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项中药提取先进技术科研成果——“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发明技术获得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中药技术成果首次获得高级别国家技术发明奖励,也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史上目前获得的最高发明奖项,它使中药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开辟了巨大的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2.
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综述微波萃取这一新技术的原理,特点、浸取方法以及微波萃取在中药有效成分中提取、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中药提取中 ,往往采用浸渍、煎煮、蒸馏、有机溶剂提取等方法来提出有效成分 ,这些方法大多存在工艺流程长、耗费大、提取效率低、有机溶剂残留等缺点。近年来 ,超临界萃取技术发展迅速 ,主要是因其具有工艺流程短、提取效率高等特点 ,所以在中药提取中应用广泛。所谓超临界萃取技术 ,是指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和高选择性 ,从液体或固体中提取出所需成分的过程。而超临界流体是指在特定的温度下 ,对气体进行加压 ,使之成为类似液体的高密度状态的气体 ,从而具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性质。流体的高密度对压力和温度极为敏感 ,微小变化即可…  相似文献   

5.
荆芥为唇形科植物荆芥 Schizonepeta tenuifolia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解表散风、透疹之功效 ,用于感冒、头痛、麻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 ,崩漏 ,产后血晕 [1] ,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本文应用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技术对荆芥的脂溶性成分进行萃取分离 ,并进行了 GC- MS分析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荆芥的来源 :由广州市药材公司提供 ,经广州中医药大学周本杰博士鉴定为 S.tenuifolia的干燥地上部分。1 .2 超临界装置 :2 4 L HA1 2 1 - 32 - 2 4型超临界萃取装置 (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实业公司 )。1 .3 气相色谱 -质谱…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导报》2007,4(3X):7-7
在日前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项新的中药萃取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中药成果首次获得的高级别国家技术发明奖励,它使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萃取技术综合了精馏和液液萃取的特点,在中药中的应用和研究日趋深入和成熟。该文对该技术的优点及在中药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是利用超临界状态下的流体作为萃取溶剂,从液体或固体物料中萃取出某种或某些组分的一  相似文献   

9.
中药白花前胡是伞形科植物,有效成分主要为白花前胡丙素,本文介绍了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萃取法两种提取方法,重点阐述了超临界萃取法,论述了两种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在 1879年,Hannay和 Hogarth就发现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具有显著的溶解能力。1962年Zosel经过大量基础研究掌握了超临界流体作为分离介质的普遍规律。此后,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的开发研究便蓬勃兴起。20世纪70年代,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开始将SFE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我国于1991年研究开发了该项技术在中药中的应用,现在,SFE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我国中医药工业上,尤其是在中草药有…  相似文献   

11.
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几年来微波技术在中药制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常用煎煮法、浸渍法、浸漉法等[1]方法.这些方法存在着提取时间长,溶剂用量大,提取效率不高等缺点.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微波萃取技术,具有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绿色、低碳等特点,被誉为"绿色萃取技术",是中药提取方法的新技术之一.微波提取技术具有穿透力强、选择性好、加热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超临界萃取技术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新的化工分离工艺,由于它的优越性,使得这项技术在天然药物提取上得到迅速发展,应用的范围和种类也不断扩宽。超临界萃取技术不仅在单味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中药复方成分研究、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及中药质量标准研究等方面也被广泛应用,已成为中药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微波萃取(ME)对不同形态结构中药及含不同极性成分中药的提取规律。方法 以大黄,决明子中不同极性的蒽醌类成分及金银花中绿原酸,黄芩中黄芩苷为指标成分,以HPLC法测定,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分别考察提取率,结果 ME对大黄中不同极性蒽醌成分的提取选择性并不明显,而同一温度条件下,根茎类中药大黄中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提取率明显高于种子类中药决明子中相同成分的提取率。结论 ME对不同形态结构中药的提取有选择性,对含不同极性成分中药的提取选择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分离的优势和局限性。结合实例阐述了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其他提取分离技术工艺集成用于中药提取分离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究认为发展该工艺集成技术对实现中药现代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微波萃取在中药成分提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波萃取(Microwave Extraction,ME),又称微波辅助提取(Microwave-Assisted Exraction,MAE),是微波和传统的溶剂萃取法相结合而成的一种萃取方法.1986年,Ganzler等首先在分析化学制样技术中应用了微波萃取法.此后,Ganzler等又用微波萃取法从棉籽中提取了棉酚,从豆类中提取了蚕豆嘧啶葡萄糖苷、金雀花碱等天然化合物.近年来,微波萃取技术在中药成分提取方面的研究日趋活跃,本文就其这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药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 Zizyphus juju-ba Mill. var. spinosa Hu ex H. F. Chou的干燥成熟果仁 ,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的功能 ,多用于虚烦不眠 ,惊悸多梦 ,津伤口渴等症。酸枣仁主要含有酸枣仁皂苷类、三萜类、脂肪油、蛋白质、甾醇类、磷脂类等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酸枣仁具有镇静催眠、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功能、降压、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心率失常、抗衰老、抗辐射等作用 [1] 。其中酸枣仁油可明显降低鹌鹑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 )和甘油三酯 (TG)水平 ,升高 HDL /LDL…  相似文献   

18.
神经胶质瘤具有生长迅速、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及病死率高的特性。其常规治疗方法有手术切除、放化疗等。为了提高胶质瘤患者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传统中药由于较低的不良反应及较全面的抗肿瘤特性逐渐被用于基础及临床试验。随着医疗生物技术的进展,学者们从越来越多的中药中萃取出天然活性物质单体,它们中有很多被证实具有抗胶质瘤作用,如牛蒡子素、二氢臭椿苦酮、绿原酸等。这不仅拓宽了传统中药的应用前景,还为胶质瘤的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SFE等4种制备工艺对乳香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考察不同制备工艺对乳香配方颗粒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超临界萃取(SFE)、粉碎、水提、醇提4种工艺制备乳香样品;并分别以小鼠扭体次数和耳廓肿胀程度为指标,测定了各样品的镇痛百分率和肿胀抑制率。结果 以镇痛试验小鼠镇痛率为指标,作用强弱依次为乳香原药材粉组(92.91%),SFE组(68.92%),水提液组(58.11%),醇提液组(46.62%);以抗炎实验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为指标时,作用强弱依次为乳香水提液组(82.66%),SFE组(60.96%)。醇提液组(47.15%),原药材粉组(44.89%)。结论 乳香的制备工艺对其镇痛、抗炎作用有较大影响。提示乳香镇痛、抗炎作用可能由不同成分所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夹带剂在超临界CO2萃取中药有效成分的规律.方法 就夹带剂对SC-CO2溶解性的影响;夹带剂提高SC-CO2萃取率的原理、计算方法;夹带剂在SC-CO2萃取、精制中药有效成分、除中药中重金属的应用论文进行了综述.结果 夹带剂能改变超临界CO2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夹带剂及用量能够大幅度提高萃取效率.结论 夹带剂的加入扩大了超临界CO2的萃取范围,值得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