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心肌缺血再灌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使心肌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蛋白质破坏,DNA链断裂,尤其是单线态氧(‘O2)直接损伤心肌细胞肌膜的Na^+-K^+-ATP酶,肌浆肉Ca^+^+-APT酶,严重影响肌浆网功能,使心脏出现明显的再灌性心律失常。组的有清作缺血再灌时产生的羟自由基(.OH)和‘O2,从而保护肌膜Na^+-K^+-ATP酶,肌浆肉Ca^+^+-ATP酶,其作用优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  相似文献   

2.
U—74006F对脊髓创伤后线粒体系列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擎东  肖建如 《现代康复》2000,4(7):1034-1035
目的:为了探讨U-74006F对脊髓创伤后线粒体系列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法造成猫脊髓损伤,观察线粒体Ca^2+-Mg^2+ATP酶,Na^+-K^+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U-74006F治疗组ATP酶及SOD酶活性下降幅度较低,MDA含量增加不明显。结论:U-74006F在脊髓线粒体在病理生理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腺苷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腺苷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缺血-再灌注组(IR)、给予腺苷后缺血-再灌注组(AD)。除病理组织学变化外,分别检测各组不同灌注时间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病理组织学肾小管评分,AD组和CON组均明显低于IR组,AD组和CON组之一无显著性差异。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在AD组和C  相似文献   

4.
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肝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延迟复苏大鼠肝脏损伤情况。方法 SD大鼠30%Ⅲ度烧伤后,随机分成烧伤组、早期复苏组、延迟复苏组。伤后9h取肝组织,测定脏器血管通透性、组织含水量、Na^+-K^+-ATP酶活性和Ca^2+-Mg^2+-ATP酶活性,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一氧化氮(NO)代谢产物量。结果 与烧伤组与早期复苏组相比,伤后9h延迟复苏组大鼠肝脏的血管通透性和含水量明显增高,Na^+-K^+-ATP酶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那地尔预处理对低血容量休克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预先给予大鼠吡那地尔(PC组),24小时后复制低血容量性休克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内观察吡那地尔对心肌钠泵(Na^+-K^+-ATP酶)、钙泵(Ca^2+-ATP酶)、Mg^2+-ATP酶的活性影响及心肌细胞内游离Ca^2+的水平变化;同时观察正常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相同时相点的3种酶的活性。结果:PC组心肌离子泵活性均明显高于休克对照组(C组),心肌细胞内游离Ca^2+水平则低于C组;心肌细胞成活率正常组为85%,PC组与C组可达80%。结论:吡那地尔预处理对低血溶量性休克鼠心功能的保护可能与其稳定细胞膜,防止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和红细胞膜Na^+-K^+-ATP酶的影响,方法:46例脑梗塞患者应用ILIB治疗,每日1次,10分钟;对照组42例单纯药物治疗。检测健康人、急性脑梗塞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组及ILIB治疗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变形性和红细胞膜Na^+-K^+-ATP酶,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红细胞变形  相似文献   

7.
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45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红细胞钙离子(Ca^2+)及钠离子(Na^+),血清Ca^2+、Na^+,并与2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发现:①EH组红细胞Ca^2+、N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②红细胞Ca^2+、Na^+之间呈正相关(P〈0.001);③红细胞Ca^2+、Na^+与平均动脉压(MAP)呈正相关(P〈0.05,P〈0.01)。提示EH患者存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毫米波对细胞质膜通透性及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波长7.1mm,功率密度为10mW/cm^2毫米波辐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15、30、60分钟并采用钙荧光指示剂Fura-2/Am定量测试法检测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和质膜Ca^2+-Mg^2+-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辐照后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低于正常(P〈0.05);同时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变化。结果 辐照后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对脑梗塞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UBIO与传统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20例仅用传统药物治疗,进行两组疗效比较,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经过Ridit法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UBIO治疗1个疗程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比治疗前显著增强(P<0.001),而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UBIO治疗脑梗塞,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UBIO对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增强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肌再灌注损伤(RI)的机制并评价费乐地平(Felodipine,Fel)对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设对照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及再灌注+Fel治疗组,设再灌注0.5、1.5和6.0小时3个时相点,测定心肌Ca2+、丙二醛(MDA)含量、中性粒细胞(PMN)浸润数、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并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测定心肌梗塞范围。结果:心肌再灌注后Ca2+、MDA含量及PMN浸润数明显增高,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明显降低,其改变以Ca2+升高发生最快;Fel可使上述指标改变的程度明显减轻(P<0.05~0.01),并可缩小心肌梗塞范围,改善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论:心肌RI是多种因素于不同时间所致的一种复合性损伤,Fel对心肌RI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对心肌能量依赖性酶活性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1.
钱书虹  钱庆文 《临床荟萃》1999,14(9):387-388
目的;了解脑脊液(CSF)中前白蛋白(PA)和四种酶活性及无机离子在脑囊虫病及特发性癫痫中的变化规律,病理损害状况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通过对两组病例脑脊液中PA和四种酶等水平变化的观察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脊液中PA,Na^+,Cl^-和Ca^2+均明显降低,CK-B亚基与K^+则明显增加,结果;脑脊液中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在CC  相似文献   

12.
观察心肺复苏后狗脑组织Ca^2+-Mg^2+-ATP酶活性的改变,探讨其对脑复苏的意义。方法:静脉注射10%氯化钾造成心搏,呼吸骤停30分钟后,分2组进行心肺复苏,每组6只狗;第1组用传统方法,第2组用心肺转流法,30分钟后观察复苏效果,并于复苏后第10,15,20,25,30和120分钟时开颅,分别取大脑皮层和海马区组织,行脑组织Ca^2+-Mg^2+-ATP酶测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O)对脑梗塞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UBIO与传统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20例仅用传统药物治疗,进行两组疗效比较,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膜Na^2+-K^+-ATP酶活性。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5%,经过Ridit法分析,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膜N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毫米波对细胞质膜通透性及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波长7.1mm,功率密度为10mW/cm2毫米波辐照人外周血淋巴细胞15、30、60分钟,并采用钙荧光指示剂Fura-2/Am定量测试法检测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和质膜Ca2+Mg2+ATP酶活性变化。结果辐照后淋巴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低于正常(P<0.05);同时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增加(P<0.05);而且辐照后细胞内游离钙浓度降低与质膜上Ca2+Mg2+ATP酶的激活呈负相关。结论一定频率窗和能量窗的毫米波辐照激活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使细胞膜对钙通透性发生变化,且影响到细胞内Ca2+贮存,造成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内毒素休克时肝线粒体H^+-ATP酶和脂质过氧化的改变。方法 成年健康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内毒素注射前、内毒素注射后1、3、5、8h组及其对照组;予各组相应时相点活杀取肝组织制备线粒体,测定线粒体H^+-ATP酶、MDA及血浆MDA含量。离体实验采用正常鼠肝线 体和不同剂量的气自由基生成剂(FeSO4/VitC)共同孵育后,测量H^+-ATP酶 性,结果 内毒素休克早期线休克早期线粒体H^+-ATP酶活性升高,3h时其酶活性升高15.6%,8h时降至对照组的65%,内毒素休克早期肝线粒体MDA含量就显著同,随着休克时间延长而加重,8h时为对照组的1.79倍,离体实验显示,小剂量FeSO4/VitC引起的H^+-ATP酶活性升高,大剂量引起H^+-ATP酶活性下降。和在体实验结果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红细胞膜ATP酶和氧自由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中的作用,寻找防治途径。方法:采用孔雀绿分析法检测了3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磷酸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KBB)活性。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0.113±0.022)nmolPi·h-1/mgPr〕明显低于正常新生儿〔(0.294±0.037)nmolPi·h-1/mgPr〕,MDA及CKB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且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与MD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360,P<0.05),即Na+K+ATP酶活性的降低与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结论:氧自由基损伤可能参与了HIE的发病和病理过程,进一步损伤细胞膜Na+K+ATP酶功能,使机体生理功能产生不可逆损伤。故对HIE治疗中尽早使用抗氧化剂和保护细胞膜Na+K+ATP酶功能的药物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尼莫通对急性脑缺血保护作用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尼莫通对脑缺血再灌流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家兔四动脉闭塞脑缺血灌流动物模型,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前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及脑组织H2O、Na^+、K^+、Ca^++含量;同时进行了55例脑梗塞患分组对照。结果:再灌流后尼莫通组怀其它组相比MDA下降、SOD升高均显。结论:尼莫通通过阻止Ca^++内流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步法显示Ca~(++)-ATP酶活性的电镜酶细胞化学技术侯宁,朱光明,李维华,李卫东,孙建和关于Ca”-ATP酶活性的定位,文献报道多是用两步法。用一步法显示豚鼠耳蜗细胞膜上Ca”-ATP酶的活性,是1987年日本Yoshihara首先报道的L’j?..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和红细胞膜Na+-K+-ATP酶的影响。方法:46例脑梗塞患者应用ILIB治疗,每日1次,10分钟;对照组42例单纯药物治疗。检测健康人、急性脑梗塞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组及ILIB治疗组治疗前后红细胞变形性和红细胞膜Na+-K+-ATP酶,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红细胞变形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治疗后酶活性及红细胞变形性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ILIB治疗组治疗10次后Na+-K+-ATP酶活性及红细胞变形性明显提高,分别为0.198±0.11,0.389±0.091,与治疗前0.131±0.07,0.336±0.010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ILIB是治疗脑梗塞改善微循环障碍一种有效辅助疗法。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40例非肥胖高血压病患者及40例正常人的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及外周血红细胞膜基础Ca^2+-ATP酶活性。NEH组用卡托普利治疗4周。结果表明NEH胰岛素释放试验各时限血清岛素浓度均显著增高,与血压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