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反比通气(IRV)应用于硬质气管镜诊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无痛硬质气管镜诊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A组(IRV组)和B组(对照组),均行常频喷射通气,A组吸呼比2∶1,B组吸呼比1∶2,余呼吸参数两组设置相同(喷射氧浓度100%,喷射频率20次/min,驱动压0.05~0.15 MPa)。比较T0(麻醉前)、T1(操作开始后10 min)、T2(操作开始后20 min)和T3(操作开始后30 min)时点患者的动脉血气[包括: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达到理想呼吸幅度时的呼吸机驱动压,以及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 95%、术中低氧血症(SpO2 < 90%)和循环不稳定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A组呼吸机驱动压低于B组,SpO2 < 95%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患者T1、T2和T3时点的PaO2高于T0时点,两组患者T2和T3时点的HR和MAP低于T0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各时点HR、MAP、PaO2、pH和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IRV应用于硬质气管镜诊疗,可有效降低驱动压,减少气压伤发生的风险,同时可改善氧合,且不会造成CO2蓄积,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支气管镜室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144例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44例患者分成A组(利多卡因组)、B组(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组)、C组(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舒芬太尼组)和D组(利多卡因+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组),每组36例。该研究为随机对照单盲试验。全部入组患者入室后,予以鼻导管给氧,按分组实施麻醉后,完成支气管镜检查。比较各组入室时(T0)、麻醉诱导后5 min(T1)、电子支气管镜通过声门时(T2)、操作5 min(T3)、操作结束时(T4)和出室时(T5)各时点的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观察并记录各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待患者清醒后,行患者舒适度和术者操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4组患者全部完成电子支气管镜检查。4组患者T2和T3时点与T0时点HR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21.15和19.63,P < 0.05),Bonferroni检验显示,C组T2和T3时点与T0时点HR的差值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组患者T2时点与T0时点SpO2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9.58,P = 0.023),Bonferroni检验显示,D组T2时点与T0时点SpO2的差值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组患者T2和T3时点与T0时点MAP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9.65和21.31,P < 0.05),Bonferroni检验显示,A组T2时点与T0时点MAP的差值及D组T3时点与T0时点MAP的差值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和术者操作满意度评分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2.77和53.94,P < 0.01),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麻醉方案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更能达到无痛苦效果,血流动力学更平稳,不易发生呼吸抑制,患者舒适度及术者操作满意度更高,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右美托咪定与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行LC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手术过程中,对照组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氧化应激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切胆时(T2),两组患者HR和MAP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T1)(P < 0.05),观察组HR和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气管拔管时(T3),对照组HR和MAP水平明显高于T1时点(P < 0.05),观察组HR和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6 h(T5)和12 h(T6),两组患者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1 h(T4)(P < 0.05);T4、T5和T6时点,观察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数字分级评分(NRS)的动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T5时点,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明显高于T1时点(P < 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明显低于T1时点(P < 0.05),且观察组SOD和T-AO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48)。结论 在酮咯酸氨丁三醇基础上辅以右美托咪定超前镇痛,有助于提高镇痛镇静效果,纠正LC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紊乱,控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神经+坐骨+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关节镜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拟行膝关节镜术治疗的KOA患者86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股神经+坐骨+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手术10 min(T2)、手术30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短(P < 0.05),运动和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 < 0.05);两组患者HR和MAP在组间、时间和交互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的HR在T0时点与T1时点、T1时点与T3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AP在T0时点与T1、T2、T3和T4时点以及T1时点与T3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T1、T2、T3和T4时点的MAP高于对照组(P <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 0.05)。结论 股神经+坐骨+股外侧皮神经阻滞能够提高患者在KOA关节镜术中的麻醉效果,阻滞效果理想,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综合体温保护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苏醒期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体温保护组(T组)和体温保护联合右美托咪定组(T-D组),每组30例。C组常规体温保护,T组和T-D组综合体温保护;T-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时(T0)、手术开始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鼻咽温度;于T0、术后2 h(T6)、24 h(T7)和48 h(T8)时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水平;记录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苏醒期质量指标。结果 与T0比较,C组T2~T5时点鼻咽温度均明显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T2~T5时点鼻咽温度明显升高(P < 0.05)。与T0时点比较,C组、T组和T-D组T6、T7和T8时点CD3+和NK cell活性均明显降低(P < 0.05);C组在T6、T7和T8时点,T组和T-D组在T6和T7时点,CD4+活性均明显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T6和T7时点CD3+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T组在T7时点,T-D组在T6和T7时点,CD4+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T组在T7时点,T-D组在T6、T7和T8时点,NK cell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采用体温保护措施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维持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体温稳定,减少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IPH)的发生,并有效提高患者苏醒期质量,减轻免疫抑制程度,加速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性镇痛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纳布啡组(DN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30例。D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泵注;DN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泵注,同时静脉注射纳布啡0.20 mg/kg。观察麻醉前(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时(T3)、气管导管拔除即刻(T4)和拔管后5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和拔管时间,用数字分级评分(NRS)评估拔管后0.5 h(T6)、4.0 h(T7)、8.0 h(T8)和24.0 h(T9)的疼痛情况,记录补救镇痛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T1时点比较,D组T2~T5时点MA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P < 0.05),DN组T2~T5时点MAP和HR与T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DN组T2~T5时点MAP明显低于D组,HR明显慢于D组(P < 0.05),T6~T9时点NRS明显较D组低(P < 0.05),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量明显较D组少(P < 0.05),补救镇痛率明显较D组低(P < 0.05)。结论 在鼻内镜手术中使用纳布啡联合右美托咪定预防性镇痛,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对苏醒及拔管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静脉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镇静在超声胃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0年7月在雅安市人民医院行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丙泊酚+利多卡因组(L组)和丙泊酚+生理盐水组(P组),每组31例。L组镇静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0 mg/kg,然后以1.0 mg/(kg·h)持续泵注,P组以相同方式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给予丙泊酚1.5 mg/kg和舒芬太尼0.1 μg/kg,患者改良警觉 / 镇静评分(MOAA/S) > 3分或尝试内镜进镜失败,根据情况每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1)、诱导后(T2)、胃镜插入时(T3)、退镜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丙泊酚诱导剂量、追加剂量和总量、完全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内镜医师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T2、T3和T4时点的HR较T1时点慢,MAP较T1时点低(P < 0.05)。L组各时间点HR、MAP和SpO2与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丙泊酚诱导剂量[(100.08±14.69)和(118.07±27.35)mg]、追加剂量[(73.54±36.34)和(127.52±92.24)mg]、总量[(166.04±27.17)和(244.30±95.05)mg]及平均用量[(5.86±2.67)和(7.44±1.80)mg/(kg·h)]均明显少于P组(P < 0.05)。L组完全苏醒时间明显短于P组[(3.24±1.04)和(4.76±0.99)min](P < 0.05)。L组低血压、低氧血症、丙泊酚注射痛和呛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P组,内镜医师满意度明显高于P组(P < 0.05)。两组患者心动过缓、咽喉部疼痛和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 超声胃镜检查中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可有效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术中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内镜医师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充喉罩与气管插管用于全身麻醉下经气管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对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气道峰压、麻醉恢复时间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EBUS-TBNA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n = 32)和气管插管组(T组,n = 32)。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诱导后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超声支气管镜置入即刻(T3)、针吸活检时(T4)、拔管即刻(T5)和拔管后10 min(T6)的血流动力力学变化;记录插入免充喉罩/气管插管后(P1)、活检镜置入后(P2)和拔出活检镜后(P3)的气道峰压;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时间、阿片类药物和顺式阿曲库铵使用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组T2和T5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均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P2时点,T组气道峰压明显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呼吸恢复时间与清醒拔管时间均短于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瑞芬太尼使用量大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组拔管躁动发生率高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气管插管相比,免充喉罩应用于全身麻醉下EBUS-TBNA,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麻醉恢复时间,是围手术期较为安全可行的麻醉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运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技术的腹腔镜肝切除术,会增加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该研究拟评估该类患者术中脑去氧饱和度事件(CDE)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拟行择期腹腔镜肝切除术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CLCVP组(A组)及非CLCVP组(B组),各4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分别观察术前(T0)、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5 min(T1)、患者置于30°头高脚低位后5 min(T2)、手术切皮后5 min(T3)、切肝前5 min(T4)[A组实施CLCVP,中心静脉压(CVP)控制在5 cmH2O以内;B组维持CVP在正常范围]、切肝结束后5 min(T5)和术毕(T6)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脑氧饱和度(rSO2)和升压药使用情况。记录CDE的发生情况、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复苏时间、术后复苏室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术后躁动、恶心和呕吐等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在T4、T5和T6时点较T0时点更低,且在T4时点A组MAP下降更明显,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rSO2在T4、T5和T6时点较T1时点降低,且A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CDE发生率较B组高(35.6%和4.3%,P = 0.001),升压药物使用率较B组高(48.9%和19.6%,P = 0.003)。A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和8.7%,P = 0.024)。结论 运用CLCVP技术的腹腔镜肝切除术,较常规腹腔镜肝切除术可明显降低患者术中rSO2,增加术中CD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在肥胖患者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传统光学喉镜气管插管。观察两组患者声门显露成功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总插管成功率、成功插管的平均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呛咳发生率以及呛咳程度、血流动力学和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声门显露成功率、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 0.05),成功插管的平均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插管后1 min(T1)和5 min(T2)患者心率(HR)、无创收缩压(SBP)和无创舒张压(DBP)低于对照组(P < 0.05),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P < 0.05),口腔出血、咽喉部损伤和气道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ZX-KSHJ可视喉镜气管插管,可提高肥胖患者声门显露成功率和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缓解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丙泊酚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纳入80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小儿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丙泊酚静脉麻醉,研究组予以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基础情况(包括检查时间、一次检查成功率和呛咳情况)和镇静满意率,记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T1)、检查开始即刻(T2)、检查开始后1 min (T3)、检查开始后5 min (T4)和检查结束即刻(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 O2)]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15.14±2.03)和(18.26±2.65) min](P<0.05),呛咳评分低于对照组[(2.13±0.33)和(2.86±0.47)分](P<0.05);两组患儿一次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镇静满意率为97.5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胃镜喉罩应用于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该院行无痛超声胃镜检查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胃镜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后1 min (T1)、拔管前1 min (T2)和拔管后1 min (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T1至T2时点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峰压;同时记录麻醉药用量、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PACU监护时间;记录反流误吸及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T1至T2时点PetCO2及气道峰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气管插管组T1至T3时点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且相应时点均高于胃镜喉罩组(P <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对胆总管结石患者应激反应、胃肠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进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胆总管缝合方式不同分为A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 39例和B组(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T管引流) 31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应激反应指标、胃肠功能恢复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肾上腺素(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R)水平组间、时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术前(T1)相比,术后3 d (T2)两组患者A、COR及ACTH水平均升高(P 0.05),术后1周(T3),B组A、COR及ACTH水平均升高(P 0.05);与T2时刻相比,T3时刻两组患者A、COR及ACTH水平均降低(P 0.05);A组T2及T3时刻A、COR及ACTH水平均低于B组(P 0.05);A组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早于B组(P 0.05);A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3%,明显低于B组的25.81%(P 0.05)。结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可减轻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改善胃肠功能、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叠加式高频喷射通气(SHFJV)与高频喷射通气(HFJV)联合间断手控通气两种通气方式在硬质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0年12月80例该院行硬质气管镜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通气方式分为SHFJV与HFJV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入室时(T_1)、插管时(T_2)、机械通气10 min (T_3)、机械通气20 min (T_4)、术毕(T_5)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以及T_1、T_3、T_4、T_5时点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酸碱度(pH)、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术中不良事件(血流动力学不稳事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恶性心律失常、气道痉挛、是否中止手术)。结果硬质气管镜诊疗期间,两组患者T_2时点HR、MAP与T_1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_3、T_4和T_5时点MAP较T_1时点明显下降(P 0.05),T_3和T_4时点pH和PaO_2/FiO_2较T_1时点明显下降,PaCO_2较T_1时点明显上升(P 0.05);组间比较,SHFJV组T_3、T_4和T_5时点pH和PaO_2/FiO_2明显较高,PaCO_2明显较低(P 0.05),HFJV组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事件及高碳酸血症发生率较高(P 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SHFJV在硬质气管镜诊疗中的应用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peripheral vasodilation has an effect on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measurements by pulse oximetry, independent of temperature. Methods. Study 1 compared finger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values (SpO2), before and after peripheral vasoconstriction while temperature was kept constant. This was achieved by administering dexmedetomidine (peripheral vasoconstrictor) to 16 volunteers given general anesthesia. Study 2 compared SpO2 before and after peripheral vasodilation (brachial plexus block) in a neurally denervated left hand and a neurally innervated right hand in ten awake volunteers. In both studies measurements were also made of finger blood volume (an indicator of vasoconstriction) by photoplethysm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light transmission through a finger (LTF), finger temperature and of hemodynamic variables. Results. In Study 1,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pO2 and LTF values increased (vasoconstriction) during dexmedetomidine infusion, (P<0.0001 for all) while there were no changes in finger temperature. In Study 2, in the left hand (axillary block), temperature increased by 1.9 ± 1.6 °C (P=0.004), SpO2 decreased by 2.5 ± 1.0 % (P<0.0001) and LTF values decreased (vasodilation) by 42 ± 8 % (P<0.0001) after axillary block. Simultaneously, the axillary block did not induce any changes in temperature, SpO2 or LTF values in the neurally innervated right hand. Conclusion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inger pulse oximeter SpO2 measurements can be affected by peripheral vascular tone independent of temperature. The mechanism for this effect remains speculative and unproven.  相似文献   

16.
王静 《中国内镜杂志》2022,28(11):15-2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该院LM患者12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定全组(n = 64)和单全组(n = 64),单全组给予全身麻醉处理,定全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右美托咪定处理,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全身麻醉药用量、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定全组麻醉30 min时(T1)、肌瘤剔除时(T2)和术毕时(T3)的MAP、HR及术后2、6和12 h的VAS均明显低于单全组(P < 0.05);定全组全身麻醉用药量少于单全祖,认知功能障碍率低于单全组,定全组术后12、24和48 h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单全组(P < 0.05);定全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单全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有效稳定LM患者血流动力学,加强镇痛效果,减少全身麻醉用药量,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