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对临床常见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应用E—test法对82株念珠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82株念珠菌对卡泊芬净、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90值依次为0.5、1、8、48、0.094、0.19μg/mL。11株光滑念珠菌对上述6种抗真菌药物的MIC50、MIC90值分别依次为0.032、0.19;1、16;〉32、〉32;48、128;0.032、0.032;0.19、0.25μg/mL。结论卡泊芬净在体外较其他常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有更高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光滑念珠菌。  相似文献   

2.
52株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我院非白色念珠菌(non-Candidaalbicans)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用E-test法测定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52株非白色念珠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对52株非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的耐药率为9.6%,MIC50/MIC90为3/16μg/ml;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38.5%,MIC50/MIC90为0.5/2μg/ml。对52株非白色念珠菌2种药物抗菌活性总体一致性为34.6%(18/52),28株(53.8%)对伊曲康唑剂量依赖敏感,但仍对氟康唑敏感。结论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表现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对非白色念珠菌耐药性的监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卡泊芬净国产与进口制剂对引起侵袭性感染的念珠菌属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从29所医院收集了分离自血液等无菌部位的337株念珠菌,包括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等16种念珠菌,采用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对8种抗真菌药物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除1株光滑念珠菌和1株克柔念珠菌对国产卡泊芬净中介外,其余菌株均敏感。不同菌种药敏数据显示,国产与进口卡泊芬净的MIC50和MIC90完全一致,除热带念珠菌外,国产与进口卡泊芬净对其余菌种的MIC分布范围均一致。国产卡泊芬净对常见菌种的MIC50和MIC90为白念珠菌0.064mg/L和0.125mg/L、热带念珠菌0.125mg/L和0.25mg/L、光滑念珠菌0.125mg/L和0.125mg/L、克柔念珠菌0.25mg/L和0.25mg/L,近平滑念珠菌复合体和季也蒙念珠菌的MIC50和MIC90为0.5mg/L和1mg/L,略高于上述念珠菌。分别分析氟康唑敏感和耐药的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棘白菌素类药物的敏感率,发现氟康唑耐药组与敏感组菌株对应的棘白菌素类药物MIC分布范围基本一致,几何均数无明显差异,并且均未发现卡泊芬净耐药菌株。结论卡泊芬净对多数念珠菌属均有较好的抗真菌活性,并且国产与进口卡泊芬净体外抗真菌活性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国产伏立康唑对北京和我国其他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参照CLSIM27-A2和M38-A方案测定伏立康唑对144株酵母和82株产孢丝状真菌的抗菌活性。受试菌株包括念珠菌114株(含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2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0株、曲霉62株(含伊曲康唑耐药曲霉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曲霉)、镰刀菌10株、尖端赛多孢菌10株。结果伏立康唑对念珠菌(不包括氟康唑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阿萨希毛孢子菌的MIC50≤0.5mg/L、MIC90≤1mg/L;而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MIC50和MIC90均〉16mg/L。对曲霉、尖端赛多孢菌的MIC50≤1mg/L、MIC90≤2mg/L,对镰刀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4mg/L和〉16mg/L。结论伏立康唑对多数酵母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氟康唑天然耐药菌株。该药对多数产孢丝状真菌也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包括伊曲康唑耐药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的曲霉以及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尖端赛多孢菌;但其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有一定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5.
孔海深  徐卫益  江琴 《检验医学》2003,18(6):336-339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及酮康唑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Sensititre YeastOne试验板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5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108株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108株念珠菌中达到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耐药标准的分别有8株(7.4%)、15株(13.9%)、2株(1.9%),念珠菌属MIC值分布种间差异较大.白色念珠菌对5种药物的MIC90值最低,60株白色念珠菌中仅2株耐氟康唑,3株耐伊曲康唑,对氟胞嘧啶无耐药株;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MIC值分布呈高值,10株光滑念珠菌中4株耐氟康唑,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7株耐伊曲康唑,且吡咯类之间有交叉耐药.其他菌株,除季也蒙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有一定的耐药(2/6)外,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分布均较低.结论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从尿路感染患者泌尿系统分离的非白念珠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4年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病原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真菌显色平板鉴定,对难以鉴定的菌株用真菌内转录间隔区1~4(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4,ITS1-4)测序分析鉴定。用Sensititre誖Yeast-One比色法检测55株非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米卡芬净、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这9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对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进行唑类药物耐药基因ERG11测序,分析潜在的耐药突变位点。结果:临床分离的55株非白念珠菌,包括26株光滑念珠菌,17株热带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12株。药敏试验表明,临床分离菌株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3.64%(35/55)、50.91%(28/55);而对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2.73%(7/55)、7.27%(4/55)。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T1037A位点苯丙氨酸突变为酪氨酸、T1103C位点苯丙氨酸突变为丝氨酸。结论:尿路感染最常见非白念珠菌是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其构成比超过了白念珠菌,而热带念珠菌ERG11基因T1037A、T1103C位点突变可能是潜在的唑类药物耐药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丝状真菌的药敏试验,探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丝状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从而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测试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我院微生物科近两年内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鉴定并保存的62株丝状真菌的MIC值。结果烟曲霉菌、伏立康唑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值为0.29μg/ml,两性霉素B的MIC均值是1.16μg/ml,伊曲康唑的MIC均值为5.88μg/ml;黄曲霉菌、两性霉素B具有较高的MIC均值(6.39μg/ml),伏立康唑的MIC均值较低,为0.22μg/ml;黑曲霉菌、伊曲康唑具有较高的MIC均值(19.75μg/ml),伏立康唑的MIC均值较低,为0.69μg/ml。对青霉菌,两性霉素B的MIC值较低,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3株青霉菌(占50%)的MIC值大于32μg/ml;毛霉菌和根霉菌,3种抗真菌药物均呈耐药倾向。结论3种抗真菌药物对不同丝状真菌的MIC值存在差异,实验室应加强对丝状真菌的鉴定,并积极开展真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正确、有效地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伊曲康唑及酮康唑体外敏感性。方法 采用SensititreYeastOne试验板以微量稀释法测定上述 5种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 10 8株念珠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10 8株念珠菌中达到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耐药标准的分别有 8株 (7.4%)、15株(13.9%)、2株 (1.9%) ,念珠菌属MIC值分布种间差异较大。白色念珠菌对 5种药物的MIC90 值最低 ,6 0株白色念珠菌中仅 2株耐氟康唑 ,3株耐伊曲康唑 ,对氟胞嘧啶无耐药株 ;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的MIC值分布呈高值 ,10株光滑念珠菌中 4株耐氟康唑 ,3株剂量依赖性敏感 ,7株耐伊曲康唑 ,且吡咯类之间有交叉耐药。其他菌株 ,除季也蒙念珠菌对伊曲康唑有一定的耐药 (2 /6 )外 ,对 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分布均较低。结论 不同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异 ,准确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对于指导临床合理选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抗真菌药物可分为系统性药物和外用药两大类。系统性抗真菌药物进展较快,近期问世的新型抗真菌药物主要有三唑类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以及两性霉素B脂质基制剂,这些药物主要用于侵袭性真菌感染。而外用抗真菌药物中仍以唑类为主,以咪康唑、克霉唑为代表。本文分别对外用和新型系统抗真菌药物进行介绍,其中咪康唑、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均可用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临床常见念珠菌对四种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此类菌株引起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NCCLS M27-A2),测定从临床血液、痰液和尿液等标本中分离的226株常见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226株受试菌对氟胞嘧啶100%敏感,MIC90为≤0.125-0.5μg/ml;168株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的MIC90分别为32μg/ml、1μg/ml和1μg/ml,敏感率分别为90.5%(S88.1% SDD2.4%)、92.3%(S87.5% SDD4.8%)和91.7%;31株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分别为96.8%(S93.6% SDD3.2%)、93.5%(S83.9% SDD9.6%)和100%;16株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均敏感;11株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1.8%(S18.2% SDD63.6%)和72.8%(S36.4% SDD36.4%),而对两性霉素B100%敏感。在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中有3.2%~27.2%菌株对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等唑类药物耐药。结论: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对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在丝状真菌鉴定中的作用,分析常用抗菌药物对丝状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方法收集100株丝状真菌,采用MALDI-TOF MS进行快速鉴定,并与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用E-test法进行丝状真菌药敏试验。结果 MALDI-TOF MS对100株丝状真菌鉴定达到种鉴定水平的有61株(得分≥2.000),达到属鉴定水平的有36株(1.700~1.999),未能鉴定的有3株(1.700);与镜检结果不一致的有1株。两性霉素B对絮状表皮癣菌的90%最低抑菌浓度(MIC_(90))为0.19μg/m L,而对黄曲霉的MIC_(90)32μg/m L。伊曲康唑对断发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的MIC_(90)均0.38μg/m L,而对黑曲霉的MIC_(90)32μg/m L。氟康唑对大部分受试菌株的MIC_(90)均256μg/m L。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对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的MIC_(90)分别≤0.38μg/m L和≤1μg/m L。结论 MALDI-TOF MS技术可快速、准确、高通量检测临床分离的丝状真菌。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对丝状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
致病性镰刀菌体外药敏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用于镰刀菌敏感的抗真菌药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镰刀菌的体外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M38-P方案,用微量稀释法测定40株茄病镰刀菌及6株串株镰刀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即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5-氟胞嘧啶、咪康唑、特比萘芬的敏感性。结果 40株茄病镰刀菌:MIC50:两性霉素B4μg/ml、酮康唑16μg/ml、氟康唑64μg/ml、伊曲康唑16μg/ml、5-氟胞嘧啶64μg/ml、咪康唑16μg/ml、特比萘芬0.25μg/ml,MIC90:除两性霉素B及特比萘芬外,其余药物均与MIC50相同,两性霉素B8μg/ml,特比萘芬4μg/ml。6株串珠镰刀菌的MIC值两性霉素B、氟康唑与茄病镰刀菌MIC50相同外,其余各药均低于茄病镰刀菌MIC50。结论 特比萘芬MIC值较低,有望用于镰刀菌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棘白菌素是脂肽类抗真菌药,通过抑制真菌细胞壁的1-3-β葡聚糖合成而起作用。棘白菌素真菌敏感性试验的方法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根据欧洲药敏试验指南,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对法国临床分离酵母株进行了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体外敏感性试验。本研究收集2005—2006年法国1038株酵母标本大多数(84%)来自血液或其他无菌部位。对所获菌株均再鉴定后进行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最为敏感(MIC90分别为≤1mg/L和≤0.125mg/L);两药对近平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的MIC分别≥2mg/L和≥0.25mg/L。其他90%以上念珠菌能被2mg/L的卡泊芬净和1mg/L的米卡芬净所抑制。两种棘白菌素对地丝菌属的MIC较高(>8mg/L)。两药对新型隐球菌、毛孢子菌属和红酵母属均无抗菌活性。总体而言,米卡芬净的MIC显著比卡泊芬净低(P<0.01)。然而,两药的MIC分布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卡泊芬净MIC低的菌株对米卡芬净也更敏感。与既往文献相类似,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对大多数念珠菌属具有良好的活性,尤其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卡泊芬净和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我院酵母菌对氟康唑等3种抗菌药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使用Etest法测定3种抗真菌药对128株酵母菌的MIC。结果两性霉素B对128株酵母菌的抗菌活性最强(敏感率94.5%,MIC50和MIC90分别为0.25和1mg/L),其次为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前者敏感率92.2%,MIC50和MIC90为2和8mg/L;后者为64.1%.MIC50和MIC90为0.064和0.75mg/L);71株白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98.5%和91.6%;30株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7%、86.7%和19.9%;12株光滑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74.9%和33.3%。结论我院自念珠菌对3种抗真菌药高度敏感,非白念念珠菌对3种抗真菌药表现不同程度耐药,应加强对非白念念珠菌耐药性的监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近年来华东地区分离的新生隐球菌临床株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M27-A3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氟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对新生隐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范围,并通过内转录间隔区(ITS)测序法对检测出的耐药和剂量依赖性敏感(SDD)菌株进行进一步鉴定。结果抗真菌药物对96株新生隐球菌的MIC90(MIC范围)为:氟康唑4(0.5~16)μg/m L,氟胞嘧啶4(0.25~64)μg/m L,两性霉素B 0.5(0.03~1)μg/m L,伊曲康唑0.5(0.03~1)μg/m L,伏立康唑0.25(0.03~0.5)μg/m L,所有耐药菌株及SDD菌株的分子鉴定均为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结论除伊曲康唑外,华东地区新生隐球菌临床株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高,耐药菌株少,不敏感株以新生隐球菌格鲁比变种为主。  相似文献   

16.
高建  陈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388-2389
目的 对临床送检标本分离鉴定出的念珠菌进行细菌构成及药敏结果分析,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送检标本进行 5种常用抗真菌药(5-氟胞嘧啶、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的体外敏感性检测及耐药分析.结果 281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184株,占65.5%,其次是光滑念珠菌50株(17.8%),热带念珠菌19株(6.8%).结论 该院患者念珠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药敏结果显示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敏感性高,对送检标本及时进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可及时、合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和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5所医院念珠菌属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念珠菌属和其他酵母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性及耐药性变迁。方法按CLSI/NCCLS M44-A推荐的纸片扩散法对2001年至2005年8 000株念珠菌属和其他酵母临床分离株进行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药敏试验;并通过BIOMIC软件换算出相应的MIC(mg/L)。结果白念珠菌及非白念珠菌如光滑念珠菌等在临床分离真菌中的分布自2001—2005年未见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001—2005年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变化不大,但光滑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伏立康唑较氟康唑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强的抗菌活性;光滑念珠菌等非白念珠菌的耐药率正在逐年上升;提示对念珠菌属开展耐药性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两性霉素B(AMB)、伊曲康唑(ICZ)、伏立康唑(VRC)和卡泊芬净(CBF)对72株丝状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方法 MIC检测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订的用于产丝孢状真菌的体外药敏方案(M38-P)和(M38-A).AMB、VRC、ICZ在单独用药时分别取100%、100%、≥80%的生长抑制为MIC值,CBF在单独用药时取明确改变真菌菌丝形态的最低浓度作为最小有效浓度.分数抑菌浓度(FIC)评价体外联合效果,FIC=MIC<,联合>/MICA单独+MIC联合/MICB单独.结果 AMB、ICZ、CBF、VRC对72株丝状真菌的MIC90分别为8、4、2、8 μg/ml,AMB+ICZ、AMB+VRC、ICZ+VRC联合用药MIC的范围分别为0.125~16.97、0.245 2~1.25、0.062 5~8.25μg/ml.AMB+VRC对丝状真菌产生协同作用为20.0%~88.9%,优于AMB+ICZ的10.0%~62.5%和ICZ+VRC的20.0%~44.4%(P=0.007<0.05).结论 72株丝状真菌对4种常用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有差异,AMB+VRC优于AMB+ICZ与ICZ+VRC,同样可作为直症感染治疗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9.
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酵母菌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 :研究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对 2 14株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酵母菌收集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住院患者提供的标本。采用酵母菌纸片扩散法敏感试验 ,Mueller Hinton琼脂中补充 2 %葡萄糖和 0 .5mg/L美蓝 ,其他类似于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 (NCCLS)M2 A6细菌药敏试验法。采用BIOMIC仪自动读取平皿抑菌环直径、解释和记录试验结果及核对质控数据。结果 :白念珠菌最常见 ,占 5 4 .7% ,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 18.7% ,光滑念珠菌占 12 .1% ,近平滑念珠菌占 4 .7% ,克柔念珠菌占 3.7%和新型隐球菌占 3.7%。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敏感率为 92 .5 %~10 0 .0 % ,MIC90 均在敏感范围内 (<3~ 8mg/L) ,伏立康唑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的MIC90 为 0 .0 6 4~ 1.5mg/L。结论 :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伏立康唑比氟康唑对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有更高的抗菌活性 ,有较低的MIC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呼吸道念珠菌感染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分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念珠菌。采用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对分离的493株念珠菌进行菌种鉴定,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体外诊断试剂对分离株进行5种常用抗真菌药的体外敏感性检测。结果呼吸道念珠菌感染中以白色念珠菌为主316例(64.09%),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156例(31.64%),近平滑念珠菌11例(2.23%),热带念珠菌10例(2.03%)。对5种常用药(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进行耐药分析,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均有较高的耐药率,唑类药物对试验念珠菌体外抑菌活性较差,其 MIC50、MIC90值较高。除了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对氟胞嘧啶、两性霉素有较低的耐药率以外,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这两种药物的耐药率最低(0.00%)。氟胞嘧啶、两性霉素对试验念珠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活性,其 MIC50、MIC90值较低。结论呼吸道念珠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氟胞嘧啶、两性霉素对念珠菌均保持较高的体外抗菌活性,是治疗真菌的有效药物。同时,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并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