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池州地区是安徽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之一,1998年发生了特大洪水,为确定洪水对螺情的影响,全区各县(市)对曾经报告消灭钉螺的历史有爆环境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部分地区有较大面积螺情回升,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普查灾区历史有螺环境均列为调查对象,由各县(市)组织自查,查螺方法按《血吸虫病防治手册》查螺要求进行,查螺结束后,对回升的有螺环境,由各县(市)按地区统一设计表册上报。1.2重点抽查范围以回升的有螺环境为单位,内陆和三滩按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样,内陆抽查面积,为回升面积的15.0%,环境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全县钉螺分布现状。方法按照第三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对全县历史有螺环境和钉螺孳生可疑环境的钉螺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对全县594处历史有螺环境和钉螺孳生可疑环境进行了调查,发现有螺环境79处,其中21处环境查获阳性钉螺。钉螺和阳性钉螺主要分布于洲滩和湖滩地区,有螺环境处数和钉螺面积分别占全县总数的62.03%和92.99%,阳性螺环境处数和阳性钉螺面积分别占全县总数的90.48%和98.87%。调查发现全县钉螺回升和扩散相当严重,全县有螺环境处数增加了54.43%,增加的钉螺面积达236.44万m2。2004年全县实际钉螺面积较2003年上报面积增加了7.14%。!结论!!我县2004年钉螺面积增加较为明显,目前钉螺实际存在面积多于上报的统计面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江苏省钉螺分布现状、消长趋势及钉螺孳生原因 ,从而为制订钉螺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每年春季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钉螺调查 ,调查资料均输入数据库 ,用 SA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  1995~ 2 0 0 0年江苏省钉螺面积以每年 7.97%的速率上升 ,特别是阳性钉螺面积 ,年均增长率达 18.33%。相关分析表明 ,阳性钉螺面积随着江滩、内陆水网和山丘地区钉螺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现有钉螺主要分布于江湖滩地区 ,内陆水网地区钉螺则以通江河道最严重。有螺原因分析表明 ,当前灭螺问题最为突出。 结论 近年江苏省钉螺分布面积回升严重 ,现行钉螺控制措施难以有效控制钉螺的扩散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钉螺分布现状和消长趋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了解江苏省钉螺分布现状,消长趋势及钉螺孳生原因,从而为制订钉螺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每年春季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钉螺调查,调查资料均输入数据库,用SA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1995-2000年江苏省钉螺面积以每年7.97%的速率上升,特别是阳性钉螺面积,年均增长率达18.33%。相关分析表明,阳性钉螺面积随着江滩,内陆水网和山丘地区钉螺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现有钉螺主要分布于江湖滩地区,内陆水网地区钉螺则以通江河道最严重,有螺原因分析表明,当前灭螺问题最为突出。结论 近年江苏省钉螺分布面积回升严重,现行钉螺控制措施难以有效控制钉螺的扩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常州市2013-2016年钉螺分布和螺情变化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16年常州市的螺情监测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6年常州市共查出有螺面积40.17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面积30.63 hm2。4年全市共解剖钉螺3 454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全市共查到有螺环境 51个,其中江湖滩、内陆、山丘类型的有螺面积分别为12.13(30.19%)、25.54(63.57%)、2.51 hm2(6.24%)。新发现有螺环境中,江湖滩、内陆类型的面积分别为8.00(26.12%)、22.63 hm2(73.88%)。有螺原因主要是外来输入和邻近扩散。4年药物灭螺面积共计71.74 hm2,巩固药物灭螺面积155.15 hm2,改造有螺环境面积15.90 hm2,改造历史有螺环境面积11.30 hm2。结论 内陆河道钉螺扩散是近年常州市新发螺情的关键,必须需加强监测和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山丘地区钉螺分布现状和消长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探讨控制和消灭江苏省山丘地区钉螺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查螺。观察钉螺感染情况。并运用“江苏省钉螺分布环境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山丘地区钉螺大多分布在历史有螺环境,造成螺情回升的原因,除山洪频繁导致钉螺扩散外,灭螺质量不佳是其重要原因,统计表明山丘地区钉螺消长趋势呈指数曲线增长态势。结论 控制山丘地区钉螺应根据山区气候和泄洪规律。以环境改造为主,按水系进行流域性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控制和消灭江苏省山丘地区钉螺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的方法查螺.观察钉螺感染情况,并运用"江苏省钉螺分布环境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山丘地区钉螺大多分布在历史有螺环境,造成螺情回升的原因,除山洪频繁导致钉螺扩散外,灭螺质量不佳是其重要原因,统计表明山丘地区钉螺消长趋势呈指数曲线增长态势.结论控制山丘地区钉螺应根据山区气候和泄洪规律,以环境改造为主,按水系进行流域性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
宝应县位于江苏省中部 ,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 ,是我国钉螺分布的最北界 (北纬 3 3°1 5′)。全县历史累计钉螺面积43 9.1 hm2 ,其中内陆面积 1 0 7.9hm2 ,湖滩面积 3 3 1 .2 hm2 。通过 3 0多年积极防治 ,1 987年经省市考核“达标”后 ,进入监测阶段。现将螺情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 监测方法1 988-1 994年采用普查、铲土筛螺、打捞漂浮物和观察来往船只查螺。 1普查 ,内陆 5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 2框 (每框 0 .1 m2 ) ;湖滩采用棋盘式纵横 5-1 0 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 2 -3框。 2铲土筛螺 ,选择历史有螺河、沟、滩 ,铲表土 0 .1 m2 ,厚度 3…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调查与分析江苏省丹阳市水系钉螺消长与扩散趋势, 探讨有效的钉螺防控措施。方法 方法 综合利用历史资料和常规螺情监测数据, 按水系分析丹阳市有螺面积变化趋势以及扩散情况。结果 结果 丹阳市境内钉螺主要由外来水系输入, 经通江河道向内陆扩散, 并呈上游向下游、 河道至灌渠扩散趋势。结论 结论 通江河道是江滩钉螺向内陆扩散的主要通道, 灌溉系统则是钉螺向内陆灌区扩散的重要途径。应采取灭螺与防螺相结合的钉螺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0.
荆门市是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历史累计钉螺面积1063.7万m2,累计查出病入7753入。经过长期积极防治,于1990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现将血防监测实施《年来的结果分析如下。l方法和内容1.l钉螺监测1.1.l历史螺区以行政村为单位,按无螺年限划分为三类:普查对上年有螺村,用环境抽样加机械抽样法,全面普查历史螺区,每I000m’抽样不低于20框(每握O.tim’,下同)。b重点抽查对1年一5年来无螺村,用环境抽样法,对可疑环境和重点水系进行调查,每1000m’抽样不低于15框。轮换调查对5年以上无螺村,按水系划分为三大片,每年监测…  相似文献   

11.
常州市历史钉螺环境改造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历史上查有钉螺的环境作改造现况调查。方法查阅血防历史资料,包括螺情登记卡、应查环境登记卡等螺情帐册,将所有历史上查有钉螺的环境逐一登记,到历史钉螺环境现场实地勘察。结果该地区历史钉螺环境共计5884个,面积35542360m2,分布于5市(县、区)的72个乡(镇)481个村,依改造的现况,将环境分为、、、类,其构成比分别为8.3%、73.7%、9.7%和8.3%。江湖滩、内陆、山丘等不同类型流行区的现况类型也各不相同。结论历史钉螺环境改造现况调查资料可用于指导每年的钉螺调查工作,现况调查数据也应在各个时期作充实与调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分析2020年洪涝灾害对江西省钉螺扩散的影响,为洪涝灾害发生地区钉螺监测和钉螺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江西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洪涝灾害资料,并于2021年春季调查受洪涝灾害影响的历史有螺环境和可疑环境的钉螺扩散情况,采用Excel 2016软件构建洪涝灾害后钉螺扩散调查数据库,统计分析各项螺情指标和钉螺扩散性质。结果 2020年遭受洪涝灾害后,江西省有14个流行县(市、区)38个乡镇63个行政村的95个环境有不同程度的钉螺扩散现象,钉螺扩散面积达1 411.37 hm2,其中山丘型地区钉螺扩散面积240.82 hm2(占17.06%),湖沼型扩散面积1 170.55 hm2(占82.94%)。山丘型钉螺扩散环境数占总扩散环境数的80.00%(76/95),其活螺平均密度(0.533 8只/0.1 m2)明显高于湖沼型(0.055 8只/0.1 m2);山丘型钉螺扩散环境的活螺框出现率(24.63%)明显高于湖沼型(2.45%)。鄱阳湖区185座单退圩堤行洪后未发现钉螺向圩内蓄滞洪区可疑钉螺孳生环境扩散。结论 洪涝灾害是钉螺扩散的主要因素,需加强灾后钉螺监测和控制工作,强化有螺环境禁牧监管,防止血吸虫病疫情回升。  相似文献   

13.
新民滩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7年螺情消长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新民滩当前钉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策略和措施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以新民滩历史螺情资料、水利、水文记载和2001年新民滩钉螺调查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新民滩钉螺面积在正常泄洪年份后呈下降趋势,频繁泄洪年份后呈上升趋势。在“达标”后第6年新民滩钉螺面积猛升到162.4hm^2,有螺条块以簇状散在分布于主泄洪河道附近,滩面上游水系螺情显著重于下游,垦种滩钉螺显著少于未垦种滩,新发现有螺条块面积少、密度低。泄洪漫滩是导致螺情回升的重要因素。坚持区域规划和综合治理,可遏制钉螺扩散。结论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在”达标”后,应加大螺情监测力度,保证相应经费投入,做到“治水、灭螺、开发”三者有机结合,“治理湖滩”与“经营湖滩”相互促进,才能巩固血防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句容市丘陵山区钉螺孳生和分布规律,为制定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水系调查丘陵山区
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螺环境,并应用GPS现场采集历史有螺环境和现有螺环境的地理坐标数据,采用Google Earth技术定位分析钉螺孳生环境特点及分规律。结果 共调查历史有螺环境399个,历史有螺面积2 904.39 hm2。其中Ⅰ类环境33个,面积415.04 hm2;Ⅱ类环境33个,面积323.19 hm2;Ⅲ类环境11个,面积96.40 hm2;Ⅳ类环境318个,面积1 989.46 hm2。环境改造率达14.29%。Google Earth地图标注显示现有螺环境和历史有螺环境均沿水系聚集性分布。结论 调查建立了句容市历史有螺环境数据库,并以Google Earth地图进行空间标注,有助于山丘地区钉螺监测和更好地制定灭螺规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全面了解湘江长沙段各洲滩钉螺的分布现状和数量变化,考核近年来的灭螺效果。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对湘江长沙段洲滩进行连续5年的螺情调查。结果2003~2007年跟踪调查24个洲滩,结果有螺洲滩数分别为当年调查洲滩的77.8%、66.7%、70.8%、75.0%和62.5%,5年共查出有螺洲滩20个,占洲滩总数的83.3%。湘江长沙段各洲滩有螺框出现率、活螺率不相同,但下降趋势明显(P均〈0.01);药物与环改灭螺相结合的效果远好于单纯的药物灭螺。结论湘江长沙段洲滩的螺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便民河水系河道实施砼护坡工程后钉螺变迁、分布及消长规律。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2002~2005年每年春季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调查水系钉螺分布,比较不同环境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和钉螺感染率等螺情指标的逐年变化情况。结果2002~2005年,便民河水系主河道、内陆灌区和相邻江滩的钉螺面积分别在20.94~31.88、39.30~48.08hm^2和275.13~292.31hm^2之间,有螺框出现率分别在9.96%~21.88%、29.61%~58.54%和62.14%~85.97%之间,钉螺平均密度分别在0.97~1.86、0.92~3.96只/0.1m^2和7.72~11.15只/0.1m^2之间,其中2005年便民河水系河道、内陆灌区和通江口外江滩有螺框出现率分别为21.88%、39.33%和83.81%,活螺密度分别为1.30、3.96只/0.1m^2和11.15只/0.1m^2。4年来主河道内有螺框出现率上升较快,内陆灌区钉螺密度增加了4倍,相邻江滩各项螺情指标基本稳定,但江滩有螺框出现率和钉螺平均密度分别是水系内的2~3倍和3~8倍。结论河道内未清理的高滩面是造成水系钉螺迅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便民河水系血防工作的重点首先要对高滩面进行切滩清淤,同时要加强内陆灌溉区螺情控制力度,做好通江河口河道的螺情监测和药物灭螺工作。  相似文献   

17.
溧阳市历史有螺环境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溧阳市历史有螺环境改造现状,为今后的查、灭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血防历史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所有历史上查有钉螺的环境改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历史有螺环境1 527个,面积914. 50 hmz,分布于17个镇(单位),按改造程度分为I、Ⅱ、Ⅲ、Ⅳ类,其环境数构成比分别为3. 93%、70. 92%、23. 51%和1.64%。结论历史有螺环境改造现状调查的资料可用于指导钉螺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8.
选择宝华、善卷、平桥三个山丘型地区血吸虫病流行较重,历史有螺面积553.79万m~2,累计病人9,484人,居民患病率40%左右。进行了两年的动态观察。 在每年4、5月,采用系统抽样和环境抽查相结合的方法逐条逐块地调查,对有螺条块再设框调查,捕捉钉螺,分框记录、填螺点卡,绘有螺环境图,观察死活及解剖检查有无感染性钉螺。一般环境用五氯酚钠15~20ppm喷洒2~3次,有螺环境则用10~20ppm浸渍,9~10月份再进行复查並进行环改灭螺。  相似文献   

19.
京杭运河丹阳段钉螺消长与扩散趋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长江洲滩钉螺通过京杭运河丹阳段向内陆扩散情况,为制订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常规调查方法,纵向观察20年来运河水系钉螺分布及动态消长情况。结果丹阳市钉螺主要分布于运河水系,占全市总有螺面积的99%以上;钉螺扩散呈“上游-中游-下游”顺序扩散,上游段复现早,下游段复现迟;1987-1996年钉螺以河道分布为主,1997-2006年内陆灌渠钉螺分布快速增加。结论洲滩钉螺通过京杭运河丹阳段向下游扩散,并通过电灌站向内陆灌区扩散。应加强通江河道钉螺监测,实施防螺工程结合灭螺措施控制钉螺扩散,防止血吸虫病再流行。  相似文献   

20.
马鞍山市小黄洲位于长江中心,属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全村现有面积960万m~2,分4个自然村,人口2560人,耕地面积4000余亩。1996年钉螺面积1026万m~2,占全市有螺总面积的53.9%。现将该村1994~1996年的血吸虫病疫情报告如下。一、螺情 1、钉螺面积三年中,全村钉螺面积呈逐年回升趋势,分别为89.6万m~2,99.4万m~2和102.6万m~2。主要是由于洲尾滩地新长滩面积大于洲头崩滩面积及上游滩地钉螺逐渐向下游新生滩面扩散,加之近年洲滩灭螺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