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机体进行任何一种运动都离不开骨骼肌运动,骨骼肌损伤是运动中常见的损伤,在各种运动项目的损伤类型中,骨骼肌损伤所占的比率最高[1]。由于骨骼肌再生能力有限,自然愈合时程较长,以及瘢痕组织的影响,导致愈合质量不可靠,损伤后导致骨骼肌组织的病理改变等对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寿命构成潜在威胁。本文就运动训练引起骨骼肌损伤的  相似文献   

2.
机体中参与代谢的酶种类很多,其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在体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LDH定位于肌质网和细胞浆中,其活性反映了该亚细胞结构的功能状态。在正常情况下,可有少量LDH从心肌细胞漏出,进入血浆。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的时候,心肌细胞中的LDH会从细胞中大量泄漏出来,造成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导致心肌损伤。其受损程度越大,泄漏量也越大。CK是一种组织器官特异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组织。正常情况下,血清CK活性很低,主要由骨骼肌和心肌正常新陈代谢中细胞和死亡后释放,而任何损伤骨骼肌和心肌的因素都可导致血清CK及其同功酶活性升高。  相似文献   

3.
<正>癌性恶病质是以持续性骨骼肌丢失(伴有或不伴有脂肪组织丢失)为特征,不能被常规营养支持完全缓解,逐步导致功能损伤的多因素综合征[1]。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主要发病机制包括[2]:外周因素和中枢因素所引起的大脑进食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及细胞因子改变炎性微环境的影响。癌性恶病质患者表现出肌肉消耗、进食障碍、癌性胸腹水等,最终导致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骨骼肌损伤较为常见,肌肉发生损伤后,需要经历修复和再生的过程,其愈合质量直接影响肌肉的收缩力和是否遗留疼痛症状,因而对骨骼肌损伤后的修复和再生的发生、发展、转归的研究,在骨骼肌损伤后的治疗和康复领域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关于骨骼肌损伤修复的研究众多,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在骨骼肌损伤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已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8):1146-1147
目的:探讨急性骨骼肌损伤(气滞血瘀证)小鼠肌组织NO、MDA、SOD表达及消肿喷剂的干预作用。方法:打击建立急性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证)小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正红花油组和消肿喷剂组,观察各组肌组织NO、MDA、SOD表达情况。结果:NO与MDA在急性骨骼肌损伤(气滞血瘀证)小鼠损伤肌组织中均有较高水平表达,消肿喷剂和正红花油能降低其在损伤肌组织中的表达;SOD在急性骨骼肌损伤(气滞血瘀证)小鼠损伤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消肿喷剂能够影响其在伤肌组织中的表达。结论:NO、MDA、SOD在急性骨骼肌损伤(气滞血瘀证)小鼠肌组织中表达具有较强敏感性,消肿喷剂可能通过干预其表达,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6.
<正>颅脑损伤(TBI)是指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脑的实质性或功能性损伤。其原发性损伤后所导致的继发性脑损伤的物理、神经生化、免疫学改变机制相当复杂,呈一系列电化学链式瀑布样反应[1]。这些机制导致的主要病理后果为脑缺血缺氧、创伤性脑水肿、颅内高压、神经细胞的凋亡、神经元变性与坏死等[2]。继发性脑损伤是导致颅脑损伤患  相似文献   

7.
篇首:胸部创伤是外伤中的常见病,多由于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所致,均引发肺实质损伤,因此其死亡率较高,约占所有创伤的25%左右[1]。因此对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经验证明在很多患者在尚未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之前,X线平片或CT即可见阳性改变[2]。因此,X线平片、CT可作为胸部损伤早期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在骨骼肌疾病中发病率较高,表现为运动后肌细胞的微细损伤,微结构的形态改变是肌肉损伤的直接证据。本文将通过骨骼肌微结构的形态学改变来探讨临床常用康复治疗方法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膝关节骨折类型之一,属于关节内骨折,其发病率占所有骨折类型的1%[1]。造成胫骨平台骨折的原因众多,其中包括交通事故、坠物砸伤、跌倒损伤等,会导致患者的关节面塌陷或压缩,机体正常的骨架受到破坏,并损伤内外侧的半月板和副韧带,关节腔内出现大量的积液,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肿胀及疼痛感[2]。临床上多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从而可以使得骨折复位效果较好,但是由于胫骨的生理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术后容易出现  相似文献   

10.
骨骼肌损伤临床上十分常见、也是较难处理的运动损伤,不但愈合时间长,而且愈合质量不可靠,反复再伤,延续数年,直至肌肉疤痕或骨化性肌炎形成,疼痛影响运动,最终丧失运动能力。如何更有效地治疗骨骼肌损伤,促进和提高愈合质量,已成为近年骨伤科和运动医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中国传统医学的中药外敷在治疗骨骼肌损伤上有着其明显的优势,特别是许多西药对运动员禁用,给效果显著、副作用少的中药外敷疗法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1.
正文: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是因创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脊柱结构的稳定性破坏,引起脊髓损伤相关综合征,如运动、感觉障碍等的骨伤科疾病,其发病率占所有脊髓损伤的 55%~75% [1-3] ,致死率和致残率高。一旦发生脊髓损伤,其完全恢复的可能性较小,故早期、全面的医疗干预和康复治疗对减轻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损伤程度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创伤性颈脊髓损伤属中医伤筋、项痹、痿证范畴,其病机早期以气滞血瘀为主,后期以气血不足和肝肾亏虚为主。针对处于中、后期的轻度、中度创伤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中医推拿正骨手法结合针刺及中药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疗效佳、患者接受度高的优势,现整理医案 1 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骨骼肌损伤是骨伤科和运动医学的常见损伤之一,其发生率从10%-55%不等。急性骨骼肌损伤后,愈合时间长,且通常不能完全修复,容易遗留局部疼痛和僵硬等症状,损伤严重的患者局部可形成瘢痕,降低了肌肉收缩性能,再损伤概率增加,对日常生活和继续运动均造成不利影响。按摩治疗骨骼肌损伤具有简便、有效、无毒副作用和医疗费用低廉等优势。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全面地了解有关骨骼肌损伤治疗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骨骼肌的损伤在日常的生活,工作,运动中尤其常见,我们对骨骼肌的损伤机制进行探讨,以及现在骨骼肌损伤的常用的中医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重点,不论是原发性颅脑损伤,还是继发性颅脑损伤,其最终会导致颅内压急剧升高.外伤性颅内血肿,在闭合性颅脑损伤中占10%左右,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40-50%.在其早期,急诊手术治疗是减少或去除颅内高压的重要举措.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为12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开颅手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少肌症是骨骼肌质量和骨骼肌力量、功能下降的一种病症[1],表现为肌力减退,肌肉萎缩,活动力下降,易摔倒等。其病位在肌肉,当属中医学"痿症"之"肉痿"。骨质疏松症是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导致的,以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表现为腰背部或周身的骨骼疼痛,行走时加重,活动受限,严重时可有行走困难[2]。此病病在骨骼,当属中医学"骨痹""骨痿"范畴。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认为少  相似文献   

16.
弥漫性轴索损伤临床诊治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弥漫性轴索损伤 (diffuseaxonalinjury,DAI)由Adams等[1]1982年正式命名以来 ,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类型 ,已被神经外科界所接受。DAI是由于外伤使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 /或角加速度 ,使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力作用 ,导致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1-2 ] ,意识障碍是其典型临床表现。本病诊断和治疗困难 ,预后差。笔者现将DAI的临床诊治现状综述如下。1 DAI的诊断1 1 临床特点1 1 1 发病率 DAI占重型颅脑损伤的 2 0 % ,在死亡患者中占 2 9%~ 4 3% ,仅次于硬膜下血肿 ,居致死性颅脑损伤的第 2位。DAI可以单独发生 ,也可以和其他颅脑损伤并…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81-283
原发性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Sarcopenia)是一种随年龄增加以骨骼肌质量下降和骨骼肌力量或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肌肉衰减综合征已成为严重影响中老年人正常生活和自理能力的一个突出问题。随增龄发生的肌纤维萎缩、骨骼肌蛋白合成减少、骨骼肌线粒体功能紊乱等都可能是导致老年个体发生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原因[1]。其中全身性炎症水平亢进,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衰减以及激素水平的下降是其发生的主要机制。肌肉卫星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减弱,多种细胞内信号通路以及细胞内泛素蛋白酶系统也参与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2]。中医认为肌肉衰减综合征属于"痿证""虚劳""体惰"范畴。其病位在筋脉肌肉,其发生主要与肝脾肺肾有关,脾主肌肉四肢,因而与脾关系最为密切。《黄帝内经》中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素问·痿论》载:"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阳明胃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推拿对骨骼肌损伤修复相关生长因子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骨骼肌损伤为临床常见损伤疾病之一,常给伤者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近年来诸多实验及研究已证实生长因子为影响骨骼肌损伤修复的重要因素之一。推拿作为临床骨骼肌损伤最常用且疗效较佳的治疗方法之一,在骨骼肌损伤的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关实验及研究证明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的作用机理与通过干预相关生长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再灌注损伤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和骨骼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MDA和湿重/干重值(W/D)的影响,并观察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参附注射液能明显降低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血浆LDH、MDA、CK和骨骼肌组织MPO、MDA、W/D水平的升高,减轻其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齿突骨折诊断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枢椎齿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颈椎损伤,发生率约占颈椎骨折的10%~14%[1].由于齿突在解剖形态及结构上的特殊性,损伤后不仅可导致寰枢椎不稳造成高位的颈脊髓急性或慢性的压迫并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而且其不愈合率较高,临床治疗颇为棘手.本文将齿突的解剖、分型、治疗等目前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