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琴 《临床眼科杂志》2004,12(6):551-552
目的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 keiratitis)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54例(65只眼)HSK患者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分别给予用药,其中对24只眼深层非溃疡型HSK患者联合应用激素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浅层型41只眼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深层型治愈率为76%(25/33)。结论 对HSK患者应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选择合理用药,可有效地提高治愈率,并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联合维生素C及微量地塞米松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42例(44只眼),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其中浅层型24例(25只眼),治愈22只眼,治愈率88%;好转2只眼,有效率96%。深层型18例(19只眼),治愈13只眼,治愈率68.4%;好转3只眼,有效率84.2%。平均治疗天数浅层型为13.6天,深层型为25.4天,经6~22个月的随访,复发4只眼,复发率9.1%。由此可见本法对浅层型有显著的疗效,对深层型亦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对聚肌胞、维生素C、微量激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作用原理进行了讨论。并探讨微量激素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鱼腥草联合干扰素(滴宁)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0例67眼HSK患者联合滴用鱼腥草滴眼液和干扰索滴眼液,并观察静脉滴注鱼腥草注射液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38例43眼HSK患者用阿昔洛韦滴眼液及静脉滴病毒唑注射液进行对比,比较其治愈率、有效率、疗程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治愈59眼,治愈率为88.06%,有效6眼,有效率8.96%,无效2眼(深层型),治疗天数平均19天,随访1年54眼中复发5眼,复发率9.26%;对照组治愈25眼,治愈率58.14%,有效12眼,有效率27.91%,无效6眼,治疗平均天数31天,随访1年23眼复发7眼,复发率30.43%;两者比较治疗组疗程和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愈患者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比对照组明显低。结论 临床应用鱼腥草联合干扰素(滴宁)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具有较好的治疗和抗复发效果,从而降低致盲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Holland等提出的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新分类法在诊治HSK时的指导意义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在治疗HSK时的作用。方法在临床诊治的73例(92眼)HSK患者时应用Holland等提出的新分类法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类型的HSK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灵活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73例(92眼)HSK患者中,感染性角膜上皮炎型42眼,均治愈。基质型角膜炎34眼中,26眼免疫性基质型角膜炎均治愈。3眼坏死性角膜基质炎药物治疗无效行穿透性角膜移植2眼,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1眼。内皮型角膜炎16眼,均治愈。结论Holland等提出的HSK新分类法在临床诊治HSK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灵活巧妙应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在治疗HSK时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薛秋萍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6):1123-1124
目的:探讨典必殊滴眼液联合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V)滴眼液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的疗效。方法:将43例46眼HSK患者随机分两组,典必殊治疗组23例25眼,贝复舒对照组20例21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浅层型全部治愈,深层型典必殊治疗组有效率87.5%,贝复舒对照组有效率60.0%,治愈时间典必殊治疗组平均12d,贝复舒治疗组平均17d;复发率典必殊治疗组34.8%,贝复舒对照组5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必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HSK,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降低复发,尤其对深层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ROP的49例患儿9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阈值前病变1型7例14只眼,阈值期病变38例74只眼,急进性后部型ROP(AP-ROP)4例8只眼.屈光间质清楚,以纤维增生为主的Ⅱ区3期病变者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治疗组),共40例78只眼;屈光间质欠情楚,Ⅰ区病变、AP-ROP及全身情况较差者接受IVR治疗(IVR治疗组),共9例18只眼.对比分析不同治疗组及不同分期患儿的首次治疗治愈率.对比分析阈值前病变1型、阈值期病变及AP-ROP患儿的首次治疗治愈率差异.结果 激光治疗组78只眼中,首次治疗成功75只眼,治愈率为96.15%;病情继续进展至4A期3只眼,占3.85%,转外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后病情稳定.IVR治疗组18只眼中,首次治疗成功8只眼,治愈率为44.44%;病情继续进展10只眼,占55.56%,经补充激光光凝治疗或重复IVR治疗后病情均稳定.激光治疗组与IVR治疗组首次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49,P<0.05).阈值前病变1型、阈值期病变及AP-ROP患儿的治愈率分别为57.14%、95.95%、50.00%;3者之间首次治疗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4.787,P<0.05).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以纤维增生为主的Ⅱ区3期病变有较好疗效.IVR治疗1区病变、AP-ROP和全身情况较差者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1-04/2012-10在荆门市中医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50例50眼上皮型HSK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两组均予以1.5g/L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滴眼,每日6次; 试验组在此基础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滴眼,每日6次,用药疗程均为4wk。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角膜溃疡愈合时间,疼痛减轻时间以及视力改善情况等。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临床治愈率为69%; 对照组患者临床治愈率为42%; 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患者角膜溃疡愈合及疼痛减轻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P<0.05)。

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上皮型HSK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视力、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是目前治疗上皮型HSK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剂量γ-干扰素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是当今世界上最危害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 ,发病率占角膜病的首位。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迁延不愈 ,容易复发。目前临床上对 HSK的治疗主要还是以抗病毒药物为主。由于病毒对此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因而疗效不是十分理想。文献报道 ,干扰素联合抗病毒药物对治疗 HSK有较满意的效果。但在给药途径和用药剂量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 3〕。本文报告应用不同剂量干扰素连续球结膜下注射联合抗病毒滴眼液的治疗方法 ,治疗 146例 (171眼 )不同临床类型 HSK,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现报告如下 …  相似文献   

9.
万金兰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1):2064-2066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上皮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5-01/2016-06在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70例70眼HSK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脾氨肽冻干粉。两组患者连续用药30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角膜溃疡愈合时间、疼痛减轻时间、畏光消失时间、视力改善情况及复发率等。

结果:治疗30d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80%)显著高于对照组(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角膜溃疡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畏光消失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a,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14%,对照组为67%,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联合脾氨肽口服冻干粉治疗上皮型HSK疗效好,能显著提高视力及临床治愈率,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纤维结合蛋白(Nfibronectin Fn)在单疱病毒性深层角膜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观察治疗组27例27眼(初发8例8眼,复发19例19眼)单疱病毒性深层角膜炎患者滴用潍坊市中心血站制备的Fn滴眼液(富含纤维结合蛋白的冷沉淀滴眼液)的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不用Fn滴眼液)26例28眼比较其治愈率、有效率、疗程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治愈25眼,好转2眼;治愈率92.6%,有效率100%;治疗天数平均21天;随访2年,复发1眼,复发率为3.7%。对照组治愈23眼,好转5眼;治愈率为82.1%,有效率100%。治疗天数平均30.5天;随访2年,复发5例5眼,复发率17.9%。两者比较,有效率及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组比对照组病程明显缩短,平均缩短9.5天。不用Fn治疗的,其复发率明显提高。结论Fn滴眼液可增强角膜弹性,促进角膜再生,加速角膜缺损的修复,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复发率,对减轻角膜云翳的形成和视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安全、方便、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5例(27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观察并分析治疗结果。结果浅层型治愈率100%,平均治愈天数7.9天。深层型治愈率80%,平均治愈天数16.1天。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保护视功能,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四年临床观察总结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23  
目的 总结4年来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疗效,以评价PDT的长期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73例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渗出型AMD患者的95只患眼行PDT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视力、眼底像、FFA、ICG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的变化。73例患者平均年龄67.8岁,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数指/10 cm~1.0。95只眼PDT平均治疗次数为1.5次,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4年。 结果 PDT治疗后末次随访时,39只眼视力提高≥2行,占41.1%;51只眼视力波动在1行以内,占53.7%;5只眼视力下降≥2行,占5.3% 。所有患眼眼底出血和渗出均减轻。FFA或FFA联合ICGA检查显示:58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完全停止,转为瘢痕期,占61.05%;6只眼CNV部分闭合, 占6.32%;22只眼CNV小部分闭合,占23.16%;9只眼CNV复发,占9.47%。早期AMD患者12只眼经过1次PDT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0.6~1.5,CNV完全闭合,OCT检查显示黄斑区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消失。随访时间最长达4年,未见有复发,视力保持稳定。 结论 单次和重复PDT治疗渗出型AMD长期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对于早期渗出型AMD患者微小典型性CNV,单次PDT治疗可以使其完全封闭,使患者视力保持在较好的水平。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75-27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 PDT)治疗病理性近视(PM)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PM继发CNV并接受PDT治疗的66例患者73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按常规方法进行PDT治疗.治疗前后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检查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logMAR)记录,对比分析所有患眼治疗前后logMAR BCVA.治疗后52只眼保存完整的FFA检查记录,根据其CNV渗漏或出血以及CNV扩大或缩小设定为治疗效果良好、中等、较差.治疗后11只眼保存完整的OCT检查记录,根据其检查结果对比分析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74±0.5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P=0.27).其中,视力改善18只眼,占24.7%;稳定43只眼,占58.9%;下降12只眼,占16.4%.保存完整FFA检查记录的52只眼中,治疗效果良好39只眼,占75.0%;中等9只眼,占17.3%;较差4只眼,占7.7%.保存完整OCT检查记录的11只跟中,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薄7只眼,占63.6%;稳定2只眼,占18.2%;增厚2只眼,占18.2%.结论 PDT能有效治疗PM继发CNV,改善或稳定大部分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4.
1984年3月—1987年3月,我们采用Schirmer 1试验,对100例HSK连续病例在治疗过程中泪液分泌量的变化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于下。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①对100例(100眼)HSK均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在发作期治疗前,临床治愈或基本治愈后分别进行Schir-mer 1试验测量泪液分泌状况。②并对100例HSK的96只对侧健眼(其中4只眼因患  相似文献   

15.
氩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氩激光治疗的远期效果。方法 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结果,用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DR患者87例(122只眼),观察其视力、眼底、FFA,随访6个月-2年。结果 视力增进50只眼(40.98%),视力无变化55只眼(45.08%),视力下降17只眼(13.94%),黄斑水肿消退及部分消退46只眼(82.14%),带补充光凝34只眼。结论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DR的有效手段。对DR患者应早发现,根据不同病变类型选择合理的激光参数,确保高比例的有效光斑,以阻止病情恶化,保护视功能。  相似文献   

16.
陈钧  吴京  董冰松 《眼科新进展》2002,22(6):417-418
目的:观察无环鸟苷(acyclovir,ACV)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的疗效和对眼角膜上皮损害的毒性作用,以指导临床正确用药。方法:共收集上皮型和浅实质层型HSK患者8例102眼,均分为2组,分别选用1g.L^-1ACV眼液及含1g.L^-1ACV及2g.L^-1玻璃酸钠的正大捷普滴眼液,病例随机分为每天滴眼3次,6次组,用药分为持续10d和15d 2个时间段组,对侧健眼26眼为用药对照组,观察眼刺激症状,睫状充血,角膜溃疡,角膜表面荧光对照组,观察眼刺激症状,睫状充血,角膜溃疡,角膜表面荧光素色,角膜实质层浸润水肿及前房Tyndall现象,治疗前后应用PCR技术检测角膜表面吸取物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HSV)变化,结果:用药治疗后角膜表浅溃疡愈合,HSV检测转阴,原角膜树枝状,星芒状及不规则点片状荧光素着色消退(91.8%),继发出现角膜表浅点状着色(78.5%),停止滴药后着色通常2-4d消退,每天滴1g.L^-1ACV眼液3次者较每天滴药6次平均提前2-3d治愈,但后者角膜表面散在点状着色则较前者多见,正大捷普眼液角膜表浅点状损害较滴ACV眼液轻。结论:ACV有抗HSV作用,对表浅HSK的治疗效果好,但长期滴眼可致角膜上皮损害,产生的药物毒性与用药时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VTR)的临床特征,初步探讨其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B型超声检查确诊的VTR患者17例17只眼的临床资料。其中,1例患者行光动力治疗(PDT),7例患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1例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时发现VTR予以病理检查和病灶部位激光光凝治疗。 结果 17例患者17只眼眼底均有单个或多个黄色或红色肿瘤样病变,均同时伴有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渗出,占100%;伴出血者10只眼,占58.82%;伴视网膜脱离者5只眼,占29.41%。渗出累及黄斑区者9只眼,占52.94%;合并玻璃体积血1只眼,占5.88%。肿瘤位于颞下象限者8只眼,占47.06%;位于颞上象限者7只眼,占41.18%;鼻上下象限各1只眼,分别占5.98%。B型超声检查显示16只眼肿瘤位于视网膜上。FFA检查发现瘤体血管早期即发生明显的荧光素渗漏。1例患者经PDT治疗后肿瘤明显缩小;7例激光光凝的患者中,2例肿瘤缩小,1例渗出减少。 结论 VTR的临床特征是眼底黄色或红色肿瘤样病变伴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渗出, B型超声和FFA检查有助于确诊。PDT和激光光凝治疗对控制病变有效,但对视力提高无明显帮助。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 177-180)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预后差,致盲率高,了解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干预手段,对改善真菌性角膜炎临床转归至关重要. 目的 研究真菌性角膜炎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河南省眼科研究所确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267例267眼,所有患眼均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真菌培养及病灶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对所有患眼均先采用联合抗真菌药物疗法,然后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根据病情择行角膜病灶切除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板层角膜移植术或穿透角膜移植术.对患眼的临床预后情况进行分级,分析患眼病情转归的影响因素. 结果 267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痊愈者185眼,药物治愈率为69.29%;60眼药物治疗后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进行治疗,真菌感染病灶得到控制,22眼因难治性青光眼或最终行眼内容物摘除术而丧失视功能,临床总体治愈率为91.76%.真菌培养结果显示,曲霉菌和镰刀菌为常见致病真菌.与其他菌种感染性角膜炎相比,曲霉菌感染角膜炎药物治愈率最低,不同菌种感染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350,P=0.002).曲霉菌感染角膜炎患者临床预后最差,不同菌种感染性角膜炎的不同等级预后眼数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285,P=0.013).真菌培养阳性患者药物治愈率为71.8%,明显高于真菌培养阴性患者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75,P<0.01);敏感药物数≥2种的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为77.5%,敏感药物数<2种的角膜炎患者药物治愈率为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3,P<0.01);2个组间不同等级临床预后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4.281,P=0.021).真菌性角膜炎的病灶面积>16 mm2、前房积脓>2 mm、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数<2种及致病菌种为镰刀菌或曲霉菌均为影响真菌性角膜炎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能较好地指导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药物治疗,病灶面积>16 mm2、前房积脓>2 mm、药物敏感性试验敏感药物数<2种及致病菌种为镰刀菌或曲霉菌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77例儿童弱视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性质各类型儿童弱视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77例142只眼弱视儿童,分别按年龄、程度、弱视类型予以分类,并采用矫正屈光不正、增视能多媒体训练系统,遮盖疗法等综合弱视治疗.结果 总治愈率为58%,总有效率为89%.屈光不正性弱视总治愈率为60%,高于斜视性弱视治愈率(45%)和屈光参差性弱视总治愈率(59%).年龄越小,程度越轻,治疗效果越好.结论 根据弱视儿童性质及类型,采用戴镜,增视能多媒体训练系统,遮盖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及二者联合治疗晚期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诊为晚期渗出型AMD的28例患者3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15只眼行PDT或抗VEGF药物单一治疗,17只眼行联合治疗.治疗后随访5~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治疗后第1、2周以及每一个月行常规视力、眼压和光相干断层扫描(()CT)检查,每3个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检查.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视力、黄斑渗漏及中央视网膜厚度(CR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分析单一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平均治疗次数的差异.结果32只眼中,视力提高20只眼,占62.5%;不变9只眼,占28.1%;下降3只眼,占9.4%.黄斑渗漏消失17只眼,占53.1%;减少12只眼,占37.5%;增加3只眼,占9.4%.CRT减少23只眼,占71.8%;增厚9只眼,占28.2%.单一治疗组治疗次数2~7次,平均治疗次数(3.4±0.5)次;联合治疗组治疗次数1~4次,平均治疗次数(2.3±0.2)次.联合治疗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05,P<0.05).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PDT、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及二者联合治疗晚期渗出型AMD均可改善患者病情和视力.联合治疗可减少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