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稳定表达人脂联素3T3-L1细胞PPARγ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重组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ADPN)脂质体法稳定转染3T3-L1细胞.用胰岛素(500ng/mL)处理未转染、转染空载载体、转染pcDNA3.1+-hADPN的3T3-L1细胞,RT-pCR检测PPARγ2 mRNA的表达量.结果 ①稳定转染了pcDNA3.1+-hADPN的未分化和已分化3T3-L1细胞,PPARγ2表达量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加(P<0.01).②胰岛素可明显抑制PPARγ2 mRNA的表达(P<0.05).③稳定转染pcDNA3.1+-hADPN可改善胰岛素抑制作用(P<0.05).结论 稳定转染pcDNA3.1+-hADPN可明显增加未分化和已分化的3T3-L1细胞PPARγ 2 mRNA表达.胰岛素抑制PPARγ 2 mRNA表达,转染PcDNA3.1+-hADPN可改善胰岛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增加脂肪细胞3T3-L1中脂联素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设立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组及白藜芦醇+TNF-α组.用白藜芦醇、TNF-α或者二者联合处理3T3-L1脂肪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脂联素水平;实时定量PCR测定脂联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mRNA水平;用PPAR-γ转录因子试剂盒测定PPAR-γ活性.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藜芦醇组中PPAR-γ及脂联素mRNA在3T3-L1脂肪细胞中的表达增加(P<0.05);TNF-α组中脂联素mRNA表达及释放减少(P<0.05).与TNF-α组比较,白藜芦醇+TNF-α组中脂联素mRNA的表达及分泌增加(P<0.05);白藜芦醇拮抗TNF-α对分化3T3-L1脂肪细胞中PPAR-γ mRNA表达及活性抑制(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通过调节PPAR-γ的转录活性继而拮抗TNF-α诱导下调3T3-L1脂肪细胞中脂联素的表达及分泌.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obestatin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obestatin (10-8 、10-9 、10-10、10-11、10-12 mmol/L)和10-10 mmol/L ghrelin干预体外培养的3T3-L1前脂肪细胞,MTT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分别应用10-10 mmol/L obestatin和ghrelin全程干预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分化第1~10日),采用油红O染色法鉴定脂肪细胞分化并测定分化成熟脂肪细胞的脂肪含量,RT-PCR法检测分化过程中及成熟脂肪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加常规诱导剂)比较.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obestatin组细胞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10-10mmol/L obestatin连续作用10 d的3T3-L1前脂肪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脂肪产量明显减少(P<0.05);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2基因表达逐渐增多;在成熟脂肪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obestatin组PPARγ2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Ghrelin的作用与之完全相反.结论:Obestatin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增加3T3-L1脂肪细胞3T3-L1中脂联素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设立空白对照组、白藜芦醇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组及白藜芦醇+TNF-α组。用空白对照、白藜芦醇、肿瘤坏死因子(TNF-α)、或者二者联合处理3T3-L1脂肪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脂联素水平;实时定量PCR测定脂联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PPAR-γ-γ)mRNA水平;免疫蛋白电泳测定脂联素蛋白水平;用PPARPPAR-γ转录因子测定试剂盒测定PPARPPAR-γ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白藜芦醇组中增加PPARPPAR-γ及脂联素mRNA在3T3-L1脂肪细胞中的表达增加(P<0.05);TNF-α抑制组中脂联素mRNA在分化的3T3-L1脂肪细胞中的表达及释放减少(P<0.05);。与TNF-α组相比较,白藜芦醇+修复TNF-α组抑制的分化3T3-L1脂肪细胞中脂联素mRNA的表达及分泌有所增加(P<0.05);白藜芦醇拮抗阻止TNF-α对分化3T3-L1脂肪细胞中PPARPPAR-γmRNA表达及活性的抑制(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够通过调节PPARPPAR-γ的转录活性继而拮抗修复TNF-α诱导下调3T3-L1脂肪细胞中脂联素的表达及分泌。  相似文献   

5.
乙醇对NIH 3T3成纤维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乙醇对NIH 3T3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作用,及其对成脂转录因子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乙醇作为诱导剂处理NIH 3T3成纤维细胞14 d,苏丹Ⅳ染色,采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Image Pro Plus 4.1,确定脂肪细胞百分比.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细胞PPARγ mRNA的表达.结果以递增浓度(0.03 mol/L、0.06 mol/L、0.09 mol/L、0.15 mol/L、0.21 mol/L)乙醇处理NIH 3T3成纤维细胞14 d,在0.06 mol/L、0.09 mol/L、0.15 mol/L、0.21 mol/L乙醇组中,脂肪细胞百分比和PPARγ mRNA表达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 mol/L乙醇组与对照组间的脂肪细胞百分比和PPARγ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醇能够直接诱导NIH 3T3成纤维细胞大量分化为脂肪细胞,这可能是乙醇性骨坏死时骨髓内脂肪增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和GW9662对3T3-L1脂肪细胞内脏脂肪素(visfatin)mRNA表达的影响,观察GW9662能否拮抗罗格列酮对visfatin的作用,以探讨PPARγ与visfatin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其分化成熟,分别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和GW9662干预,在不同的时间段提取细胞总RNA,用RT-PCR技术检测visfatin mRNA的表达水平,以确定二者单独作用时的最佳剂量及时间。再将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加任何干预剂;罗格列酮组:单独加入罗格列酮;GW9662组:单独加入GW9662;罗格列酮+GW9662组:同时加入罗格列酮和GW9662共同作用;以上各组药物均使用最佳剂量,作用最佳时间后观察visfatin mRNA的表达。结果罗格列酮或GW9662单独干预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且当罗格列酮浓度达10μmol/L或以上、GW9662浓度达5μmol/L或以上时,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罗格列酮+GW9662共同干预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vi...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硫酸软骨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噻唑蓝法观察0、5、10、25、50、100、200 mg/L浓度的硫酸软骨素对3T3-L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3T3-L1细胞由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联合诱导分化,实验组加入硫酸软骨素干预,诱导分化第8天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细胞分化程度;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PARγ、C/EBPα和Smad3蛋白表达.结果 硫酸软骨素对3T3-L1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呈剂量和时间相关性,其中25 mg/L的硫酸软骨素作用24 h后对3T3-L1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最大.硫酸软骨素能够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减少脂滴聚集.并且硫酸软骨素能够下调PPARγ、C/EBPα和FABP4 mRNA,抑制PPARγ和C/EBPα、上调Smad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在适当浓度范围内硫酸软骨素具有促进3T3-L1细胞增殖作用,并通过激活Smad3、下调PPARγ和C/EBPα抑制成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胆汁酸核受体激动剂GW4064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联素及其受体和对HepG2细胞脂联素受体
的影响。方法用GW4064干预3T3-L1前脂肪细胞的整个分化过程,荧光Real-time PCR法检测分化第0、2、4、6、8天胆汁酸核
受体(FX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脂联素、脂联素受体(AdipoR1、AdipoR2)mRNA相对表达量及ELISA
法检测脂联素蛋白水平,同时,GW4064 干预饥饿后的HepG2 细胞0、12、24、48 h 后,荧光Real-time PCR法检测AdipoR1 和
AdipoR2 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GW4064 干预后,3T3-L1 前脂肪细胞中FXR、PPARγ2、脂联素、AdipoR2 及HepG2 细胞
AdipoR2 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明显上升,脂联素蛋白水平与其mRNA表达情况一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
3T3-L1前脂肪细胞、HepG2细胞的AdipoR1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GW4064可上调脂肪细胞FXR、PPARγ2、脂联素、AdipoR2
及HepG2细胞AdipoR2的表达,而脂联素和AdipoR2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FXR激动剂可能通过
诱导其表达达到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目的;另外,PPARγ是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重要调控因子,推测胆汁酸核受体对脂
肪细胞的调控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精、地特、人胰岛素对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成熟后加入含有1nmol/L、10nmol/L、100nmol/L、1000nmol/L甘精、地特、人胰岛素的基础培养基培养24h,并设立基础培养基组为空白对照组,培养24h,RT-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水平。结果100nmol/L、1000nmol/L甘精、地特、人胰岛素均抑制脂联素mRNA的表达中,1000nmol/L胰岛素的抑制作用强于100nmol/L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的抑制作用弱于人胰岛素及甘精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的抑制作用弱于人胰岛素。结论高浓度甘精、地特、人胰岛素均不同程度抑制3T3-L1脂肪细胞脂联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牛蒡子苷(arctiin)对小鼠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牛蒡子苷作用于3T3-L1前脂肪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油红O染色及分光光度法分析脂肪细胞的分化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 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TTA enhancer binging proteinα,C/EBPα)的表达情况。【结果】牛蒡子苷对3T3-L1细胞增殖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可显著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P<0.05或P<0.01),且呈一定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牛蒡子苷可显著降低PPARγmRNA、C/EBPαmRNA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牛蒡子苷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的成脂分化,其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相关调控因子PPARγ和C/EBP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对前脂肪3T3-L1细胞脂质稳态、分泌功能的影响,阐明雷帕霉素引起高脂血症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前脂肪细胞3T3-L1细胞株,分成对照组、雷帕霉素50、100、200 nmol/L组.用油红O染色(定性)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检测3T3-L1细胞内胆固醇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瘦素、脂联素的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3T3-L1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油红O染色显示雷帕霉素组脂肪细胞脂滴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对照组、雷帕霉素50、100、200 nmol/L组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12.89±0.16)、(9.84±0.45)、(9.39 ±0.46)和(8.61 ±0.34) mg/ml,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能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内胆固醇的蓄积(P<0.05).对照组、雷帕霉素50、100、200 nmol/L组瘦素分泌量分别为(19.02±0.52)、(16.98±0.01)、(15.62±0.01)和(13.84±0.66)ng/ml,与对照组相比,雷帕霉素能减少成熟后3T3-LI脂肪细胞瘦素的分泌水平(P<0.05).雷帕霉素50、100及200 nmol/L组PPARγ mRNA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94%、62%和4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PARγ蛋白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80%、74%和6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雷帕霉素100 nmol/L、PPARγ阻断剂GW9662 10 μmol/L、PPARγ增敏剂曲格列酮1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96 h,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0.60±0.14)、(0.67 ±0.03)和(1.30±0.14)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PPARγ蛋白表达与mRNA的表达变化趋势相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帕霉素100 nmol/L、PPARγ阻断剂GW9662 10 μmol/L、PPARγ增敏剂曲格列酮10 μmol/L分别处理细胞96 h,ELISA检测各处理组瘦素表达量分别为(19.02 ±0.52)、(15.62 ±0.10)、(14.45±1.01)和(18.07 ±0.66) ng/m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下调PPARγ的表达减少脂肪细胞内的脂质蓄积,并且抑制其瘦素分泌,这为临床上雷帕霉素引起的高脂血症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槟榔碱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油红O染色检测不同浓度(10、30、50、100μmol/L)的槟榔碱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CAA 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的表达。结果 10~100μmol/L槟榔碱作用3T3-L1前脂肪细胞12 h和24 h能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到分化的第9天,与对照组相比,50μmol/L槟榔碱组胞浆中的脂滴明显减少,同时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槟榔碱能促进3T3-L1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抑制其分化,其机制可能与PPARγ和C/EBPα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氧化应激对3T3-L1脂肪细胞MCP-1、PAI-1、脂联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物质第三丁基过氧化氢(t-BHP)对3T3-L1脂肪细胞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1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脂联素的影响初步探讨氧化应激引发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培养3T3-L1脂肪细胞,将其诱导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不同浓度t-BHP(100,200,300,400,500μmol/L)作用10min后继续培养。MTT比色法检测24h时3T3-L1脂肪细胞的存活率;荧光定量PCR检测8h时MCP-1、PAI-1、脂联素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t-BHP(500μmol/L,10min)作用于3T3-L1脂肪细胞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h)MCP-1、PAI-1、脂联素的表达。结果 (1)t-BHP对3T3-L1脂肪细胞的存活状态无明显影响;(2)t-BHP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脂联素而增加MCP-1、PAI-1mRNA的表达;(3)500μmol/L的t-BHP对脂联素、MCP-1、PAI-1的调节具有时间相关性。结论氧化损伤能够促进MCP-1、PAI-1的表达、抑制脂联素的表达,这是其介导脂肪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XTT法检测3T3-Ll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定量分析检测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胞浆脂质的堆积,实时定量荧光PC(real-time-PCR)检测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内脂素、抵抗素、脂联素mRNA的表达。结果:姜黄素组A值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并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大,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作用细胞48 h时,促进或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40μmol/L以上浓度的姜黄素出现细胞毒性作用,大部分细胞成片脱落死亡;72 h时,15~35μmol/L姜黄素组细胞的生长率有所增加,而40μmol/L以下姜黄素处理组细胞生长率仍维持在较低水平;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2.5,5,10,15和20μmol/L姜黄素剂量组的细胞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组、吡格列酮组的内脂素、抵抗素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脂联素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姜黄素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低浓度时促进其增殖,高浓度时则抑制其增殖,降低内脂素、抵抗素mRNA表达,促进脂联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PPARγ配体罗格列酮(ROS)和GW9662对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PPARγ与Visfatin的关系。方法以不同浓度ROS和GW9662于各时段处理3T3-L1脂肪细胞,用RT-PCR技术检测VisfatinmRNA的表达。结果1、10、100μmol/L ROS抑制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表达。1、5、25μmol/L GW9662抑制3T3-L1脂肪细胞Visfatin mRNA表达。5μmol/L GW9662不能拮抗10μmol/L ROS对Visfatin mRNA的抑制作用。结论ROS可能是通过非PPARγ途径影响Visfat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麦冬多糖对3T3-L1细胞诱导分化的脂肪细胞胰岛素敏感性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将实验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罗格列酮组、麦冬多糖低、中、高剂量组。体外诱导分化3T3-L1细胞为脂肪细胞,ELISA法检测各实验组3T3-L1脂肪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RT-PCR法检测各实验组3T3-L1脂肪细胞瘦素、脂联素、抵抗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其他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量降低,且3T3-L1脂肪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量随着麦冬多糖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瘦素、脂联素mRNA表达升高,且3T3-L1脂肪细胞瘦素、脂联素mRNA表达随着麦冬多糖剂量的增加而增高;抵抗素mRNA的表达量随着麦冬多糖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麦冬多糖降糖作用的部分机制可能与促进脂肪细胞高表达瘦素、脂联素而抑制TNF-α、抵抗素的表达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文中研究蒲黄总黄酮(pollen typhae total flavone, PTF)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并通过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通过XTT法检测各剂量PTF干预的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变化,对PTF干预分化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分化程度.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 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 C/EBPα)mRNA的表达. 结果 PTF明显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在0.2 g/L时可明显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但分化程度低于罗格列酮组.PTF可提高PPARγ和C/EBPα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 PTF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水平,其机制可能与提高PPARγ和C/EBPα的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PTP1B与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3T3-L1前脂肪细胞,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第1~10日),采用油红O染色及RT-PCR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2(PPARγ2)基因表达评价脂肪细胞分化成熟情况,RT-PCR法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TP1B 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脂肪细胞诱导分化逐步深入,油红O染色显示其中脂滴形成逐渐增多,至占全视野90%以上;同时PPARγ2基因表达逐步增多,均提示脂肪细胞分化逐步成熟,至最终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PTP1B mRNA和蛋白水平在前脂肪细胞中表达较高,随着脂肪细胞的逐步成熟,其表达逐渐降低,至分化成熟时表达水平降至最低.结论: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PTP1B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低,PTP1B可能参与了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9.
陈莉  桑灏  李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1,32(11):1181-1185
目的探讨3′-羟基染料木素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3T3-L1细胞,用3′-羟基染料木素干预,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5-溴脱氧尿嘧啶(bromodeoxyuridine,BrdU)掺入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内DNA合成的影响;用油红O染色法检测其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的影响;采用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和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α,C/EBPα)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用10~50μmol/L 3′-羟基染料木素分别处理前脂肪细胞24、48和72h,能促进前脂肪细胞增殖(P<0.05或P<0.01),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3′-羟基染料木素能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前脂肪细胞内DNA合成(P<0.05);3′-羟基染料木素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OZ)相似,在10和50μmol/L浓度下能使前脂肪细胞的胞浆中出现较大量的脂滴(P<0.05或P<0.01);3′-羟基染料木素处理组中PPARγ和C/EBPα的mRNA与蛋白的表达增加(P<0.01)。结论 3′-羟基染料木素能够促进前脂肪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加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的堆积,其机制可能与其促进PPARγ、和C/EBPα的mRNA与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探讨新疆传统发酵乳酪乳清中生物活性肽(简称乳清活性肽)对炎症状态下3T3-1小鼠脂肪细胞PPARγmR-NA表达及NF-κB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L1,经0.15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0.125μmol/L地塞米松和10 mg/L胰岛素诱导成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后,给予脂多糖(LPS)刺激使脂肪细胞成炎症模型,再给予乳清活性肽(1,10,20,50 mg/L),以及阳性对照药高密度脂蛋白(10,50,100 mg/L),测定脂肪细胞中PPARγmRNA表达及NF-κB的活性。PPARγ在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有较高水平的表达,LPS诱导后表达下降,PPARγ的表达在HDL和乳清活性肽干预后明显升高,并且乳清活性肽20,50 mg/L组、HDL 50,100 mg/L组与LPS致炎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NF-κB活性在LPS致炎后升高,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和乳清活性肽干预组中NF-κB活性明显减低,并且乳清活性肽20,50 mg/L浓度组,HDL 50,100 mg/L组与LPS致炎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清活性肽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mRNA的表达以及降低NF-κB活性来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