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后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43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记录术前眼轴长度、术前视力,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屈光度数与预留屈光值接近,平均绝对屈光误差≤±1D;裸眼视力≥0.3者占72.09%,有46.51%术眼裸眼视力≥O.5。随访中无视网膜脱离等致盲性并发症。结论通过术前精确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屈率,超声乳化+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安全性高,预测性较好,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总结 ,分析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6 9例 (93眼 )眼轴 >2 6mm的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施行角膜内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 1个月裸眼视力≥ 0 4者 5 5只眼 (5 9 14 % ) ,矫正视力≥ 0 4者 6 7只眼 (72 0 4 % )。结论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 ,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手术安全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TORIC人工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效果.方法 分析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TORIC IOL植入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0.75D的患者115眼,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个月测量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余视力、残余散光及IOL轴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IOL及一元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植入TORIC IOL后角膜散光较术前减少98%.结论 TORIC IOL植入矫正角膜散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Toric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50例(50眼),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术眼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残余散光、角膜散光、IOL轴位偏离度等。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裸眼远视力≥0.8者34例(87%),裸眼远视力≥0.6者46例(92%),术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后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0.67±0.08)D明显小于术前角膜散光(3.34±0.27)D(P<0.05);术前预计残余散光(0.72±0.09)D与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0.67±0.08)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散光(3.29±0.09)D与术前(3.34±0.12)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IOL轴位平均偏离(3.12±1.29)°。结论对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有角膜散光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减少总和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及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 5例 (3 0眼 )眼轴长 >2 5 .5mm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 ,其中II级核 8眼 ,III级核 1 8眼 ,IV级核 4眼。采用巩膜隧道式切口及囊袋内超声乳化术 ,并植入人工晶体 (IOL)。结果 :术后 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 0 .5者 1 8眼(60 % ) ,手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和房水混浊 ,均很快消退。结论 :超声乳化摘出术适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术前精确测量眼轴和计算IOL度数是提高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重要因素 ,也需要术者具有熟练的手术技巧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郭照洪  宋爱平  王宏  侯祺 《中外医疗》2011,30(11):15-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26例(637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526例(637眼)术后1d裸眼视力平均0.68±0.16,裸眼视力≥0.5者占78.18%;≥1.0者占25.27%;术后3个月复查裸眼视力≥0.5者占86.03%;≥1.0者占29.51%;526例患者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反应性葡萄膜炎、暂时性高眼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疗效确切,术中规范操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赵凤琴  王玲  滕臣 《重庆医学》2011,40(6):555-556
目的探讨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35例(896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的视力改变、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3者占89.62%,≥0.5者占78.01%;术后3个月视力:≥0.3者占93.97%,≥0.5者占85.71%。IOL植入率为99.89%,其中普通折叠IOL植入率为43.86%,非球面折叠IOL植入率为4.02%,可调节折叠IOL植入率为2.01%。主要并发症有术中浅前房12眼,悬韧带断裂2眼,后囊膜破裂48眼;术后早期角膜水肿76眼,色素膜炎7眼;术后中、晚期黄斑囊样水肿6眼,视网膜脱离1眼,后囊膜混浊97眼;未发生核坠落、角膜失代偿、眼内炎性反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难度较大,但只要严格规范操作、正确处理并发症,就能够保证手术效果,满足患者的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3例(4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随访观察,分析术后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天及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79.2%及89.6%,术中主要并发症是晶状体后囊膜破裂2眼,虹膜损伤1眼;术后主要并发症是角膜水肿3眼,色素膜炎 2 眼.结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马晓瑜  曹英 《中外医疗》2013,32(8):44-45
目的探讨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观察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对43只眼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记录其术后效果。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4者12眼(28%),0.1~0.4者28眼(6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眼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学习和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途径及可行性.方法 对近期117例134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术后视力,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本组134眼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者96眼,占71.6%;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0.5者123眼,占91.7%;术中后囊破裂9眼、无晶体核沉入玻璃体腔;角膜水肿15眼,无角膜失代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术是白内障患者的最佳选择,只要手术者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规范学习,精心施术,就能熟练掌握这项技术.超声乳化术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经验,分析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眼轴大于26mm的105例121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一个月矫正视力≥0.5者67眼,占55.4%,0.1~0.4者49眼,占40.5%,〈0.1者5眼,占4%。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一般较少。眼底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最重要的因素。结论 本方法用于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具有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应注意患者心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58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技术吸出白内障,并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随访患者视力和屈光度的变化,分析相关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柱镜、球镜屈光度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同时能够矫正高度近视,手术安全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3月~2011年10月武进人民医院眼科高度近视的老年性合并白内障患者67例(80眼),年龄40~86岁,平均66.4岁,行角膜缘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77眼通过3.2mm切口植入折叠式或非球面人工晶体,3眼通过5.5mm切口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体。植入的人工晶体屈光度为0.00~+10.0(平均5.68)D。使用SPSS 14.0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后1月视力情况。结果术后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95.0%患者术后1月视力明显提高,仅有4人裸眼视力<0.1。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低、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方法63例68眼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行反眉状隧遂道式自闭性切口行超声乳化摘除术,5.5mm切口植入人工晶体,眼轴26mm-30mm者38眼,>30mm者30只眼。随访0.5年-2年,观察超声能量、时间、术后不同眼轴视力和并发症。结果:眼轴26mm-30mm组术后3月视力≥0.5者34只眼,占89.5%;>30mm组术后3月视力≥0.5者15只眼,占50.0%。后囊膜破损并玻璃体溢出3只眼(4.4%)半年后发生视网膜脱离2只眼(2.9%),角膜水肿11只眼(16.1%)。术后3个月视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低、负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功能,但>30mm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效果和体会。方法:对61例(78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记录眼轴长度,轴长≤29mm的51眼为A组,>29mm的27眼(34.6%)为B组,术后记录视力,观察手术并发症,术后眼部情况。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包括纠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1个月视力0.3以上者达73.1%,其A组42眼(82.4%),B组15眼(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手术方式,尤其适合在基层开展。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眼轴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胡庆军  李蕊  邓青  田蓓 《北京医学》2011,33(8):671-673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56例(86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按眼轴长度分为A组(26~29mm,54眼)和B组(>29mm,32眼).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前手动-0.3,屈光度-10.00~23.00 D.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植入折叠人工晶体于囊袋内,术后1 d、1周、1个...  相似文献   

17.
禤中宁  雷进民  张家  林辉跃 《广西医学》2002,24(9):1343-134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眼轴≥26mm的48例55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施行巩膜隧道切口的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339眼(70.5%);术中2眼后囊膜破裂,术后6个月有1眼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降低手术中后囊膜破裂及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较大切口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6例(5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MIOL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对照组(IQ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检测术前视力、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屈光状态,问卷调查术后视近时对眼镜的依赖程度及患者的主观视觉症状。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整体满意度、眩光、夜间视物模糊及色觉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OL组裸眼近视力,视近距时满意度和视近距时脱镜率,MIOL组优于IQ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相比,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AcrySof IQ ReSTOR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近距离工作脱镜率高。  相似文献   

19.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和探讨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28例56眼。术前屈光度(等效球镜)为-7.0~-22.50D,平均(-12.42±3.50)D。散光0.37~6.5D,平均(1.92±1.32)D。所有患者随访3~24个月。术后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眼前部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病例术后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等值球镜,0.25~1.50D,平均(0.534±0.408)D。散光度0.25~1.50D,平均(0.564±0.289)D。术后并发症:4例7眼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经降眼压治疗,3~4天后眼压正常。结论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及散光效果确切,预测性好,手术安全。高度近视,尤其是超高度近视以及角膜薄不适合准分子激光矫正的患者是理想的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