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血清瘦素(leptin)的变化。方法:对93例肾小球疾病患儿(排除肥胖患儿)清晨空腹测血清leptin,其中肾病综合征33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1例、紫癜性肾炎29例;并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血尿素氮及肌酐、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设正常对照组26例均为健康体检儿童,清晨空腹测血清leptin。分别比较3组疾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leptin差异,3组疾病之间血清leptin的差异;分析血清leptin与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血尿素氮及肌酐、尿NAG酶之间的关系。结果:3种疾病患儿的血清leptin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组升高最明显(P<0.01);血清leptin与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与血尿素氮及肌酐、尿NAG酶无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的血清lepti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血清leptin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肾脏滤过吸收功能状态的一个间接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华  马青山 《吉林医学》2011,(4):712-713
目的:探讨以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0例以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发病前有明确的前驱感染史,28例患者按急性肾炎常规处理后达到临床缓解,2例具有严重临床表现经肾活检证实伴有严重病理改变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达临床缓解。结论:以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大多预后良好,无需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3.
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急性肾小球肾炎1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特征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238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8例急性肾小球肾炎中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有19例,占7.18%,该病临床上除具有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外,大多还具有链球菌感染证据,伴肉眼血尿、低补体血症,非凹陷性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病理特点除与典型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类似外,电镜检查还可发现足突细胞融合,绒毛化,治疗上大我经对症治疗后即可缓解,结论: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兼有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治疗上不必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但伴有突细胞融合,绒毛化的需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该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朱铁锤 《当代医学》2011,17(36):128-128
目的研究和分析肾病综合征表现的急性肾小球肾炎鉴别方式。方法共计24例急性肾小球肾炎误诊为肾病综合征患者,通过行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包括:局麻,B超下行肾穿刺,标本固定、切片,通过HE、六胺银、Masson和免疫荧光染色进行疾病分析。结果 HE染色:肾小球内增生的细胞主要为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免疫荧光检查可见沿毛细血管壁和系膜区有弥漫粗颗粒免疫复合物沉积其中主要成分是IgG和C3,IgA和IgM少见。电镜检查可见上皮细胞下有"驼峰状"电子致密物沉积。PSGN病理改变呈自限性。结论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明显的急性肾炎可出现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凹陷性水肿。通过尿检动态观察、血清补体检测及病理学检查可与肾病综合征相鉴别。  相似文献   

5.
王海英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816+1818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各类肾病患者150例临床检验资料,根据肾病不同分型,分为对照组、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结果:糖尿病肾病组、高血压肾病组、急性肾小球肾炎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RBP、Urea、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时糖尿病肾病组、高血压肾病组、急性肾小球肾炎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RBP阳性率高于Urea、Cr阳性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早期诊断价值较高,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肥胖相关性肾炎临床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肥胖相关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其肾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免疫荧光观察及测量肾小球垂直直径。结果 3例肥胖相关性肾炎患者均存在蛋白尿,甚至肾病综合征,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升高。镜检可见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结论 肥胖相关性肾炎属少见肾病,患者临床常表现为蛋白尿、肾病综合征,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或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肥胖相关性肾炎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所造成的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对此要进行比较进行探讨。结果: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大约占同时期住院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患儿总数比例的18.6%和35%。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合并肾炎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上都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但对蛋白尿持续时间、性别与原发性肾病来说具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儿童支原体感染先关性的肾小球肾炎临床的表现比较多,可以根据肾小球肾炎的轻重不同来选择,也可以是为慢性的肾病综合征或是迁延性肾小球肾炎;儿童支原体相关的肾小球肾炎通过临床经验比较轻,没有进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相似文献   

8.
移植肾发生肾小球肾炎大体上可分为①移植前肾小球肾炎复发;②与排异反应有关的肾小球肾炎;③与抗淋巴细胞血清(或球蛋白)有关的肾小球病变三种。第一种,肾小球肾炎的再发生已有很多的报道。Glassock等报告一卵双生儿25例肾移植中,原病为肾小球肾炎的19例有11例出现同样的肾小球肾炎再发。就再发生的肾小球肾炎的类型来看,目前已知者有抗肾小球基底膜(GBM)型肾炎、IgA~IgG型肾病、紫瘢性肾炎、膜性增殖型肾小球肾炎及肾小球微小变化型肾病综合征等。这些类型之中,如为免疫复合体型肾炎,若移植前后的免疫复合体不相同,则非真正的再发,但是由于其临床病理表现很相似,目前姑且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为儿科常见病。我科1994年6月~1995年10月收治病人61例,全部给予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检测,测定结果表明肾病综合征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存在着明显差异,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急性肾小球肾炎43例,男25例,女18例,年龄4~13岁,其中非典型肾炎7例。肾病综合征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8个月~12岁,其中病程超过1年以上曾不规则用过激素并反复复发6例。所有的病例均排除紫瘢型肾炎、乙肝肾炎、狼疮肾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61例病人均符合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脂蛋白(a)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56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59例终末肾功能衰竭患者、79例健康体检人员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结果与正常健康体检人员相比较,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终末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脂蛋白(a)测定对肾脏疾病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志娟  包瑛  黄惠梅  唐筠  张敏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33):4134-4137
目的 探讨肾病水平蛋白尿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儿的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确诊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肾病水平蛋白尿并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的21例患儿(肾病水平蛋白尿组)的诊治资料,选择同期80例非肾病水平蛋白尿患儿(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的诊治资料,总结肾病水平蛋白尿组肾脏病理检查特点,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肾病水平蛋白尿组患儿肾脏病理光镜检查显示均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9例(42.9%)有新月体形成,但比例均<10.0%;电镜检查显示上皮下“驼峰”样电子致密物沉积,其中1例电子致密物沉积较多。免疫荧光检查显示仅9例(42.9%)有C3沉积(≥++)而无IgG沉积,2例伴明显的IgG沉积(≥++)。肾病水平蛋白尿组肉眼血尿发生率、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高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清蛋白水平、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阳性率低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P<0.05)。肾病水平蛋白尿组患儿除了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外,6例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均未使用激素治疗。肾病水平蛋白尿组肉眼血尿消失时间、水肿消退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及补体恢复时间长于非肾病水平蛋白尿组(P<0.05)。结论  肾病水平蛋白尿的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儿AKI发生率更高,近期预后良好,仅少数遗留镜下血尿。  相似文献   

12.
报告了经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的51例儿童肾活检病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37例(72.6%),继发性肾炎9例均为过敏性紫癜肾炎(17.6%),急性肾小管坏死5例(9.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占原发性肾炎的86.5%,其中IgA肾病(IgAN)21例占65.6%(/32)。IgAN12例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7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5例急性肾小管坏死,3例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对检查结果及小儿肾活检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清脂蛋白(a)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56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4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59例终末肾功能衰竭患者、79例健康体检人员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脂蛋白(a).结果 与正常健康体检人员相比较,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病综合征患者、终末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脂蛋白(a)测定对肾脏疾病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了解IgG亚类及与IgM比值在肾脏病患者血清中变化的意义。方法:采用美国Backman ARRAY 360型速率散射比浊仪,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炎及慢性肾炎患者血清IgG1、IgG2、IgG3、IgG4、IgG、IgA、IgM、C3、C4、IgG/IgM比值、IgG1/IgM比值和IgA/IgM比值。结果: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IgG1、IgG2、IgG3、IgG4、IgG及C3、C4、IgG/IgM、IgG1/IgM比值均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IgG2、C3、IgA/IgM比值均降低,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中只有IgG2降低,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IgG/IgM比值、IgG1/IgM比值对肾病综合征特别是拒绝肾活检患者,IgA/IgM比值和C3对急性肾炎患者以及IgG2的测定对慢性肾炎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上起病急,有血尿、蛋白尿等;而慢性肾炎临床上可表现多种多样,自无症状的蛋白尿到明显的肉眼血尿,或肾病综合征,甚至尿毒症。为了寻找早期诊断方法,我们对59例急性、慢性肾炎的病人,同时做~(131)I-OIH肾图及尿白蛋白(Alb)、免疫球蛋白G(IgG)、β_2-微球蛋白(β_2-MG),简称尿三蛋白,进行放免测定(RIA),来评价肾炎患者的肾功能。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5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5例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人均临床确诊者。54例慢性肾炎患者:男30例,女24例。 2.方法:~(125)I-β_2-MG试剂盒由中国同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IgA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类型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评价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0例有肾穿刺活检适应症的患者行B超介导下肾活栓,并作光镜、免疫组化检查,对其中确诊为IgA肾病者作病理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102例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21侧,急性肾小球肾炎者3例,血尿者12例,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者2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者37例,妊娠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者1例,肾病综合征伴急性肾功能不全者1例。而病理类型轻微病变型为18例(17.65%);系膜增殖型为19例(18.63%);系膜增殖型伴局灶节段性硬化为31例(30.39%);增生硬化型为9例(8.82%),FSGS型为13例(12.75%)。结论IgA肾病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病理表现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相符,肾活栓对明确肾脏疾病的病理类型,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IgAN)是指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广泛沉积在肾小球内系膜区及/或毛细血管袢内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炎(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肝硬化等所致的继发性肾病),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或孤立发作性肉眼血尿,持续性镜下血尿、蛋白尿、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多种表现,为国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 本病于1968年由法国学者Berger首先报告,故又称Berger氏病,此外还有IgA肾炎,lgA—IgG肾炎,系膜IgA肾炎,IgA相关性肾炎  相似文献   

18.
陈忠城  李朝霞  陈文思 《广东医学》2007,28(7):1063-1064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转铁蛋白(TRF),IgG及轻链(κ,λ)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25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及40例健康者尿MA,TRF,IgG及轻链(κ,λ)的含量.结果 ①肾病综合征组尿MA,TRF,IgG及轻链κ,λ含量显著高于肾小球肾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肾小球肾炎组尿MA,TRF,IgG及κ轻链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轻链λ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肾病综合征患者予激素治疗后尿MA,TRF,IgG及轻链κ,λ含量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检测尿TRF,MA和IgG及轻链(κ,λ)的含量对肾病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卢飞杏 《海南医学》2001,12(5):83-83
随着血液透析治疗的开展 ,儿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不少见。现将我院几年来收治的 13例儿少血透患者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儿少血液透析患者中 ,男 12例 ,女 1例 ,年龄 6岁~14岁 ,血液透析前均有急性肾衰 (ARF)或慢性肾衰 (CRF) ,13例患者的原发疾病及肾衰情况如表 1:表 1  13例儿少血透患者原发疾病及肾衰类型原发疾病肾衰类型例数1.急性肾小球肾炎 ARF 22 .肾炎型肾病综合征 ARF 23.急性胃肠炎 ARF 14 .蜂刺中毒多脏器衰竭 ARF 15.狼疮性肾炎 ARF 16.急性肾小球肾炎溶血性贫血 ARF 17.急进型肾小球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P-选择素、肾脏损伤分子1(KIM-1)对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效能,分析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病理活检结果分为急性肾损伤组和非急性肾损伤组。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血清P-选择素、尿KIM-1、白蛋白、24 h尿量、24 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尿酸、D-二聚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入院用药史(利尿剂、质子泵抑制剂、抗血小板药);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P-选择素、尿KIM-1对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 10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中合并急性肾损伤28例(28.00%),其中,肾小球轻微病变13例、IgA肾病8例、膜性肾病4例、增生性肾小球肾炎2例、节段性肾小球肾炎1例。72例(72.00%)肾病综合征患者未合并急性肾损伤。急性肾损伤组的血清P-选择素、尿KIM-1、血肌酐、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和使用利尿剂占比均高于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