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城市地区的户籍与流动学龄前儿童焦虑症状的现况及相关因素,为学龄前儿童的焦虑问题防治以及改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6月采用方便整群抽样法,从3所户籍儿童幼儿园和3所流动儿童幼儿园,抽取3~6岁在园儿童1 513名。使用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症状,养育环境评价量表评估养育行为。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探讨学龄前儿童焦虑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流动儿童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和分离焦虑得分以及总焦虑得分均显著高于户籍儿童。总体焦虑症状的阳性检出率为2.77%(42/1 513),流动儿童高于户籍儿童(χ2=7.95,P<0.01)。广泛性焦虑、社交焦虑和分离性焦虑的症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6%、3.82%和3.89%。其中,分离性焦虑症状的阳性检出率,流动儿童高于户籍儿童(χ2=6.82,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日常陪伴(β=-0.14,P<0.05)、育儿支持(β=-0.08,P<0.05)可减少学龄前儿童的焦虑症状,而惩罚(β=0.49,P<0.01)可增加儿童焦虑症状。儿童类型与家长养育行为的交互作用也与儿童焦虑水平密切相关(β=0.11,-0.12,P<0.05)。结论 高质量的日常陪伴、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育儿支持,减少惩罚,可降低学龄前儿童焦虑的症状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典型发育(TD)儿童母亲的焦虑状况,探索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临床诊断招募55名6~12岁智商≥70的ASD儿童及74名TD儿童,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入组儿童母亲的焦虑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估两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表现。结果 ASD儿童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高于TD组母亲(t=5.272、4.484、P<0.05),ASD儿童SDQ困难总分及多动/注意力缺陷、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及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TD组儿童(t=10.791、7.482、4.295、12.925、3.544),亲社会行为因子分(t=5.084)低于TD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ASD组母亲状态、特质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S-AI: β=0.83 (95%CI: 0.19~1.46); T-AI: β=0.60 (95%CI: 0.05~1.14)]、情绪症状 [S-AI: β=2.28 (95%CI:0.72~3.84); T-AI: β=2.04 (95%CI: 0.74~3.33)]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TD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β=0.50 (95%CI: 0.03~0.96)]、品行问题 [β=1.74 (95%CI: 0.19~3.30)]存在正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得分与品行问题 [β=1.54 (95%CI: 0.09~3.00)]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儿童母亲比TD儿童母亲更容易出现焦虑。其中AS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情绪问题有关,T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品行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分析孕期增重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定植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基于前瞻性出生队列,随机选取2016年4月-2017年2月纳入队列的具有完整孕期随访信息的323名孕妇,留取分娩后新生儿胎粪样本进行16S rDNA肠道菌群测序,并对测序成功的207个样本序列进行分析。按照美国医学研究所的孕期增重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孕期增重不过量组(n=129)和孕期增重过量组(n=78)。结果 孕期增重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丰度,和孕期增重不过量组相比,孕期增重过量组的新生儿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较高(P<0.05),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相对丰度较低(P<0.05)。在调整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生育史、孕周、宫内抗生素暴露等因素,并按性别分层后,结果显示孕前BMI和孕期增重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Shannon指数(β=-0.378,P=0.013和β=-0.502,P=0.041)、Simpson指数(β=-0.055,P=0.012和β=-0.073,P=0.039)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孕期增重过量影响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并降低男性新生儿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方法 利用2020年成都市综合性医院糖尿病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对成都市276家综合医院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住院费用进行分析,并建立多水平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纳入62 4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34 919人(55.93%)患有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住院费用中位数为7 569.51元。诊断类和西药类费用为住院费用的主要贡献者,分别占38.96%和15.96%。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总费用的因素除了并发症数量(β=0.003, P<0.001)以外,还有年龄40~59岁(β=0.030, P<0.001)、年龄≥60岁(β=0.054, P<0.001)、丧偶(β=-0.025, P=0.001)、离婚(β=-0.014, P=0.044)、其他婚姻状态(β=-0.023, P=0.048)、无业人员(β=0.027, P<0.001)、少数民族(β=-0.019, P=0.011)、住院天数9~14天(β=0.209, P<0.001)、住院天数15~21天(β=0.378, P<0.001)、住院天数≥22天(β=0.591, P<0.001)、医保支付(β=0.095, P<0.001)、公费医疗(β=0.079, P<0.001)、其他付费方式(β=0.089, P<0.001)、二级医院(β=0.193, P<0.001)、三级医院(β=0.392, P<0.001)、病情危重(β=0.106, P<0.001)。结论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并发症,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随着并发症数量增加而增加。建议科学有效地预防和干预并发症,从而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为管理儿童体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产科分娩的512例产妇及512例婴儿,收集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等资料。2019年12月—2020年3月随访并测量上述512名儿童的身高、体重,评定饮食行为。采用相关统计方法分析孕前体重、孕期增加体重、儿童期饮食行为对儿童体重的影响。结果 512名儿童年龄为3~6岁,有12.70%儿童超重/肥胖。相比于体重正常儿童,超重/肥胖儿童的母亲孕前超重/肥胖更常见(10.51% vs 38.46%,χ2=37.512,P=0.001),孕期超重更常见(7.83% vs 43.78%,χ2=75.201,P=0.001);不良饮食习惯、挑食、过饱响应得分更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也表明孕前体重(OR=1.109,95%CI:1.025~1.213)、孕期体重增加(OR=1.098, 95%CI:1.031~1.261)、儿童期饮食行为中不良饮食习惯(OR=1.113, 95%CI:1.054~1.257)、挑食(OR=1.257, 95%CI:1.232~1.467)、过饱响应(OR=1.284, 95%CI:1.135~1.513)是儿童超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体重受母亲孕前体重、孕期增重以及儿童期饮食习惯的综合影响。合理控制孕前BMI及孕期增重,积极指导儿童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有助于降低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调查新冠疫苗全面接种时期相关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探讨个体因素以及社会支持对倦怠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南京市12个行政区中随机抽取4个辖区的新冠疫苗集中接种点,将全部医务人员共428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人口学特征、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结果 医务人员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得分分别为(17.99±7.89)、(7.20±3.52)和(12.07±5.3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司支持(β=-0.180, P< 0.05)、同事支持(β=-0.180, P< 0.05)为情感耗竭的保护因素,已婚、问诊岗位为情感耗竭的危险因素(β=0.161、β=0.095,P值均< 0.05),女性是人格解体的保护因素(β=-0.096,P< 0.05),亲友支持(β=-0.235, P< 0.05)是人格解体的保护因素,已婚是人格解体的危险因素(β=0.142,P< 0.05),同事支持(β=-0.168, P< 0.05)、亲友支持(β=-0.210, P< 0.05)、工龄(β=-0.154, P< 0.05)为个人成就感降低的保护因素,硕士学历是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危险因素(β=0.126,P < 0.05)。结论 重视提高全方面社会支持,重点关注已婚、男性、硕士学历以及较短工龄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广州市特殊儿童社会能力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354名特殊儿童父母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州市特殊儿童社会能力偏低,总社会能力得分平均为(8.10±4.30) 分。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照顾者文化程度(β=-0.213,P<0.001)、儿童性别(β=0.118,P=0.018)及是否在普校就读过(β=-0.214,P<0.001)对社会能力总分有影响;是否在普校就读过(β=-0.183,P<0.001)、家庭结构(β=-0.135,P=0.010)对活动能力有影响;照顾者文化程度(β=-0.224,P<0.001)、儿童性别(β=0.130,P=0.011)及是否在普校就读过(β=-0.169,P=0.001)对社交能力有影响;儿童年龄(β=0.268,P<0.001)、家庭居住地(β=0.264,P<0.001)及是否在普校就读过(β=-0.143,P=0.003)对学校能力有影响。结论 针对特殊儿童社会能力各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活动、社交、学校等方面着手,制定有效的社会能力培养方案,可帮助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提高特殊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杭州市属及所辖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一线防疫人员的睡眠质量及心理状况,为提高疾控防疫人员疫情应对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问卷对103例疾控防疫人员进行在线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同时探讨其影响因素。 结果 职称(χ2=9.330,P<0.05)、工作年限(χ2=6.603,P<0.05)、每周值夜班次数(χ2=7.502,P<0.05)及每天平均工作时间(χ2=11.917,P<0.05)是影响疾控防疫人员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中级职称、工作年限5~15年、每周值夜班3次以上及每天平均工作时间10~12 h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性别(χ2=4.040,P<0.05)、年龄(χ2=6.251,P<0.05)、学历(χ2=4.167,P<0.05)及每天平均工作时间(χ2=13.065,P<0.05)是影响焦虑的主要因素,其中女性、年龄30~39岁、硕士及以上学历及每天平均工作时间10~12 h者更易发生焦虑;年龄(χ2=7.861,P<0.05)、职称(χ2=9.456,P<0.05)、工作年限(χ2=6.572,P<0.05)是影响抑郁的主要因素,其中年龄20~29岁、初中级职称、工作年限<5年者更易发生抑郁。焦虑、抑郁的发生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存在关联性(P<0.05),关联强度Φ系数分别为0.458、0.372。 结论 COVID-19疫情期间疾控防疫人员存在明显的睡眠质量下降、焦虑及抑郁问题,中级职称及以下工作人员更容易出现睡眠及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3~6岁儿童体重指数和饮食行为,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所选取的486名3~6岁儿童的主要看护人进行调查,填写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调查员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在486名儿童中,体重指数正常儿童356名、消瘦11名、超重61名、肥胖58名,检出率分别为73.25%、2.26%、12.55%和11.93%。3~6岁儿童不同性别饮食行为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情绪性饮食(F=3.472,P=0.032)、主动进食能力得分(F=3.816,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在挑食(F=4.804,P=0.003)、不良进食习惯(F=6.077,P<0.001)及过饱响应维度得分(F=4.39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体重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挑食(OR=-0.367,95%CI:-0.966~-0.112,P<0.001)、不良饮食习惯(OR=-0.097,95%CI:-20.705~-0.204,P=0.045)。结论 该地区3~6岁儿童存在肥胖、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影响儿童体重指数;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饮食行为在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学生家庭环境和简易应对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为改善中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太原市1 1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用SAS 9.3和Amos 2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家庭环境的二阶维度家庭稳定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分量表时间价值感有直接效应(β=0.349,P<0.001);家庭环境的二阶维度个人关系(β=-0.268,P=0.048)、个人发展(β=0.543,P<0.001)和家庭稳定(β=0.409,P<0.001)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分量表时间监控感有直接效应;家庭环境的二阶维度家庭稳定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分量表时间效能感有直接效应(β=-0.067,P=0.011)。家庭环境的二阶维度个人发展等通过积极应对和(或)消极应对间接影响时间管理倾向。结论 简易应对方式可作为中介变量调节中学生家庭环境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家庭喂养方式和父母负性情绪与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性,指导家庭科学喂养和预防儿童营养不良发生.方法 选取2020年4-10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营养不良儿童75例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77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父母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儿童饮食行为,分析家庭喂养方式、父母负性情绪与儿童营养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干预过程中转归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建立综合干预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ASD患儿发育水平(DQ)、沟通能力、行为问题及转归等相关信息,并进行6个月短期追踪,在干预前后进行0、3、6个月共3次评估。 结果 干预6个月与干预0个月相比,PEP-3的沟通和行为变化显著(F=43.61,12.26,P均<0.01)。干预时间越长,患儿的沟通和行为能力的良好转归就越显著(β=3.885 2、5.163 9,P均<0.01)。初始DQ、康复训练持续性和干预训练强度对沟通转归起正性作用(β=0.265 5、0.905 9、0.028 4,P均<0.05);初始DQ、配合家庭训练对行为的转归起正性作用(β=0.227 8、3.889 2,P均<0.01)。 结论 6个月短期干预后,患儿沟通能力和行为特征均有明显改善。初始发育水平、训练持续性和持久性、训练强度、配合家庭训练与否均对其转归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童年期创伤与知觉压力对青少年焦虑性抑郁障碍(ADD)的影响,为青少年ADD的临床心理治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20年1月—2021年1月首发入住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120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焦虑/躯体化因子得分分为焦虑性抑郁障碍组(ADD组)和非焦虑性抑郁障碍组(nADD组),每组各60例。分别运用HAMD17、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测量抑郁水平、童年期创伤和知觉压力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ADD组童年期创伤与知觉压力对焦虑性抑郁的影响模式。结果 1)ADD组与nADD组在年龄、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受教育年限及抑郁病程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D组HAMD17总分、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虐待、童年期创伤总分、紧张感、失控感及知觉压力总分高于nA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8、11.374、5.333、4.080、7.796、8.829、11.854、13.276,P<0.01);3)ADD组HAMD17总分与童年期创伤总分、紧张感、失控感及知觉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0.415~0.590,P<0.01);ADD组童年期创伤总分与紧张感、失控感及知觉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0.306~0.390,P<0.01);4)ADD组知觉压力对焦虑性抑郁有直接路径影响效应(β=0.81,P<0.001),童年期创伤通过知觉压力对焦虑性抑郁有间接路径影响效应(β=0.567,P<0.001)。结论 焦虑性抑郁障碍青少年存在较多的童年期创伤经历和较高的知觉压力水平,知觉压力对焦虑性抑郁不仅具有直接影响,而且在童年期创伤对焦虑性抑郁的影响关系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健康足月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新生儿的预防保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2月空军医学特色中心妇产科出生的88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检测脐带血ACTH、COR水平,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分娩方式、胎龄、性别、出生体重、母亲孕期情况对新生儿脐带血ACTH、COR水平的影响。结果 88例新生儿脐带血ACTH水平为(172.11±93.93)pg/ml,COR水平为(310.05±125.33)ng/m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分娩方式、胎龄的新生儿脐带血COR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性别、出生体重、母亲孕期健康情况的新生儿CO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娩方式、胎龄、性别、出生体重、母亲孕期情况的新生儿的ACT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性别、胎龄和体重对脐带血COR的水平有显著影响(β=-0.522,-0.221,0.284,-0.260,P<0.05)。结论 分娩方式、胎龄是健康足月儿脐带血COR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本研究所涉及的胎龄、性别、出生体重、母亲孕期情况等均不影响ACTH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