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血液透析时在线血容量监测对血压控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线血容量监测了解透析过程中的血容量变化透析中防治低血压和控制高血压,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减少透析并发症。方法:100例规律性血透患者,平均透析时间58.67±31.54个月,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正常血压(A)组、症状性低血压(B)组和难治性高血压(C)组。通过血容量监测仪测定患者血透时的RBV、△RBV/△t、Hb、Hct、BWC的变化,观察透析过程中患者心率、呼吸、血压、超滤量和超滤率的变化,比较3组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各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治疗过程中随超滤脱水量增加,超滤脱水率逐渐下降。3纽中B组超滤量最大,超滤率最高,RBV、么RBV的下降也最明显。同时伴SBP、DBP、MAP下降,且明显低于A组(P〈0.05)。随血容量下降,血压明显下降,么RBV和血压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46,P=0.001)。C组超滤脱水量最小,超滤脱水率最低,RBV、∠RBV的下降也最小。同时伴有血压升高,与另2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血容量下降,而血压逐渐升高,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r=(0.911,P=0.004)。对5例低血压和7例高血压患者在血容量监测的指导下分别上调或下调干体重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在线血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重,从而达到个体化的容量和血压的理想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机血容量监测(BVM)对评价透析患者干体重和防治透析患者低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过1次或1次以上低血压的维持性透析患者30例,分为3组,分别采用恒定超滤、阶梯式超滤和血容量监测(BVM)控制超滤三种超滤模式进行血液透析,观察并记录患者超滤量、血压的动态变化及出汗、肌肉痉挛、头疼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记录护理干预次数,比较三种超滤模式透析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与恒定超滤组、阶梯式超滤组相比,BVM控制超滤组低血压发生率、护理干预次数、血液透析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少(P(0.05),透析后血压显著降低(P(0.05);恒定超滤组低血压发生率、护理干预次数、血液透析中出汗、肌肉痉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阶梯式超滤组(P0.05)。结论 BVM控制的超滤模式有助于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并有助于评估患者的干体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血透过程中利用在线血容量监测技术准确调整干体重的可能性。方法测定100位患者透析中血容量的下降值和低血压的发生数。结果血容量下降小于10%者共28例,无一例发生低血压。血容量下降在10%~15%者16例,低血压1例。血容量下降15%~20%者32例,低血压5例。血容量下降大于20%者13例,低血压6例。血容量平均下降速率第1小时为4.86%,第2小时为8.24%,第3小时为11.59%,第4小时为13.82%。并对血容量下降小于5%者增加超滤总量50%或1 L,血容量下降5%~10%者增加超滤总量25%或0.5 L,通过适当调整,干体重可较前下降3~5 kg。结论在线血容量监测技术可监测患者血容量变化,对血容量进行实时安全的调整,尽可能避免了透析中的低血压和心血管的不稳定性;并可指导过多水分的清除,减轻了心血管系统的容量负荷和透析间期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容量监测(BVM)对评价透析患者的干体重和防止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透析中低血压中的作用。方法对35例血液透析患者既往临床表现,分别为低血压倾向和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128例次BVM。结果使用4008H机BVM功能后,确定了干体重,在透析过程中避免了低血压的发生,高血压得到满意控制,降压药物用量明显减少。结论删是一种无创、安全的检查方法,透析过程中进行BVM,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调整干体重,防治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和控制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透析治疗可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有效地控制干体重,延长患者生命。持续监测血容量的变化对防治透析中低血压及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血液透析中防止低血压的探索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在超滤量不变的条件下分时段适当地调整超滤率,或结合可调节钠血液透析(HD),并与自身常规HD低血压的发生率比较.方法对32例患者常规HD资料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按分时段发生的低血压统计分析.并对这些患者调整不同时段超滤率、透析液钠离子浓度进行HD,统计低血压发生率并与患者自身常规HD对照.结果低血压多发生在3、4小时时段,老年组HD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调整不同时段超滤率或结合调节透析液的钠离子浓度,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结论血液透析中超滤量过多是发生低血压的关键,在合理超滤量确定后,控制好不同时段的超滤率,适当调节透析液钠离子浓度可以大大降低HD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在线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在线血容量(Bloodvolume,BV)监测血液透析过程中相对血容量(Relativebloodvolume,RBV)变化,探讨其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相关低血压及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47例维持性HD患者,根据其血压情况将患者分为正常血压(Normal blood pressure,NBP)组14例、症状性低血压(Dialysis-Symptomatic hypotension,SH)组18例,难治性高血压(Dialysis-refractory hypertension,RH)组15例,应用在线BV监测观察HD中RBV、血压、超滤量(Ultrafiltration volume,UV)、平均动脉压(Meanarterial pressure,MAP)的变化。实验分三阶段进行,第一、二阶段为上述指标观察期,第三阶段为干预调整期。进而比较分析各阶段、各组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NBP、SH、RH各组的RBV变化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根据SH组不同的RBV变化,分别进行上调干体重或改变超滤方式,SH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对RH组患者加强超滤,其MAP较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不同血压表现的HD患者RBV的变化差异存在显著性,监测HD中RBV变化可以对合理设定HD患者的干体重、减少SH发生、控制RH,提高透析安全性,进而制定个体化透析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时急性并发症的监护与处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姜宗培  王健儿 《新医学》1999,30(8):481-482
1 引 言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血液透析过程中急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这些并发症多数起病急骤而凶险,处理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本文就血液透析过程中常见急性并发症的监护及处理作一简要介绍。2 急性并发症的监护与处理2.1 低血压血液透析引起的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4.0kPa(30mmHg)以上或收缩压降至12kPa(90mmHg)以下。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为25%~40%。发生原因:1超滤量过多或过快,透析时体重下降超过透析前体重的5%以上,致血容量急剧下降,多发生于透析开始1小时后;2长期…  相似文献   

9.
慢性透析患者的透析间期体重(IDWG)增加过多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美国最新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大约有17%的患者在2~3天的透析间期中体重增加了3kg,此相当于干体重的4.5%,由此造成下一次透析前血容量负荷过重,甚至因急性肺水肿需急诊透析。体重增加过多尚可引起血压增高,降低患者的生存率,同时因需要排除过多的水分而增加超滤,造成透析时低血压、肌肉痛性痉挛等表现。本文就此问题发生的原因、后果做一阐述,并提出解决此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血压变化的影响因素,并用超声稀释的方法测定中心血容量(CentralBloodVolumeCBV)变化对预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及对调整透析患者干体重的作用。方法将60名患者按照以往的透析记录分为高血压组(HighbloodpressureHBP)、低血压组(Low blood pressureLBP)、正常血压组(Normal blood pressure NBP)。所有患者分别在透析治疗1h和透析3h时采用超声稀释的方法检测中心血容量(CBV),心输出量(c0),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PVR)。结果对整体分析,C0、CI、CBV下降,平均下降(-12.3±15.8)%、(-18.2±21.0)%、(-0.12±0.16)%,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而血压变化和外周阻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以低血压组下降较为明显;透析过程中CBV变化与CO变化呈正相关(,值为0.648,P值〈0.001),与外周阻力变化、超滤速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87,和-0.524;P〈0.001和〈0.005);根据CBV变化对20例血压未达标患者101次透析例次中予以逐步评估干体重后,透析过程中及透析结束后患者血压能够维持正常。结论CBV是反应中心血容量的有效指标,透析过程中CBV下降,说明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细胞外液逐渐减少;透析过程中CBV变化与C0变化呈正相关,与PVR变化、超滤速度呈负相关;血压变化与心率变化呈负相关;不同分组PVR变化的影响因素不确定。我们可以根据患者超声稀释的方法测定透析前后CO、CI、CBV,来指导超滤量,设置合适的干体重,并对于防治血液透析中血压波动过大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清除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体内多余水分,恢复正常容量状态即“干体重”是血液透析的目的之一,透析过程中超滤脱水所致容量的减少与血压的降低及肌肉痉挛等并发症相关,持续监测透析中血容量的变化可提示患者的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状况。目前血容量监测主要有两种应用:①预测和防止透析中低血压及相关症状。②评价透析患者的干体重。本文就血容量监测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透析低血压与非透析低血压血容量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和超滤过程中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与血容量变化的关系.探讨症状性透析低血压的防治策略.方法以过去3月内发生过症状性透析低血压为观测组(23例),设无透析低血压的为对照组(28例).应用超声血容量检测仪比较透析低血压者和正常对照者在透析超滤过程中血容量的变化特点、以及血压、心率的相应变化.结果低血压组的透析间体重增加量、超滤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2).透析1小时后相对血容量、血压的下降程度超过对照组(P<0.05);而反射性的心率增快方面,低血压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容量下降是发生低血压的重要机制,尤其是透析者伴有心血管功能损害时,更易发生透析低血压.而提高血容量是治疗症状性透析低血压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致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将35例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按标准透析(SHD)和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BVM)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两种透析方法实施前后平均动脉压(MAP)、体重、超滤量、相对血容量的变化及护理干预等指标,评价血容量监测对评估干体重的作用,以及防治透析中高血压的作用及低血容量相关并发症的不良反应.结果: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在下调干体重的同时,能使透析中高血压得到改善,提高护理质量.结论:生物自动反馈式血容量监测可有效调整干体重,减少透析中高血压发生率及低血容量相关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透析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透析性低血压诊断标准,将本院使用同一型号血透机、年龄相匹配的33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分为低血压纽(n=12)和非低血压纽(n=21),比较两纽间原发病因、透龄、透析前干体重(DBW)、超滤量(UF)、UF/DBW、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和左室质量指数(LVMI)等资料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透析性低血压与上述诸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低血压组糖尿病肾病病例明显多于非低血压组(P〈0.05);(2)与非低血压组相比,低血压组UF、UF/DBW明显增高(P〈0.01,P〈0.05),但两组间DBW无明显差异;(3)与非低血压组相比,低血压组Hb、Alb显著低下(P〈0.01,P〈0.05),CRP和LVMI显著增高(均P〈0.01);(4)相关分析显示,透析性低血压与UF(r=0.258,P〈0.05)、UF/DBW(r=0.314,P〈0.01)、CRP(r=0.458,P〈0.01)、LVMI(r=0.358,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Hb(r=-0.348,P〈0.01)、Alb(r=-0.269.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炎症状态、左室肥厚及超滤量过多是透析性低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观察钠模式和超滤模式联合应用对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方法 收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透析中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2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并观察标准透析和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在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透析低血压(P<0.05);②低血压组透析中超滤量增加(P<0.05);血钠、血浆白蛋白降低(P<0.05);血尿素氮和肌酐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③超声心动图的分析结果显示低血压组左室肥厚、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的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④与标准透析相比,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发生低血压的例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 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中低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联合应用钠模式和超滤模式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处理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49例,女37例,年龄12~80岁。共进行透析435例次,开始透析0.5~1.0h内发生低血压5例次(18%),透析2h后发生低血压23例次(82%),共28例次。其中大多数经暂停透析或降低超滤率后血压回升可继续透析,2例次停止透析,无1例因出现低血压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冯志瑀  潘达亮  陈刚毅 《临床荟萃》2008,23(22):1622-1623
清除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体内多余水分,恢复正常容量状态即“干体质量”是血液透析(HD)的目的之一,HD过程中超滤脱水所致容量减少与血压的降低、肌肉痉挛、呕吐、头痛、腹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相关性。持续监测HD中相对血容量(BVM)的变化可提示患者的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状况,预测和防止HD中低血压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中心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透析中采用监测BVM并反馈调控超滤速度的方法进行观察,评估其预测及防止HD中低血压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在线血容量监测(b lood volum e mon itoring,BVM)对调整血液透析患者干体重(dry we ight,DW)以及防治透析相关低血压及药物依赖性高血压的作用及护理。方法4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进行108例次透析在线BVM。根据患者透析中表现分为低血压组(A组,n=31)和高血压组(B组,n=18),观察所有患者透析前后血压、体重、超滤量、血容量(b lood volum e,BV)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根据透析中BV变化曲线及临床表现,上调A组患者DW(0.89±0.71)kg,透析结束时BV下降率(△BV)明显升高[(16.06±2.03)%至(19.03±1.99)%,P<0.05],未再发生低血压;对B组下调DW,每次0.5 kg,DW降低(2.48±0.62)kg,透析结束时△BV明显下降[(11.5±0.61)%至(4.36±0.37)%,P<0.05],高血压得到较好控制。结论在透析过程中在线监测BV变化曲线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调整DW,帮助确定合适的超滤量,能有效防治透析相关低血压及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intradialytic hypotension,IDH)及相关症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既往常规血液透析有IDH倾向的患者40例,采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透析6周,监测血压、体重、超滤量,分别于2、4、6周完成透析相关症状问卷.结果 联合方法透析2、4、6周后IDH、头晕、肌肉抽搐和头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方法症状发生率(P<0.05).结论 联合采用可变钠和超滤曲线有助于减少IDH发生,增加患者的耐受力,该方法不以增加患者钠负荷为代价,不造成透析间期体重增重过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对有低血压倾向高危患者超滤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有低血压倾向的高危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温常规组、渐进式低温可调钠组各30例,每例患者观察10次,观察比较患者透析前目标超滤量、透后超滤量、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及透析提前结束率。结果2组患者透析前目标超滤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透析后超滤量、低血压发生率及透析提前结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可防治透析中低血的发生、增加有低血压倾向高危患者的透后超滤量、提高患者的透析充分性,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