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广西农村4县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西农村4县的0~6岁儿童体格发育情况,以WHO标准为对照,用Z评分法评价9 991名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情况。【结果】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31.57%,出现婴儿组(特别是6个月以内组)发生率最低,8个月开始升高,以15~18个月组最高。农民工子女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农民子女(P0.005);小学文化的父母其子女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初中文化父母的子女(P0.01)。【结论】广西农村父母育儿知识缺乏直接婴幼儿喂养行为(特别是辅食添加)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开展农村婴幼儿科学喂养指导、改变农村幼儿喂养行为,是降低营养不良发病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关联性,为促进学龄前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早期家庭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版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PU-P)对安徽省3个地区2 553名学龄前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进行调查,分析家庭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关联性.结果 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异常检出率最高,为21.6%;其次为多动、困难总分、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和亲社会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6.9%,10.8%,10.1%,9.9%和7.8%.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拒绝和控制/过度保护能够增加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情感温暖能够降低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分层分析显示,母亲的拒绝和控制/过度保护以及父亲拒绝均会增加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父母的情感温暖能够降低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风险,但是父亲控制/过度保护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无关(P>0.05);其他监护人仅表现为拒绝能够增加学龄前儿童同伴交往问题异常的风险、情感温暖能够降低困难总分异常的风险(P值均<0.05).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会影响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发生风险,且母亲教养方式与学龄前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关联性更强.  相似文献   

3.
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状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 (EM BU)、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抑郁状态问卷 (DSI)对 47例哮喘儿童进行测查 ,并与 3 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父母受教育程度、职业及家庭经济情况无明显差异。 【结果】 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 9个分量表 (包括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惩罚、严厉 ,过分干涉 ,拒绝、否认 ,过度保护 ,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过干涉、过保护 ,拒绝、否认 ,惩罚、严厉 )分值均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哮喘儿童HAMA分值为 (11.68± 6.3 8)分 ,高于健康儿童 (P <0 .0 0 1)。哮喘儿童DSI分值为 (5 1.81± 6.73 )分 ,高于健康儿童 (P <0 .0 1)。哮喘儿童抑郁情绪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负相关 (P<0 .0 1)。 【结论】 哮喘儿童与健康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基本一致。哮喘儿童存在较明显的情绪障碍。抑郁与父母养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151例儿童营养不良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1:2配对原则,以统一的调查表和调查方式对151例病例组患儿和302例对照组儿童进行调查.应用SPSS 10.0软件对调查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低、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母亲不知道合理营养、常吃水果、蔬菜、常吃豆制品和肉蛋奶类食品、偏食、常吃零食、食量小、近2个月内患严重疾病、经常患病等1 4项因素与营养不良发生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收入低(OR=3.0419)、家庭不和睦(OR=2.6347)、母亲不知道合理营养(OR=3.2851)、偏食(OR=4.5821)、经常患病(OR=2.1632)是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高(OR=0.5162)、经常吃蔬菜(OR=0.4794)、常吃肉蛋奶类(OR=0.2319)是保护因素.[结论]儿童营养不良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控制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围孕产期危险因素,为孤独症的病因预防和预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已确诊的3~6周岁的101例孤独症儿童及202例对照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围孕产期危险因素与孤独症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母亲育龄、父母关系、母亲孕期吸烟、孕期被动吸烟、孕早期睡眠、叶酸补充、严重恶心呕吐、严重情绪问题、感染、孕期体质量变化、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重症黄疸、产时孕周、喂养方式、出生头围、出生体质量、母亲孕期辐射接触、孕期手机携带位置是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产时孕周、喂养方式、家庭居住地、叶酸补充、严重恶心呕吐、严重情绪问题、父母关系是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孕产期保健,减少孕期危险因素接触可预防儿童孤独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楚雄城乡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楚雄州5县内抽取15个乡镇1/3的行政村,采用问卷调查与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5岁以下儿童的营养状况,并按照WHO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20.86%,其中低体重14.77%,消瘦2.55%,发育迟缓11.24%。中度营养不良患病率18.44%,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2.42%。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喂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辅食添加、父母文化程度等因素均与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有密切关系。结论:楚雄州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防治工作重点在农村,应以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合理喂养,积极预防儿童常见多发病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遵义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遵义市3965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根据WHO推荐的NCHS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并调查病因。结果:遵义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区。各年龄组营养不良患病率以1~2岁组最高,0~1岁组最低。低出生体重、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辅食添加不合理、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消化道感染、厌食和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1000元,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是营养不良患病的相关因素。结论:遵义市7岁以下儿童体重低下患病率为4.91%,生长迟缓患病率为11.30%,消瘦患病率为1.08%,需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8.
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泉州市3065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根据WHO推荐的NCHS标准进行营养不良诊断并调查病因。结果 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农村高于城区。各年龄组营养不良患病率以1—2岁组最高,0.1岁组最低。低出生体重、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辅食添加不合理、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消化道感染、厌食和家庭年人均收入少于1000元、父母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是营养不良患病的相关因素。结论 泉州市7岁以下儿童体重低下患病率为4.99%,生长迟缓患病率为11.68%,消瘦患病率为1.1l%,需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发生多发性抽动症的环境及心理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70例多发性抽动症儿童及其父母140人作为研究对象,另抽取70名正常儿童及其父母140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父母的艾森克个性问卷评分、家庭环境量表评分,分析发生多发性抽动症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儿童精神质(P)、神经质(N)评分高于对照组,内外向(E)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儿童父母N评分高于对照组,E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儿童家庭环境量表中矛盾性、控制性得分高于对照组,独立性、娱乐性、组织性得分低于对照组(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分娩产伤、家庭对儿童管教方法严厉、家庭氛围不和睦、有家族抽动症病史为发生多发性抽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多发性抽动症儿童及其父母多伴有孤独、焦虑、急躁等情绪,较内向,自信心不足。有分娩产伤、家庭对儿童管教方法严厉、家庭氛围不和睦、有家族抽动症病史为发生多发性抽动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父母个性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间的差异,预防由于父母个性问题而导致的孤独症患儿养育环境不良的发生。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对67例孤独症儿童和67例正常儿童的父母进行个性特征比较,内容包括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精神质、掩饰性4个维度。结果孤独症组儿童父亲的内-外向均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掩饰性均分低于对照组,表现为内向、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点;孤独症组儿童母亲的情绪稳定性、精神质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掩饰性均分低于对照组,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点。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个性特征与正常儿童父母明显不同,均表现出了情绪不稳定、精神质的个性特征。提示社会工作者及专业人员应该更多的关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帮助,保证孤独症儿童的康复及其家庭有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庭、运动协调能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0年5-8月整群随机抽取深圳市2所幼儿园340名5~6岁幼儿,采用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幼儿学习品质家长评价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学习品质和家庭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女童的学习品质总分高于男童(t=2.07),父母受教育程度高(F=9.15、9.50)以及运动协调能力高(t=2.14)的幼儿其学习品质总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亲密度、组织性与幼儿运动协调能力均呈正相关(r=0.13、0.12,P<0.05),家庭亲密度、独立性及成功性等与幼儿学习品质均呈正相关(r=0.19、0.17、0.22,P<0.05),家庭矛盾性与幼儿学习品质呈负相关(r=-0.14,P<0.05)。运动协调能力在家庭亲密度、组织性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中部分中介效应为8.93%、8.84%。 结论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可以从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高幼儿运动协调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祖辈、父辈喂养行为差异及其与学龄前儿童进食行为的关系,进一步明晰喂养人身份、喂养行为对进食行为的可能影响。方法 2020年5月-2021年1月,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8所幼儿园和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学龄前儿童的主要喂养人进行问卷调查。根据主要喂养人身份,采用1∶2倾向性评分匹配,形成祖辈组(72例)和父辈组(144例)。结果 祖辈组和父辈组在饮食内容限制(t=4.72, P<0.001)和饮食行为限制(t=2.13, P=0.036)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对应儿童在主动进食能力(t=-4.76, P<0.001)、外因性进食(t=-5.07, P<0.001)和情绪性进食(t=1.99, P=0.050)维度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方差分析发现,喂养人的饮食行为限制(F=1.82,P=0.086)、鼓励健康饮食(F=2.46,P=0.019)和饮食内容限制(F=3.69,P=0.001)对学龄前儿童进食行为有显著预测作用,喂养人身份与儿童进食行为之间无统计学关联(P>0.10)。结论 与祖辈相比,父辈喂养人更频繁地使用饮食行为限制和饮食内容限制,喂养行为而非喂养人身份与学龄前儿童的进食行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父母喂养行为对学龄前儿童挑食的影响,检验儿童气质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2020年6月采取方便抽样对上海市浦东新区6所幼儿园442名3~6岁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喂养行为、儿童挑食及儿童气质(生气沮丧、抑制控制)。 结果 父母鼓励健康饮食负向预测儿童挑食(β=-0.270,P<0.001),父母以食物为奖励正向预测儿童挑食(β=0.210,P<0.001);儿童生气沮丧特质分别调节父母鼓励健康饮食(β=0.125,t=2.207,P<0.05)、以食物为奖励(β=0.141,t=3.465,P<0.001)与儿童挑食之间的关系;儿童抑制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结论 父母某些喂养行为与儿童挑食关系密切,且这种关系会因儿童气质中的情绪倾向性而有所不同。对于容易生气沮丧的学龄前儿童,家长多采用鼓励健康饮食,少用以食物为奖励的行为,可能有助于减少这类儿童的挑食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小班学龄前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状况及其与儿童心理状况的关系,以期为幼儿教育和心理工作的拓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上海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51名,采用亲职压力量表(PSI)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其父母进行评定。结果 1)学龄前男童、女童在PSI儿童适应性(t=2.376,P<0.05)、接受度(t=2.517,P<0.05)、儿童总分(t=2.1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学龄前男童、女童在SDQ行为问题因子分(t=2.064,P<0.05)和社交行为因子分(t=-2.743,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SDQ困难总分与PSI总分显著正相关(P<0.01),SDQ各因子与PSI多个因子分相关(P均<0.05);4)半年后随访,PSI总分及儿童注意不能多动、适应性、要求、心境、接受度,父母竞争性、依恋性较基线时升高(P均<0.05)。结论 健康学龄前女童行为问题少于男童,社交行为优于男童。健康学龄前女童家长感受到的亲职压力较男童家长少。亲职压力与儿童行为表现相关,学龄前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家长感受到的亲职压力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肌肉群动作发展对儿童生长发育及与动作能力感知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估儿童身心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7~8岁儿童178名作为对象,所有儿童入院后均完成身高、体重测量;采用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TGMD-3)对儿童的大肌肉群发展进行评估;采用儿童感知能力和社会适应量表(PSPC-P)对儿童感知身体能力进行测试;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生长发育、运作能力感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8岁儿童中男性TGMD-3评分中移动性评分低于女性(t=7.391,P<0.05);控制性及TGMD-3总分均高于女性(t=5.327、6.481,P<0.05);8岁儿童中移动性、控制性及TGMD-3总分均高于7岁(t=6.035、7.121、6.092、P<0.05);7~8岁儿童中男性身高、体重略高于女性(t=7.091、6.436,P<0.05);男女童PSPC-P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8岁儿童身高、体重及PSPC-P评分均高于7岁(t=6.093、7.163、5.992,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中移动性、控制性及总分与儿童身高、体重及PSPC-P评分均呈正相关性(移动性r=0.745、0.737、0.762;控制性r=0.698、0.794、0.751;总分r=0.711、0.721、0.745,P<0.05)。结论 7~8岁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生长发育、动作能力感知存在紧密的联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应增加儿童动作测量,全面评估儿童身体、心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与儿童饮食行为间的相关性,为学龄前期儿童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4-7月,使用《学龄前儿童照护人喂养行为量表》(CPCFBS)和《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CPEBQ)对912名学龄前儿童照护人进行调查,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探讨家庭人口学特征、照护人喂养行为与儿童饮食行为间的相关性。结果 典型相关分析得到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典型相关变量和典型结构,组间均呈正相关关系(CRU1-V1=0.703,P<0.001;CRU2-V2=0.342,P<0.001),能够解释原始变量变异的比例分别为16.5%、32.3%和11.3%、20.0%。第一对典型结构主要体现了年龄较大儿童家庭的喂养行为中,责任喂养、限制喂养、监督喂养与儿童主动进食能力的正相关和体重担忧与儿童主动进食能力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对典型结构则主要体现了受教育程度和月总收入较低家庭的喂养行为中,逼迫喂养与儿童外因性进食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在控制了家庭人口学特征后,照护人的喂养行为会对儿童的饮食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发展的特点, 探讨气质和家庭环境对适应行为的影响, 为促进儿童适应行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10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西安市3所幼儿园304名4~6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填写, 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气质、家庭环境对适应行为的影响。结果 1)学龄前儿童独立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及适应能力商数(ADQ)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9、6.31、18.17、20.91, P<0.05), 适应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2)节律性、适应性、反应强度、持久性、反应域、亲密度与ADQ显著相关(r=-0.18、-0.17、0.15、-0.13、0.18、0.28, P<0.05);节律性、适应性、亲密度、矛盾性与独立因子显著相关(r=-0.16、-0.18、0.26、-0.13, P<0.05), 节律性、持久性、亲密度、知识性与认知功能因子显著相关(r=-0.14, -0.17、0.18、0.11, P<0.05);反应强度、注意分散、反应域、亲密度、组织性与社会因子显著相关(r=0.19、0.13、0.21、0.21、0.13, P<0.05)。3)家庭亲密度(β=0.28)、气质的节律性(β=-0.15)和反应阈(β=0.14)可以共同预测适应行为(F=14.75, P<0.001)。结论 学龄前儿童的适应行为的发展受年龄、气质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因此, 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 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 能够促进学龄前儿童适应行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哮喘儿童血清胱抑素C(CysC)、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变化及其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相关性,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7年9月—2020年6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和吴江区儿童医院治疗的哮喘儿童95例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MP感染率;将哮喘患儿分为重症组及轻症组,比较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及MP感染率,分析MP感染与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各指标及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检测所有受试者的肺功能指标,根据MP感染情况将哮喘患儿分为MP感染组及未感染组,比较两组及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 结果 研究组CysC、IgM水平及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t=9.942、2.880,χ2 =10.914,P<0.05),研究组IgA、IgG水平低于对照组(t=10.289、7.968,P<0.05);患儿CysC、IgM水平与MP感染呈正相关(r=0.170、0.183,P<0.05),IgG水平与MP感染呈负相关(r=-0.254,P<0.05);重症组CysC、IgM水平及MP感染率高于轻症组(t=3.695、2.090,χ2=18.459,P<0.05),IgA、IgG水平低于轻症组(t=3.016、3.192,P<0.05),血清CysC水平、IgA、IgG、IgM水平及MP感染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的AUC高于单独检测(Z=2.018、2.899、2.068、3.094、2.799,P<0.05);MP感染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FVC值小于未感染组(t=2.437、2.597、2.261,P<0.05)。 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血清CysC水平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的现象,并且血清CysC水平、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及MP感染联合检测对哮喘严重程度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3~6岁儿童体重指数和饮食行为,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儿童营养不良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调查方法,对所选取的486名3~6岁儿童的主要看护人进行调查,填写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调查员测量儿童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采用χ2检验、独立样本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在486名儿童中,体重指数正常儿童356名、消瘦11名、超重61名、肥胖58名,检出率分别为73.25%、2.26%、12.55%和11.93%。3~6岁儿童不同性别饮食行为各维度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情绪性饮食(F=3.472,P=0.032)、主动进食能力得分(F=3.816,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在挑食(F=4.804,P=0.003)、不良进食习惯(F=6.077,P<0.001)及过饱响应维度得分(F=4.392,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体重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挑食(OR=-0.367,95%CI:-0.966~-0.112,P<0.001)、不良饮食习惯(OR=-0.097,95%CI:-20.705~-0.204,P=0.045)。结论 该地区3~6岁儿童存在肥胖、消瘦等营养不良问题;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影响儿童体重指数;不同体重指数组儿童饮食行为在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父母进行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分析该干预措施可能对ASD儿童及家庭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0月从康复机构抽取实验组、对照组各30例ASD儿童,对实验组儿童的父母进行为期10周的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收集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父母填写的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相关数据。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TEC得分比较,在社交项目、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5、2.808,P<0.05或<0.01);两组TCSQ得分差异对比,积极应对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4,P=0.036);ATEC感知觉项目得分与TCSQ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r=-0.202,P=0.027)。结论 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可能使ASD儿童的父母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从而影响ASD儿童的社交、感知觉方面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