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目的:确定酒渣鼻患者临床各期面部皮损和非皮损处细菌定植情况及其与蠕形螨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00例酒渣鼻患者各期的皮损和非皮损处,进行细菌培养和蠕形螨检查。结果:红斑期皮损处的细菌定植和蠕形螨感染率与非皮损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丘疹脓疱期及鼻赘期皮损处的细菌定植和蠕形螨感染率均高于非皮损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渣鼻患者细菌定植和蠕形螨感染密切相关。结论:酒渣鼻患者皮损处的细菌定植和蠕形螨感染率高于非皮损处,但它不是酒渣鼻发病的始发因素,而是作为继发因素参与和加重酒渣鼻病情。  相似文献   

2.
1103例健康人群及面部皮肤疾病患者蠕形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健康人群和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类固醇皮炎等患者面部蠕形螨的检出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挤压法采集标本并镜下计数。结果95例健康成人和1008例面部疾病患者蠕形螨的总检出率分别为65.26%和77.38%;健康成人检出的蠕形螨均在50条以内;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类固醇皮炎患者的蠕形螨检出率分别为74.91%、91.93%、81.43%和89.58%,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蠕形螨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P0.05,χ2=14.548P0.005,χ2=7.8655P0.01和χ2=16.189P0.005)。结论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类固醇皮炎患者的蠕形螨检出率高于健康成人。  相似文献   

3.
面部皮脂溢出性皮炎及激素依赖性皮炎与蠕形螨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病的相关性。方法使用纯刮法检查200例面部皮肤病患者(研究组),同时检查143例无面部皮损的其他皮肤病人(对照组),比较两组感染情况的差异。结果200例面部皮肤病人蠕形螨感染率59.5%远高于对照组的19.58%(28/143),(P〈0.01)。两组均显示蠕形螨感染无性别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蠕形螨感染率相应增加。纯刮法检查蠕形螨感染的阳性率以颊部最高(45.5%),其次为鼻部(26%)。结论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在面部皮肤病治疗时可配合进行抗蠕形螨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分析酒渣鼻患者鼻部蠕形螨寄生与鼻部皮肤微生物群落的关系。方法 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于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收集酒渣鼻患者与面部健康对照者各14例,酒渣鼻患者中早期8例,中期6例。采集受试者鼻翼和鼻唇沟皮肤微生物样品,提取DNA,采用宏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蠕形螨及微生物reads数的构成比反映菌种相对丰度。计算Shannon指数评估微生物α多样性。分析基于菌种相对丰度的主成分(PCA)以评估β多样性。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蠕形螨与微生物含量间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酒渣鼻组鼻部皮肤蠕形螨相对含量(1.647% ± 0.389%)高于健康组(0.448% ± 0.089%,t = 2.92,P = 0.007)。蠕形螨的相对含量与细菌相对含量呈负相关(r = -0.95,P < 0.001),与真菌相对含量呈正相关(r = 0.76,P < 0.001)。酒渣鼻组鼻细菌、真菌群落Shannon指数(0.91 ± 0.17、1.261 ± 0.045)显著高于健康组(0.47 ± 0.12、0.549 ± 0.071,t = 2.17 、8.48,P < 0.05);两组的主成分分析结果示,仅细菌群落显著不同(t = 2.32,P = 0.029),而真菌群落无差异(t = 0.82,P = 0.461)。此外,中期酒渣鼻患者蠕形螨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早期(t = 6.56,P < 0.001);早、中期患者中细菌和真菌的Shann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主成分分析结果示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蠕形螨在鼻部皮肤的寄生可能影响鼻部皮肤微生态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扫描(CLSM)在面部毛囊虫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对180例拟诊为脂溢性皮炎、酒渣鼻样皮炎、痤疮等患者分别进行CLSM及蠕形螨直接镜检,比较两者阳性率的差异。结果:CLSM检测蠕形螨阳性率为68.9%,直接镜检阳性率为5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SM蠕形螨检测阳性率高于直接镜检,且具有无创、高分辨、可多点重复操作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20 0 2 2 86 4 我国虫媒性皮肤病及其治疗 (综述 ) /周吉礼 (山东滨州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 )∥皮肤病与性病 .-2 0 0 2 ,2 4 (1) .- 16~ 18螨类引起的皮肤病有疥疮、蠕形螨 (酒渣、毛囊炎、痤疮、脂溢性皮炎 )、恙螨性皮炎及革螨性皮炎、蜱性皮炎、虱蚤性皮炎、毒毛虫性皮炎、皮肤蝇蛆病、啮虫性皮炎及其他虫咬性皮炎等。参 16  (张孝友 )2 0 0 2 2 86 5 徐闻县人体蠕形螨感染情况调查 /周大森(广东徐闻县卫防站计划免疫防疫科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2 0 0 2 ,2 3(1) .- 31共调查 2 178人 ,蠕形螨感染 711例 ,感染率为32 .6 4%。以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 (占 92 .0 4 % ) ;男性感染率为 34.4 1% (42 7/ 12 4 1) ,女性为 30 .31% (2 84 /937) ;以 2 6~ 4 5岁组感染率最高 (38.76 % ) ;教师偏高为 4 1.90 % ;以鼻唇沟和颊部为主要感染部位 ;酒渣鼻的蠕形螨感染率为 95 .0 0 % ,可见酒渣鼻与蠕形螨感染有一定关系 ,且蠕形螨感染者大多数有面部痒...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二硫化硒洗剂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伴重度人体蠕形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SAS 8.0软件将面部脂溢性皮炎伴重度人体蠕形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每天予2.5%二硫化硒洗剂外敷,同时外搽0.03%他克莫司软膏(2次/d),治疗2周后,仅予0.03%他克莫司软膏外搽(2次/d)继续治疗2周。对照组(50例)外搽0.03%他克莫司软膏,方法、用量和疗程均同治疗组。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面部蠕形螨数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88%和8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蠕形螨驱除率(74%)明显高于对照组(16%),而治疗组复发率(13.64%)低于对照组(31.71%)。治疗组患者干涩、鳞屑及灼热感发生率(50%)高于对照组(24%),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二硫化硒洗剂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伴重度人体蠕形螨感染疗效肯定,能提高蠕形螨驱除率,降低脂溢性皮炎复发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探索蠕形螨与酒渣鼻的关系.方法 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发表的7篇蠕形螨对酒渣鼻的致病性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酒渣鼻患者的毛囊虫感染率比无酒渣鼻者的感染率高(率差RD=0.32,P=0.02).结论 酒渣鼻患者的毛囊虫感染率比无酒渣鼻者的感染率高,提示可应用杀蠕药物治疗酒渣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eflectance confocal microscopy, RCM)检测面部皮炎患者蠕形螨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皮损表现类型的相关性。方法:皮肤科门诊收集考虑合并蠕形螨感染的面部皮炎患者,使用RCM检测皮损处毛囊蠕形螨感染数量。Spare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蠕形螨感染数量与各种皮损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381例患者(男83例,女298例),男性患者蠕形螨阳性率为74.7%,女性阳性率为72.8%,总阳性率为72.7%。Spareman相关分析提示蠕形螨感染数量与红斑相关系数为0.357(P<0.01),与鳞屑相关系数为0.365(P<0.01)。结论:红斑、鳞屑皮损毛囊蠕形螨数量更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对人体蠕形螨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与挤压法比较检测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的面部丘疹脓疱、毛细血管扩张、痤疮样皮损,或同一部位存在几种皮损患者共100例。采用挤压法和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对每一受试者进行面部蠕形螨检测。结果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检查的蠕形螨检出率为100%,挤压皮脂法检出率为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显微镜能够获得更加精准的人体蠕形螨超微形态结构,这是一种快速、直接、无创的检测方法,其检测效果优于挤压法。  相似文献   

11.
在某工厂随机抽样年龄19~60岁的蠕形螨病患者40例(男28,女12),作为治疗对象.全部病例均有典型临床症状,蠕形螨玻片镜检阳性者.40例中,面部寄生毛囊蠕形螨36例,面部寄生皮脂蠕形螨4例.在同厂随机选择蠕形螨患者40例,暂未给治疗,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面部蠕形螨病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面部蠕形螨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 90例门诊蠕形螨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90例患者男女之比为 0 .5 5 :1,疾病始发年龄平均 3 2 .70± 9.62岁 ,外用糖皮质激素为最常见诱发和加重因素 ;临床主要表现为脂溢性皮炎型和酒渣鼻型。治疗有效率米诺环素组 86.67% ,甲硝唑组 63 .3 3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本病好发于青壮年 ,米诺环素治疗蠕形螨病起效迅速 ,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解析面部皮损、蠕形螨感染虫荷与杀螨治疗效果三者间的关系,探讨蠕形螨病的诊治依据,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方法 对2009年1月-2021年12月前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节肢动物研究室进行咨询的6例蠕形螨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面部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潮红、瘙痒、鳞屑、红斑、丘疹、脓疱和结节等皮损症状,且在病灶部位查见大量蠕形螨,经杀螨治疗症状缓解或痊愈。结论 面部皮损伴随大量蠕形螨寄生且杀螨治疗有效是蠕形螨病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毛囊蠕形螨是酒渣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1]。显微镜下观察毛囊蠕形螨的方法快捷、方便,已广泛用于临床。取材方法有很多种,挤压法应用最多。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法是一种用于研究皮肤角质层简单无创的方法,Forton和Seys应用这个技术在1 cm2皮肤表面检测毛囊蠕形螨,并将此技术命名为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法(SSSB,standardized skin surface biopsy)[2],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鲜有报道,我们采用SSSB法和挤压法两种取材方式检测酒渣鼻患者毛囊蠕形螨,探讨SSSB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反射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RCM)在毛囊蠕形螨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临床52例酒渣鼻患者采用挤压法、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法(SSSB)及RCM进行毛囊蠕形螨检测,并对其阳性率、高螨密度检出率(蠕形螨≥5个/cm~2)及单位面积内毛囊蠕形螨平均密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挤压法、标准化皮肤表层取材法(SSSB)及RCM法的阳性率分别为69.23%、78.85%、100%。单位面积内毛囊蠕形螨平均密度分别为8.21±6.45、16.22±13.12、410.8±203.2。结论:RCM法在毛囊蠕形螨检测中是一种更为敏感、准确、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观察玫瑰痤疮患者治疗前后毛囊蠕形螨数量的变化。方法:收集我科50例玫瑰痤疮患者,治疗前后分别用RCM对其面部特定部位进行毛囊蠕形螨的检测。结果:50例患者均检出毛囊蠕形螨,5 mm×5 mm扫描面积下,治疗前后毛囊蠕形螨总数分别为91.60±25.57和42.95±10.20,受累毛囊数量分别为33.38±8.10和21.05±4.9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着治疗及临床症状的改善,玫瑰痤疮患者毛囊蠕形螨感染数量下降。  相似文献   

17.
酒渣鼻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学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幽门螺杆菌及蠕形螨与酒渣鼻的关系受到重视 ,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释放某种血管活性物质 ,在遗传易感性体质者中引起红斑及毛细血管扩张 ,蠕形螨大量侵入刺激炎症反应 ,形成丘疹脓疱及鼻赘。各种对酒渣鼻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不是通过杀灭微生物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 0 130 12 人体蠕形螨取螨器检查方法介绍 /袁方曙(山东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1,34(2 ) .- 144~ 145选取 378例正常人和就诊者 189例 (痤疮、酒渣鼻、脂溢性脱发 ) ,同时接受刮片式取螨器、指甲挤压和透明胶带三种方法检螨 ,比较效果。镊式和刮片式“医用面积定量取螨器”是根据组织学和力学原理设计制作 ,不仅可以合理地加压用力 ,而且取检面积大 ,不损伤皮肤。该器检出率高于其他方法。图 1表 3参 6 (张孝友 )2 0 0 130 13 蠕形螨感染 5 4 2例调查分析 /杨新华 (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军医学院病原教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酒渣鼻患者血清中的抗HP IgG抗体.方法采用AssureTM H.pylori IgG抗体层析板测定慢性荨麻疹和酒渣鼻患者血清中的抗HP IgG抗体,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18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有121例抗HP 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65.05%,其中有88例提示为现症感染;38例酒渣鼻患者血清中有32例抗HP 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84.21%,其中有21例提示为现症感染;正常对照组血清40例有11例抗HPIgG抗体阳性,阳性率为27.50%.结论慢性荨麻疹组患者血清中抗HPIgG抗体阳性率为65.0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7.50%(P<0.01);酒渣鼻组患者血清中抗HP IgG抗体阳性率为84.21%,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7.50%(P<0.01).  相似文献   

20.
在人身上有两种蠕形螨,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该螨呈梭形,雌螨作通向毛囊(毛囊蠕形螨)或皮脂腺(皮脂蠕形螨)的通道,并在那里产卵,大约60小时后卵孵化,以后有二个若虫阶段,整个生活史大约15天。成螨以食毛囊或皮脂腺腺泡的细胞内容为生。在世界的各个地区,不同人种和不同年龄组的人中都曾发现这两种蠕形螨,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螨的流行有所增加。最常见的寄生部位是鼻唇沟、鼻和眼睑,较多受累的部位有头皮、外耳道、乳头和生殖器区。在身体皮脂腺数目多,皮脂产量大的部位发现蠕形螨最为集中,其传播可能是通过人与人的接触。据作者所知口腔组织中出现蠕形螨以前未见报告,本文报告一例发生于口腔粘膜异位皮脂腺蠕形螨患者,为65岁男性,因两侧颊粘膜有多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