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应用和单用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单药组与联合组各20例,分别以ADV与LAM联合或单用ADV进行治疗。观察治疗24周、48周时的血清HBV DNA水平及转阴率、HBeAg转阴率、ALT复常率以及治疗过程中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组间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治疗前的HBV DNA及ALT水平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联合组的血清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90%及95%,而单药组的血清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60%及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联合组血清HBeAg转阴率为45%,单药组为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7,P=0.519)。结论 ADV联合LAM或ADV单药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ADV与LAM联合治疗可提高HBV 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其安全性良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酯(ADV)初始联合治疗与恩替卡韦(ETV)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耐药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0年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HBeAg阳性CHB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服用LAM(100 mg/d)和ADV(10 mg/d),1次/d,疗程为48周;单药组服用ETV(0.5 mg/d),1次/d,疗程48周。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和HBeAg转阴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在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8,P〉0.05),但治疗36周时单药组ALT复常率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2,P〈0.05)。治疗12和48周时,两组间的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7、1.976,P〉0.05),治疗24和36周,单药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0、9.164,P〈0.05)。两组间的HBeAg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耐药,安全性良好。结论治疗48周时,LAM与ADV初始联合或ETV单药治疗HBeAg阳性CHB均具有较好的疗效;ETV单药治疗容易较早出现ALT复常和HBV DNA阴转;两组药物安全性好、耐药率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经拉米夫定(LAM)治疗出现YMDD变异且HBeAg( )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进展及预后;观察阿德福韦酯(AD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ADV与LAM联合治疗12周,后单用ADV治疗36周;对照组继续LAM并加强护肝治疗48周。结果YMDD变异后大部分患者HBVDNA的反弹和/或ALT的升高程度低于治疗前水平,少数出现轻度黄疸,临床表现轻微;两组治疗48周后ALT水平下降均显著,ADV组比对照组ALT水平、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差异显著(P≤0.001);结论ADV治疗YMDD变异,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ADV的耐药情况。方法152例拉米夫定耐药(也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76例。治疗1组停用LAM,单用ADV10mg/d口服。治疗2组继续服用LAM100mg/d,加用ADV10mg/d联合服用。通过测定HBVDNA、ALT、HBeAg水平,比较治疗12周、24周、48周、96周时的HBVDNA转阴(应答)率、ALT复常率及HBeAg阴转率。结果治疗12周时2组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均明显高于1组(P〈0.05)。24周时、48周时两组大部分HBVDNA能阴转,ALT能复常;两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96周时1组有12例出现HBVDNA又转阳性,ALT异常,即出现了ADV耐药。2组疗效稳定,没出现ADV耐药。96周时两组HBeAg阴转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V与LAM联合治疗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比单用ADV治疗能更早显效,且能降低ADV耐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将LAM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23例)继续口服LAM每日100mg,同时加用ADV每日10mg;B组(108例)停用LAM,仅口服ADV每日10mg治疗。疗程均为48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HBV DNA载量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检测,同时检测ALT、AST。结果 A组治疗48周,ALT复常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及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88.6%、80.5%、35.8%、16.7%。B组治疗48周,ALT复常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HBeAg低于检测下限的比率及抗-HBe血清转换率分别为77.8%、63.9%、16.7%和13.0%。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M联合ADV治疗LAM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用ADV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LAM耐药的HBeAg阳性CHB患者102例随机分为3组,ADV+LAM组(A组)38例,给予ADV10mg/d联合LAM100 mg/d口服;ADV组(B组)42例,ADV10mg/d口服;LAM组(C组)22例,LAM 100mg/d口服,分别于完成24、48和72周治疗时,观察血清HBV 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48、72周A、B组HBV DNA水平较C组均显著下降(P〈0.01),HBV DNA阴转率较C组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24、48、72周A组和72周B组ALT复常率较C组均显著升高(P〈0.05,P〈0.01);治疗48、72周A组HBV DNA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72周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三组血清HB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新的耐药变异率低于C组(P〈0.05),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CHB患者具有显著的抗病毒和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阿德福韦(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ADV联合LAM治疗71例YMDD变异的患者48周,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48周时,HBVDNA转阴率为78.9%(56/71),ALT复常率为80.3%(57/71),HBeAg阳性患者HBeAg转阴或血清转换率为26.7%(12/45);治疗24周和48周HBVDNA转阴、48周HBeAg转阴或血清转换和48周ALT复常者较相应时间点未转阴者的基线HBVDNA水平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BVDNA低水平、24周HBV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获得较好疗效的相关因素。结论采用ADV联合LAM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基线HBVDNA低水平、24周HBV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疗效较好的预测因素,发生病毒学突破而无生化学突破的患者早期联合治疗可获得更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 LAM 耐药的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确诊为 LAM 耐药的 HBeAg 阳性 CHB 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ADV)和联合治疗组(ADV 联合 LAM),每组50例,观察治疗12个月;在治疗的3、6、9和12 m 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 ALT 复常率、血清 HBV DNA 载量、HBeAg 血清学转换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3、6、9和12 m 末,两组患者 HBV DNA 载量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联合治疗患者在6、9和12 m 末 HBV DNA 载量较 ADV单药治疗患者下降更加明显[分别为(3.94±1.16)、(3.37±1.19)和(3.14±1.18) lg copies/ml 对(4.51±1.37)、(4.07±1.14)和(3.85±1.16)lg copies/ml,P<0.05];在治疗6、9和12 m 末,联合治疗患者 HBV DNA 转阴率分别为56.0%、64.0%和76.0%,显著高于 ADV 单药治疗患者(分别为32.0%、44.0%和56.0%,P<0.05);在治疗6、9和12 m 末,联合治疗患者 ALT 复常率分别为72.0%、80.0%和92.0%,显著高于单药治疗患者(52.0%、60.0%和76.0%,P<0.05);两组患者血清 HBeAg 阴转率及 HBeAg 血清学转换率无差异,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ADV 联合LAM 治疗 LAM 耐药的 HBeAg 阳性 CHB 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LAM耐药的HBeAg阳性的CHB患者114例,随机分成两组:ADV +LAM(A组)59例,予ADV10mg/d联合LAM 100 mg/d口服;ADV组(B组)55例,予ADV 10 mg/d 口服.分别观察完成24、48、96和144周治疗时血清肝功能,HBV 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96、144周A组ALT复常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96、144周A组HBV DNA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96、144周A组HBV DNA转阴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96、144周A组新的耐药变异率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96、144周A组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CHB患者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能有效减少HBV耐药变异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56例在拉米夫定治疗后发生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开始治疗与治疗组相同,但在12周后停用拉米夫定,继续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96周的疗效。结果在治疗96周时,两组ALT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为96.4%,对照组为75.0%(P〈0.05);治疗组ALT复常率为96.4%,对照组为85.7%(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优于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将80例成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随机分成Ⅰ、Ⅱ、Ⅲ、Ⅳ组各20例,分别予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拉米夫定(LAM)、Ara-Amp+LAM及常规护肝药治疗。结果治疗后2a,Ⅲ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血清转换率,显著高于Ⅳ组(P〈0.01),YMDD变异率显著低于Ⅱ组(P〈0.01);HBeAg转阴率、血清转换率,高于Ⅰ、Ⅱ组(P〈0.05)。证实Ara-Amp联合LAM治疗CHB可以明显提高HBeAg转阴率及血清转换率,降低YMDD变异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LAM耐药的HBeAg阳性CHB患者62例,随机分为ADV+LAM(A组)32例,予ADV10mg/d联合LAM100mg/d口服;ADV组(B组)30例,给予ADV10mg/d口服,观察12、24、48、72和96周治疗时血清肝功能,HBV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72、96周A组ALT复常率分别为71.9%、81.2%,B组分别为56.7%、63.3%(P0.05);治疗72、96周A组HBVDNA水平为3.14±1.26lgcopies/ml,B组为4.38±1.42lgcopies/ml(P0.05);治疗72、96周A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84.3%、90.6%,B组分别为73.3%、66.7%(P0.05);治疗96周A组新的耐药变异率为0%,B组为23.1%(P0.05);治疗96周A组HBeAg转阴率为56.3%,B组为43.3%(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CHB患者较换用ADV治疗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能有效减少新的HBV耐药变异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36例患者,采取拉米夫定治疗,分别于12月和24个月时观察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同时检测YMDD变异的情况。结果拉米夫定治疗1年的HBV DNA、HBeAg转阴率为别为54.5%、24.2%,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12.1%,ALT复常率78.8%,YM-DD变异率5.6%。停药半年后血清HBV DNA复阳率为22.2%,YMDD变异率18.2%,ALT再次升高率33.3%,死亡1例。结论拉米夫定能够有效降低HBV DNA水平,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YMDD变异的发生率逐渐升高,部份病例停药后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  相似文献   

14.
王济红 《山东医药》2011,51(29):96-97
目前拉米夫定(LAM)耐药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多数学者推荐联合阿德福韦酯(ADV)进一步治疗,但由于治疗费用较高,不少患者仍采取停用LAM换用ADV治疗。本文通过比较单用ADV与LAM联合ADV治疗LAM耐药患者的血清HBVDNA转阴率及ALT复常率,为临床选择后续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LAM长期治疗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两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生化学、病毒学指标的变化及临床转归的差异。方法对63例诊断为CHB的患者均给予拉米夫定100mg,每日一次,进行3年的随访观察,动态检测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ALT、AFP、YMDD变异、B超等指标。结果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的CHB患者3年时,HBeAg阳性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及HBsAg阴转率分别为64.7%、64.7%、0%、0%;HBeAg阴性组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及HBsAg阴转率分别为70.4%、77.8%、0%、0%。两组间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肝细胞癌发生率及HBsAg阴转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组YMDD变异率(43.3%)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8.2%),x2=4.720,P0.05;HBeAg阴性组肝硬化患者(37.0%)显著高于HBeAg阳性组(5.9%),x2=3.866,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较HBeAg阴性患者更容易发生YMDD变异,HBeAg阴性CHB患者较HBeAg阳性患者更易发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6.
Xing J  Han T  Liu L  Li Y  Li J  Li Y  Xiao SX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828-832
目的 对拉米夫定(LAM)初治耐药后,LAM联合阿德福韦酯(ADV)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恩替卡韦(ETV)单药或ETV联合ADV进行补救治疗,比较两种补救方案的疗效.方法 对LAM初治耐药后应用LAM联合ADV应答不佳的40例患者,分别应用ETV 1.0 mg/d(14例)及ETV 0.5 mg/d联合ADV 10mg/d (26例)两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至少观察48周,定期监测HBV DNA、肝肾功能、HBV标志物等指标.根据资料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或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补救治疗前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采用两种补救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HBV DNA水平均有下降,但ETV联合ADV组下降幅度较大.补救治疗24周时,ETV 1,0mg组有28.6%%(4例)达到HBV DNA转阴,ETV联合ADV组则有80.8% (21例)达到HBV DNA转阴,x2=8.469,P=0.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周时,ETV1.0mg组仍仅有4例患者HBV DNA转阴,而ETV联合ADV组全部26例患者均达到HBV DNA转阴.补救治疗24周时,ETV 1.0mg组有42.9%(6例)患者ALT复常,ETV联合ADV组有92.3% (24例)患者ALT复常,x 2=9.337,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周时,ETV 1.0mg组有57.1%(8例)患者ALT复常,而ETV联合ADV组所有患者均达到ALT复常.补救治疗48周时,ETV 1.0mg组有1例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ETV联合ADV组有4例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结论 对于LAM耐药后LAM联合ADV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ETV联合ADV的补救方案较ETV单药1.0mg的方案更为有效,可以实现更好的病毒学及生物化学应答.  相似文献   

17.
白留江 《肝脏》2012,17(7):485-486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LAM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HBeAg阳性CHB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DV+ LAM组(A组)90例,予ADV 10 mg/d联合LAM 100 mg/d口服;ADV组(B组)30例,给予ADV 10 mg/d口服,观察治疗12、24、48、96、144和192周时肝功能、血清HBV DNA水平、HBV血清标志物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24、48、96、144和192周A组ALT复常率分别为32(36.4%)、46(51%)、64(71.1%)、88(97.8%)、90(100%)、90(100%);B组分别为10(33.3%)、16(46.7%)、16(61.5%)、16(61.5%)、15(53.6%)、14(50%)(P<0.05);HBV DNA转阴率A组分别为32(36.4%)、82(91.1%)、88(97.8%)、88(97.8%)、88(97.8%)、88(97.8%),B组分别为11 (36.6%)、26(86.7%)、11 26(92.9%)、24(85.7%)、22(78.6%)、20(71.4%) (P<0.05);治疗192周A组新的耐药变异率为0%,B组治疗48周、96周、144周、192周发生耐药变异分别为2例(7.1%)、4例(14.3%)、6例(21.4%)、8例(28.6%)(P<0.05);治疗192周A组HBeAg转阴率为40%,B组为28.6%(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CHB患者较换用ADV治疗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能有效减少新的HBV耐药变异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73例HBV DNA≥1×107copies/ml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3组:联合治疗组25例,ADV治疗组24例和Peg-IFNα-2a治疗组24例,疗程为48周。对比分析在治疗48周时的HBsAg血清转换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和HBV DNA转阴率。结果联合治疗组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ADV治疗组和Peg-IFNα-2a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ALT复常率明显高于Peg-IFNα-2a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显著高于Peg-IFNα-2a治疗组(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Peg-IFNα-2a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干扰素α1b(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HBV DNA和HBeAg均阳性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1的比例进入三个不同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用IFNα1b 5MU,隔日肌肉注射,及口服LAM 100mg/d,共6个月,随后单用口服LAM 100mg/d6个月;LAM组:口服LAM 100mg/d共12月:IFN组:IFN α1b 5MU,隔日肌肉注射,共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HBV DNA转阴率,联合治疗组为90.0%,LAM组为80%,IFN组为46.7%。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联合治疗组为90.0%,LAM组为80.0%,IFN组为53.3%。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联合治疗组为46.7%,LAM组为13.3%,IFN组为33.3%。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时无一例检测到YMDD变异。结论 联合治疗组对HBV DNA抑制作用及ALT复常率高于单用干扰素组,与单用拉米夫定组接近。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高于拉米夫定组,与单用干扰素组相近。初步显示联合治疗组发生YMDD变异较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阴性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均连续用药48周.观察两组治疗12、24和48周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及酪氨酸一蛋氨酸一天冬氨酸一天冬氨酸(YMDD)变异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12、48周时HBV-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未检测到YMDD变异,对照组3例于治疗48周时检测到YMDD变异.结论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确切、耐药率低、安全性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