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儿童法定传染病防治措施。方法对医院2005-2009年报出的704例儿童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儿童法定传染病主要以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其它感染性腹泻为主,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居主要地位,以男童、学生为主。结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各种疫苗接种率,抓好学校、幼托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降低传染病发生,保护儿童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大量流动人口进入,给我区的免疫预防工作带来了挑战。为维持免疫预防工作成果,控制和消除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区制定了一系列流动人口儿童管理办法,通过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疫苗免疫接种率,降低流动儿童传染病的发病。现将我区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现状及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对控制地区传染病的价值.方法:从在本地区生活1年以上且进行预防接种的众多流动儿童中抽取1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一般组与观察组)进行预防接种.仅对观察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管理,后期由医护人员就两组儿童接种后的传染病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儿童经预防接种后在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中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一般组,P<0.05).其中,两组儿童的传染病发生率分别为5.95%(观察组)和36.90%(一般组).结论:与单纯性的预防接种相比,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目的是分析2004-2011年滑县儿童青少年传染病发病情况,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滑县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儿童青少年传染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1年该县儿童青少年累计报告传染病病例为6091例,发病率为194.25/10万;发病数前五位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流腮、乙肝、肺结核和细菌性痢疾;男、女性别比为2.01∶1;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结论 儿童青少年应以防控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重点,强化免疫接种,重视健康教育宣传,切实做好儿童青少年传染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医院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0年来传染性疾病的变化规律和主要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年龄、性别特点,为儿科临床及医院传染病管理提供参考.对象和方法 1993~2002年本院各科医生上报的所有临床确诊及疑似的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卡片,进行分类统计,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传染病检出率年变化趋势为从1994年有所上升但幅度很小,1996年以后基本平稳;②危害儿童健康的两大传染性疾病为细菌性痢疾和流行性腮腺炎;③10年来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变化,肠道传染病检出率稳中有降,呼吸道传染病及其他传染病检出率上升;④10年来,肝炎、流腮的发病呈现长期的下降趋势,麻疹和猩红热呈长期上升的趋势;⑤对菌痢、麻疹、猩红热、肝炎、淋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腮、风疹性别检出率分析,菌痢和淋病的检出率有性别差异,菌痢的检出率男高于女,淋病的检出率女高于男.⑥对菌痢、麻疹、猩红热、肝炎、淋病、流脑、流腮、风疹年龄检出率分析,菌痢、流腮、流脑的不同年龄检出率有差异.年龄在1~3岁的儿童菌痢检出率在5个年龄组别中发病率最高;<1岁儿童的流腮和流脑检出率均低于>10岁儿童的检出率.⑦儿童性病检出率直线上升.结论传染病疾病谱变广,传染病发病的性别、年龄特点,受人类活动和行为影响的因素加重.呼吸道传染病及性病检出率上升,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传染病防控模式,设计学龄前儿童传染病防控新模式,为北京市学龄前儿童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通过定性访谈,了解该社区现行的学龄前儿童传染病防控模式及优缺点;通过专家咨询为该社区设计新模式.结果 该社区现行防控模式采用三级管理结构,区农委-街道办的支持欠缺;本研究新模式去掉区农委-街道办结构,增加居委会及社区志愿者(楼门长)结构,以楼门长协助保健科进行传染病防控工作,一方面掌握社区内居民的动态,协助保健科及时对新入住的学龄前儿童进行系统管理,一方面协助督促社区内儿童进行免疫接种并进行传染病防控宣传工作.结论 现有防控模式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卫生部门难以掌握流动儿童情况;加入楼门长的防控新模式能有效覆盖社区儿童.  相似文献   

7.
2021例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蒋武  石海丽 《中国热带医学》2008,8(9):1609-1610
目的了解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治儿童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报出的2021例儿童法定传染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儿童法定传染病主要以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梅毒、麻疹、流行性感冒为主,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居主要地位,以男童、散居儿童为主。结论预防可免疫性传染病的发生、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做好儿童群体保健工作是防治儿童法定传染病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某综合性三甲医院2009~2015年上报的0~14岁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制定儿童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按疾病主要传播途径、种类、构成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该院2009~2015年累计报告0~14岁儿童传染病2 247例,其中乙类传染病278例(12.37%),丙类传染病1 480例(65.87%),其他需监测传染病489例(21.76%),未见甲类传染病.其中男性1 392例(61.95%),女性855例(38.05%).2009~2015年报告的法定及需监测的儿童传染病中,病例数居前5位的分别是其他感染性腹泻(580例,25.81%)、流行性腮腺炎(487例,21.67 %)、水痘(482例,21.45 %)、手足口病(365例,16.24%)、猩红热(158例,7.03%).结论 应根据传染病疾病谱、流性特征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0~14岁儿童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与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推进公共卫生均等化.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宁市一个城区,根据桂卫办[2010]23号和桂卫办[2010]27号文件中有关要求,确定调查内容.结果广西南宁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不同程度开展了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工作体系较健全,地方疾病控制机构尚未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传染病报告工作进行管理;传染病处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结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及时跟进国家医改发展步伐,建立起有效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工作的管理与扶持;地方疾病控制机构要尽快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责任区域进行认定,使传染病管理工作及时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传染病问题已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传染病威胁着儿童的健康与生命,是当今社会公共卫生工作的主要问题。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每日门诊就诊人数4千人次左右,人员流动性大,儿童抵抗力弱,给医院传染病预防带来潜在隐患,如何预防传染病在儿童医院内传播及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是当前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现对2008年-2012年我院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近年儿童传染病的发病情况,更进一步做好预防及健康教育工作,为今后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可形成暴发流行。以腮腺肿大、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有时其他唾液腺亦可累及,脑膜脑炎、睾丸炎为常见合并症,  相似文献   

12.
30年来儿科传染病住院病例及疾病构成变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勇  刘作义  朱朝敏  许红梅 《重庆医学》2003,32(9):1224-1225
目的 了解儿科传染病住院病例数及疾病谱的变化趋势。方法 整理了1971~2000年间我科住院惠儿的病案资料,共计37800份,进行疾病分类,变化趋势分析。结果 儿童传染病住院病例不断增加;呼吸道传染病下降,肠道传染病上升;计划免疫的传染病减少,非计划免疫的传染病增加;甲、乙类传染病减少,丙类及未纳入报卡管理的传染病增加。结论 30年间儿童传染病住院病例数并未逐年下降,但疾病构成却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3.
南宁市2004年0~6岁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斌  石健 《医学动物防制》2005,21(10):733-735
目的:了解南宁市0~6岁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开展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2004年南宁市0~6岁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资料结果2004年年南宁市0~6岁儿童发生乙、丙类传染病20种6635例,发病率为1094.01/10万,发病率居前10位的病种主要依次是除霍乱痢疾伤寒及副伤寒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梅毒、麻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风疹、猩红热、乙型肝炎。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在南宁市0~6岁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分类构成上占主要地位,发病6230例,占发病总数的93.89%。死亡病种4种、死亡9例,死亡率为1.48/10万,其中狂犬病和新生儿破伤风死亡7例,占死亡总数的77.78%。结论当前危害南宁市0~6岁儿童病的主要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控制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南宁市今后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社区学龄前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北京市学龄前儿童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建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摘录该社区0~6.5岁儿童2008年7月~2011年6月的传染病报告发病记录,分析其传染病报告发病情况;摘录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健科对该社区托幼机构举办性质、师生人数及2010年7月~2011年6月传染病发病情况的调查记录,分析该社区托幼机构传染病发病情况.结果 该社区0~6.5岁儿童2010年7月~2011年6月传染病报告发病共131例,本市户籍儿童发病构成比最高的3种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44.0%)、其他感染性腹泻(24.8%)、细菌性痢疾(17.4%),而外地户籍儿童为水痘(31.8%)、手足口病(27.3%)和猩红热(13.6%);散居儿童发病构成比最高的3种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32.2%)、其他感染性腹泻(32.2%)、细菌性痢疾(20.7%),而托幼儿童为手足口病(59.1%)、水痘(15.9%)和猩红热(11.4%);以上本市与外地户籍间、散居与托幼儿童间的传染病发病谱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前两年相比,该社区0~6.5岁儿童2010年7月~2011年6月其他感染性腹泻(29例)、细菌性痢疾(21例)、水痘(14例)、猩红热(6例)发病例数均有所上升,其他疾病保持不变或略有下降.2010年7月~2011年6月间该社区幼儿园中无传染病聚集发病报告,散发传染病中以手足口病和水痘发病率最高,分别为1.3%和0.5%.结论 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细菌性痢疾是该社区学龄前儿童消化道传染病的防控重点;水痘、猩红热是该社区学龄前儿童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重点;手足口病和水痘是该社区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儿童医院传染病住院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99-2008年广州地区儿童传染病的变化规律和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医院儿科临床及传染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999-2008年广州市儿童医院传染科住院所有法定传染病进行分类、统计,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染病发病居前10位的依次为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恙虫病、伤寒副伤寒。呼吸道传染病居发病首位,占79.82%,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占16.97%,再次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1.74%。传染病发病以麻疹居首位,占49.67%,其次为水痘,占14.50%。年龄最大分布在1~6岁,占72.16%。人均住院8.13 d。10年来儿童传染病发病趋势有所下降,肠道传染病发病降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上升,以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居发病前三位,出现梅毒、艾滋病新发传染病。结论广州市儿童传染病的防控应采取以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为防控工作的重点,同时,新发传染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近年来儿童传染病发病的变化情况,为儿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自1993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对辖区内接受系统管理的万余名0~14岁儿童的5种常规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数、发病率和发病季节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特殊场所,青少年学生集中上课、集体食堂就餐、集体宿舍住宿,而且人数多,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和暴发流行.近年来各类传染病疫情在学校时有发生,不仅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学生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多不安定因素[1],因此,做好学校传染病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工作是保障全社会健康及控制疫情的关键.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的有关问题.方法: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传染病预防及控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着重从传染病健康宣教、传染源及传播媒介的控制、疫情及人口监测管理3个方面着手,保障社区群众健康.结论:根据传染病特点及控制蔓延情况制定监控方案,依照既定的监控管理方案指导工作,在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与发展的同时,全面提升社区传染病防控水平,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综合性、连续性、预防为主的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成安县14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为儿童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5年成安县14岁以下儿童法定传染病发病资料。结果 2006-2015年成安县14岁以下儿童报告法定传染病共计16种4 738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583.14/10万,其中丙类传染病占87.40%。发病率曲线为双峰型,发病趋势呈下降趋势,以肠道传染病为主(74.29%)。发病前5位病种分别为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发病季节性特征明显,男童发病率高于女童,男女性别比1.72∶1;3岁以下(70.96%)散居儿童(78.01%)为主要对象。结论加强3岁内散居儿童管理,防控措施以加大预防接种工作为主,同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防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儿童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寻找儿童传染病的病种分布特点及年龄分布特点,为今后防治儿童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对1994-2000年华西医大附二院传染病统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现儿童传染病主要以痢疾、肝炎、流腮等七种传染病为主。其中多数为非计划免疫的传染病。结论:在做好计划免疫的同时,应加强非计划免疫传染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