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5 毫秒
1.
直流电场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通过开展直流电场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以证实其疗效并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24只中国家犬随机分成3组,用Allen WD法致脊髓完全损伤,再置入电刺激器,观察伤后1、2、3个月神经功能、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神经元数量、神经元截面积和尼氏体密度恢复情况。结果 伤后立即置入电刺激器(B组)及脊髓损伤后6小时再置入电刺激器(C组)上述各项指标均优于同时期对照组(A组)(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RH)类似物,YM-14673大鼠脊髓损伤后水肿的影响。方法用改良Allen氏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设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损伤后15分钟注射YM-14673,用称重法测量脊髓的水含量,公式:(湿重-干重)÷湿重×100%。结果对照组示伤后24小时脊髓水肿,治疗组显示在24小时脊髓水肿减轻。结论早期应用TRH类似物,YM-14673可减轻脊髓损伤后的脊随水肿。  相似文献   

3.
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脊髓伤分原发伤与继发伤,一部分脊髓伤,解剖上未横断,伤后当时无截瘫,但由于继发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脊髓缺血、出血、中心性坏死。使脊髓内重要结构产生继发性的不可逆性损害,导致完全截瘫的不良后果。本文报道犬、大白鼠的实验性脊髓伤早期病理改变,并从23例继发性脊髓伤的分析,探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机理。实验提示早期应用钙通道阻断剂尼维地平,有利于改善脊髓缺血引起的继发性脊髓损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大剂量地塞米松在防治常规弹颅脑火器切线伤冲击波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地塞米松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脊髓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水肿,保护脊髓神经细胞的亚微结构和减轻髓鞘变性等。  相似文献   

5.
大鼠脊髓损伤后巢蛋白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局部巢蛋白(nest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Allen's法建立大鼠脊髓拟伤模型,行为学评分采用BBB评分(Basso,Beattie&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BBB scale),观察局部病理组织学改变及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局部脊髓在不同时段nestin的阳性表达变化。结果伤后1w BBB评分最低,随后增加,到4w以后达到最高并进入平台期。常规病理学检查显示拟伤模型类似于临床常见的脊髓损伤。损伤后1W,可见损伤区附近nestin表达升高,2W达高峰,4W后nestin表达明显下调。结论脊髓损伤可诱导损伤区周围短暂的nestin阳性表达,后者可能存在脊髓损伤后的再生与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Necrostatin-1(Nec-1)在小鼠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68只健康成年雌性L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48只)、脊髓损伤组(48只)、溶剂组(36只,鞘内注射4 μl二甲基亚砜)和治疗组[36只,鞘内注射4 μl Nec-1(4 mmol/L)]。采用血管夹钳夹小鼠脊髓建立脊髓损伤模型。伤后6、12、24、48 h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组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3的表达;伤后24 h采用免疫共沉淀法评估RIP1和RIP3的相互作用;伤后24 h检测脊髓组织丙二醛(MDA)和活性氧簇(ROS)水平,电镜观察小鼠脊髓组织神经元线粒体损伤情况。结果 伤后48 h内,小鼠脊髓RIP1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伤后6 h,小鼠脊髓RIP3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持续到伤后48 h。伤后24 h,治疗组和溶剂组RIP1和RIP3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正常脊髓组织RIP1和RIP3相互作用较弱,脊髓损伤后RIP1和RIP3相互作用加强,而Nec-1显著抑制RIP1和RIP3相互作用。伤后24 h,脊髓神经元线粒体不同程度受损,而治疗组小鼠脊髓神经元线粒体结构保存相对较好。伤后24 h,脊髓组织MDA和ROS含量明显升高,而Nec-1能明显减少小鼠脊髓MDA和ROS含量。结论 小鼠脊髓损伤后,Nec-1通过抑制RIP1和RIP3的相互作用,进而抑制程序性坏死,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Nec-1能降低ROS产物,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脊髓伤分原发伤与继发伤。一部分脊髓伤,解剖上未横断,伤后当时无截瘫,但由于继发血液循环障碍,出现脊髓缺血、出血及中心性坏死,使脊髓内重要结构产生继发性的不可逆性损害,导致完全截瘫的不良后果。本文报道犬、小白鼠的实验性脊髓伤早期病理改变,并以23例继发性脊髓伤的分析,探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发生机理。实验提示早期应用钙通道阻断剂尼维地平,有利于改善脊髓缺血引起的继发性脊髓损害。  相似文献   

8.
高压氧预处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对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期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高压氧预处理组(25只)、正常损伤组(25只)及对照组(5只)。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制作采用改良Allen's法,分别于伤后1d、5d、7d、10d和14d在脊髓损伤部位取材,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方法检测大鼠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预处理组和单纯损伤组均见TUNEL阳性凋亡细胞,而预处理组凋亡细胞数减少;在各时间点预处理组与单纯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预处理可减少继发性脊髓损伤细胞凋亡,因而可促进脊髓损伤后修复,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创伤,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脊髓损伤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伤是治疗的关键。铁离子介导的脂质过氧化被认为是脊髓损伤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就铁离子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和功能,脊髓中与铁转运和储存相关蛋白的结构及在铁转运过程中的作用,及脊髓损伤后由于脊髓内出血,红细胞破坏增多,游离铁的浓度增高,导致铁超载,加重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并对铁螯合剂去铁敏的性质,代谢过程,及在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中的作用机制和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观察汉防己甲素(Tetrandrine ,Tet)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组织结构神经细胞凋亡和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00只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即假手术组10只(A组)、损伤对照组(B组)30只、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CD组)30只、Tet治疗组(DC组)30只。胸8、9椎板切除后B、C、D组用加速压迫型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C组和D组动物于制模前、伤后24h、伤后48h尾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MP)和Tet。各组大鼠于术后8h,1d,3d,7d,14d行BBB评分,分别于术后8h,1d,3d,7d,14d取损伤段脊髓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的形态结构变化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 。结果: 伤后7d、14dC组与D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显著高于B组,各时间点C组与D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A组的脊髓组织HE染色正常 ,C组与D组脊髓组织损害较B组轻,术后8h-14d动态观擦,3d—7d损伤表现最为严重,达到损伤高峰期;A组中bax、bcl-2表达较少,C组与D组bax 表达较B组少,而bcl-2表达较B组多。结论:汉防己甲素可通过增加bcl-2表达、降低bax 表达,抑制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能有益于脊髓组织的保护,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脊髓损伤造成的脊髓组织结构的损害可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细胞原发性死亡在损伤当时即已发生,由于撕、扯、拉、压等机械力量直接作用于脊髓,使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组织结构遭受即时不可逆的死亡.在原发性损伤发生后数分钟内,序贯生化瀑布反应激发,包括水肿、炎症反应、局部缺血、谷氨酸受体过度激活、脂质过氧化作用、钙离子超载、细胞因子及凋亡学说、自由基损伤与脂质过氧化反应、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神经毒性作用、内源性阿片肽介导下,一些在原发性脊髓损伤后还存活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死亡,造成为继发性脊髓损伤.目前治疗脊髓损伤的策略有两种:一是在损伤急性期通过减轻或消除继发性病理反应,保护残存的轴突和神经元不再遭受二次损伤,包括给予甲泼尼龙、钙通道拮抗剂、纳洛酮等药物,或予局部低温保护、人工高压灌流等;二是在损伤慢性期促进神经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包括手术治疗、高压氧治疗、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现对脊髓损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背景:对于脊髓损伤,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对策,近年来嗅鞘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在缓解损伤脊髓的病理反应和超微结构变化,及其在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嗅鞘胞移植组和DF12组,每组15只。空白组:仅切开T10全椎板及T9,T11部分椎板,对脊髓未作其他处理,明胶海绵轻柔压迫止血;模型组:仅切断脊髓,未作特殊处理;嗅鞘细胞移植组和DF12组:切断脊髓后用微量注射器分别注射嗅鞘细胞和DF12培养液,随后缝合切口。脊髓损伤后1,3,7,14,28,42,56 d每组麻醉2只受检大鼠,取材做光镜观察和电镜观察。 结果与结论:单纯脊髓横切损伤后,发生了出血、水肿、变性、坏死以及囊腔形成,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纤维再生。嗅鞘细胞移植后,明显减轻了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坏死变性程度,减轻病理反应,并能对损伤神经元实施保护;防止了胶质细胞过度增生形成瘢痕屏障,明显增加了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提示嗅鞘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具有减轻病理反应和促进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的基因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长期以来,医学家一直在努力探索脊髓损伤后的机能恢复治疗,但成效甚少。晚近,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脊髓损伤后仍存在一定再生能力(1),脊髓损伤后之所以不能恢复功能,系因损伤局部微环境的影响,它包括:(1)缺乏促进轴索生长的神经营养因子(NGFs);(2)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带血管蒂肌瓣贴附的手术方法,增加损伤脊髓缺血区的血供以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方法通过全贴附和半贴附的方法将带蒂椎旁肌覆盖在损伤脊髓上方,2w后灌注进行血管显影,并进行组织学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血管显影结果显示肌肉贴附的正下方有血管从肌肉长入脊髓实质。组织学结果显示贴附肌肉2w后贴附部脊髓继发性损伤较未贴附部大幅减轻。结论脊髓损伤后在缺血区上方贴附肌蒂,可以改善缺血区的血液供应,减轻继发性损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高压氧预处理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压氧预处理(HBO-PC)对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影响,以探讨HBO-PC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HBO-PC组、非预处理组各20只。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制作,采用改良Allen’s法,分别于伤后8w行神经束路示踪(顺行和逆行),以脊髓损伤部位为中心,上下各2 cm取材,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组织中示踪剂阳性纤维的表达。结果在胶质瘢痕的周围及上下两端,HBO-PC组示踪剂阳性纤维表达数量均明显高于非预处理组。结论 HBO-PC可诱导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对神经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干细胞移植促进鼠脊髓损伤后髓鞘结构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对鼠脊髓损伤后髓鞘结构修复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鼠T10脊髓损伤模型,体外培养、诱导鼠神经干细胞,定量评价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髓鞘结构修复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明显地增强了蛋白前脂蛋白信使核糖核酸(PLP mRNA)的表达,促进了髓鞘碱性蛋白(MBP)性的髓鞘再生和髓鞘结构的修复。结论 神经干细胞移植通过增强髓鞘的再生而促进了脊髓损伤后髓鞘结构的修复,是急性脊髓损伤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后损伤区Semaphorin3A(Sema3A)表达明显升高,嗅鞘细胞移植对此会有何影响?实验发现单纯脊髓横切损伤后,会出现脊髓出血、水肿、变性、坏死,囊腔形成,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纤维再生等病理反应。嗅鞘细胞移植后,脊髓的上述病理反应明显减轻,损伤区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坏死程度下降,损伤区Sema3A表达降低。证实嗅鞘细胞移植可通过降低Sema3A表达对损伤脊髓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nsulin likegrowthfactors ,IGFs)由 2个多肽类生长因子IGF Ⅰ、IGF Ⅱ构成。大量实验证实 ,IGFs能维护神经细胞的生存 ,促进神经纤维的生长、分化、修复、再生。本文就有关脊髓损伤后内源性IGFs的变化及意义 ,外源性IGFs对脊髓损伤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晚期脊髓损伤患者的病理进行临床研究,探讨雪旺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术中显微镜下观察脊髓形态学改变及囊腔内容物组织学检查。其中男38例,女9例,年龄为2—58岁,伤后时间为3—216个月。结果47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硬脊膜瘢痕增生、脊髓表面蛛网膜粘连、增厚、疤痕组织、脊髓血管减少、苍白、萎缩、无波动,其中90%患者合并脊髓囊腔或空洞。囊腔内容物组织学检查均为液化、坏死组织。结论对晚期脊髓损伤的病理研究,能帮助晚期脊髓损伤的雪旺细胞移植的手术方法改进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脊髓损伤的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界探讨的热点,而脊髓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和功能重建也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学界。既往认为中枢神经细胞的轴突损伤在自然条件下几乎不能再生,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环境不利于轴突再生、中枢神经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低下、以及神经轴突不能穿越损伤瘢痕区到达靶细胞。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二者均可引起部分神经元的丢失和神经纤维的断裂;而继发性损伤可导致原发性损伤范围的扩大,使更多的神经元凋亡和神经纤维的变性、脱髓鞘改变等,从而导致相应部位的感觉、运动和神经反射功能的丧失。近年来,随着神经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