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1997~2001年新疆地方性氟中毒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2001年我们对新疆天山南北9个地区,35个县市,390份饮用水及1595份儿童尿样氟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饮用水氟含量超标数为117份,超标率为30.00%;群体尿样氟超标数为447份,超标率为28.03%。提示新疆部分地区居民饮用水氟含量仍较高,应作为今后新疆地方性氟中毒重点监测地区。  相似文献   

2.
新疆南疆地区儿童氟斑牙与水氟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报告了新疆南疆5个地区,22个县市,7637名7~14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和142份饮用水及842份儿童尿样氟含量检测结果。共检出2368例氟斑牙患,患病率为31.01%,男女之间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无显差异。南疆地方性所强毒以水源型为主。对含氟量调查表明,有32.39%的饮用水所含量超标,其中以地下水含氟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新疆南疆部分地区饮水含氟量及氟中毒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8月对新疆南疆和田、喀什、阿克苏三地区的13个县(市)的部分地区调查表明:所采142份近年来新建水源水样中,有89份含氟量超过国家标准(1mg/L),同地区所采的70份以往饮用水源水样中有13份含氟量超过1mg/L。不同类型水源含氟量比较以浅层地下水超标比例最高为89.7%(35/39),深层地下水次之为52.4%(54/103),地表水最低为18.5%(13/70)。儿童尿氟均值随其所饮用水源含氟量升高而升高。由于使用新水源时间长短不同,水氟超标水源周围人群的氟中毒病情高低不同,个别饮用高氟水时间较长地区已出现严重的儿童和成人氟中毒流行。南疆特殊的自然、地理、气侯及民族生活习惯等诸因素都对氟中毒流行产生一定影响,近年南疆新建水源很多,其含氟量升高的后果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成人的尿氟含量情况,为今后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先在16个病区县中抽取5个县(市、区),再在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3个病区自然村作为调查点;改水调查点采集并测定1份末梢水样水氟含量;未改水调查点采集并测定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5份水样水氟含量;采集并测定调查点18岁以上且在当地居住5年以上人群尿样尿氟含量;水样采集与保存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水质分析质量控制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3);水氟检测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5),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评价水氟含量是否合格;尿氟检测采用尿中氟化物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2015)。结果共调查了15个病区自然村,改水村占53.33%;未改水村占46.67%。在8个改水村中,水氟含量合格的6个,占监测工程的75.00%;水氟含量超标的2个,占25.00%;7个未改水村水氟含量均超标,1.2 mg/L<水氟含量≤2.0mg/L的村有5个,占71.43%;水氟含量>2.0 mg/L且≤4.0 mg/L的村有2个,占28.57%。共检测成人尿样753份,尿氟波动范围0.09~3.72 mg/L,几何均值1.39 mg/L。其中,在6个改水且水氟含量合格村共检测成人尿样300份,波动范围0.37~2.31mg/L,几何均值为1.31 mg/L;在2个改水但水氟含量超标村共检测成人尿样102份,波动范围0.98~2.67 mg/L,几何均值为1.60 mg/L;在7个未改水村共检测成人尿样351份,波动范围0.09~3.72 mg/L,尿氟几何均值为1.39 mg/L。结论尿氟是反映群体氟摄入水平和机体氟蓄积状态的客观指标,未改水、改水且水氟含量超标病区尿氟水平仍相对较高,还需进一步加强降氟改水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然灾害之地震灾害对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潜在影响,为指导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地震后100天,选择文县、舟曲县、两当、成县和徽县等5个县开展饮用水水氟现况调查,各县采泉水、井水和地表水等水源类型水样各40份,并调查水源变化等相关情况;水氟含量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结果 201份水样分布在5县的25个乡镇、92个村,其中井水61份、泉水83份和地表水水样57份;6份水样水氟〉1.00mg/L,占2.99%(6/201)、平均水氟含量为1.35mg/L(1.05~1.72mg/L)、有767人饮用,其中井水2份、泉水4份;在7个历史病区村中,1个村的降氟改水工程能正常使用,1个历史轻病区村居民饮用水水氟含量为1.72mg/L;在文县和两当县各有18处和21处泉水水源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仅文县的2处泉水出现水氟超标现象。结论地震灾区局部有发生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潜在危险性,应建立健全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驻马店市非氟病区居民饮用水氟含量监测结果,为科学制定和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依照《驻马店市地方病相关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工作计划》进行调查,检测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无机非金属指标(GB/T-5750.5)执行,并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进行水氟含量超标与否的评价。结果 全市9个县(区)共调查行政村2 251个,水氟范围0.04~8.47 mg/L,水氟中位数0.3 mg/L。水氟含量0~0.25 mg/L的行政村745个,占33.1%;水氟含量0.25~0.5 mg/L的行政村有1 237个,占54.95%;水氟含量0.5~1.0 mg/L的行政村有266个,占11.82%;水氟含量>1.00 mg/L的行政村有3个,占0.13%,水氟超标行政村2个,超标率0.09%。集中供水的行政村2 057个,水氟范围为0.04~8.47 mg/L,水氟中位数为0.3 mg/L;分散供水的行政村194个,水氟范围为0.09~0.91 mg/L,水氟中位数为0.36 mg/L,超标水样均来自集中供水。结论 驻马店市大部分地区水氟含量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西藏谢通门、八宿2县饮水型氟中毒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7月,采集监测点所有的饮用水进行氟含量检测,随机抽取8一12岁儿童800名检查氟斑牙(用Dean氏法)患病情况。结果检测水样48份,结果显示全部符合国家氟含量标准;8个村8~12岁的800名儿童氟斑牙检出率94.5%。结论监测点饮用水水氟含量未超标,但儿童氟斑牙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饮茶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流行情况,为预防控制饮茶型地氟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等方法调查甘南州8个县(市)有饮用边销茶习惯的病区村分布情况以及儿童和成人的氟斑牙、氟骨症患病情况,并采集水样、茶样和尿样检测氟含量.结果 甘南州5个县(市)22个乡(镇)60个村成人日均茶氟摄人量大于3.5 mg,年人均砖茶消耗量为0.42 kg;检测生活饮用水1 072份,水氟含量0.05 ~ 0.83 mg/L;检测茶样1 164份,茶氟均值308.76 mg/L,超标茶样607份、超标率52.15%;检查8~12岁儿童1 374人,未发现氟斑牙患病儿童;检测8~12岁儿童尿样1 248份,尿氟值0.08~1.38 mg/L,尿氟均值0.46 mg/L;调查25岁以上常住人群2 221人,未检出氟骨症患者;检测成人尿样257份,尿氟值0.03~ 1.42 mg/L,尿氟均值0.67 mg/L.结论 目前甘南州未发现饮茶型地氟病流行,但农牧区供应的边销茶50%以上超标,部分人群仍饮用方包茶和砖茶;今后应继续加强饮茶型地氟病监测,加大市场监管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05、2006年青海省饮水含氟、砷量,为饮水型地方性氟、砷中毒疾病的防治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青海省18个县、市采集饮用水样,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含氟量,氢化物发生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含砷量。结果有10个县水含氟量为1.00~4.91mg/L,〉1.00mg/L的水样均值为1.61mg/L;有11个县、市水含砷量〉0.mmg/L(国际标准),水含砷量为0.01~1.07mg/L,其中〉0.05mg/L(国内标准)的水样有16份,均值为0.30mg/L。结论青海省目前仍有不少饮水型高氟、砷地区,地方性氟、砷中毒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须进一步加大防治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
安徽池州市2007年饮水氟含量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安徽池州市辖区内地方性饮水氟含量及分布情况。方法对池州市所辖的原病区青阳县所有行政村,非病区县(区)的所有乡镇按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抽取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按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采集5口井水样;抽取改水工程水40个,每个县、区各抽10个,每个工程各采5份水样;调查各村户数及人口数、被采水样水源基本情况,检测水氟含量。结果池州市所辖的三县一区及九华山风景区抽取503个村、共检测水氟样品2515份。结果表明,全市行政村水氟均值为0.16mg/L、最大值为0.56mg/L。其中村最大值〈0.5mg/L的村有490个,占97.42%;在0.5~1.0mg/L之间的有10个,占1.99%;1~1.5mg/L之间的有3个、占0.60%;没有〉1.5的村。调查村的均值分布:〈0.5mg/L有502个村、占99.80%;0.5~1mg/L有1个、占0.20%;≥1mg/L以上的村无。在检测的2515份饮用水样本中,氟含量〈0.5mg/L的2501份,占99.44%;0.5~1.0mg/L之间的有11份,占0.44%;〉1.0mg/L的有3份、占0.12%。共检测改水工程水样200份,所有水样均低于1.0mg/L。结论青阳县原病区降低了水氟含量、贵池区有3地新发水氟含量超标,池州全市98%以上村饮水氟含量均在正常限值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云南省居民生活饮用水氟含量分布及高氟暴露情况,为政府决策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抽样,在云南省25个县所有乡(镇)及所有行政村居民主要生活饮用水中抽取1份末梢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05.5-2006,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氟含量,以水氟含量超过1.2 mg/L判定为不合格。结果25个县共检测水样3 884份,中位数为0.069 mg/L(0.000~15.260 mg/L),7份水样水氟含量超标,水氟含量≤0.25 mg/L的村占比以滇西最高(98.27%)、滇北次之(97.82%)、滇南最低(85.93%),水氟含量各县不全相同(H=767.32)、地表水高于地下水(H=1 498 317.00)、流行区高于非流行区(H=316 8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水氟含量分散式供水与小型集中供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 523 279.50,P0.05)。结论云南省绝大部分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氟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大部分地区水氟含量过低且呈片状分布,部分地区高氟水呈局部点状分布,高氟暴露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4年新疆7个地区114份农村饮用水中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砷、铁、锰的含量,为防控地方性氟、砷中毒流行提供基线资料。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 5750.2-2006采集水样,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中规定的8项指标的对应方法进行检测,采用t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项指标南疆农村饮用水的合格率为71.64%,北疆的合格率为82.98%,全疆总合格率为76.32%;在监测的指标中不合格率由高到底依次为硫酸盐18.42%、氟化物7.02%、溶解性总固体5.26%、总硬度3.51%、氯化物2.63%、砷0.88%,铁和锰均全部合格;除铁和锰两项指标外,南疆农村饮用水中的氟化物、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砷的均值均高于北疆地区,氟化物的含量南北疆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5,P0.05),氯化物(t=4.839)、硫酸盐(t=4.550)、总硬度(t=3.293)、溶解性总固体(t=3.919)、砷(t=3.277)各项指标的含量南北疆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大农村饮用水中不合格指标的监测力度,以确保全疆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疆吉木萨尔县不同地区(农区、牧区、山区、平原)、不同年龄人群中饮茶型氟中毒流行情况。方法采用Dean氏法诊断标准检查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生活饮用水、茶水、尿中氟离子浓度均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标准曲线延长)。结果吉木萨尔县水氟含量平均值为0.16 mg/L;茶水氟浓度平均值6.20 mg/L;成人尿氟平均值为3.98 mg/L,山区成人尿氟超标率高于平原地区;学生尿氟平均值为0.42 mg/L,山区学生尿氟超标率高于平原地区;成人尿氟超标率高于学生;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56.75%,山区学生氟斑牙患病率高于平原地区;成人氟骨症检出率为64.00%。结论新疆吉木萨尔县饮茶型氟中毒的病区主要是山区,应重点加强对这些地区少数民族居民的健康教育,减少饮茶浓度和饮茶量,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尽早实现饮用低氟砖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吉林省砷中毒病区范围及饮水高砷的分布规律.方法采取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半定量检测饮水含砷量,对超标(≥0.05mg/L)水样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比色法进行复检。结果对9个县(市、区)的2063个自然村进行了筛查工作.其检测水样40536份,检出超标水样2598份,超标率为6.41%,其筛查出有超标水源的县(市)6个.占所筛查县的66.67%:高砷自然村283个,占所筛查自然村的13.72%:高砷暴露人口近13万人,其中儿童近3万人结论.吉林省西部平原地区高砷水源分布较广,且部分地区已有砷中毒的病情流行.需尽早开展全面的高砷水源筛查及病情普查工作,以便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5.
龙岩地区地处福建省西南部,是革命老区。境内为典型的丘陵山地,贫困县占4/7。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境内已发现温泉20多处。已检验过的温泉氟化物含量为14.00~15.40mg/L。除上杭县外,其余6个县(市)均有高氟病区。现将本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与改水降氟的效益调查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4种生活饮用水为历年来各县、各单位送检和抽检的水样(共1486份),温泉水、氟病区和非病区的饮用水、食品、豆腐水、土壤、尿等626份样品为1988年7月以来专题调查样品,共计21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安阳市农村饮用水高砷水源分布,为地方性砷中毒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既往调查资料,在全市重点乡村进行饮水砷含量调查,水砷测定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结果在全市5个县(市)32个乡(镇)77个自然村采集水样1584份,水砷超标率1.33%(21/1584);发现滑县的9个村饮水砷含量超标,高砷水源呈灶状分布,高砷暴露人口8475人。结论在安阳市首次发现存在高砷水源,今后应继续开展高砷水源筛查和病情调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新疆伊宁市一起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调查,明确污染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流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采集的水样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并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评价;肛拭子标本按照《新疆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监测方案》(2012版)、《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食品卫生安全国家标准》,分离鉴定及评价。结果从40人份肛拭子标本中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1∶K584份,检出福氏志贺氏1a型3、4群志贺氏菌2份;75份水样中菌落总数超标24份,超标率为32%,总大肠菌群超标22份,超标率29%,耐热大肠菌群超标21份,超标率28%;检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1∶K588份,检出福氏志贺氏1a型3、4群志贺氏菌3份。结论本起中毒事件为一起生活饮用水污染引发的群发性细菌性痢疾,应总结污染事件的经验教训,制定防范措施和对策,杜绝水源污染事故发生,保护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沧州市居民饮水氟含量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沧州市位于河北平原东部,东临渤海,是京津冀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供水区内饮水型氟中毒重病区。据80年代调查,水氟含量在3.5~7.0mg/L。多年来,政府和有关部门斥巨资改水降氟取得了一定成绩,部分改水区水氟含量比较明确,但是未改水区的水氟含量及其规律尚未见系统报道,本文对沧州市未改水区水氟含量及规律进行了调查。1 材料和方法 水氟含量测定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各县(区)按人口比例概率随机抽样;饮用水按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2 结果2.1 不同县(区)水氟含量 测定了沧州地区门个未改水县(区)的水氟含量,结果见…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山东省饮用水砷含量背景值及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流行情况,我们对38个县(市,区)的832个自然村庄和12个矿区,工厂进行了调查,并取了1573份饮用水进行砷,氟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全部水样砷含量在0.05mg/L以下,未发现饮水型砷中毒病人,对土壤及饮用水中的砷,氟含量进行对比分析,三者之间无相关关系,因此,山东省无饮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1991~2006年全国监测点防氟井建设、管理、使用及水氟含量监测结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制定今后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吉林省乾安县先后设立7个监测点,调查监测县防氟井建设情况 防氟井正常使用数。统计监测县改水病区实际受益人口及比例。检测监测点内10户居民饮用水氟含量 抽查100眼防氟井使用情况并检测水氟含量 调查因故停用井(屯)数及原因。结果全县252个病区屯在监测开始前改水率64.7%,受益人口52.80%。至2006年,全县改水率82.9%,受益率76.0%,16年间提高了18.2个百分点。1998年重病区已全部改水。抽查的100眼防氟井中年平均12.3%的井水氟含量超标,个别井水超过4.1 mg/L。1年中防氟井使用时间不足9个月的为6.7%。改水后防氟井水氟含量有波动,差值可达2.0 mg/L。结论监测县改水进度缓慢,水氟含量超标、管理使用不善和受益率低是制约地方性氟中毒控制的重要因素,应加快改水进度,防止水氟含量超标,提高防氟井使用率和病区居民受益率,从而使地方性氟中毒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