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ND—1在结肠癌组织的标记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应用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ND-1)对60例结肠癌,43例癌旁粘膜,20例结肠正常粘膜,85例非结肠来源的肿瘤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进行了LEA抗原的定位、分布观察。结果表明,LEA在高分化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00%,中分化癌为79.3%,低分化癌的阳性率最低。在癌旁组织及正常肠粘膜上皮表达的阳性率是58.1%和20%。在非结肠来源的某些肿瘤组织也存在阳性反应,但强度、范围均不及结肠癌组织。不典型增生与早期癌变之间的关联,本组资料未得到证实。结果提示,LEA在高分化癌组织中占优势,ND-1是一个有较强选择性的确定在高分化结肠癌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2.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了60例胃癌标本P53,rasP21及C-met癌基因蛋白,其阳性结果分别为51.7%、40.0%、70.0%;胃癌旁正常粘膜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6%、13.3%、16.7%,与肿瘤区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53阳性细胞的染色部位在细胞核内,P21及C-met阳性细胞的染色部位在胞浆及/或胞膜,P21在肿瘤区与肿瘤移行区,癌旁正常粘膜区染色强度比较有差异(P<0.05),C-met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1)。P53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即分化越差,其阳性表达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肠癌中hTERT和P53表达情况、意义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结肠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hTERT和P53的表达。结果 52例结肠癌组织中hTERT表达阳性率为80.8%(40/52),而相应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无1例阳性表达;52例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38例,阳性率为73.1%(38/52),相应癌旁正常结肠组织中同样无1例阳性表达。hTERT、P53的表达上调与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明显相关(P<0.05)。同时,hTERT、P53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38,P<0.05)。结论 hTERT、P53可能参与了肿瘤生长和发展的共同通路,在结肠癌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胃粘膜、结肠粘膜癌变过程中硫酸粘液的变化及p53蛋白的表达,寻找有助于胃癌、结肠癌发病高危人群的随访指标,以提高胃癌、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应用粘液组织化学染色高铁二胺一阿尔辛蓝(HID-AB)染色法,对60例慢性胃炎伴肠化、27例胃癌癌旁肠化及35例胃腺癌的胃癌组织,24例正常结肠粘膜,71例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癌的结肠粘膜组织进行粘液分泌变化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 Vision两步法,检测胃腺癌、溃疡性结肠炎及结肠腺癌中硫酸粘液阳性组及阴性组p53蛋白的表达。结果:硫酸粘液阳性率在胃粘膜组中,胃腺癌和癌旁肠化(91.43%,92.67%)高于慢性胃炎伴肠化(30%)(P〈0.05);在结肠癌组织,结肠腺癌(22.41%)低于正常结肠粘膜(91.67%)(P〈0.05)及溃疡性结肠炎(63.38%)(P〈0.05)。p53蛋白的检出率:硫酸粘液阳性胃腺癌(60.40%)高于硫酸粘液阴性组(22.41%);硫酸粘液阴性结肠癌(53.33%)高于硫酸粘液阳性组(21.43%);硫酸粘液阴性组p53蛋白阳性率结肠癌(53.33%)高于溃疡性结肠炎(6.67%)(P〈0.05)。结论:(1)胃粘膜出现分泌硫酸粘液的肠上皮化生与胃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2)结肠粘膜中硫酸粘液分泌减少,在癌发生中具有重要意义。(3)对胃癌、结肠癌发病的高危人群(胃粘膜肠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访硫酸粘液分泌变化及p53蛋白的检出,有助于发现早期癌变病例,从而提高胃癌、结肠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食管鳞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50、P65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50、P65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9例食管鳞癌及癌旁黏膜组织(32例正常食管上皮,33例单纯增生上皮,19例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14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12例原位癌)中NF-κB P50、P65蛋白的表达.结果P50蛋白在癌旁正常上皮、单纯增生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原位癌和浸润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32)、36.36%(12/33)、57.89%(11/19)、64.29%(9/14)、50.00%(6/12)和71.43%,正常上皮组织与单纯增生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原位癌和浸润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65蛋白在癌旁正常上皮、单纯增生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原位癌和浸润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2/32)、18.18%(6/33)、36.84%(7/19)、42.86%(6/14)、58.33%(7/12)和57.14%(28/49),正常上皮组织与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原位癌和浸润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50、P65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P50、P65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NF-κB P50、P65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探讨P_(53)蛋白在胃癌多阶段形态发生中及胃癌不同分型间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胃癌中P_(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0%,癌旁非癌上皮为3.3%,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非癌上皮,尤其是异型增生与早期胃癌两组间P_(53)蛋白表达差异显著(P<0.01),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并随癌分化降低,P_(53)表达增强,在低、未分化组中P_(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而在胃粘液癌与普通型癌间表达无显著差异。本文结果提示:虽然这P_(53)基因蛋白表达可出现于胃癌早期,但P_(53)强阳性表达主要发生于胃癌较晚期。  相似文献   

7.
结肠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2(Hpa2)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6例结肠癌组织中Hpa2蛋白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以其中85例癌旁组织和3例正常结肠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结肠组织中Hpa2蛋白不表达,癌组织中Hpa2蛋白阳性率为82.23%(79/96),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2.94%(11/85)(P<0.05).癌组织MVD(15.89±4.65)和癌旁组织的MVD(14.09±4.3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组织中Hpa2蛋白的表达和MVD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发生部位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有关(P<0.05).Hpa2蛋白阳性的癌组织MVD为(16.37±4.76),高于Hpa2蛋白表达阴性的癌组织(13.65±3.40)(P<0.05).结论:Hpa2蛋白可以作为判断结肠癌浸润、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并探讨生存互(survivin)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0例结肠正常粘膜组织与30例结肠癌组织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结果: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survivin呈阴性表达,结肠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53.3%(16/30)。Survivin蛋白在正常结肠粘膜组织、结肠癌组中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结肠癌的侵袭深度、Dukes分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组织学分裂、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urvivin表达可能对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和判断结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ESCC、34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57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Id1蛋白的表达。结果 ESCC、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I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降低,分别为54。4% (31/57)、20。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Bcl-2、Ba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55例结肠癌组织、33例癌旁结肠组织及15例正常结肠组织中Bcl-2、Bag-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Bcl-2、Ba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0.2%和72.7%)均显著高于癌旁结肠组织(60.6%和48.5%)及正常结肠组织(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及Bag-1的表达与肿瘤有无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癌胚抗原(CEA)等无关.Bcl-2、Bag-1的表达呈高度一致性(P<0.01).Bcl-2阳性结肠癌患者及Bag-1阳性结肠癌患者的5年、10年累积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 Bcl-2、Bag-1与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可作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对p53基因突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7例正常大肠黏膜、32例大肠腺瘤与165例大肠癌中P53及hMLHI蛋白的表达。[结果](D正常大肠黏膜组、大肠腺瘤组与大肠癌组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1.9%与48.5%,三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87.5%与87.3%,其中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癌组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高中分化、低分化与黏液腺癌组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17.6%与16.7%,其中前者与后两者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8%、70.6%与50.0%,前者明显高于后两者(P〈0.05)。③在大肠腺瘤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组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5%与40.0%(P〉0.05);hMLH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6%与60.0%(P〈0.05)。④大肠腺瘤中随hMLH1蛋白的表达减少P53蛋白表达增多,但无明显相关性(P〉0.05);大肠癌中两者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发生过程中hMLH1基因的功能异常可能是p53基因突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Bcl-2和P53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P53和bc l-2蛋白在前列腺癌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2例前列腺癌患者bc l-2及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c l-2及P53蛋白在前列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43.8%及28.1%,均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阳性率,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前列腺癌中,低分化组bc l-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高及中分化组(P<0.05).P53的表达水平在上述各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bc l-2蛋白的表达异常增高,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bc l-2蛋白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P53蛋白异常表达在结直肠腺癌患者承后中的意义,应用P53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方法结合微波炉抗原修复法研究40例结直肠腺癌的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65%的结直肠腺癌为P53蛋白异常表达阳性。阳生病例的五年存活率为50%,而阴性病例为85.7%,提示P53蛋白异常表达与结直肠腺癌预后关系密切 ,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缺陷基因蛋白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缺陷基因在大肠腺瘤-癌演序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结直肠癌缺陷基因蛋白胞内部分独特氨基酸链的单抗15041A为一抗,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1例大肠粘膜、40例伴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大肠腺瘤、21例大肠癌组织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结直怕癌缺陷基因蛋白表达率,大肠粘膜及轻度不典型增生大肠腺瘤100%,中度不典型增生腺瘤93%,明显高于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45%)及大肠瘤(33%),P<0.05。结论:结直肠癌缺陷基因蛋白表达缺失与大肠腺瘤演变及大肠癌发展相关,免疫组化法检测结直肠癌缺陷基因蛋白发现癌前病变,研究大肠瘤演变及大肠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肠腺瘤与腺癌p53,c—erbB2蛋白及CEA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例正常结肠粘膜,40例结肠瘤及40例结肠癌组织的p53,c-erbB2和CEA的表达。结果发现:结肠癌患者p53,c-erbB2及CEA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腺瘤(P〈0.01)。p53阳性表达在不典型增生腺瘤患者中,重度显著高于轻度病例(P〈0.01);在结肠腺癌患者中低分化显著高于高分化病例(P〈0.05);CEA的新型单克隆抗体col-1对结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1,2(Ang-1,Ang-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大肠癌患者及正常人大肠黏膜组织中Ang-1、Ang-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大肠癌组织中Ang-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8%(39/50),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的33.3%(5/15)(P<0.01),大肠癌组织An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6%(23/50),大肠黏膜正常组织An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6.7%(10/15)。Ang-1蛋白在正常组织和大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g-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癌的体积、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Dukes分期D期Ang-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期(P<0.05)。有血道转移的比无血道转移的Ang-2表达水平高(P<0.05)。肠壁浸润越深,Ang-2蛋白表达水平越高(P<0.05)。结论:Ang-2蛋白表达水平与癌的肠壁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大肠癌血道转移有关,提示Ang-2蛋白高表达可能促进大肠癌的生长及转移;Ang-1蛋白表达与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肠镜活检标本中P53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检检测110例肠知检组织P53及PCNA表达,其中20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组织再行P53及PCNA染色。结果 正常粘膜P53表达阴性。腺及腺癌中P53表达率分别为10%和51.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腺癌中PCNA强阳性率高于腺瘤组(P〈0.05)。腺癌中PCNA强阳性率高于腺瘤组(PC  相似文献   

18.
P53和PCNA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P53蛋白和PCNA蛋白在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57例肠癌组织进行P53和PCNA检测.结果P53和PC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4%、75.4%,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P53基因和PCNA可能与肠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Ki67和P53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561例大肠癌患者组织中Ki67和P53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患者Ki67的增殖指数为:57.38% ± 19.64%;P53的阳性率为42.78 %;Ki67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组织类型有关(P < 0.05),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的表达有差异(P < 0.05)。P53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组织类型、肿瘤生长部位及年龄有关(P < 0.05)。且在大肠癌组织中,Ki67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Ki67和P53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联合检测可以了解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为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P53基因在鼻良恶性病变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鼻炎性增生组织17例、乳头状瘤9例和鼻鳞癌组织35例的P53基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鼻良性病变P53表达量明显低于鼻鳞癌;2.P53表达阳性率和表达量与鼻鳞癌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3.P53表达量与鼻鳞癌DNA倍体相关,非整倍体肿瘤P53表达量高于二倍体肿瘤.结论:P53基因蛋白表达能区分鼻良恶性肿瘤及鼻恶性肿瘤病理组织学分级,同时还与DNA倍体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