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邹勇  明腾  陈霞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5):545-546
目的 :总结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 1岁以内患儿室间隔缺损 (VSD)伴肺动脉高压 (PH )的效果。方法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12月 ,采用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 4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婴儿 ,其中男 3 7例 ,女 9例。年龄 2 7d~ 12个月 ,平均 ( 5 14± 3 12 )月。体重 3 0~ 8 5kg ,平均 ( 4 98± 1 2 1)kg。室间隔缺损膜周型 3 6例 ,肺动脉瓣下型 8例 ,多发型 (膜周部 +肌部 ) 2例。其中 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9例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 ) ,2例合并PDA、ASD及主动脉缩窄 (COA)。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VSD一期修补和合并畸形矫治术。结果 :全组术后早期 ( 3 0d)无死亡 ,发生并发症 14例 ,发生率 3 0 4%。二次气管插管 4例 ,肺动脉高压危象 1例 ,低心排 2例 ,心律失常 2例 ,纵隔感染、胸骨哆开 2例 ,残余分流 3例 ,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对反复肺炎、心力衰竭 ,药物控制不佳 ,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婴儿 ,可行急诊或亚急诊手术治疗 ,术前必要的调整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5 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VSD)手术矫治的效果和处理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25例5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痛VSD伴肺动脉高压婴儿,经术前恰当处理后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除1例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出院外,其余经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诊结果多数无症状.结论:有症状和(或)重度肺动脉高压的5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VSD婴儿期行VSD修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5 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VSD)手术矫治的效果和处理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25例5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痛VSD伴肺动脉高压婴儿,经术前恰当处理后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VSD修补术.结果:术后死亡1例.除1例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出院外,其余经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诊结果多数无症状.结论:有症状和(或)重度肺动脉高压的5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VSD婴儿期行VSD修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微泵在婴儿先心病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儿先心病行心脏直视术后早期病情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输入一种或多种血管活性药物及其它药物治疗。婴儿的用药量较成人小,对静脉入量的控制也更加严格,微量注射泵(简称微泵)因其用量精确,在婴儿先心病术后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2002年10月-2005年4月共对104例婴儿先心病施行了心脏直视手术,术后均使用了微泵,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04例,男60例,女44例。年龄11d~12个月,平均年龄7.2个月。体重2.5~10kg,平均体重6.8kg。室间隔缺损(VSD)35例,VSD+肺动脉高压(PH)20例,VSD+房间隔缺损(ASD)7例,VSD+动脉导管未闭(PD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岁以内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对492例3--36个月的婴幼儿VSD修补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全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9例(9.9%),心律失常43例(8.7%),肺动脉高压危象22例(4.4%),残余VSD16例(3.2%)。手术死亡26例,主要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严重心律失常。结论: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完善手术操作,采用肺动脉监测等监护措施,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婴幼儿期施行VSD修补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婴儿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并心力衰竭、重症肺炎的急诊手术经验,探讨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7月至2013年6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的53例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合并心力衰竭、重症肺炎行急诊手术的患儿,其中男34例,女19例;年龄2~12个月,平均年龄5.2个月,其中<3个月7例,3~6个月34例,6~12个月12例;体重3~12 kg,平均体重5.5 kg,其中<5 kg 5例,5~10 kg 40例,>10 kg 8例。结果全组手术均成功,无术中死亡,术后早期1例死亡,死亡率1.88%。1例术后当天出现低心排综合征,2 d后经抢救无效死亡,2例并发肺动脉高压危象经抢救后治愈,1例在ICU发现存在室水平残余分流,经再次手术处理后治愈,4例并发难治性肺部感染,经多次联合或更换抗生素后治愈,其余病例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顺利康复。术后随访患儿复查心脏彩超示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心功能均为Ⅰ级,患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肺动脉高压型先心病患儿并发心力衰竭、重症肺炎常危及生命,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急诊手术安全、有效、可行,可挽救大部分患儿的生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隋波  李茂源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161-1162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围术期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17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病人,其中破入右室14例(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破入右房1例,破入左房1例,破入左室1例;其中有3例心衰和5例肺动脉高压,在急诊和亚急诊条件下、静吸复合麻醉与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修补术。结果:术前病人间断低流量吸氧,心衰病人静脉输入强心、利尿剂,肺动脉高压病人静脉输入硝普钠减轻心脏负担。麻醉诱导力求平稳,心衰病人用吗啡作为术前用药。手术中7例小缺损直接缝合,10例用涤纶片补片修补,术后恢复很快,均在短期内出院。结论: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围术期处理的关键在于术前控制心衰和肺动脉高压,麻醉诱导平稳,为手术成功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耍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0)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VSD 30例,膜周部VSD16例.全部患儿均在中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VSD均采取补片修补,ASD和PDA予以直接缝合.[结果]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存在3 mm残余漏.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生长发育好.[结论]合并重度PH的VSD患者儿,尽早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心内自视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方法回顾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CHD并PH98例,麻醉前做好充分准备,合理选择麻醉前药物及给药方法,配合术者尽早建立体外循环。术中严密监测循环和呼吸,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防止肺动脉高压危象,麻醉后密切观察和处理并发症。结果73例自动复跳,25例电击除颤后复跳,除5例外肺动脉压均较术前下降。3例围术期死亡,严重并发症6例,余痊愈出院。结论CHD并PH的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的麻醉管理及积极防范、处理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992年1月~2001年12月年龄3~36个月,体重3.1~15.6k的492例婴幼儿VSD修补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26例,手术病死率5.2%。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严重心律失常。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危象和残余VSD。结论 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完善手术技术操作,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在婴幼儿期施行VSD修补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临床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法(PiCCO),初步研究和探索婴幼儿三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PH)、法洛四联症(TOF)]患者围手术期心排血量、血管内容量、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等血流动力学参数,为进一步提高危重先心病的手术成功率提供更为客观、直接的依据。方法前瞻性连续选取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经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根治手术的0~3岁先心病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TOF10例,VSD10例,VSD+PH10例。连续测定和记录所有患儿术后0h、4h、8h、12h、24h、48h、72h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包括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抽血检测术前、术后4h、24h、48h、72h的血浆CK-MB活性、CK-MB质量、肌钙蛋白水平,同时监测和记录左心房压(L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血管活性药评分、血乳酸和PaO2/FiO2。结果 (1)30例患儿中男18例,女12例,VSD、VSD+PH、TOF患者各10例,均顺利出院。(2)三组患者围手术期CK-MB活性、CK-MB质量、肌钙蛋白均于CPB术后4h达到最高值,后逐渐下降恢复。(3)三组患者术后8~12hCI相对最低,但与术后0h比较无统计学差异,VSD+PH组和TOF组术后48hCI值均较术后0h显著上升(P<0.05)。TOF组患者在术后各时点的CI均低于VSD组(P<0.05)和VSD+PH组(P<0.05)。(4)所有3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mPAP和PVRI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显示VSD+PH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mPAP和PVRI均显著高于VSD组和TOF组同时点的水平(P<0.05)。(5)TOF组、VSD+PH组患者术后早期GEDVI均显著低于VSD组(P<0.05)。与术后0h相比,VSD组患者术后12h的GEDVI显著增加恢复(P<0.05),TOF组术后24h的GEDVI开始显著增加(P<0.05),VSD+PH组患者GEDVI于术后48h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室间隔缺损(VSD)患儿血清脑钠肽(BNP)、胱抑素-C(Cys-C)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与肺动脉高压(PH)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VSD患儿作为VSD组,以及同期收治的38例VSD合并PH患儿作为VSD合并PH组.根据肺动脉压将VSD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我院46例体质量〈6kg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低体质量小婴儿先是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经验。方法 术前给氧,控制肺部感染;术中加强肺的保护;术后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拔除气管插管。结果 43例痊愈出院,死亡3例。术后上呼吸机的时间7h-46d,平均为89.8h,无一例再插管。一氧化氮治疗14例,时间为3h-14d,。15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由于小婴儿呼吸系统的特点和肺动脉高压的存在,使得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的呼吸管理有独特之处,它是围手术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修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992年1月~2001年12月年龄3~36个月,体重3.1~15.6kg的492例婴幼儿VSD修补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6例,手术病死率5.2%.手术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严重心律失常.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危象和残余VSD.结论只要正确掌握手术时机,完善手术技术操作,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在婴幼儿期施行VSD修补术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扩展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手术适应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先天性VSD并重度PH患者30例,肘静脉注射腺苷75 μg·kg-1·min-1,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平均压、肺动脉平均压、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肺循环阻力/体循环阻力比值、肺动脉/主动脉收缩压比值、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注射5分钟后肺血管阻力下降>30%和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0%为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结果 17例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者,通过临床药物降压治疗有效后成功手术;13例药物试验阴性者继续降压治疗无效.结论 通过腺苷急性血管扩张试验,可以判断肺动脉高压的可逆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扩展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适应征中起到初步筛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总结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在我院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与血压收缩比(sPAP/sBP)≥0.75]的2~12个月的28例婴儿在围手术期所采用的处理方法和监护措施。对术前心衰、难治肺炎患儿抗感染、强心、利尿、扩血管、吸痰和支持等处理。以加强呼吸道管理和循环压力监护,镇静、肌松、充分给氧、及时纠正酸中毒、肺血管扩张剂和一氧化氮吸入疗法等措施防治术后PHC。结果:术后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PHC)8例,sPAP/sBP为0.75~2.00。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脑气栓1例,严重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肺部并发症(肺炎、肺不张、气胸)5例。手术死亡1例,为严重PHC不能脱离体外循环者。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术后未愈和脑气栓者出院时下肢肌力Ⅳ~V级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应把握好手术适应证.有不可逆的肺高压患儿应禁止手术。术后加强监护和处理致关重要。术后PHC是手术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Tei指数与室间隔缺损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ei指数与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对55例单纯VSD患者,其中13例伴肺动脉高压,和26例健康人对照进行Tei指数测定。Tei指数分别从二、三尖瓣口和左、右室流出道的多普勒血流频谱测得。结果单纯VSD不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右室Tei指数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伴有肺动脉高压的VSD患者的右室Tei指数则显著增加(0.67±0.15vs0.28±0.06,P<0.0001)。右室Tei指数与右室收缩压(RVSP)具显著相关性(r=0.84,P<0.0001)。结论伴肺动脉高压VSD患者的右室Tei指数显著增加,且右室Tei指数与RVSP有显著相关性。右室Tei指数可提示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支持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总结 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 4 88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的术后呼吸机支持与管理资料 ,现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心血管外科监护室共收治4 88例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患者 ,本组患儿呼吸机临床资料见表 1。本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 :男 2 95例 ,女 193例 ,年龄 12~ 36个月 ,平均年龄 (2 1± 12 )个月 ,0~ 12个月 15 9例 ,12~ 36个月 32 9例 ,体重 3.0~ 16 .5kg ,平均体重 (9.6± 2 .8)kg ,≤10kg 77例 ,平均体重 (7.75± 1.35 )kg。本组患儿临床诊断 :VSD +PH 32 8例 ,F4 72例 ,F39例 ,APVC 2例 ,DORV …  相似文献   

19.
小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PH)呼吸道狭小,肺泡弹性差,长时间的体外转流可使肺毛细血管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产生通透性改变,使气道分泌物增多,发生呼吸道并发症.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这将会直接影响手术成败,因此提高术后呼吸道管理技术是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月-2001年10月因门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52例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急诊止血49例(96.2%),手术死亡3例(5.8%),死亡原因为上消化大出血,肝性脑病,肝肾功能衰竭,平均随访3.6年,1年内再次出血2例,3年内出血4例,5年生存率80.0%。结论: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止血效果确切。可抢救部分患者生命。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