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梗塞17例报告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腔隙梗塞17例报告刘泉开,陈恒小儿头部外伤后引起基底节区腔隙梗塞的报道并不多见。1988年5月至1993年10月,我们共收治本病17例。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2例,女5例。年龄6月至14岁。坠落伤8...  相似文献   

2.
小儿头外伤后基底节区脑梗塞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头外伤后基底节区脑梗塞12例报告李义召,郭洪志,李明欣,王小红,张英小儿头外伤后基底节区脑梗塞临床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2例小儿外伤后基底节区脑梗塞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为11个月~12岁,平均5.9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42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进行临床观察及脑CT扫描。结果 cT显示基底节区低密度灶,无明显占位效应。结论 给予脱水、扩血管及神经保护剂等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小儿基底节区脑梗死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45例该病患儿的发病原因47%为脑动脉炎所致;33%为外伤性,经合理治疗全部病例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经CT证实的45例的临床分析,认为尽管引起本病的原因较多,但以脑动脉炎及外伤性小儿基底节区脑梗死最常见,经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基底节区脑梗死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小儿基底节区脑梗死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45例该病患儿的发病原因47%为脑动脉炎所致;33%为外伤性,经合理治疗全部病例均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通过对经CT证实的45例的临床分析,认为尽管引起本病的原因较多,但以脑动脉炎及外伤性小儿基底节区脑梗死最常见,经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占闭合性颅脑创伤的3.2%。多为车祸伤,年轻人多见,大多发生于对冲部位。伤后早期即出现偏瘫而意识障碍较轻,且合并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动态CT扫描是诊断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最好检查方法。手术治疗10例,保守治疗30例,在伤后6个月根据GOS评分:良好10例,中残17例,重残2例,死亡11例。结论CT是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的首选检查方法,动态CT扫描有利于发现迟发性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发病率较低而致残率较高,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只要早期诊断,积极而恰当的治疗,大部分病人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附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进行临床观察及脑CT、MRI扫描。结果确切的头颈部外伤史,伤后抽搐、无严重意识障碍.1~6d后出现偏瘫、失语等临床表现,头颅CT、MRI检查可提高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塞以基底节区多见。给予脱水,扩血管及神经保护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激素等药物应用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3例报告李书圣胡力达李书玮小儿外伤性脑梗塞临床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经CT扫描证实、保守治疗痊愈的外伤性脑梗塞3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14个月。于来诊前1天不慎从床上跌到地上,伤后11小时发现右侧肢体活动减少,而入院。查体:神...  相似文献   

9.
小儿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附2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临床上较少见,近些年来随着CT、MRI的广泛应用,其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2000年10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病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外伤性双侧基底节区血肿18例,其中单纯性血肿仅有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2000-01~2003-04共收治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外伤性抑制扩散综合征16例报告杨振铭,徐朝阳,蔡志谋,欧阳世杰,杨碧玉外伤性抑制扩散综合征是头部外伤后脑功能暂时性紊乱导致的一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多见于小儿[1,2],临床上容易被忽视或误诊为颅内血肿。我院近年来收治16例,均为小儿,本文就其发病机...  相似文献   

13.
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3例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影像学复查梗死灶完全消失或范围明显减小。结论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脑梗死具有特定的临床特点,经内科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婴儿Wernicke氏脑病致双基底节区损害5例报告孙中武尹长林婴儿Wernicke氏脑病CT上可表现为双基底节区低密度灶,国内少见报道。现将我们所遇5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为5~10个月。均来自农村稻米产区。发病季节多在6~8...  相似文献   

15.
小儿基底节区外伤性脑梗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基底节区外伤性脑梗塞临床上较少见,没有CT时诊断比较困难。我们近年收治经CT证实的4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例,男3例,女1例。年龄1~5岁。3例跌伤,1例车祸。1例伤时短暂昏迷,3例无昏迷。全部病例均于伤后1~2天内出现一侧肢体轻偏瘫或全瘫,右侧偏瘫3例,左偏瘫1例。痛觉、触觉存在,无癫痫发作。2例运动性失语,1例头皮裂伤。颅骨平片无骨折,CT4例均为基底节区低密度梗塞灶,左侧3例,右侧1例,面积  相似文献   

16.
小儿外伤性脑梗死临床诊断及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有轻微头外伤史,伤后3 h临床症状不明显,伤后6 h~2 d均出现明显肢体偏瘫,伤后早期(〈6 h)头部CT平扫无脑梗死征象,而MRDWI序列斑点状高信号,伤后6 h~2 d均见基底节区及侧脑室体部后外侧CT低密度、MRIT1低、T2高信号的小梗死灶,脑水肿轻。结论小儿外伤性脑梗死伤后临床症状轻微,病情进展相对迟缓,外侧豆文动脉易于发病,MRI及时检查可尽早确诊。  相似文献   

17.
基底节区出血多为自发性,是高血压病的常见继发症,而由外伤引起基底节区出血较少见.现将我院自1985年~2005年10月收治的8例外伤性基底节区出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5例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梗塞的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梗塞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梗塞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半年内15例儿童肢体偏瘫完全恢复。结论头颅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可以及时反馈患者治疗效果。应用脱水、激素、扩血管及神经保护剂、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等药物治疗,结合理疗、高压氧和功能锻炼等多种治疗手段,可使儿童外伤性基底节区梗塞患者达到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探讨本文4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好发部位和类型、发病机制及治疗。结果本文42例外伤性脑梗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迟发性的不同程度的瘫痪、语言障碍、意识障碍,梗死病灶位于基底节区37例(88.1%),腔隙性梗死27例(64.3%)。结论此病是外伤后才出现临床表现,好发于基底节区,以腔隙性梗死居多,发病机制主要是脑血管损伤所导致血栓、痉挛、狭窄而引起缺血水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小儿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睢县公疗医院儿科22例小儿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临床资料。结果22例中6个月~1岁15例(68.2%);跌坠伤19例(86.4%);偏瘫症状早至外伤后4h出现,以左侧偏瘫为主;肢体瘫痪程度以Ⅱ~Ⅲ级居多,CT、MRI阳性结果提示基底节区有缺血梗死灶。结论外伤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外伤程度轻微,症状发生较迟,以左侧偏瘫为主,肢体瘫痪程度较重,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