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研究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脑梗死部位对远期抑郁症状的预测价值,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103例为单侧病灶的首发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远期(发病后20~44个月)抑郁症状与发病部位关系的现状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103例入选病例中存在远期抑郁症状患者52例,抑郁症状发生率50.49%,其中左侧病灶24例,右侧病灶2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灶与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性部位有额叶和颞叶脑梗死灶。结论:额叶和颞叶脑梗死灶是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远期抑郁症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颞叶梗死较额叶梗死患者抑郁症状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急性脑梗塞后病人认知功能和痴呆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对74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认知功能进行检查。对有认知受损者时一步检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以确诊血管性痴呆(CD),并对VD组和非痴呆组两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例确诊为VD,VD发生率为28.38%,其中≥65岁VD发生率为31.91%,MMSE分值与年龄,文化程度有明显相关,年龄大、文化程度低者MMSE分值低。两组病人比较,年龄有明显差异,VD组明显高于非痴呆组。结论 对急性脑梗塞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需注意认知功能的减退,以便早期发现VD。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后抑郁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ERPs研究,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及肢体功能的影响和相关性。方法:用听觉oddball刺激序列ERP检测60例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39例,脑出血21例,均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测查。结果: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组与无抑郁患者组相比P3潜伏期显著延长(P<0.01)且波幅显著降低(P<0.01);两者MMSE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显著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及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抑郁症(P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450例脑梗死进行分析观察,统计分析抑郁与性别、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及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PSD发生率为32.2%,PSD发生与年龄、长期疾病困扰、脑梗死后病程、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病灶大小、数量、部位等因素有关。结论脑梗死后抑郁与脑损伤的生物效应有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急性期治疗后的残留症状、功能损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筛查2016 年2—12 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门 诊或住院的双相障碍且最近一次是抑郁发作的患者130 例。通过标准化的问卷及访谈过程收集人口学 资料、疾病临床特征。结果 共纳入121 例受试者,其中有残留抑郁症状患者23.1%(28/121)。临床痊 愈与残留抑郁症状两组在性别(χ2=17.90,P< 0.01)、急性期伴有睡眠障碍(χ2=7.37,P=0.01)、近2 年的 发作次数(Z=-2.46,P=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 回归显示男性、急性期伴有睡眠 障碍、近2 年发作次数多,均是急性期治疗后残留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残留抑郁症状组各方面受 损程度较临床痊愈组严重,且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急性期治疗后部分患者 仍然存在残留的抑郁症状,其中男性、急性期伴有睡眠障碍、近2 年发作次数多是其危险因素,残留的 抑郁症状对患者影响严重,应该加强针对性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入组的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27例,根据入院14 d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和蒙哥马利抑郁量表评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分析PSD与性别、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卒中类型、病灶部位、脑梗死容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饮酒、体质量指数(BMI)、卒中家族史、卒中病史、颈动脉斑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等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本组PSD发生率为37.0%(47例).PSD组脑梗死比率、伴高血压病比率、脑梗死容积、入院时NIHS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PSD组,BI和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非PSD组(P<0.05~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高血压和入院时BI与PSD独立相关(OR=5.084,95%CI:1.255~20.592,P=0.023;OR=4.846,95%CI:1.447~16.225,P=0.010;OR=0.966,95%CI:0.951~0.981,P<0.001).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患者PSD的发生率较高,脑梗死、高血压和入院时BI是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检查3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血清胰岛素和血糖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清胰岛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糖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胰岛素升高,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可能为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97例脑梗塞后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VD)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和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97例住院脑便塞病人进行筛选与检测。对其中认知受损者则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Hachincki缺血指数量表(HIS)进上步检测。并对痴呆组5和非痴呆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7例确诊为VD,VD发生率为27.84%,≥65岁为34.33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期老年双相抑郁障碍与单相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神经内分泌的差 异。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6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于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病房住院的急性期 单相抑郁障碍患者(单相组,60例)及同期住院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双 相组,60例),使用自编调查量表收集两组抑郁患者临床特征、神经内分泌相关指标及汉密尔顿抑郁量 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并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 析老年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双相组患者首发年龄小于单相组[(43.35±16.04)岁 比(54.40±14.36)岁;t=3.975,P<0.01],总病程长于单相组[23.50(11.25,37.25)年比7.00(1.00,16.75)年;Z= -4.301,P<0.01],入院次数大于单相组[2(1,3)次比1(1,1)次;Z=-4.851,P<0.01];双相组发病前多无诱因,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1.25±0.29)nmol/L]、游离三碘甲状 腺原氨酸(FT3)[(4.27±0.60)pmol/L]低于单相组[分别为(1.42±0.29)nmol/L、(4.58±0.67)pmol/L;t值分 别为3.118、2.621,均P<0.05],且TT3异常比例(18.3%)高于单相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而其余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前无诱因 (OR=0.264,P=0.004,95%CI:0.107~0.651)、入院次数为(OR=2.031,P=0.006,95%CI:1.224~3.371)可能 老年双相抑郁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期老年单、双相抑郁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特征,双相患 者首发年龄早、病程长、入院次数多,多无发病诱因,甲状腺功能也存在不同特征,主要表现在 TT3、FT3 差异。发病诱因、入院次数可能是与老年双相抑郁障碍关系较密切的因素,但需要进一步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0.
血管危险因素对老年性痴呆认知功能障碍进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前瞻性研究探讨血管危险因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D)认知功能障碍进展的影响。方法:AD患者311例,分为2组(有或无血管危险因素组),随访3年,采用询问病史、实验室检查、成套神经心理检测等收集人文情况、血管危险因素及认知功能变化等资料,完成随访243例。运用t检验、X^2检验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血管危险因素与AD认知功能障碍进展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同无血管危险因素者相比,AD患者中有血管危险因素者随访3年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更快(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当前吸烟和每日饮酒是AD认知功能障碍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危险因素加剧了AD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提示血管危险因素参与了AD发病的过程,积极防治血管危险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AD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激越行为临床特点,并以痴呆需求代偿行为(NDB)理论模式为框架筛查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402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评价整体认知功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价睡眠质量,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Cohen-Mansfield激越行为量表评价激越行为。单因素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发生激越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402例患者激越行为发生率为59.70%(240/402),其中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发生率为59.38%(19/32)、痴呆患者为59.73%(221/370),包括躯体攻击行为23.33%(56/240)、躯体非攻击行为37.92%(91/240)、语言攻击行为13.75%(33/240)、语言非攻击行为83.33%(200/2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离异或丧偶(OR=4.529,95%CI:1.416~14.483;P=0.011)、幻觉(OR=10.483,95%CI:4.272~25.72...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帕金森病患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的评价、分析,探讨帕金森病患发生痴呆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表,对177例帕金森病患进行认知功能初步筛查,对其中可疑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行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177例患中有33例(18.64%)可疑认知功能障碍,符合痴呆15例(8.47%)。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病年龄(OR=1.176)与UPDR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OR=1.251)为发生痴呆症的危险因素,而病程和抑郁为非危险因素。结论:帕金森病患常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早期主要表现为言语流畅性障碍、视空间障碍和记忆障碍,晚期则表现为智能改变和痴呆。神经心理学测验可国为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3.
高龄孕产妇焦虑、抑郁症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高龄孕产妇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及相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两家妇产科医院的孕妇522名,采用综合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自编危险因素问卷,分别评估人组时、孕38周、产后7d、产后42d和产后3个月的焦虑、抑郁症状。结果:522名中有19例高龄孕产妇。高龄孕产妇5个时点的焦虑症状发生率依次为:15.8%、11.1%、21.1%、6.7%和10.0%;孕期HAD评定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1.1%、11.1%,产后EPDS评定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0.5%、28.6%和20.0%。高龄孕产妇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孕产妇。初潮年龄和担忧孩子喂养与高龄孕产妇人组时的抑郁情绪相关,分娩时紧张状态和产后抢救与产后7d的焦虑情绪相关。结论:高龄孕产妇存在较多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应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SCI)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住院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88例,根据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将入组患者分为PSCI组和非PSC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SCI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PSCI的总发病率为53. 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脑梗死病史、发病部位是PSCI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PSCI常见,高龄、脑梗死病史、发病部位是PSCI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伴发抑郁症状及其临床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了解急性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5例,分别于入院3天内评定PA.NSS、HAMD、TESS量表。结果 急性期抑郁发生率为30.7%,抑郁组与非抑郁组性别、婚姻、文化、年龄无显著性差异,抑郁组平均住院次数、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所占比例多于非抑郁组。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与阴性量表、思维障碍症状群、反应缺乏症状群负相关,与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抑郁症状群正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急性期较常见、较严重,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更易出现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抑郁心理对其特异性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急性期脑梗死患者142例,经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后分为无抑郁组50例,轻度抑郁组36例和中度抑郁组56例。运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定3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在SIS的8个维度中,轻度抑郁组在体力,记忆/思维,情绪,日常活动能力,社会参与等维度的评分低于无抑郁组(P〈0.05)。中度抑郁组在体力,记忆/思维,日常活动能力,行动能力,社会参与等维度的评分低于轻度抑郁组(P〈0.05或P〈0.001)。中度抑郁组除手功能外的其他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无抑郁组(P〈0.05或P〈0.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抑郁程度与其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抑郁程度重者生存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损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时间≤7d且诊断明确的急性期单纯脑梗死和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酶放大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损害程度。结果糖尿病伴发脑梗死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7.06±4.4t)μmol/L高于、MMSE评分(25.36±3.11)低于单纯脑梗死组[(15.49±4.1t)μmol/L和(26.48±2.26)],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p≤0.031;t=.2.502,P=0.013);以完全,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MMSE评分最低,其次为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梗死。糖尿病伴发脑梗死组患者MMSE评分分别与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脑卒中亚型呈负相关(均P=0.000);与吸烟、心血管病病史、受教育程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认知损害可能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的神经毒性、脑卒中类型、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状态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白质疏松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MSE量表评分追踪观察95例脑梗死患者,其中认知障碍组27例,无认知障碍组68例。结果经Logistic回归发现白质疏松(OR=3.444.95%CI=[1.137-10.425])和脑梗死史(OR=3.254,95%CI=[1.180-8.975])是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初期白质疏松组MMSE评分明显低于非白质疏松组,在发病1个月及3个月时的MMSE评分差值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在6个月及以后的评分中2组评分差值存在差异,白质疏松组的MMSE评分差值明显小于非白质疏松组,且白质疏松组MMSE评分下降。结论白质疏松和脑梗死史是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质疏松在脑梗死后会加重患者的认知障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认知功能评价,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8-12月在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筛查出的54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翔实的基线资料采集和血管性危险因素评价,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价认知功能。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结果541例脑卒中高危人群中90例(16.64%)符合认知功能障碍标准,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糖尿病是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血管性危险因素(OR=1.871,95%CI:1.132~3.151;P=0.015)。结论血管性危险因素可以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尤其糖尿病是脑卒中高危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分型与抑郁关系。方法对144例急性大脑梗死患者于24-72h内行头颅MR1检查确定梗死部位、测量病灶大小并作出影像学分型,于入院后第2周,在患者床前采用Hamiltron(HAMD)抑郁量表进行测验,判断患者有无抑郁及抑郁的程度,对比分析MRI变化与抑郁的关系。结果在144例患者中,12例大面积脑梗死因2周后病情仍不稳定,不能配合抑郁量表评定,未能入组。其余132例患者中65(49%)例出现抑郁,统计结果显示各部位之间抑郁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2.613,v=4,P=0.013),其抑郁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9.955,v=8,P=0.011);大小不同的梗死其抑郁的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2.877,v=3,P=0.005),其抑郁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21.233,v=6.P=0.011)。结论急性大脑梗死患者抑郁的发生及其程度与影像学分型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