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模型是医学实验假说和临床研究的实验基础,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结合西医疾病特征和中医证候因素而制备的动物模型,符合临床实践并有利于中医妇科学的发展。目前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根据病种、证候、造模原理分为多种类型,但存在研究病种和证候集中、造模因素叠加且逻辑关系证据不足、模型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应基于优势病种广泛开展、把握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构建证候模型体系、完善诊断依据、验证模型、规范模型制作标准等中医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思路,为妇科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研究的重要实验手段,模型研制的理论、构建流程、评价方法等方面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的基础条件,但现有模型仍存在中医特色不强、造模方法不成熟、缺少公认评价方法等问题。对证候本质的把握、种属间表征的差异、宏观表征与微观指标的关联等关键科学问题成为制约证候动物模型成功研制的瓶颈。应加强临床基础研究,阐释证候现代内涵;基于药(方)效和现代临床数据,建立证候动物模型评价规范;通过造模因素效应的动态、系统的研究,探索复合因素造模;建立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表型库,明确模型病理过程。从基础证候模型研制入手进行协同攻关,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3.
张栋  孙静 《吉林中医药》2009,29(8):655-658
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是中医药实验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研制有代表性、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已成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内容.从造模因素的选择、复制动物模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物模型"证"的判定等方面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应做到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建立严谨客观的动物证候评价标准,使中医证候模型逐步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复制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研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研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文章从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优化造模因素、建立严谨客观的动物证候评价标准、注意模型稳定性等方面对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过程艰辛,仍需医家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5.
血瘀证模型是中药复方及中药制剂药效和药理研究的基本工具。目前血瘀证的造模方法繁多,主要有动物模型与细胞模型两类。血瘀证的动物模型可大致分为病因造模法和模拟血管病理造模法,还有研究者利用多种方法模拟复合影响因素建立血瘀证动物模型;模型制备成功与否则多从动物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指标、以药测证3个方面进行判断。细胞模型方面,以血管内皮细胞为主,又可以分为血瘀证动物模型直接取材和损伤培养的正常细胞模型两大类;因为没有具体征象的表现,建立细胞模型较动物模型更为困难,模型评价考虑的因素也更复杂。通过对血瘀证多种证候模型的造模方法、存在问题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探索更理想的血瘀证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建立稳定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全面检索了近5年有关寒凝血瘀证实验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实验动物的选择、造模方法及评价指标、寒凝血瘀证疾病动物模型的建立、不同干预方法对寒凝血瘀证模型的实验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寒凝血瘀证尚无理想的模型平台,实验动物相对单一,造模方法有待完善,机理研究不够深入,干预方法比较局限,因此需要建立符合中医证候和临床实际的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平台以促进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中医单因素造模法、西医单因素造模法、中医复合因素造模法、中西医结合复合因素造模法概述了中医学脾阳虚证候的造模方法;从宏观评价指标、形态学指标、功能性指标、细胞分子指标综述了脾阳虚证候模型成功构建的评价方法;尽管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现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选择更加贴合临床实践的脾阳虚证候模型,建立更加标准、更具特异性的模型评价体系仍是中医脾胃藏象学说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常用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有:建立疾病模型,动态观察模型出现的证候;辨析自发性疾病动物模型证候;以方测证判定疾病模型证型;建立证候模型检测特定指标认为存在某种疾病;疾病模型与证候模型相叠加。故在动物模型复制原则的基础上,对上述造模方法进行分析,探析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造模时应考虑人与动物模型的差异,重视单因素与多因素造模对模型的影响,应统一同一证候造模方法并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寒热证的本质,很多学者对寒热证动物模型进行了研究.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及评价标准也在不断更新。目前造模方法主要有:采用寒性药物复制寒证动物模型.采用环境改变造成寒凝血瘀证模型、采用激素、化学药物及手术方法复制阳虚动物模型。体温作为寒热证模型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尽管具有简便、明确等特点.但不是唯一指标.而且此法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且有一定的主观性。今后应从中医理论出发.探寻将寒证相关症状转换为可供观察的客观表现的方法,并对实验动物的寒热体质进行观察与评价,这对丰富与完善寒证动物模型的评价标准及复制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的构建已成为中医证候研究的热点。脾虚湿盛证病位在脾,病性为虚与湿,因此模型的构建较为复杂,目前尚无公认的动物模型。现从脾虚湿盛证模型构建的思路方法及模型评价指标2个维度为核心对当前研究进行探析与总结,研究表明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常选用饮食失宜、久居湿地及劳倦过度等因素从病因角度进行模型构建,造模方法分为单因素、双因素与混合多因素;脾虚湿盛证模型评价指标常以症状及表证进行宏观与证候评价、多通过疲劳指标、胃肠功能指标及水液代谢指标进行客观评价;并从脾虚湿盛模型证候命名、模型证候评价标准及构建模型的方法剖析目前模型构建存在的问题、以此讨论并分析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脾虚湿盛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为研究者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评述了肝郁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总体分为单因素造模法、多因素造模法两大类。单因素造模法包括病因造模法、病理造模法。多因素造模法主要为复合造模,包括病因造模法合病理造模法、病因造模法合病因造模法。模型评价方法总体分为造模后检验法、宏观表征、微观指标、反证方剂。并对肝郁证动物模型的现代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归纳。目前肝郁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尚未得到公认,且主要存在造模时给药剂量不精确,复合造模方法种类较多、选择随机,运用化学方法造模对动物模型损伤较大等问题。模型评价中主要存在微观指标混乱、宏观指标不准确、反证方剂选择混乱,以小型动物复制模型缺乏舌象与脉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研究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动物模型是动物实验研究的首要因素,而颈椎病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塑造是实现颈椎病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研究的关键环节。就有关颈椎病的病与证、疾病模型、证候模型及病证结合模型的研制(包括动物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等相关内容加以论述;从病证同塑、病证复合、基因敲除与转基因技术等角度探讨颈椎病中医证候模型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田松  雷晓明 《天津中医药》2004,21(3):188-190
通过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特点的剖析,指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应值得注意的问题:1)造模时须精心选择动物,2)优化造模因素,尽可能选用多因素造模,3)建立不同证候动物模型的诊断标准,4)进一步深化病证结合模型研究,5)动物模型的研究急需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脏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肾阳虚证是慢性肾脏病的临床重要证候之一,而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中医学界研究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研究方法。为了对这一模型进行系统的研究,指导相关实验研究的开展,本文对二十年来的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文献做了总结与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的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在造模方法、模型评价与模型应用方面仍存在造模方式局限、评价指标缺乏特异性及对证候本质研究不足等问题,阻碍了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本质的研究。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析,提出了采取复合因素造模、增加特异性检测指标、引入多组学分析、完善模型评价体系等等措施,并提供了本团队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推动该模型的深入研究,深化对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认识,促进构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标准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标准、辨证标准与技术方法,并为相关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中医的病因造模是目前最为常用且容易判定模型动物证属性的方法。该法的根本问题是把大自然的风寒湿等与临床借助患者的异常表现抽象出风寒湿证混为一谈,常用风吹、低温冷冻、冷水浸泡和增加环境湿度等复制证的动物模型则是此类研究的典型代表。化学药品和器官切除等现代医学方法造模,则以现代医学的理化检测指标评价造模动物证的属性,是学术界较早使用的造模方法之一,但该法建造的模型本身即是一种疾病模型,将其以某些客观检测指标的异常变化做出证属性的判定,缺乏充分的理论和临床依据,应当对此类动物模型的证属性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6.
总结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动物模型及其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IBS-D疾病模型的造模方法较多,以大鼠复合因素造模法为主,常通过番泻叶灌胃、母婴分离、直结肠刺激、急慢性应激等多种方式的单独或联合应用达到造模效果。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证型研究不全面,且缺乏规范的评判标准,以肝郁脾虚证和脾肾阳虚证IBS-D模型最为多见,多采用不同证型致病因素的叠加进行造模。因此,基于疾病模型基础上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仍是当前开展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TD)是儿科临床常见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TD动物实验研究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要方法,而TD模型的构建是动物实验成功的关键。目前TD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多样,但尚无一种公认的、标准的模型评价方法。近年来提出的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注重与临床相结合,为TD动物模型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笔者采用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对现有T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机制、优缺点及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等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显示目前抽动障碍动物模型种类较多,但尚无一种模型可同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具有高吻合度,IDPN+隔日断食+慢性束缚+游泳复合模型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一般,多数动物模型与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缺乏中医证候表现。TD动物模型评价面临着缺乏客观评价指标的现状,加之TD病证结合模型研究匮乏、与中西医临床病证吻合度低,无法满足TD模型研究客观化、标准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对该疾病的研究。因此,采用多因素造模方法构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基于抽动障碍中西医临床诊疗特点建立起TD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对TD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中医酒疸证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以历代医家对中医酒疸证的论述为蓝本,通过深入分析中医酒疸证形成的机理,在充分考虑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症状、病因、治疗、相关因素和客观指标五方面临床诊断依据的基础上,采用高脂饮食并自由饮用乙醇的方法造成大鼠脾胃虚弱,再分别以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α-萘异硫氰酸酯诱导大鼠肝损伤。通过观察大鼠的一般生物学状态和生化指标,对四氯化碳、氨基半乳糖、α-萘异硫氰酸酯三种化学造模药物进行筛选,确定能够模拟中医酒疸证形成机理的造模因素组合,建立符合酒疸证证候特点的动物模型。结论:选取乙醇、α-萘异硫氰酸酯作为中医酒疸证动物模型的造模药物。  相似文献   

19.
崔晓萍  王永梅 《陕西中医》2006,27(10):1251-1253
目的:探索分析中医药实验动物模型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通过分析回顾40多年的中医动物模型研究,进行分析评价。结论:1动物模型所模拟中医证的标准仍在探索之中;2造模方法有待统一;3应重视中医基础研究,尤其是证的规范化研究;4应加强中医临床研究,重人体科学,轻动物实验研究。目前中医动物模型尚难成为提示中医基础理论和辨证论治较为理想的载体,应在人体证候规范化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探索并制定与人体相同的动物模型,建立统一的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医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相关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在病证动物模型上颇有收获。本文对脾虚证动物模型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对动物选择、造模方法、评价指标、消化系统病证结合模型进行总结和评论。模型动物多选用以大鼠为代表的小型啮齿类。目前,多基于病因病机造模,而较少使用化学药物与物理因素造模,复合因素造模法最常见。评价指标则分为中医证型指标、与“脾”功能和特性有关量化指标,以及方剂反证。功能性腹泻/消化不良为代表的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是目前研究的重心。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成绩斐然的同时仍存在许多不足,如缺乏脾虚证模型行业标准和共识,评价指标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脾虚理论的现代阐释缺乏统一,学界亟需解决上述问题以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