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递增负荷运动后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的差异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往的许多研究都是针对心房的单个蛋白质进行的,没有系统地对心房的"全部"蛋白质进行研究,因而不能全面地对心房在运动性心脏重塑或运动性心脏疲劳中的作用做出解释.本实验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认识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大鼠心房肌组织中对运动应激具有重要意义的差异性表达的目标蛋白质,从蛋白质组学水平上探讨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及发展的规律.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3在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动物: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5只和对照组5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②实验方法:递增运动负荷训练7周,力竭运动后6 h,运动组和对照组同时麻醉处死.提取心房肌组织的全蛋白,依次对样品蛋白进行pH梯度-SDS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改良考马氏亮蓝方法染色.运用Bio PD quest图像分析软件对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结果:①运动组和对照组蛋白质斑点数目分别是(354±40)个和(382±24)个,匹配率分别为(68.67±9.87)%和(72.67±8.62)%,相关系数为0.71.②共获得具有2倍以上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点104个.③运动后上调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66个,其中运动后上调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18个,未见运动后新增的蛋白质点.④运动后下调2倍以上的蛋白质点38个,其中运动后下调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23个,运动后消失的蛋白质点7个.结论:在运动应激状态下,大鼠心房肌蛋白质发生了明显的差异性表达,这些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点为进一步深入观察具有运动性疲劳特征的新的目标蛋白提供了充分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探讨递增负荷运动对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的影响,以筛选出心房肌组织中对运动应激具有重要意义的差异性表达的目标蛋白质,在蛋白质组学水平上研究运动对心脏功能与结构影响的规律。方法:10只雄性SD大鼠,分为运动组(n=5)和对照组(n=5)。递增负荷运动训练7周,力竭运动后6h,运动组和对照组同时麻醉处死。提取心房肌组织的全蛋白,依次对样品蛋白进行pH梯度-SDS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改良考马斯亮蓝方法染色、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分析。结果:运动组和对照组蛋白质斑点数目分别是354±40个和382±24个;共获得具有两倍以上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点104个;运动后上调两倍以上的蛋白质点66个,运动后下调两倍以上的蛋白质点38个。选择差异性表达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为目标蛋白进行质谱分析,共鉴定出5个蛋白质点。结论:在运动应激状态下,大鼠心房肌蛋白质发生了明显的差异性表达,这些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点为进一步深入运动对心脏结构与功能影响的新的目标蛋白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力竭运动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表达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建立安静和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力竭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的差异性表达谱,初步筛选出心室肌对力竭运动产生反应的目标蛋白质。方法:实验于2007-03在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化学与蛋白质组学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级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分组:1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每组5只。②实验方法:运动组经过7周的大强度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最后一次力竭),对两组心室肌组织的全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结果:经图像分析,在运动组的电泳图谱上共展现蛋白质点(338±17)个,对照组展现蛋白质点(352±17)个。运动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有99个。对其中差异表达的9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共鉴定出7个蛋白质,Stress-70protein,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 Mr75000subnunit,Long-chain specific acyl-CoA dehydrogenase,Tropomyosin-1alphachain在运动后"缺失",Nitrilase family,member2在运动后表达上调在5倍以上,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1000的未知蛋白在运动后表达下调在5倍以上,另外有两个点经鉴定均为Myosin-6,在运动后表达量相反。这些蛋白质属于收缩蛋白、能量代谢酶、分子伴侣等。结论:递增运动负荷训练后力竭时,大鼠心室肌蛋白质组明显地发生了反应。运动后"缺失"和下调的蛋白质点与心肌收缩的调控和能量代谢的方式转变以及细胞的应激反应有关,其中,成功筛选出6种在运动医学领域尚未涉足的、具有运动应激特点的目标蛋白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研究4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大鼠心房肌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影响,揭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心房肌物质能量代谢影响的规律。方法:建立速度24m/min、持续时间40min(负荷强度相当于60%—70%VO_(2max)),持续训练4周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实验动物模型。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2-DE)分离心房肌蛋白质点,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鉴定电泳结果中表达量上调≥5倍以上,下调至1/5以下的13个备选目标蛋白质点。结果:鉴定结果有7个与心房肌细胞物质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或酶,其中线粒体乌头酸水合酶上调5.7倍,丙酮酸脱氢酶E1α1表达量上调6.4倍,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黄素蛋白亚基下调6.9倍,甲基丙二酸半醛脱氢酶[酰基]上调6.3倍,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下调6.9倍,线粒体二氢硫辛酸脱氢酶下调5.7倍,细胞质苹果酸脱氢酶表达量下调7.3倍。结论:①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诱导心房肌蛋白质组表达量与强度出现显著变化,同时诱发心脏出现生理性肥大。②筛选出甲基丙二酸半醛脱氢酶[酰基],该蛋白在运动生物医学领域尚未展开深入研究,为运动改善心房肌物质能量代谢的研究带来新的研究内容。③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能改善心房肌物质氧化代谢水平,上述差异蛋白是否具有运动依赖性和蛋白之间的联系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低剂量辐射对造血系统的作用机制,筛选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的蛋白质,为低剂量辐射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利用双向凝胶电泳建立低剂量辐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外周血血清与假照射组蛋白质组二维凝胶电泳图谱,利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低剂量照射后,与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新出现的蛋白点有4个,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13个,表达下调的蛋白点有6个,消失的蛋白点有3个。某些蛋白的表达在照射组不同时间点呈现动态的变化规律,经质谱鉴定发现雌激素受体在照射组表达下调,维生素D结合蛋白及载脂蛋白等在照射组表达上调。结论:低剂量辐射使血浆中某些蛋白表达上调或下调,并发现了一些与低剂量辐射作用机制相关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6.
背景:蛋白质组学是目前医学界比较热门的科学研究技术,已经在肝移植的相关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但未曾报道有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探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与肝脏信号转导蛋白相关的差异蛋白。方法:在成功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分别于移植后1,3,7 d获取移植肝脏组织,然后与预先获取冻存的供体和受体肝脏组织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建立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再利用串联质谱(MS-MS)分析及数据库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实验中以变化倍数大于10倍为标准进行差异蛋白点的选择,总共发现了72个差异点,最终鉴定到了功能比较明确的32个蛋白,其中有4个蛋白参与了信号转导的过程,其分布于肝移植后的第3天和第7天,占6%。结果显示在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成功和稳定建立的基础上,利用蛋白组学的相关技术,研究了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参与肝脏信号转导的差异蛋白,为下一步深入研究调控这些蛋白的 MicroRNA 提供了有力的前期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埋线缓解肝阳上亢型偏头痛大鼠与相关蛋白的机理。方法:30只大鼠随机抽取20只制成肝阳上亢证模型后又复制为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其中10只给予快速埋线治疗(埋线组);10只给予蒸馏水灌服(上亢组);另10只为正常组。用双向凝胶电泳检测3组大鼠下丘脑的总蛋白质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匹配,上亢组与埋线组大鼠下丘脑图象匹配率分别为92%、96%,且重复性较好,其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等电点PI4-8,分子量Mr20-75 kD。与正常组比较,上亢组蛋白质点表达上升2倍及以上12个,下降2倍及以上14个;埋线组以上表达上升的点有13个下降2倍以上,其中8个点下降后接近正常组,而表达下降的点均上升,有9个点上升达2倍以上,其中6个点上升后接近于正常组。结论: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的蛋白质可能是偏头痛肝阳上亢证证候相关蛋白;快速埋线可缓解头痛和改善临床症状可能与上述蛋白质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寻周围神经感觉和运动束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蛋白变化,为周围神经再生研究提供标志蛋白。方法:制备SD大鼠股神经运动束和隐神经(感觉束)在正常状态、Sunderland V损伤8 h和8 d时间点模型;神经断端远侧5 mm样本取材,6种样本共18组;分离、提取、纯化及定量蛋白后,应用差异凝胶电泳技术荧光标记蛋白质,凝胶图像扫描,选择差异表达>1.5倍的蛋白点定义为高差异表达蛋白;用图像分析软件BVA分析显示9块凝胶平均分离1586个蛋白点,胶上切割、酶切、点靶,质谱仪进行肽质量指纹谱(PMF)分析鉴定,识别各组间的高差异表达蛋白质图谱。应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分析验证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结果。结果:共有12个高差异表达蛋白点被确切鉴定:TPM1、Serpina10、NF-L、DRP-2、CaBP1、Serpina3n、Peroxiredoxin-2、Gng7、HSP70、LDHB、Enolase2、PDIA3。其中,Serpina10、TPM1、NF-L、DRP-2、CaBP1是隐神经正常状态、损伤8 h和8 d时间点时比较蛋白质组学高差异蛋白;Serpina10、Serpina3n、Peroxiredoxin-2、Gng7、HSP70、LDHB、Enolase2、CaBP1、PDIA3是股神经运动束正常状态、损伤8 h和8 d时间点时比较蛋白质组学的高差异蛋白。Serpina10和CaBP1是隐神经和股神经运动束损伤后多时间点比较蛋白质组学均出现的高差异表达的蛋白。蛋白质组学的结果与RT-PCR检测的mRNA转录水平相一致。结论:周围神经感觉束、运动束损伤后不同时间的比较蛋白质组学表达存在明显差异,Serpina10和CaBP1作为高差异表达蛋白,可能为周围神经再生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朱斌  陈芳  侯常  黎丽红  黄素华 《新医学》2014,(6):390-393
目的寻找人羊水中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方法羊膜腔穿刺获取3份正常孕妇的羊水,同时采集其外周肘静脉血,分离血清。提取羊水及血清中的蛋白质,用双向凝胶电泳观察人羊水和血清中蛋白质表达情况,并选取羊水中表达量较血清中高2倍以上的蛋白斑点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果在pH4—7、相对分子质量10-55kDa区域里,羊水中约(613±29)个蛋白点,血清中约(785±64)个蛋白点。在羊水中表达但血清中不表达的蛋白点约50个,羊水中表达量较血清高2倍以上的蛋白点约50个。结论羊水中存在特异性表达蛋白质,其在妊娠相关生理、病理学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灸对运动性疲劳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在总结采用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应用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方面探索其作用机制。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4-08相关针灸康复疗法及抗运动性疲劳的章,限定章语言为中;检索词“针灸、物理康复、运动性疲劳”。资料选择:重点选择中医药和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与进展献。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及运动员定量负荷后血乳酸含量、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和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握力的改变方面的献。纳入标准:①针灸动物对照试验。②试验包括药物对照组。排除标准:①非运动性疲劳实验的研究。②重复研究及Meta分析类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3篇关于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22个针灸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l篇试验中,14篇因系重复的同一研究,7篇为Meta分析研究。资料综合:针刺足三里穴提高运动能力机制可能与纠正自由基代谢失衡有关。针刺可以反射性的引起中枢神经的应激反应,改善人体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加速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从而使超负荷运动造成的运动性疲劳征得以解除。针灸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且针加灸的作用优于单纯的针或灸的治疗。足三里、关元二穴被选择的频率较高,“足三里”穴的作用优于“关元”穴。结论: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疲劳长期积累而引起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针灸能防治运动性疲劳、并能提高运动能力,使机体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1.
张敏  陈立军  史娜  周蔚 《中国临床康复》2010,(37):6963-6966
背景:Na^+,K^+-ATP酶和Ca^2+-ATP酶在物质运送、能量转换以及信息传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肌浆网在肌肉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与运动性骨骼肌疲劳的发生密切关。目的:通过建立SD大鼠有氧和无氧训练模型,观察不同训练负荷条件对大鼠骨骼肌肌浆网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参照BedfordTG标准,建立有氧和无氧运动大鼠跑台训练模型,有氧运动组采用递增负荷训练,无氧运动组采用高速间歇训练,正常对照组大鼠正常笼内生活,不运动。各组动物训练结束后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大鼠骨骼肌肌浆网,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骨骼肌肌浆网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结果与结论:训练4周后,两个运动组大鼠骨骼肌肌浆网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逐渐升高(P〈0.05);训练6周,仅有氧运动组升高(P〈0.05),无氧运动组则活性降低(P〈0.05)。结果提示有氧训练更有利于保护大鼠骨骼肌肌浆网Na^+,K^+-ATP酶和Ca^2+-ATP酶的活性,但需要一定的时间累积。  相似文献   

12.
背景:环境因素以及运动水平均可显著引起肌纤维结构的变化。目的:观察常氧、低氧训练条件下大鼠腓肠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表达及肌张力的变化特征。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氧体积分数20%,不进行任何处理)、常氧训练2,4,6周组、低氧训练2,4,6周组、低氧对照组(氧体积分数12.7%,不进行训练)。结果与结论:无论在常氧还是低氧环境下,运动训练后大鼠腓肠肌质量、腓肠肌肌纤维截面积均明显增加(P〈0.05,P〈0.01);运动训练6周后大鼠腓肠肌等长收缩最大张力显著增加(P〈0.01);经运动训练后大鼠腓肠肌总MHC及α-actin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逐步升高,并且低氧训练组升高幅度高于常氧训练组。说明低氧训练可以更有效促进骨骼肌肌球蛋白、肌动蛋白的表达,增强肌张力,强化Ⅰ型肌纤维,并且训练时间越长,效果越显著,表明低氧训练是一种有效的运动训练途径。  相似文献   

13.
背景:理想的支架材料必须对机体无毒性,无免疫排斥反应,并能适时地降解,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能否长期存留体内并发挥功能值得研究。 目的:观察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植入鼠体内后机体局部组织生物相容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材料:实验于2006-03/2006-07在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选用18只雄性BALB/C小鼠,体质量(202)g,雌雄各半:1只昆明小鼠,体质量20g:1只雌性家兔,体质量2.5kg,以上实验动物均由吉林大学基础医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猪松质骨(髂骨)为市售。实验用IMDM培养基为美国Hycolone公司产品,FBS购自美国GIBCO公司,四甲基偶氮唑盐及ConA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 方法:采用猪髂骨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①采用随机抽签法将BALB,C小鼠分成支架材料植入组、异种骨植入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支架植入组将支架植入到BALB/C小鼠的下肢肌肉内,异种骨植入组将昆明鼠骨植入到BALB/C小鼠下肢肌肉内,对照组仅将局部肌肉损伤。②术后21d取材料植入部位及周围组织,大体及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观察材料与组织相容性:采用刀豆蛋白A诱导各组脾淋巴细胞转化,酶联免疫检测仪在λ570nm波段检测并记录淋巴细胞刺激指数。以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实验评估各组小鼠免疫功能,即采用酶联免疫检测仪在λ570nm波段检测并记录各组吸光度值,计算细胞杀伤率。 主要检测指标:①植入物周围组织相容性。②刀豆蛋白A诱导后淋巴细胞刺激指数。③补体依赖性细胞毒实验各组细胞杀伤率。 结果:18只BALB/C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  相似文献   

14.
背景:有研究表明,在不同人群中,突变型54TFABP2与血脂障碍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特征相关。 目的:调查中老年人群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2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分析突变型54TFABP2基因与血脂水平的关系。 设计:病例一对照分析。 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和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检验科。 对象:选择2003—10/2005-04在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中老年人469名,男217名,平均年龄(56±10)岁;女252名,平均年龄(55±13)岁。除外肝、肾功能异常者,相互间无血缘关系;患者均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实验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①空腹12h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Olympus AU6400)测定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Ⅰ、载脂蛋白B水平。②采集空腹静脉血1mL,枸橼酸钠抗凝,分离白细胞,蛋白酶K消化,酚,氯仿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各组基因型分布频率。 主要观察指标:①血脂水平。②FABP254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 结果:①频率分布:男性54A/TFABP2基因型频率分布为A/A0.48,A/T0.42,T/T0.10:女性为A/A0.44,A/T0.46,T/T0.10。男性和女性突变型54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0.33。男女间频率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血脂:男性,54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高于54A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女性,54T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54A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在中老年人群中,FABP2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与性别无关;54TFABP2基因携带者有高血脂特征。  相似文献   

15.
背景:运动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生成涉及众多的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单纯对一个因子的研究很难明确侧支循环生成的信号通路和传导途径,许多促血管生长因子都与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相关,而运动对该系统的影响目前未见报道。 目的:观察运动诱导对心肌梗死大鼠缓激肽表达的影响。 方法: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组及运动组。对照组只开胸,缝扎点穿线,不进行冠状动脉结扎;其余2组制备心肌梗死模型。运动组在成功造模后给予跑台运动,30 min/d,运动4周。实验终点时取血以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缓激肽水平,采用左心房注射微球法取大鼠心肌组织测定相对血流量。 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束时运动组缓激肽水平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P 〈 0.001),心肌梗死组缓激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心肌相对血流量实验结束时心肌梗死组、运动组均显著高于同组实验开始前(P 〈 0.05,P 〈 0.001),实验结束时运动组心肌相对血流量显著高于心肌梗死组(P 〈 0.01)。各组大鼠血清缓激肽含量与心肌相对血流量存在显著相关性。提示运动可以刺激缓激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使心肌血流量明显增加,说明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运动诱导的血管新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背景:大负荷运动后给机体带来的损伤与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及运动疲劳有相关性。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大负荷运动后大鼠腓肠肌自由基代谢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肿瘤坏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给药组每日灌服10g/L原花青素水溶液,安慰剂组灌服等量蒸馏水,再将2组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24h3个亚组。2周后,除两安静组外其余各组进行一次坡度为-10°、20m/min大负荷跑台运动。于运动前(安静时)、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24h断颈处死大鼠。取左后肢腓肠肌进行指标检测。结果与结论:①运动后即刻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下降的趋势,其中给药组活性比安慰剂组下降的幅度小。运动后即刻两组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其中安慰剂组升高的幅度高于给药组。运动后各时相给药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比值降低,幅度要明显小于安慰剂组。②运动后两组腓肠肌细胞FAS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安慰剂组FA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给药组。③运动后各时相安慰剂组肿瘤坏死因子表达明显高于给药组。表明原花青素对大鼠一次性大负荷运动后腓肠肌微损伤及凋亡在一定程度上有缓解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近来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实验拟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梗死心脏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认识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 方法:实验于2006—1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和实验动物中心完成。①实验材料:清洁级SD大鼠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提取体质量120-150g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取体质量180—200g雄性SD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将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仅穿线不接扎血管;PBS溶液注射组: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心外膜注射PBS液;干细胞移植组:模型制作成功即刻心外膜注射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每组8只。③实验评估:于术后1,28d行心脏超声检测,测量大鼠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以评价心脏功能,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移植细胞存活和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 结果:24只建模成功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28d,心脏超声检测显示与注射PBS溶液相比,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缓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射血分数:(30.76±3.39)%,(24.06±4.71)%,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29.33±4.87)%,(23.05±3.94)%,P〈0.05;左室舒张末期直径:(6.45±0.47)mm,(7.81±0.31)mm,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心肌梗死后即刻心外膜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宿主体内存活。③与注射PBS溶液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以明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表达(P〈0.05),同时增加白细胞介素10表达(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下肢运动训练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及运动心肺功能的影响,同时对肺康复中运动训练的方式、强度、频度等的设定进行探索,为制定出适合中国COPD患者的肺康复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2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训练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内科药物治疗,维持日常活动量;训练组除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外,还接受为期8周,每周2次,每次40 min的下肢运动训练.训练方式采用下肢功率踏车训练,初始训练强度为70%最大运动负荷(WRmax),当患者能够连续2次完成预设的训练强度和时间时,以10% WRmax的梯度增加训练负荷作为下一个训练强度直至8周末.结果 经过8周的下肢运动训练,训练组患者的运动耐力指标6 min步行距离(6MWD)较训练前平均增加(45.3±27.3)m(P<0.05),WRmax增加(10.8±6.9)watt,峰值摄氧量(VO2 Peak)增加(158.9±137.3)ml/min,VO2/kg增加(2.6±2.6)ml·min-1·kg-1,无氧阈(AT)增加(93.1±91.2)ml/min,差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气指标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增加(102.6±177.9)ml/min(P<0.05),分钟通气量(VE)增加(5.3±4.9)L/min(P<0.01);心功能指标最大氧脉(O2 pulse)和最大心率(HRmax)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静态肺功能指标于训练前后未见明显变化.同时,对照组上述各组指标在8周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下肢高强度运动训练可以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患者在运动中的通气功能和心功能,但是对静态肺功能无明显改善作用;下肢功率踏车训练,为期8周,每周2次,每次40 min,以70% WRmax作为起始训练强度,在能连续2次完成规定的训练强度和时间的前提下,以10% WRmax为梯度递增训练强度直至8周末,这一肺康复下肢运动训练处方对于中重度COPD患者来说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证明离心方式的训练可使骨骼肌产生保护作用,避免离心运动引起的损伤,但是机械负荷引起的小热休克蛋白的保护作用至今却少有报道。目的:观察骨骼肌小热休克蛋白家族中αB-晶体蛋白在离心运动后的表达,以此探讨机械负荷诱导的小热休克蛋白对骨骼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运动训练组。运动训练组使用动物跑台进行6周间歇性离心运动训练,每周训练5d,安静对照组正常喂养。训练6周休息48h后,安静对照组与运动训练组随机选出6只大鼠做1次性大负荷离心运动。观察两组血清肌酸激酶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两组腓肠肌αB-晶体蛋白含量变化,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分析两组腓肠肌αB-晶体蛋白亚细胞表达特征。结果与结论:大负荷离心运动后,安静对照组血清肌酸激酶与运动前相比显著增高(P〈0.05),说明骨骼肌细胞出现严重的损伤,而运动训练组这种损伤不明显。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运动训练组做一次性大负荷离心运动后αB-晶体蛋白表达水平比安静对照组增加(P〈0.05)。从免疫荧光组化切片可见,αB-晶体蛋白在细胞内发生了移位变化,从胞浆移位于Z盘和细胞膜。提示αB-晶体蛋白在离心运动训练后表达增多,并通过移位于肌细胞Z-盘和细胞膜发挥对骨骼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徒步行走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徒步行走训练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81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增加徒步行走训练与指导,并于训练后第4w、8w、12w、16w、20w、24w分别测量两组患者6min步行试验(6MWT)的距离。结果两组患者于上述6个时间段6MWT的距离分别为.实验组:268.72±57.55m、313.54±51.39m、340.87±52.41m、355.36±47.01m、385.42±45.84m、404.50±38.05m;对照组:264.87±60.31m、298.56±60.28m、324.75±56.29m、338.59±60.80m、349.03±57.25m、378.96±49,41m。训练后20w、24w两组患者6MWT的距离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训练前和训练后4w-16w两组患者6MWT的距离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持之以恒、规律性的徒步行走训练能提高CHF患者的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