ITP或TTP两种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须提高认识给予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4.
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分别为血栓素A_2(TXA_2)和前列环素(PGI_2)的稳定性代谢产物。后两者间的平衡变化与心脑血管等疾病关系密切。因此从流行病学角度测定TXA_2和PGI_2两种物质在老年期的变化,探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过测定糖尿病患者血栓素A_2(TXA_2)和前列环素(PGI_3)的血浆代谢产物血栓素B_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的水平,观察小剂量阿斯匹林(ASA)对其影响,来探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诊断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例TTP患者的诊断治疗经过,对其中2例TTP患者进行了vWF裂解蛋白酶(ADAMTS13)的活性、抑制物和基因检测。结果4例TTP早期误诊2例,其中1例为胃印戒细胞癌继发的TTP和骨髓坏死。2例TTP患者ADAMTS13的活性严重缺乏,其中1例因存在ADAMTS13基因纯合子错义突变而确诊为遗传性TTP。临床治愈2例,疗效不显著2例。结论对于有明显的血小板减少与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同时血LDH增高而疑为TTP的患者,如能及时检测ADAMTS13的活性,有助于早期确诊TTP;ADAMTS13抑制物的检测对于TTP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上常有轻重不等的止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和血管壁前列腺素代谢产物TXA_2和PGI_2参与体内止凝血过程的调节。但病毒性肝炎时有关TXA_2和PGI_2的代谢,国内外文献报道甚少。本文对30例正常人和176例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浆TXA_2,PGI_2的代谢终产物TXB_2和6—酮PGF_(1α)进行了检测,现报道于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一)正常人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均系本院键康职工,无心、肝、肾、肺疾病史,无血  相似文献   

8.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又称Moschcowitz综合征。1924年由Moschcowitz首先描述。1947年Singer首先使用TTP的病名,一直沿用至今。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感染、中毒、妊娠、雌激素和孕酮、药物、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家族因素、免疫因素、血浆中存在血小板聚集因子而缺乏血小板凝集因子抑制素、血浆中前列环素(PGI_2)降解加速等有关。上述因素可引起血小板在微血管中沉积,形成玻璃样微血检。至于原发损害是在血小板抑  相似文献   

9.
前列环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前列环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分别采集湘雅二医院2008年6-10月因肺癌、肺大疱入院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22例的肺组织标本,分为COPD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定量测定肺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前列环素合酶(PGI_2-S)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6-酮前列腺素F_(1α)含量变化.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COPD组肺中型血管和微小型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12.9±2.0)%和(11.4±1.4)%]明显高于对照组[(6.1±1.2)%和(5.9±0.4)%],PGI_2-S蛋白表达率[(55.2±9.8)%和(42.3±5.1)%]明显低于对照组[(95.4±2.1)%和(82.3±7.4)%],气道上皮细胞中PGI_2-S蛋白表达率[(31.8±5.2)%]明显低于对照组[(95.5±2.2)%],6-酮前列腺素F_(1α)含量[(2.6±0.4)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16.2±2.8)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9.6~173.6,均P<0.01).结论 COPD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存在异常凋亡现象,PGI_2-S蛋白表达下降,肺组织中前列环素生成明显减少,这些变化可能是COPD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的组织学标志,并参与COPD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环素(PGI_2)主要在血管内皮合成,与其它前列腺素不同,PGI_2具有循环性激素特性,最突出的作用是抑制血小板凝集和扩张血管。已有研究表明PGI_2能预防健康血管的血小板凝集,其扩张血管特性则可维持血管张力。在家兔动脉硬化和人粥样瘤性血管研究中均见PGI_2生成减少。对继发于严重周围血管病和实验性冠脉狭窄,PGI_2有防止病变发展为完全闭塞之效。它尚能抑制冠脉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孤立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功能改变,探讨房颤引起血栓前状态的原因。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1例孤立性阵发性房颤(A组)、28例孤立性持续性房颤(B组)患者分别于房颤发作及终止后1周测定外周静脉血浆血小板а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浓度,并与2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持续性房颤(C组)、3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D组)及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相比较。结果A、B组患者房颤发作时及C组患者GMP-140、TXB2和TXB2/6-K-PGF1α比A组患者房颤终止后1周和D组及对照组明显上升。A组患者血浆GMP-140、TXB2浓度及TXB2/6-K-PGF1α与房颤发作时间呈正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左心房内径等临床参数无关。结论无论是器质性心脏病房颤还是孤立性房颤,无论是阵发性房颤还是持续性房颤都存在血小板的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血小板功能和前列腺素代谢异常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已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血栓素(TXA_2)-前列环素(PGI_2)平衡失调,可能是冠心病进展甚至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报道口服硝苯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TXA_2和PGI_2的代谢产物-TXB_2和6-K-PGF_1α血浆浓度及其比值的影响,旨在探讨小剂量硝苯啶在冠心病防治中的作用。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按1980年全国心血管病会议制定的标准,选择冠心病患者22例,其中男18、女4例,年龄55~75(平均66.5)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和胸痛、心悸等心脏症状,其中15例有静息心电图上心肌缺血表现。糖尿病、肾病及甲亢等患者不列为本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 了解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小板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ELISA法和单克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2 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及 2 4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内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 (GMP - 140 )、血栓烷B2(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eto -PGF1α)和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相关抗原 (vWF∶Ag)水平。结果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浆GMP - 140、TXB2 和vWF∶Ag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6 -keto -PGF1α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浆GMP - 140与vWF∶Ag呈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活性增强 ,内皮细胞明显受损 ,应用抑制血小板活性药物 ,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出血是急性白血病(AL)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且为致死的重要原因。大量的研究表明AL出血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多种止血、凝血因素复合异常的结果,其中以血小板数量减少和质量异常最为重要。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法),同步检测40例AL患者血浆血栓烷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cto-PGF_(1α))的含量及周围血小板数,以探讨AL时血浆TXB_2、6-kcto-PGF_(1α)增高的可能机制、两者在AL出血中的意义,AL时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机制及血管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方法观察92例非瓣膜病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组)与60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组)血小板功能状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水平,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水平。结果房颤组GMP-140和TXB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k-PGF1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XB2/6-k-PGF1α比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房颤组GMP-140和TXB2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6-k-PGF1α水平仍显著低于对照组。GMP-140水平在合并糖尿病和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房颤患者进一步升高。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处于血小板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6.
我们测定了54例住院患者的血栓素B_2(TXB_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α)、血小板聚集(PAgt)等血液流变学10指标,以探讨TXB_2、6-keto-PGF_1α与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关系,并评价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男47例,女7例;年龄21~80岁,平均57±12岁。临床诊断冠心病34例,高血压病10例,脑梗塞4例,其它6例。检测TXB_2、6-keto-PGF_α、1分钟血小贩聚集率(A  相似文献   

17.
对5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浆心钠素(ANP)、血栓素B_2(TXB_2)及6-酮-前列腺素F_1α(6-k-PGF_1α)进行测定,并同24名不同年龄健康者进行对比,发现:1.老年高血压患者ANP显著低于健康人而TXB_2、6-K-PGF_1α显著高于健康人。2.老年高血压患者ANP与病程呈负相关;TXB_2与病程呈正相关。3.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ANP与收缩压呈负相关;TXB_2与收缩压呈正相关。4.老年经典型高血压ANP与舒张压和平均压呈负相关;TXB_2与舒张压及平均压呈正相关。作者认为: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高血压ANP作用机制不同,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存在ANP绝对量的不足,同时存在明显的TXA_2/PGI_2的代谢异常,TXA_2随病程及年龄增长,合成愈明显升高。PGI_2可能作为防御保护机制在老年高血压病程进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法洛四联征 ( TOF)患者血小板功能状态。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 2 6例 TOF患者血浆及尿液中血栓素 A2 ( TXA2 )的代谢产物尿液中血栓素 B2 ( TXB2 )和前列环素( FGI2 )的代谢产物 6-酮 -前列腺素 1α( 6- keto- PGF1α)的含量 ,以及血浆α-颗粒膜蛋白 ( GMP- 14 0 )的含量 ,并与 14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TOF组患者血浆及尿液中 TXB2 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1) ;TXB2 与 6- keto- PGF1α的比值明显大于对照组 ( P<0 .0 1) ;TOF组血浆GMP- 14 0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 ( P <0 .0 1)。结论 :TOF患者体内 TXA2 与 PGI2 代谢失衡 ,GMP- 14 0释放增加 ,血小板呈激活状态 ,有利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 ,参与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分时段测定2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体外循环(CPB)前后血小板计数、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栓烷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变化值.结果血小板计数、GMP-140、TXB2测值随着CPB进行均逐渐增加,停机后1h与肝素化10min相比,GMP-140极显著增加(P<0.01),TXB2显著增加(P<0.05),血小板计数极明显降低(P<0.001),而6-K-PGF1α在CPB前后变化不明显.认为体外循环中血小板功能受到明显损害,GMP-140和TXB2是从分子水平反映血小板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提高对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诊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例非典型TT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TTP患者初诊时均无典型五联征,但均具备血小板减少及微血管病性溶血二联征。诊断确立后予血浆置换联合糖皮质激素,6例有效。1例死亡。2例复发患者予利妥昔单抗治疗,均完全缓解。结论:TTP患者早期快速诊断、经确诊立即应用血浆置换对降低TTP患者的病死率至关重要,联合糖皮质激素及CD20单抗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TTP患者的病死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