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经阿是穴针刺治疗后的效果评估价值。方法 应用SWE技术定量测量30例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经阿是穴针刺治疗前后斜方肌疼痛触发点的弹性模量值及弹性评分,并且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针刺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与斜方肌MTrPs杨氏模量值及弹性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0.572, P<0.001;r=0.474, P=0.008),经阿是穴针刺治疗后,MPS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减低(t=10.02, P<0.001),斜方肌MTrPs超声弹性成像评分 (t=6.34, P<0.001)及杨氏模量值(t=33.36,P<0.001)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经针刺治疗后?VAS、?杨氏模量值与?弹性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0.611, P<0.001;r=0.561, P=0.001)。 结论 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能客观有效评估颈肩部肌筋膜膜疼痛综合征阿是穴针刺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弹性超声成像为评估手段,观察温针灸结合悬吊训练对肩袖损伤后肌腱弹性和肩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两者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将符合纳入条件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行关节松动康复训练治疗,每周训练3次(周一、三、五),每次20 min,共治疗6周。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单纯温针灸治疗,治疗组加行温针灸和悬吊训练治疗,每周3次(周一、三、五),每次30~40 min(艾条燃尽为止),6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6周治疗结束后(治疗后),采用目测类比法(VAS)评分、肩关节各方主动活动度(SAROM)、杨氏模量(E)值评估2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程度、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及肩袖肌腱弹性,并判定肌腱弹性及肩关节功能,分析两者间变化相关性。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 评分和 E值较组内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其外展 SAROM 较组内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VAS评分、外展 SAROM和E值均明显优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AS与外展SAROM成负相关变化(治疗组r2=0.306,P<0.05;对照组r2=0.178,P<0.05),而E值与VAS及外展SAROM均无线性相关关系,其中治疗组E值与VAS值的r2=7.723E-5,(P>0.05);E值与外展SAROM值的r2=0.004(P>0.05);对照组E值与VAS值的r2=0.025(P>0.05),E值与外展SAROM值的r2=8.363E-5(P>0.05)。 结论 温热针灸结合悬吊训练疗法可有效改善肩袖损伤患者肩关节功能和肌腱弹性,患者肩袖疼痛改善程度与肩关节活动度呈线性相关,但肩袖疼痛改善程度与肌腱弹性的变化无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评价颈肩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患者经阿是穴针刺治疗的疗效。方法应用SWE技术定量测量30例颈肩部MPS患者经阿是穴针刺治疗前后斜方肌疼痛触发点的弹性模量值及弹性评分,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估其主观疼痛强度,分析治疗前VAS评分与杨氏模量值及弹性评分的相关性,以及针刺治疗后VAS评分变化值(?VAS)与杨氏模量变化值(?杨氏模量值)及弹性评分变化值(?弹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阿是穴针刺治疗前比较,颈肩部MPS患者针刺治疗后斜方肌疼痛触发点弹性评分及杨氏模量值均明显降低(t=6.34、33.36,均P0.001),VAS评分减低(t=10.02,P0.001)。阿是穴针刺治疗前,颈肩部MPS患者VAS评分与杨氏模量值及弹性评分均呈正相关(r=0.572、0.474,均P0.05);阿是穴针刺治疗后,颈肩部MPS患者?VAS与?杨氏模量值及?弹性评分均呈正相关(r=0.611、0.561,均P0.05)。结论 SWE能客观有效地评估颈肩部MPS患者阿是穴针刺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肖克珍  杜晓霞 《护理研究》2013,27(9):830-831
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面神经损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表现为面部肌肉的随意运动障碍。严重面瘫晚期后遗症中以面肌联动最为常见,每当病人微笑时,患侧口角却不能正常的上提,引起口角歪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肌肉长期瘫痪后恢复困难,故晚期面瘫的治疗一直是整形外科的难题,近年来我科采用跨面神经移植术,即将患侧离断的神经分支的远侧断端与健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通过超声成像技术,探讨面部表情肌萎缩的定量超声图像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为针灸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随机选取临床已出现面肌萎缩症状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临床未出现面肌萎缩症状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检测患者双侧面部表情肌厚度、平均回声强度及肌纤维改变并分析,为诊断面肌萎缩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 结果:观察组健-患侧面部表情肌厚度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情肌厚度改变、平均回声信号改变与面肌萎缩具有明显相关性,肌纤维改变与面肌萎缩治疗及预后相关。对照组健-患侧面部表情肌厚度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回声信号较健侧无明显改变,肌纤维改变与治疗及预后相关。结论:面肌萎缩患者表情肌超声表现明显异常,肌肉厚度改变、平均回声强度改变及肌纤维改变是评价面肌萎缩及判断预后的可靠观察指标,超声定量评估面肌萎缩可为临床治疗及科研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面瘫也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是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病症,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患侧抬眉困难、吃饭藏食、漱口漏水、眼角流泪等症状。导师刘敏勇采用牵正散加味联合针灸治疗患者54例,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比目鱼肌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对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流滞缓表现的评估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小腿肌肉静脉扩张作为远端深静脉血流滞缓标准,将136例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患者下肢肢体分为扩张组与正常组,比较两组人群临床资料差异并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影响肌肉静脉扩张的危险因素;同时比较比目鱼肌剪切波弹性成像及常规超声血流滞缓评估方法在扩张组与正常组下肢肢体间结果是否存在差异并构建ROC曲线分析各自诊断效能。结果 扩张组比目鱼肌剪切波杨氏模量测值低于正常组(P<0.001)、二维“暴风雪征”半定量分级评估(P<0.001)、腘静脉内径及腘静脉血流淤滞指数扩张组大于正常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当杨氏模量取12.7kPa时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左下肢远端血流滞缓的曲线下面积0.960,灵敏度92.06%,特异度97.26%;当杨氏模量取13.0kPa时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诊断右下肢远端血流滞缓的曲线下面积0.950,灵敏度95.92%,特异度91.95%。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测定比目鱼肌硬度具备定量评估肌肉静脉血流状态的能力,对远端深静脉血流滞缓诊断效能优于传统超声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Ki-67阳性表达率、临床分期等临床参数在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根据治疗后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67)与预后不良组(n=18),对比弹性应变率、弹性成像评分,分析临床分期、Ki-67表达情况、ICAM-1、sICAM-1与弹性应变率、弹性成像评分的相关性,以及评估弹性应变率、弹性成像评分、ICAM-1、sICAM-1预测PCM患者预后不良的AUC、敏感度、特异性及约登指数。结果:两组在乳头状况、临床分期、Ki-67表达、ICAM-1、sICAM-1比较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的弹性应变率、弹性成像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相关性显示,临床分期与弹性应变率呈负相关(r=-0.219,P<0.05),Ki-67表达与弹性成像评分呈正相关(r=0.322,P<0.05);Pearson相关性显示,ICAM-1、sICAM-1与弹性应变率呈正相关(r=0.811/0.828,P<0.05),ICAM-1、sICAM-1与弹性成像评分呈正相关(r=0.782/0.850,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弹性应变率、弹性成像评分、ICAM-1、sICAM-1、预测PCM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926、0.983、0.955、0.964,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ICAM-1、sICAM-1等临床参数用于评估PCM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帕金森病骨骼肌生物力学特征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入院、明确诊断为帕金森病的患者28例作为帕金森病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共10名。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完成2组受试者腓肠肌动态弹性检查,记录被动背屈踝关节过程中,关节角度对应的腓肠肌内侧头超声弹性模量值变化,进一步描记弹性模量-关节角度曲线。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人群间曲线参数E0(肌肉完全松弛状态下弹性值)、松弛角(肌张力开始增高时的踝关节运动角度)及肌肉厚度和长度的差异。 结果(1)帕金森病组弹性参数E0小于健康对照组[(10.30±2.75)kPa vs (11.64±1.26)kP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04,P=0.009);(2)帕金森病组松弛角小于健康对照组[(-27.49±5.23)° vs (-21.77±4.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68,P<0.001)。(3)2组间肌腹厚度与肌肉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动态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帕金森病肌张力状态等生物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赵娟  李梓榕  蔡娟  王志新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225-1226
面神经瘫痪简称面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候群。晚期面瘫指病程超过2年,面部表情肌功能无明显恢复,以及外伤性面瘫,曾做过神经吻合手术、神经移植术、跨神经移植术等,手术后一年面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晚期面瘫的表情肌修复效果不尽如人意,是临床医师感到十分棘手的难题。笔者于2008年3~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美容整形外科进修期间,该院采用吻合血管去神经的足部拇短伸肌及趾短伸肌(以下简称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治疗一例晚期面瘫患者,使面瘫畸形明显改善,动态功能恢复较理想。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面肌锻炼为主治疗面神经炎面肌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健侧面肌制动,患侧面肌锻炼为主对面神经炎一侧面肌瘫痪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急性面神经炎面肌瘫痪患者291例,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221例,均采用药物联合传统瘫痪面肌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噘嘴及鼓腮等锻炼法。观察组在进行上述面肌锻炼时对健侧面肌制动。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10天及3个月后随访,分别以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第5,10天和出院后3个月面神经分级对比发现,面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效果与面肌锻炼总时间的长短明显相关(QCMH=205.9903,P<0.01)。治疗第10天时,2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达1级的例数明显多于治疗第5天时,且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1),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1.7%,99.1%与22.9%,71.4%,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面肌功能恢复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健侧制动面肌锻炼法能激发患者自行锻炼的主动性,提高瘫痪面肌功能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并能节约治疗开支。  相似文献   

12.
杨慧  赵宇  郑虹  秦学玲 《华西医学》2007,22(2):235-235
目的研究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法,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面神经瘫痪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患者术后随访36例,以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评定,恢复到Ⅰ-Ⅱ级22例(22/36),Ⅲ-Ⅳ级10例(10/36),有效率为88.9%(32/36)。3个月以内与3个月以上组手术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Car seat palsy     
Soft tissue trauma causing peripheral paralysis of the facial nerve is a rarely described event in children. The author describes such a case where a boy developed paralysis of the buccal division of the facial nerve in the absence of any bony injury, through collision with the cushioned side of a child seat during a road traffic accident. He had no other injuries. This reinforces the importance of thorough clinical examination in the detection of subtle neurological abnormalities in young children.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间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60例,均经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证实并给予一般治疗。根据发病后针刺治疗时间将其分为4组:A组,发病后1~3 d行针刺治疗;B组,发病后4~7 d行针刺治疗;C组,发病后8~21 d行针刺治疗;D组,对照组(未接受针刺治疗)。观察比较4组针刺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瞬目反射、面神经电生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评分(H-B评分)。结果4组患者治疗前瞬目反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瞬目反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面神经检查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H-B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病后4~7 d可能是针刺治疗的最佳时间,此时针刺治疗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结合面肌运动训练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7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A组35例和B组38例,均给以常规药物、理疗和针刺治疗。A组同时结合面肌运动训练。结果:治疗21d后,Sunnybrook神经功能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A组提高幅度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痊愈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65.8%与51.4%,P0.05)。结论:康复结合面肌运动训练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肌运动功能的提高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面肌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刺、理疗及面肌操进行综合治疗.结果2个疗程治疗后有效率100%,治愈率44.4%.结论面肌操辅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面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作用,为基因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依据。方法:用脂质体介导pEGFP—GDNF cDNA基因转染受损面神经所支配的面肌,计算损伤侧面神经元的存活率。观察动物触须节律性拂动的恢复情况,检测修复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面神经损伤后第7d、14d、21d和28d时间段,对照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为93.06%、76.06%、72.38%和70.69%,转染组分别为94.00%、84.00%、79.25%和78.06%。转染组第10.4±1.3d鼠触须开始拂动,18.5±1.3d节律性拂动基本恢复正常;对照组13.5±1.2d触须开始拂动,27.3±1.0d节律性拂动基本恢复正常。转染组神经干传导速度恢复率快于对照组。结论:面神经损伤后经脂质体介导GDNF基因体内转染靶器官后,对受损面神经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加星状神经结阻滞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面神经阻滞加星状神经结阻滞与星状神经结阻滞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 6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 33例。对照组采用星状神经结阻滞 (1次 /d) 10 %GS2 5 0ml内加入红花注射液 10ml 口服阿司匹林、地塞米松。观察组除采用对照组治疗外增加患侧面神经阻滞 (次 / 3d ,3次为1疗程 ,1个疗程后休息 1周 ,再行下一疗程 ,3个疗程为限 )。分别于疗程的第 7、15、30天对病人随访 ,记录患者嘴脸歪斜、口角下垂、鼓气试验、语言状态、溢泪等疗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疗程第 7、15天各观察项目的优良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其中疗程第 7天嘴脸歪斜的优良率和口角下垂的优良率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总有效率两组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疗程第 7天的鼓气试验总有效率和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疗程第 30天溢泪的总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都达到 10 0 %。结论 :面神经阻滞加星状神经结阻滞早期用于治疗急性面神经炎能加速临床症状恢复 ,缩短疗程 ,但不能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王少华 《中国康复》2018,33(1):26-28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治疗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枢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结合面肌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内效贴扎治疗,治疗2周后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估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FDIp和FDIs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均P0.05);常规治疗组FDIp、FDIs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均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H-B分级和FDIp、FDIs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内效贴治疗中枢性面瘫有效,为中枢性面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