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与氯霉素(chloramphenicol)在水溶液中的包合反应。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变化值(ΔA),用连续递变法测定包合物组成的摩尔比。实验证明,氯霉素在β-CD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呈AL型,包合物组成摩尔比为1∶1。温度升高,氯霉素-β-CD包合物的形成常数Kf减少,包合物生成能(ΔG)增大,反应热(ΔH)为-60.53KJ/mol。包合过程为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2.
β—环糊精与氯霉素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β-环糊精与氯霉素在水常识 的包合反应,测定紫外吸收光谱变化值(A),用连续递变法测定包合物组成的摩尔比,实验证明:氯霉素在β-CD水溶液中的溶解度曲线呈A型,包合物组成摩尔比为1:1。温度升高,氯霉素-β-CD包含物的形成常数Kf减少,包的生成能(G)增大,反应热(H)为-60.53KJ/mol。包合过程为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3.
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抗瘤酮A10-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显微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差热分析等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并用紫外光谱法测定包合物的含药量。结果表明,抗瘤酮A10-β-环糊精包合物形成,β-环糊精(β-CD)对抗瘤酮A10的包封率为75.42%,包合物中抗瘤酮的含量为13.47%,抗瘤酮A10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至739mg/L  相似文献   

4.
柴胡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溶液的t0.9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预测柴胡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溶液的有效期。方法:采用经典恒温法测定柴胡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包合物溶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浓度变化及反应速度常数。结果:柴胡挥发油β-CD包合物溶液的Arrhenius方程为:logK=-4003.251/T+8.6010,t0.9为9.92mo;柴胡挥发油单体水溶液其方程为:logK=-3886.951/T+8.4748,t0.9为5.46mo。结论  相似文献   

5.
β-环糊精与阿斯匹林包合反应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β─环糊精(β─CD)的特性,制备了阿斯匹林─β─CD包合物,经粉末X射线衍射法进行鉴定,确证为包合物。通过测定不同浓度β─CD水溶液中阿斯匹林的溶解度,确定其溶解度相图为A_L型,进而计算其热力学参数K、△G ̄o、△H ̄o、△S ̄o.初步探讨了包合作用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6.
羟丙基-β-环糊精对酮洛芬的包合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和鉴定酮洛芬(KPV)/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研究KPF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HP-β-D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KPF-HP-β-CD包合物,摩尔连续递变法测定包合物的组成比例,相溶解度法测定KPF在25,37,45℃恒温条件下在不同浓度HP-β-CD水溶液中的包合稳定常数及相关的热力学常数,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IR)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包合物的摩尔包合比为1:2,相溶解度曲线为AN型,表观稳定常数Kc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表征结果表明形成了包合物,KPF与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且为放热反应。结论:KPF与HP-β-CD可以自发形成包合物,且低温有利于包合物的形成和稳定,形成的包合物能够显著地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提高萘普生的溶出度和生物利用度,对其进行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方法 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及收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包合工艺;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结果 最佳包合条件为:萘普生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1,包合温度70℃,搅拌时间0.5 h.结论 该工艺简便易行,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八角茴香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β-环糊精包合八角茴香油工艺过程,采用L16(3^4&;#215;2^7)正交试验法。通过包合物含油率,以及包合产油率作指标,优选工艺A1B3C4D2,即β-环糊精、油比例为4:1,包合温度50℃,时间2h,干燥前先混合5%淀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萘普生β-环糊精(Nap·βCD)包合物的抗炎镇痛效果。方法:取大鼠或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采用足跖肿胀法、扭体反应法和电刺激痛阈值法测定。结果:Nap与Nap·β-CD包合物测定值t检验,给药后30min小鼠扭体值:25.0mg/kg组P<005,12.5mg/kg组P<005;大鼠痛阈值(给药15h):25.0mg/kg组P<005,12.5mg/kg组P>005;大鼠足跖肿胀率(给药1h):P<001.结论:Nap·β-CD包合物的抗炎镇痛作用优于Nap单体。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包结宫必康冲剂中两种中药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了宫必康冲剂中当归、川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电动搅拌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油与β-环糊精之比为0.5:4(ml:g),包结时间1.5h,搅拌速度2000r/min。用显微镜观察了β-环糊精和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证明确已形成包合物。比较了包合前后挥发油在宫必康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将挥发油制成包合物。能明显提高其在制剂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组成萘普生-聚乙烯吡咯烷酮固体分散的制备与溶出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进行溶解度,、溶出速率测定,导数热重分析(DTG)。结果:固体分散体可提高萘普生的解度和溶出速度。在20min时,萘普生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度为其纯吕的6.71倍,结论:固体2分散法是增大萘普生溶解度,溶出速度的有效方法,利于其新剂型的进一步研制开发 。  相似文献   

12.
用正交设计方法探讨了宫必康冲剂中当归、川芎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电动搅拌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油与β-环糊精之比为0.5∶4(ml∶g),包结时间1.5h,搅拌速度2000r/min。用显微镜观察了β-环糊精和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证明确已形成包合物。比较了包合前后挥发油在宫必康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将挥发油制成包合物,能明显提高其在制剂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聚乙烯吡咯烷酮对药物与β-环糊精包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药物与β- 环糊精(β-CD)包合作用的影响。测定了氯霉素、巴比妥在不同温度、不同浓度PVP和β-CD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及其热力学参数。实验发现PVP增强了巴比妥与β-CD的包合作用,3.0g/LPVP的加入使包合物形成常数增加了67%;但却对氯霉素与β-CD的包合起阻碍作用,降低了β-CD对氯霉素的增溶效应。  相似文献   

14.
毛叶香茶菜醛—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行叶香茶菜醚-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 采用沉淀法在水溶液中制备毛叶香茶菜醛-β-环糊精包合物,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毗旋光度测定证明蚀合物的存在,用连续递变法测定了包合物的组成的摩尔比。结果 用沉淀法可制得毛叶香茶菜醛-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连续递变法证明了包合物的组成摩尔比为1:1。结论 本实验可得到收率较高、较纯的包合物,用连续递变法可确定包合物组成的摩尔比。  相似文献   

15.
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瑛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94-96
目的为增加布洛芬的溶解度及体外溶出度,制成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仪验证包合物的形成。结果形成包合物后布洛芬溶解度明显增加,在布洛芬、布洛芬与β-环糊精相应比例的物理混合物、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3种不同形式的比较中,包合物相对于其他2种形式更适于体外的释放。结论形成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可明显增加布洛芬的溶解度及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_3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变化。方法采用相溶解度法、薄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测定人参皂苷Rg_3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包合作用、包合比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在水溶液中人参皂苷Rg_3与HP-β-CD均可形成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人参皂苷Rg3的苷元部分可能嵌入HP-β-CD分子的疏水性空穴中,两个葡萄糖裸露在环糊精腔外。对包合物进行了鉴定和确证,表明人参皂苷Rg_3与羟丙基-β-环糊精已经形成包合物。人参皂苷Rg_3与HP-β-CD在水溶液中的包合过程可自发进行(△G<0),且为放热反应(△H<0),同时也是熵减过程(△S<0)。结论人参皂苷Rg_3与HP-β-CD在水溶液中可自发形成1∶1摩尔比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溶解度。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将有利于包合作用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尼群地平-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β-环糊精制备尼群地平-β-环糊精包合物, 以提高尼群地平的溶解度。方法:以尼群地平利用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研究饱和溶液法制备包合物的最佳处方工艺。用紫外光谱验证包合物的形成并测定对比其溶解度。结果:最佳包合条件为尼群地平与β-环糊精摩尔比为1∶2, 包合时间为4 h, 包合温度为50℃。尼群地平经β-环糊精包合后,溶解度约为原料药的10.5倍。结论:β-环糊精包合技术可提高尼群地平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苏合香β-环糊精包合物的理化性能。方法:采用薄层色谱,X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理化鉴别,采用HPLC法考察包合物中桂皮酸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薄层色谱图谱显示,苏合香被β-环糊精包合前后的主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包合物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及红外光谱与苏合香,苏合香β-环糊精混合物的图谱具有显著性差异,包合物中桂皮酸在0.1mol/L盐酸溶液,pH6.6和pH7.5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及体外溶出速率均有显著提高,结论:苏合香被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物相特征,与苏合香相比其理化性质有较显著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泽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泽兰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正交试验法对泽兰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工艺条件进行了优选,并以室温留样法考察了包合物的稳定性。结果 该包合工艺的最佳条件为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为6:1,包合温度为80℃,包合时间为3h。结论 包合物在室温下贮藏3个月挥发油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0.
β-环糊精(β-CD)能与药物形成稳定的包合物。通过对薄荷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发现,β-CD对薄荷具有一定的包合作用,且随温度的升高,包合物中薄荷的释放率增加。因此,在服用药品时,随口腔温湿度的变化而释放清凉的薄荷香味。实验表明,薄荷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解法、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薄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