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桡动脉压迫的最佳时间。方法:76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三组给予不同的压迫止血时间(A 6h;B 4h;C 1.5h),比较三组患者止血效果、皮下血肿或淤血、桡动脉闭塞、压迫部位局部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止血效果、皮下血肿发生率与A、B组无明显差异,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及压迫部位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1.5小时,既能有效止血,又能显著降低桡动脉闭塞及压迫部位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为肿瘤患者重复进行手术治疗保留通路,值得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压迫器减压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 TR-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方法 300例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采用 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52例)分别于压迫1 h、2 h开始给气囊减压放气.比较两组术后出血、血肿等不适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手部肿胀、麻木发绀、创口疼痛、桡动脉闭塞和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渗血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 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术后减压时间改为1 h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桡动脉压迫型止血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佩兰  陈晓宇  王美兰 《护理研究》2007,21(34):3162-3163
[目的]为了观察压迫型止血器用于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与所有经桡动脉路径行PCI的病人进行术前谈话,将60例同意使用新方法用YM-RAO-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的病人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同意使用传统方法用弹力粘贴固定绷带对穿刺部位进行包扎止血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压迫部位远端肿胀、麻木、发绀、创口渗血、皮下血肿、桡动脉急性闭塞、迷走反射性晕厥发生率.[结果]两组创口渗血、皮下血肿、桡动脉急性闭塞、迷走反射性晕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肢端肿胀、麻木、发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脉压迫止血器用于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操作简便,安全舒适,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桡动脉压迫型止血器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观察压迫型止血器用于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穿刺部位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与所有经桡动脉路径行PCI的病人进行术前谈话,将60例同意使用新方法用YM-RAO—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穿刺部位进行压迫止血的病人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同意使用传统方法用弹力粘贴固定绷带对穿刺部位进行包扎止血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压迫部位远端肿胀、麻木、发绀、创口渗血、皮下血肿、桡动脉急性闭塞、迷走反射性晕厥发生率。[结果]两组创口渗血、皮下血肿、桡动脉急性闭塞、迷走反射性晕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肢端肿胀、麻木、发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脉压迫止血器用于经桡动脉穿刺部位压迫止血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操作简便,安全舒适,血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适宜的压迫止血时间。方法540例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的患者,使用TRBand压迫止血器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按止血减压时间不同分为A、B、c三组,每组180例,观察三组术后止血效果及压迫止血的并发症。结果B组术后压迫止血2h后逐渐减压,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肢体远端紫绀、麻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A、c组少(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术后压迫止血2h后逐渐减压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皮肤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桡动脉径路PCI后应用TR 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的时间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桡动脉径路PCI后使用TR Band止血气囊压迫穿刺部位的适宜止血时间.方法: 325例桡动脉径路PCI术后的患者,使用TR Band止血气囊对桡动脉进行压迫止血.按止血时间不同分为2 h组(177例)和4 h组(148例),比较2组术后出血、血肿及压迫止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 h组穿刺部位出血、血肿,肢体远端紫绀、麻木,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4 h组少(P<0.05~0.01).结论: TR Band止血气囊用于桡动脉径路PCI术后桡动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时间宜定为2 h.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后压迫止血方法.方法 将135例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三组,每组45例,A组、B组为溶栓失败后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C组行直接急诊PCI术,观察术后止血情况、压迫止血并发症.结果 A组止血成功率未下降,且穿刺部位出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B、C组少(P<0.05).结论 经桡动脉行补救性PCI术,术后适宜的压迫止血减压方法宜定为1.5h开始逐渐减压,每隔2h抽气1.5 ml,共6次,总计9 ml,术后10 h解除压迫器,止血效果确切,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R-Band止血器在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局部压迫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TR-Band止血器压迫4 h,B组采用TR-Band止血器压迫6 h,C组为常规绷带压迫6 h.观察3组病人止血情况、术侧拇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病人一次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5.0%、97.5%和97.5%;发生术侧手掌肿胀麻木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3组病人压迫止血前、压迫2 h、压迫终止时术侧拇指血氧饱和度均正常,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桡动脉急性闭塞、局部皮肤破损坏死等严重并发症;C组1例病人并发迷走神经反射.[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TR-Band止血器压迫止血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止血方法,压迫时间以4 h为宜.  相似文献   

9.
经桡动脉穿刺比经股动脉穿刺恢复快,创伤小,减少卧床时间。桡动脉止血气囊主要用于介入病人进行桡动脉穿刺处的压迫止血,压迫时间过长患者容易出现肢体麻木、青紫、胀痛,重者造成神经损伤、动脉闭塞;压迫时间过短则容易渗血、出血、甚至形成皮下血肿。现将我科2008年3月~2009年2月共300例病人的压迫止血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将我院实施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充气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固定止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桡动脉穿刺点不良情况、穿刺侧手指发绀或肿胀情况及舒适度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桡动脉穿刺点不良情况(出血和血肿、麻木、桡动脉闭塞、皮肤破损等)发生率,穿刺侧手指发绀或肿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试验组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采取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患者安全性及舒适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患者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行股动脉压迫止血的操作配合方法以及相关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成功率为100%,均未出现皮下血肿、穿刺点感染、假性动脉瘤和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卧床排尿困难,成功止血后予协助床旁下床解小便得到缓解;3例患者诉腰背部轻度酸痛,解除压迫器后稍作改变体位舒适度得以改善。结论将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于TACE术进行无创闭合止血是消化系统经血管介入治疗的一次创新举措,具有压迫穿刺点准确,止血效果明显等优点,有效缩短了患者卧床制动时间,降低了相关临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了患者舒适度.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桡动脉压迫器(TR-Band止血气囊)在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的止血效果并探讨最适止血时间.方法 将266例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用TR-Band止血气囊压迫止血的患者,按压迫时间随机分为A、B、C3组.A组90例压迫8h,B组87例压迫10h,C组89例压迫12h,比较3组出血情况、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和手部肿胀情况.结果 A、B、C3组出血率分别为16.7%、3.4%、9.0%,3组比较差异显著;术后手部肿胀发生率A、B、C3组分别为27.8%、12.6%、21.3%,3组比较差异显著;3组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桡动脉径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气囊压迫器止血效果较好,以压迫10h效果最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STEPTY P和TR Band两种压迫止血器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情况以及局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370例,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200例患者采用STEPTY P桡动脉压迫止血器,B组170例患者采用TR Band桡动脉压迫止血器。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止血效果、局部并发症及患者舒适度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术后均能成功止血,在渗血、皮肤破损、二次包扎、血肿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且均未发生桡动脉闭塞及血管迷走神经反射;A 组肢体远端肿胀、压迫止血时间、患者主观不适情况发生率均低于B 组( 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PTY P压迫止血器不但可以有效压迫止血,而且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压迫时间,患者感觉更为舒适、满意,同时还能降低医护人员工作量、减少工作负担。可以将STEPTY P新型压迫止血器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最佳止血方法和时间.方法 将146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用日本生产的瑞翁牌弹力带加压型止血器止血.B组用法国优格公司(GRUO)生产的优力舒牌弹力绷带“8”字型包扎止血.观察两组止血方法术后疼痛、出血、血肿、肿胀麻木、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发生情况和止血时间的长短.结果 B组弹力绷带包扎组术后疼痛、出血、血肿、肿胀麻木、血管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弹力带加压型止血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止血时间均延长至24小时为最佳.结论 弹力绷带包扎止血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更安全舒适,并且经济适用.延长压迫止血时间能明显减少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径路脑血管造影术后TR-Band止血气囊三种减压策略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科室接收的300例经桡动脉径路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三组患者均于术后2 h开始气囊减压,A组TR-Band止血气囊的首次抽气量为3 mL,之后每隔1 h依次抽气5 mL、5 mL、2 mL;B组首次抽气量为3 mL,之后每隔1 h抽气量为3 mL,抽气4次;C组首次抽气量为2 mL,之后每隔1 h抽气量为2 mL,抽气6次。抽气完毕后,观察穿刺点2 h,待到无渗血或血肿时,拆除TR-Band气囊。比较三组患者的止血情况、气囊压迫部位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术肢肿胀情况以及舒适度。结果三组患者止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气囊压迫部位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术肢肿胀发生率和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桡动脉径路行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进行TR-Band止血气囊止血,于术后2 h开始减压,首次抽气量为3 mL,之后每隔1 h依次抽气5 mL、5 mL、2 mL,能降低气囊压迫部位压力性损伤和术肢肿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TEPTY P型压迫止血贴在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6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STEPTY P型压迫止血贴压迫止血,对照组患者采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TR Band)止血,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侧穿刺处的止血效果、手部舒适度、手部并发症、局部压迫处皮肤过敏情况等。结果 (1)2组患者桡动脉穿刺点的止血效果相当(P0.05);(2)手部舒适度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手部并发症比较:在皮下血肿、渗血、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比较,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也均未见桡动脉闭塞及局部皮肤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对于局部压迫过敏情况,对照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STEPTY P型压迫止血贴对桡动脉径路介入术后止血效果不亚于气囊式桡动脉止血器,同时能够改善患者舒适度,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动脉压迫止血器对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止血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iongraphy,CAG)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止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经股动脉途径行CAG的161例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A组患者术后采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8h,B组采用手法压迫30rain后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24h。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局部渗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皮肤受损伤情况A组患者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压迫止血时间、患者肢体制动时间、排尿障碍情况及患者不舒适感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G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效果好,患者肢体制动时间缩短,患者不舒适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栓塞化疗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病人采用砂袋压迫穿刺局部6 h,之后可变换体位甚至下床排尿,静卧12 h之后可行床旁活动.对照组术后常规砂袋压迫穿刺局部6 h,患肢制动12 h,静卧24 h,观察并比较两组卧床时间对并发症产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后局部淤血及血肿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焦虑和腹胀等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肝癌介入术后卧床时间至12 h,不增加穿刺部位淤血、血肿并发症的发生,可减少排尿困难,减轻腰背部疼痛、焦虑及腹胀.  相似文献   

19.
陈唐庚  骆惠玉  张丽 《全科护理》2009,7(35):3212-3213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栓塞化疗术后卧床时间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病人采用砂袋压迫穿刺局部6h,之后可变换体位甚至下床排尿,静卧12h之后可行床旁活动。对照组术后常规砂袋压迫穿刺局部6h,患肢制动12h,静卧24h,观察并比较两组卧床时间对并发症产生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后局部淤血及血肿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焦虑和腹胀等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肝癌介入术后卧床时间至12b,不增加穿刺部位淤血、血肿并发症的发生,可减少排尿困难,减轻腰背部疼痛、焦虑及腹胀。  相似文献   

20.
桡动脉穿刺是临床医疗诊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操作之一,也是被广泛应用的护理技术操作。因桡动脉解剖部位位置表浅,易于固定、按压,可防止血肿的形成,且动静脉分开,不易误采静脉血,暴露部位小,故临床选用较多[1],尤其近年来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动脉血的采集等方面被广泛选择,但术后止血不当会出现穿刺部位出血、血肿、麻木、青紫、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所以桡动脉穿刺后止血问题也倍受关注,故现将目前动脉穿刺、止血方面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