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放射免疫显象技术的出现,为肿瘤的诊断、定位、预后和疗效判断以及随访提供了新的手段,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国外对其研究正方兴未艾,在国内,我们首先报道了分泌AFP肿瘤放射免疫显象。本研究报告I标记抗CEA单克隆抗体在移植人结肠癌裸鼠的体内定位,I标记抗AFP多克隆抗体、抗卵巢癌多克隆抗体和抗CEA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抗肿瘤McAb3D5和抗CEA McAb对肺癌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抗肿瘤单克隆抗体McAb 3D5和抗CEA单克隆抗体,对101例肺癌手术切除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抗肿瘤单克隆抗体McAb 3D5可与63.4%的肺癌标本反应,且对肺鳞癌有较高的阳性率。抗CEA单克隆抗体可与77.2%的肺癌起反应,特别对肺腺癌有较高的阳性率。两种单克隆抗体不具相同抗原性,联合应用时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3.
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单克隆抗体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并获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鼠-鼠单克隆抗体在治疗和诊断上存在一定缺点,故制备人-人单克隆抗体的问题已引起世界科学家的重视。迄今未取得重大突破。我们进行了抗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人-人杂交瘤细胞株的建株研究,并初步获得了三株抗出血热病毒的人-人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4.
1.1 试剂和仪器美国BD-Facscan型流式细胞仪,鼠抗人CR1(CD35)单克隆抗体购自丹麦Dako公司,羊抗鼠IgG(FTTC)购自华美生物工程公司,鼠抗人CD59(R-PE)、CD2(FTTC)单克隆抗体均购自美国BD公司。  相似文献   

5.
胃癌MG7抗原表达的意义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鼠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对74例胃癌、23例癌旁肠化粘膜和18例正常胃粘膜作了ABC免疫组化。本文尚观察到随着抗原表达强度的增加,胃癌五年生存率逐渐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MG7鼠抗人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与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鼠抗人OX40单克隆抗体.方法 以本室纯化的OX40胞外段融合蛋白免疫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分泌鼠抗人OX40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阳性克隆.用杂交瘤细胞接种小鼠腹腔诱生腹水,腹水经饱和硫酸铵纯化沉淀后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的Ig类别.SDS-PAGE分析抗体的纯化程度,用免疫组化技术鉴定单克隆抗体与表达有OX40分子的组织及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情况.结果 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鼠抗人OX40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细胞株诱生的小鼠腹水纯化后抗体纯度较高,Ig类别为IgG,蛋白浓度为6.129g/L.制备的单抗经淋巴细胞免疫组化及炎性淋巴组织免疫组化技术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该抗体与OX40单克隆抗体标准品制剂相比具有类同的特异性.结论 成功获得能稳定分泌鼠抗人OX40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纯度和活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研究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对胰腺癌体内给药的抗肿瘤活性,为hMIC-l抗体应用于肿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2种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和SW1990各腋窝皮下接种24只Balb/c裸鼠,共计48只皮下接种荷瘤裸鼠分别随机共分为8组,每组6只荷瘤鼠。模型对照组荷瘤裸鼠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NS,Biw,ip×8),阳性对照组荷瘤裸鼠腹腔注射键择(50 mg/kg,qw,ip×4),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组分别荷瘤鼠尾静脉内注射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10 mg/kg,Biw,ip×8)共4周或(2 mg/kg,Biw,ip×8)共4周。观察荷瘤裸鼠日常表现、肿瘤生长、实验后肿瘤组织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荷瘤裸鼠尾静脉内注射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组裸鼠(10 mg/kg,Biw,iv×8)肿瘤生长缓慢,瘤体明显小于模型对照组,并呈现量效关系。镜下观察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组实验后肿瘤组织切片胰腺结构破坏,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肿瘤细胞明显坏死,细胞溶解。结论尾静脉内注射鼠抗人hMIC-l单克隆抗体(10 mg/kg,Biw,iv×8)能有效抑制裸鼠移植人胰腺癌PANC-1肿瘤生长,使瘤组织坏死、结构破坏。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抗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对79例在纤维胃镜检查时抽取的胃液测定其胃液CEA含量,以探讨对胃癌的诊断意义。结果提示抗癌胚抗原单克隆抗体提高了对胃癌检查的敏感性。胃液CEA与血清CEA量对照,胃癌患者胃液CEA高于血清。该法测定表明对胃癌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检测了206例各种病人血清和胃液中癌胚抗原(CEA)的含量,胃癌患者血清和胃液CEA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及良性胃病患者.非胃癌的其它恶性肿瘤患者胃液CEA含量无增高现象。这些结果表明检测胃液CEA含量可用于胃癌的辅助诊断、疗效评价、术后监测和胃癌高危人群的筛选。在胃癌患者中血清CEA阳性率低于胃液,故同时检测血清与胃液CEA可提高胃癌诊断的阳性率.对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特异性抗hMAM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制基于hMAM的乳腺癌早期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以纯化的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间接ELISA法及免疫组化法筛选出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hMAM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结果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2株能分泌特异性抗hMAM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hMAM-A2及hMAM-B7,其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亚类均属于IgG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2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与34kDa处的hMAM抗原形成单一的蛋白质显色条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其仅与乳腺癌组织呈阳性反应,与其他肿瘤组织不发生交叉反应。结论利用鼠-鼠杂交瘤技术成功的制备了2株稳定分泌高效价、高特异性抗hMAM的杂交瘤细胞株。  相似文献   

11.
应用抗癌胚抗原(CEA)和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_3)对大肠癌以及腺瘤等良性病变的结肠粘膜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PAP法)研究.结果CEA在大肠癌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组织中阳性率为100%,在正常结肠组织和其它非腺瘤的良性病变组织中良性率为33.33—60.00%,在轻、中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组织中分别为74.58%和84.62%.MC_3相应抗原在大肠癌中阳性率为100%,在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44.07%、69.23%、100%,在正常结肠粘膜及良性非腺瘤性病变组织中阳性率为0—22.22%.以上结果表明MC_3和抗CEA两种单克隆抗体在识别恶性肿瘤方面的敏感性均佳,但MC_3特异性远优于抗CEA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2.
李培武  王先坤  寇治民  张有成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41-11,431,145
目的:探讨单克隆抗体联检在诊断胃癌阴性淋巴结微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鼠抗人细胞角蛋白(CK)-19单克隆抗体,鼠抗人上皮膜抗原(EMA)单克隆抗体,鼠抗人癌抗原CA72-4(TAG-72)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法对65例可切除性胃癌患者的385枚阴性淋巴结进行微转移阳性表达检测,对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统计。结果:三种单克隆抗体联检出17例(26.2%)胃癌的33枚(8.6%)淋巴结有微转移。弥漫型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度(38.9%)明显高于肠型胃癌(10.4%)。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侵袭胃壁深度有关。有微转移的5年生存率(65.3%)明显低于无转移者(87.4%),预后较差。结论:单克隆抗体联检可以提高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出度,提高临床病理分期准确性,指导术后综合治疗,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3.
系列抗CEA单克隆抗体决定簇图谱分析已显示了抗体的特异性与决定簇的协同性。据此,我们构建了一种抗CEA特异决定簇单抗C_(228)蓖麻毒素A链的免疫毒素。体外细胞毒检测发现,表达对应抗原的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10 2例手术切除人脑胶质瘤组织标本中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 ) p53、p2 1ras及 EGFR蛋白的表达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组织标本 :收集本院 1990~ 1997年手术切除脑胶质瘤标本 10 2例 ,经 10 %甲醛溶液固定 ,石蜡包埋 ,连续切片 ,HB染色并经病理诊断证实胶质瘤无疑 (按WHO脑瘤分类 )。另取 14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1.2 试剂与染色方法 :鼠抗人 PCNA单克隆抗体为美国 ZYMed公司产品 ,鼠抗人 p53( D— 1)、p2 1ras、单克隆抗体为 Dako公司产品 ,EGFR多克隆抗体为美国 SANTACRUZ公司产品 ,A…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CEA、SF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66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51例,用ECLIA法检测其血清CA153、CA125、CEA、S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在乳腺癌组中CA153、CA125、CEA、SF的阳性率分别为56.1%,31.8%,22.7%,71.2%.联检时CA153+SF、CA153+CEA和CA153+CEA+SF阳性率分别为72.7%、68.5%和86.4%.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血清CA153+CEA+SF联检可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阳性率,是诊断乳腺癌的较好的实验室检测组合.  相似文献   

16.
Wake Forest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从具有抗肿瘤生长能力的特定种株小鼠体内提取的白细胞,移植到患有肿瘤的普通实验室小鼠体内后,能够完全治愈病鼠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制备并鉴定抗酵母菌烯醇化酶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方法用面包酵母烯醇化酶做抗原,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并采用ELISA法对单克隆抗体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建立了2株持续分泌抗面包酵母烯醇化酶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3G5-F3-F5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的最高稀释度达1:12 800;单克隆抗体的重链属IgG1亚类,轻链属K型;Western Blotting证实单抗能与面包酵母的烯醇化酶抗原(4.8×104)特异性地结合.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抗酵母菌烯醇化酶杂交瘤细胞株单克隆抗体,为快速诊断系统性念珠菌感染打下了实验基础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自单克隆抗体问世以来,以放射性核素标记特异性抗体,进行恶性肿瘤的放射免疫显象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目前,普遍的观点是~(111)In是用作放射免疫显象较为理想的核素。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单位在应用核素~(131)I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在结肠癌的诊断上,选用的单抗多为抗CEA抗  相似文献   

19.
用抗小鼠T细胞单克隆抗体C⑩(McAb C⑩)和补体在体外预先处理供鼠淋巴细胞后再转输给异品系新生小鼠或相应F_1成年小鼠,能明显抑制或预防受鼠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表现为脾指数和自发性~3H-dT掺入量接近阴性对照组。用McAb C⑩和补体预先处理亲代小鼠淋巴结细胞后与F_1小鼠细胞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时也出现明显抑制。体内外实验结果提示,移植前用抗全T细胞McAb和补体清除移植物中的T细胞能有效地预防GVHR。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旋毛虫免疫学研究。国内外许多实验室已建立了抗旋毛虫生活史各个阶段不同成分的单克隆抗体(McAb)细胞株。这些McAb主要是用于分析旋毛虫抗原,筛选和提纯保护性抗原,研制旋毛虫疫苗和免疫诊断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