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和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数据评定血常规项目测量不确定度。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2014年~2016年累积30个月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和血小板计数(PLT)等4个项目IQC在控数据以及2015年卫生部(和江苏省)临检中心EQA回报结果,采用自上而下方法评定4个血常规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利用IQC数据结合国家EQA数据评定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c)分别为2.62、2.34、1.96和4.59;利用IQC数据结合江苏省EQA数据评定的% uc分别为2.59、1.40、1.58和3.97,均小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406-2012《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设置的目标不确定度。结论:采用实验室的质控数据可较方便地反映XE-2100五分类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WBC、RBC、HGB和PLT等4个项目测量不确定度,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检验科的质量分析及质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中叶模仿工业中质量管理模式,在医院实验室中建立了室内质控(IQC)的管理方式.就是在检测临床标本的同时对控制品进行检测,从控制品结果的变化来了解临床标本结果是否可靠.并在IQC基础上建立了室间质量评价(EQA).……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2006年与2007年河南省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EQA)情况,了解各参控单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与其他单位检测结果的可比性。方法采用能力比对检验方案,统计分析了360家实验室EQA数据。结果2007年参评单位数比2006年增加了7个,结果回报率提高了7.5%,合格率超过90%的项目增加了4项,多数项目的平均CV%比2006年有所减小,PT合格率达80%以上的地区增加了5个。结论2年来全省临床化学EQA成绩有明显提高,EQA对室内质控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开展此项工作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分析参加江苏省临床生化室间质量评价的结果,制作了10年各项的VIS值表。根据VIS值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从中观察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动态变化,根据EQA的成绩反馈,将国产室内质控猪血清改为进口多项非定值人血清后,EQA成绩明显好转。生化测定项目全部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结果稳定,易于控制误差。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对提高检验科质量管理水平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科一直坚持检验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在做好室内质控(IQC)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广东省的EQA活动,现将我科在1995年-2000年参加广东省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化学EQA活动中所获得的成绩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谢育昌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8):175-175
目的:为了解2009年常规化学21项室间质评结果成绩。方法:参加了2009年云南省常规化学室间质评共3次,并接受了云南省临床检验中心运用PT评价方法对我科进行的评价。结果:2009年与2005年比较,常规化学室间质控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近年来我科检验人员明显增多,尤其是年轻的检验专业毕业医生不断充实到我科检验队伍中,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质量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二十年,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一样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硬件建设上,如三级医院临床实验室的装备与发达国家相比已差别不大,但我国检验项目的合理性、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与发达国家实验室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的临床实验室的监督管理比较薄弱而且很不规范。目前部分医院只重视临床实验室的收入,忽视了检验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主要表现在(1)为增加收入多开一些不必要的化验项目;(2)使用价格低廉但回扣较高,甚至是未经国家批准上市的试剂;(3)不重视临床实验室质量体系的建立,不参加室间质量评价(EQA),也不认真开展室内质量控制(IQC),不负责任的随意发放报告单等。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相当大一部分检验结果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直接影响了医疗质量。笔者从临床实验室的范围界定、地位确认谈起,分析了规范临床实验室管理和提高医疗质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加强检验质量控制,同时对一些问题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科1995-2000年参加四川省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EQA)的动态情况,为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年内的24次室间质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年平均MVIS和总项平均VIS逐渐降低。结论:通过参加室间质评工作,既增强了实验室技术人员质控意识和开展室内质控工作的责任感,也提高了检验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我科生化室自1990年以来采用经改进的MONICA质控图,进行室内质控(IQC)并参加浙江省临检中心、临床化学室间质评(EQA)活动,均取得良好成绩,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临床常规化学检验14个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设计质控规则和质控测定个数,评价对医学实佣性和满足临床质量要求的效果。方法以美国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评价限作为规定每项试验的质量要求,确定每项测定方法在稳定操作下的不精密度(CV%)或标准差(S)和不准确度或偏倚(bias),计算临界系统误差(△SEc)。并根据平时工作情况评价方法的稳定性。结果不同项目的质拉规则和控制测定个数不尽相同。结论对定量测定的临床检验项目均需甲类似的方法进行室内质控方法的设计才能符合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实验室常规生化项目的检测能力。方法由宝鸡市临床检验中心向各参评单位统一发放质控样本,每年2次,每次发放5个不同批号质控样本,在规定的时间内对15个项目进行测定。将测定结果通过宝鸡市临床检验质控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网络上报系统进行回报。所有数据由该系统收集、处理和分析。结果常规生化项目5次室间质量评价总成绩合格率依次为20.9%、23.00%、43.0%、68.13%、77.5%,合格率逐次提高(P<0.05)。结论参加常规生化室间质量评价,可以帮助实验室分析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检测结果的质量,减小实验误差,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干、湿化学法检测生化项目结果偏倚的校正方法,以保障其结果的可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干、湿化学室间质评的回报结果,以湿化学回报结果的靶值作为比较方法(X)的实测值、干化学回报结果的靶值作为实验方法(Y)的实测值,计算两方法各项目测定结果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并以美国CLIA'88对室间...  相似文献   

13.
李明 《大家健康》2016,(5):78-79
目的:分析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常规生化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14年8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生化检验的临床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抽取血液样本,进行各项生化指标检测,测量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不确定度。结果:统计结果表明,尿素氮、尿酸、总蛋白、肌酐、胆固醇检测均值分别为7.63mmol/L、284.96μmol/L、58.46g/L、128.96mmol/L、4.58mmol/L,不确定度分别为9.25%、13.50%、2.94%、9.35%、13.82%。结论:临床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能够用于反映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分散程度,在控制临床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检测误差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99~2001年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室间质评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健  陆红  谢洁红 《中国医药导刊》2002,4(3):229-230,228
目的:通过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提高临床实验室的检验结果质量。方法:每年向参加治疗药物监测(TDM)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单位发放质控品10个批号,测定项目包括茶碱、地高辛、苯妥英、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环孢菌素A,实验室用常规方法测定并回报测定结果,经计算机软件对全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年参加TDM室间质评的实验室数为48家,测定结果的平均及格率分别为茶碱94.2%、地高辛82.6%、苯妥英83.8%、苯巴比妥88.4%、卡马西平94.2和环孢菌素A92.4%。1999~2001年全国TDM室间质评的年平均及格率分别为78.7%、84.7%和89.3%。不同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分别为茶碱4.4%~14.2%、地高辛11.5%~21.9%、苯妥英8.5%~29.5%、苯巴比妥8.2%~13.9%、卡马西平10.8%~12.6%和环孢菌素A15.5%~16.6%。结论:多数参加TDM室间质评实验室的测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及格率逐年上升,但参加TDM室间质评的实验室数占开展TDM的实验室总数的比例较低,在不同的测定方法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对中大型手术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自1995-1998年对30例腹部中大型手术后新生儿采用TPN支持疗法,将全营养混合液(TNA)通过周围静脉24h均匀输入,应用时间8-24d,监测项目包括体重,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生化,氮平衡,神经精神发育,结果:痊愈29例,死亡1例,应用TPA支持后1周与应用前相比较,体重,神经精神发育检查评分,血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TPN能促进腹部中大型手术后新生儿生长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全国红细胞沉降率室间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提高临床实验室检测质量。方法:每年定期向参加红细胞沉降率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单位发放质评物,参加实验室用常规方法并回报结果,部临检中心对回报进行结果统计分析。结果:2001、2002全国红细胞沉降率室间质评的平均及格率分别为96.4%、93.3%。结论:大部分实验室的测定结果成绩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评价2000年至2007年我科参加全国临床化学室间质评(EQA)结果。方法:采用变异指数得分(Variance index score,VIS)的评价方法,统计分析2000年至2007年21个检测项目临床化学室间质评资料。结果:本室测定的21个室间质评项目的总平均VIS为79分,正式记分项目(K、Na、Cl、Ca、Pi、BG、Urea、UA、Crea、TP、Alb、TC、TG、ALT、AST)的平均VIS为78分,调查评价项目(HDL—C、Tbil、ALP、AMY、CK、LDH)的平均VIS为83分。结论:我科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成绩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杨振平  张萍  牛玉杰 《河北医学》2007,13(8):920-922
目的:为调查我市常用木材产生的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危害情况,为进行有效卫生监督管理、保护工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某木料综合加工厂职工进行体检.检查项目包括:职业史、疾病史,内、外、五官科的全面体检,胸部透视、血常规、尿常规和肝功能检查.结果:木尘接触组工人的平均BP和平均Hb低于对照组,平均WB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鼻中膈粘膜糜烂、鼻窦炎和过敏性鼻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慢性鼻炎低于对照组(P<0.05);没有发现肺纤维化患者.结论:接触木尘可能会引起呼吸系统急、慢性炎症,但可能并不引起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9.
邢文革  马嵘  郑怀竞 《中国医药导刊》2003,5(5):357-359,353
目的:通过丙肝病毒抗体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掌握 全国血站丙肝病毒抗体血液筛查状况,使献血员血液筛查逐步规范化,提高血站实验室检验的水平和质量。方法: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ISO指南“实验室能力验证试验的建立和实施”,参考美国AABB/CAP血液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建立我国丙肝抗体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方案。通过定期向全国参评实验室寄发质控样品,然后对其回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实验室检验水平评价、试剂临床使用评价。结果;参加室间质量评价的单位为:2000年有235家血站参数,2001年有270家血站参加,2002年有310家血站参数。2000-2002年共计发放9批45支质控样品,其中32支阳性样本,13支阴性样本。2000-2002年阳性样本检出率的平均值为98.8%,阴性样本检出率的平均值为99.6%.2000-2002年获满分的实验室所占百分比为:2000年94.9%,2001年79.8%,2002年97.3%,对9批质控样品检测使用国产试剂(主要厂家)的符合率最低为:2000年97.1%,2001年90.5%,2000年97.1%;使用进口试剂(主要厂家)的符合率最低为;2000年100%,2001年86.0%,2002年95.0%。对强阳性或弱阳性样本检测 ,国产试剂(主要厂家)的平均吸光度值A/临界值co高于进口试剂;但对阳性及阴性样本检测,国产试剂(主要厂家)的CV值要大大低于进口试剂。结论:通过室间质评,血站实验室检验水平有明显提高,试剂使用逐步规范化。在检验试剂方面,几家主要国产厂家的试剂灵敏度要高于同类进口试剂,但国产试剂在特异性方面,试剂批内及批间精密度方面较进口试剂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简称质评 ) ,提高常规化学检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方法 按照操作规范及对质控血清的规定处理方法进行操作 ,参加了全国常规化学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结果 全年总成绩为优秀 ,第一次PT总平均成绩为 97,VIS总平均成绩为 79;第二次PT总平均成绩为 93,VIS总平均成绩为 88。结论 通过对回报结果分析 ,可及时发现问题 ,查找原因 ,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