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军术膏在骨科感染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骨伤创面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创面用军术膏换药;对照组创面用生肌玉红膏换药。比较两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缩小率、症状体征、以及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的差异。结果:四周后,治疗组治愈率80%、总有效率达100%,与对照组治愈率60.0%、总有效率100%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从创面愈合时间、第2周及第3周的创面缩小率、细菌培养分析,治疗组抑菌作用等方面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军术膏能够提高骨伤感染创面修复质量,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生肌红粉膏治疗肛瘘、肛周脓肿术后创面2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子夫  袁亮  邱剑锋  李国栋 《新中医》2005,37(11):53-54
目的:观察生肌红粉膏在肛瘘、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换药初期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在换药初期应用生肌红粉膏纱条外敷,待腐肉脱落后改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换药;对照组26例应用生肌玉红膏换药。2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2组患者均获痊愈。治疗组创面腐肉脱落时间及14天创面愈合率〉75%例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能缩短愈合时间。结论:术后初期应用生肌红粉膏换药能明显促进感染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生肌玉红膏促进环行电刀切除术后创面愈合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婕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10):710-711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促进环行电刀切除术(LEEP)术后创面愈合效果。方法:LEEP治疗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在行宫颈LEEP术后用生肌玉红膏涂于宫颈表面,对照组单行LEEP术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阴道流血量减少、时间缩短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术后阴道排液量少于对照组(P〈0.01),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肌玉红膏治疗LEEP术后创面愈合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生肌玉红膏局部外敷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5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采用常规外科局部清创换药)和治疗组(28例,常规糖尿病治疗基础上采用局部生肌玉红膏纱布覆盖创面加常规外科局部清创换药),观察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疮口愈合天数及肉芽组织开始生长天数,及炎症因子、血糖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60.71%)、显效6例(21.43%)、有效3例(10.71%)、无效2例(7.14%),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治愈7例(25.00%)、显效7例(25.00%)、有效6例(21.43%)、无效8例(28.57%),总有效率71.4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疮口愈合天数,治疗组为(15.3±2.4)天,对照组为(20.2±2.4)天,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肉芽组织开始生长天数,治疗组为(3.5±0.5)天,对照组为(5-3±0.5)天,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一“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空腹血糖水平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生肌玉红膏局部外敷治疗糖尿病足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可能与改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生肌玉红膏纱条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龙 《山西中医》2010,26(10):54-55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纱条对肛裂肛周脓肿术后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将肛周脓肿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敷于创面,每天便后换药1次;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敷于创面,每天便后换药1次,对创面表皮生长速度与创面愈合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表皮生长速度和愈合时间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生肌玉红膏纱条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能明显加快创面表皮生长,促进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去腐生新膏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140例随机分为2组各70例。治疗组用去腐生新膏换药,对照组用肛泰软膏换药。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8.5±2.5)d,对照组(25.5±3.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肉芽组织增生较对照组活跃,且渗出及分泌物少,疼痛轻。结论:去腐生新膏可以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7.
"去腐生新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传统效方去腐生新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及作用机理.方法:将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分别用去腐生新膏和生肌玉红膏换药观察疡面愈合情况。实验部分用家兔45只,分为3组,制成溃疡模型.分别涂用去腐生新膏、生肌玉红膏和赋形剂,于给药4、7、11天取全层溃疡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经Ridit分析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叉(P〈0.01),说明去腐生新膏疗效优于生肌玉红膏.在改善溃疡主证、腐肉净化时间、生肌时间、愈合时间上,二组作t检验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去腐生新膏较生肌玉红膏在改善溃疡主证、缩短腐烂、生肌和痊愈时间方面为优.实验研究中去腐生新膏组肉芽组织厚度、VEGF的表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药物均能促进肉芽、血管生长.但去腐生新膏组强于生肌玉红膏组.结论:去腐生新膏对慢性皮肤溃疡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生肌玉红膏对深Ⅱ度烧伤大鼠创面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深Ⅱ度烧伤大鼠模型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模型组、生肌玉红膏组和湿润烧伤膏组,每组24只;烧伤创面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外敷,1次/d,连续给药直至创面愈合。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并于烧伤后第7、14、21天3个时间点从各组动物创面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创面组织中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生肌玉红膏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创面愈合率提高(P〈0.05);在烧伤后第7天,生肌玉红膏组创面Ⅲ型胶原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在烧伤后第14、21天,生肌玉红膏组Ⅰ型和Ⅲ型胶原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生肌玉红膏可能通过促进烧伤创面组织中Ⅰ、Ⅲ型胶原增殖起到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肌玉红膏促进下肢慢性溃疡愈合257例临床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生肌玉红膏促进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为生肌玉红膏临床运用提供临床证据。方法通过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由第三方数据管理机构将257例下肢慢性溃疡患者随机派位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标准化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标准化治疗,并记录患者临床观察表的各项数据,由第三方数据管理、揭盲,并分析结果。结果揭盲后显示2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构成比、病程、病因、发病部位及创面面积大小等方面分布均衡一致。实验组临床痊愈率与显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001);实验组创面坏死脓腐组织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脓腐组织脱落例数在治疗后14天至结束时起可达到对照组的1.4倍(P〈0.001);创面渗出液的形质、色泽、气味、性状及渗液量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4天实验组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1天时更加明显(P〈0.001);下肢水肿的改善迟于脓腐的祛除,实验组在治疗后21天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全性分析显示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生肌玉红膏可祛除创面坏死脓腐、改善创面渗出液的状况,以“煨脓长肉”而促进肉芽生长,提高下肢慢性创面愈合率,临床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纱条对肛裂术后的疗效。方法:将肛裂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n=60)。治疗组采用生肌玉红膏纱条敷于创面,每天便后换药1次;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敷于创面,每天便后换药1次,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治疗组在18天内有53例完全治愈,治愈率88.33%;对照组在18天内有31例完全治愈,治愈率51.66%,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肌玉红膏纱条对肛裂术后创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医疗效率、经济类、医疗质量及中医特色指标的影响。方法:以2011年实施临床路径的混合痔手术患者作为临床路径组连续观察60例,以2010年肛肠科的混合痔手术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分析临床路径实施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等待手术天数历史对照组(1.91±0.15)天,临床路径组(1.22±0.06)天;平均住院天数历史对照组(14.65±0.66)天,临床路径组(13.2±0.61)天。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住院总费用、西药费、中成药费、中草药费、检查费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愈好转率均为100.00%。中药薰洗液使用天数历史对照组为(5.15±O.78)天,临床路径组为(6.78±0.27),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历史对照组为78.33%(47/60),临床路径组为96.67%(58/60):中医药治疗率2组均为100.00%。结论:临床路径可改善医疗效率、经济类、医疗质量及中医特色指标。  相似文献   

12.
方涛 《中医正骨》2009,21(2):11-14
目的:探讨中药脉络宁预防全髋关节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80例和西药治疗组88例。两组在采用相同的基本预防措施和机械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中药脉络宁针剂和西药分子肝素钠针剂对手术后可能发生的深静脉血栓(DVT)进行预防。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率,术前及术后7d和14d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及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等安全性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中药组发生DVT23例,发生率28.75%;西药组发生20例,发生率22.73%。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术前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PT术前及术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INR术前、术后7d、术后14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间PLT术前及术后7d、1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等安全性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独应用中药脉络宁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可获得与西药低分子肝素钠近似的疗效。但从药物安全性角度分析,虽然两组术后凝血指标存在统计学差异,但由于两组凝血指标的实际数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并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因此尚不能肯定脉络宁较低分子肝素钠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时有着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洗剂外敷配合枕颌带牵引治疗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枕颌带牵引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中药洗剂外敷。2组均以连续治疗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连续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率观察组为75.00%,对照组为53.3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观察纽为100.00%,对照纽为80.00%,2纽相比差异显著(P〈0.05)。起效时间观察组平均(5.36±0.25)天,对照组平均(9.68±0.38)天。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枕颌带牵引治疗儿童寰枢椎半脱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血清前列腺素(PGE2)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PGE2及TNF-α细胞因子为"毒热"病因要素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取胃溃疡活动期符合中医胃毒热证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试验研究方法,试验组22例口服消痈溃得康颗粒加溃疡胶囊模拟剂,对照组22例口服溃疡胶囊加消痈溃得康颗粒模拟剂,6周后,采用ELASA法测定血清PGE2及TNF-α的变化及中医症状积分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PGE2疗前(0.15±0.04)ng/mL,疗后(0.33±0.18)ng/mL,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前(0.18±0.08)ng/mL,疗后(0.19±0.03)ng/mL,P〉0.05,无统计学差异。疗后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NF-α试验组疗前(76.45±11.36)ng/L,疗后(34.38士5.03)ng/L,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前(78.37±15.89)ng/L,疗后(57.90±10.74)ng/L,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疗后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中医证侯积分试验组疗前(10.633±3.37)分,与疗后(1.667±2.11)分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前(10.700±3.28)分,与疗后(4.500±2.39)分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疗后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消痈溃得康颗粒对胃溃疡活动期患者可以明显增强血清PGE2的水平,降低TNF-α的水平,改善中医症状,从而达到治疗溃疡的目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以效测证,以效证因,反证"毒热"为胃溃疡活动期的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煎剂回乳饮回奶效果。方法:中晚期妊娠引产及足月妊娠死胎、死产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9例,对照组(B组)33例,分别采用回乳饮及已烯雌酚回奶治疗,观察比较2组回奶有效率、恶露持续时间、月经恢复所需时间、恶心等副作用发生率。结果:A、B组比较,回奶有效率:87.18%、69.70%,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露持续时间:(14.09±5.98)、(21.53±4.64)天;月经恢复所需时间:(85.77±25.28)、(11.55±20.01)天;恶心等副作用发生率:2.56%、93.94%。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或0.001)。结论:回乳饮可达到已烯雌酚相同的回奶效果,并具有促进子宫修复,缩短恶露持续时间及月经恢复所需时间的作用,基本无副作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毒素腹腔注射对小鼠急性肺损伤及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在中药干预下的变化.方法:10mg/kg内毒素-次性腹腔注射制备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造模即日起分别给予补肺通络中药或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分别于d14、d28处死,观察不同处理条件下肺损伤及肺纤维化随时间的变化情况,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①d14时,给药组先于模型组进入损伤修复阶段,其肺组织纤维化评分(13.17±6.68)显著高于单纯模型组(2.38±1.06)(P〈0.01),而肺损伤评分给药组(1.88±0.45)与模型组(1.70±0.31)尚无明显差别(P〉0.05);②d28时,模型组纤维化水平有较大幅度增加,而给药组变化则相对较小,模型组纤维化评分(18.44±2.65)与给药组(17.71±3.25)近似,二者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均有所消退,给药组基本接近正常而模型组尚存在较明显的炎症反应,肺损伤评分给药组(0.49±0.14)低于模型组(0.82±0.14)(P〈0.01).结论:内毒素能够替代博来霉素用以制备小鼠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下肢骨折后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00例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平均随机分为中药CPM组和单纯CPM组,两组均予下肢关节恢复器(CPM)治疗,中药CPM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熏洗,比较两组的总体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JOA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结果:中药CPM组治愈率为72%,单纯CPM组治愈率为10%,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经秩和检验组间比较,H=6.32,P〈0.05,中药CPM组优于单纯CPM组。治疗后,中药CPM组JOA膝关节步行疼痛、上下楼梯、关节活动度、肿胀评分均优于术前(d=9.1±2.3,d=8.3±2.1,d=11.1±2.4,d=4.3±0.9,均有P〈O.05),单纯CPM组各项评分也均优于术前(d=5.2±2.2,d=4.0±1.9,d=6.9±2.1,d=2.7±0.9,均有P〈0.05)。中药CPM组各项评分增幅大于单纯CPM组(P〈0.05)。结论:CPM机牵引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肯定,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可进一步增进总体疗效,提高治愈率,改善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度,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柴胡汤灌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急诊科18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94例和对照组92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柴胡汤灌肠,2次/d连续7d.分别于第2、5、7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结果 治疗第2、5、7天中药组患者的TNF-α为[(42.18±20.57) mg/L、(22.06±10.73) mg/L、(9.88±4.62) mg/L],IL-1β为[(0.28±0.11)μg/L、(0.19±0.02) μg/L、(0.18±0.06) μg/L],IL-6[ (87.90±49.41)ng/L、(16.59±10.24) ng/L、(14.96±11.42) ng/L],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第2、5、7天[TNF-α分别为(53.18±20.53) mg/L、(43.78±11.08) mg/L、(19.69± 11.53) mg/L; IL-1β分别为(0.31±0.04) μg/L、(0.25±0.12)μg/L、(0.22±0.07) μg/L; IL-6分别为(96.43±31.48) ng/L、(51.63±37.16) ng/L、(44.36±27.54) ng/L,P均<0.05]的水平.结论 大柴胡汤灌肠有助于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银鼻窦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158例、西药组82例。西药组用阿莫西灵胶囊口服0.5g/次,3次/d;加呋麻合剂,3次/d,滴鼻。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银鼻窦汤治疗,1剂/d。2组均以7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再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为78.48%,对照组为34.15%,经卡方检验,x2=45.71,2组之间差异显著护〈0.05);中药组疗程最短14天,最长35天,平均(15.56±2.62)天,西药组最短23天,最长86天,平均(30.47±3.38)天,2组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复发率中药组为1.90%,西药组为4.88%,2组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护〈0.05)。结论:辛银鼻窦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且方便、安全,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用中药复方芪竭膏(Compound-QiJie Cream,COJC)促边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理。方法:取SD大鼠60只,建立大鼠创伤模型。实验分成A、B、C共3组,每组20只。A组为模型组,B组为京万红对照组,C组为复方芪竭膏组。分别于伤后3、7、10、14天时间点观测创面愈合率;HE常规染色显微镜下测新生肉芽组织厚度;分别在第1周、第2周时取肉芽组织,测EGF、TGF-β1、Collagen-I的含量;最后观测创面平均愈合时间等。结果:B、C组第7、10、14天创面愈合率均优于A组;C组第7、10、14天创面愈合率较B组优(P〈0.01);B、C组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A组(P〈0.01):C组创面愈合时间较B组优(P〈0.01)。伤后第7、10、14天,B、C组肉芽组织厚度均较A组厚(P〈0.01),伤后第14天,B组与C组肉芽组织厚度无差异(P〉0.05)。造模1周、2周后,C组EGF、TGF-β1、Collagen-I含量明显升高,与其余各组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中药复方芪竭膏能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提高EGF、TGF-β1、Collagen-I的含量来提高胶原蛋白的含量以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