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通过采样调查,获取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野生资源现状、种植、商品流通等方面的资料。方法:在全国13个样地采集样品,比较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的差异;调查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资源现状、种植信息、民间混淆种及不同市售药材的商品特征。结果:(1)雷公藤和昆明山海棠主要采集于林下或林地边缘,光照和水分对雷公藤属植物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2)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资源量正在萎缩,两种植物种植历史较短,种植技术水平较低;(3)雷公藤的采收加工尚缺乏规范,市售药材将雷公藤属植物的根、根茎、茎均作商品药材销售,饮片规格多样。结论:雷公藤与昆明山海棠的野生资源正在萎缩,人工种植、采收加工及市售药材的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尚需规范深入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黄芩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明确我国黄芩药材野生及栽培资源的现状,为可持续利用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访问、实地调查等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我国黄芩药材资源经十余年的开发利用,有限的野生资源遭受了掠夺性采挖,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正日益锐减。人工栽培已经引起有关部门和企业的重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栽培管理技术不完善,种质资源混杂、退化严重,导致黄芩药材质量差异较大。结论加大保护野生黄芩资源的力度,加快黄芩优良品种的选育,加强黄芩栽培技术的研究,提高经营水平,建立黄芩GAP基地,是保护和发展黄芩药材资源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3.
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的考察调研,探明了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为:主要依赖人工栽培,蒙古黄芪为主流商品,甘肃和山东分别成为栽培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新主产区,山西北部半野生种植模式保持了传统道地黄芪药材的特征,但产量有限,目前已形成传统芪与栽培芪并存的资源格局.发现膜荚黄芪的栽培选址、黄芪根腐病以及传统芪采刨难是制约黄芪药材生产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从我国黄芪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标准体系建立、生产技术研究与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10)
目的建立雷公藤指纹图谱,探讨不同生长年限、采收期、野生与栽培药材质量的差异。方法雷公藤7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_(18)柱(2.1 mm×150 mm,3.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检测波长220 nm;柱温30℃。结果 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21个共有峰,相似度0.711~0.965。夏季栽培样品排名较低,生长年限不同的药材含有量依次为3年生2年生1年生,采收期不同的药材含有量依次为秋季春季夏季,药材的质量与来自野生或栽培无必然联系。聚类分析将样品聚为4类,夏季栽培药材同属一类,不同生长年限、采收期,野生与栽培药材同属一类,药材所属类别与生长年限、采收期、野生与栽培无明显正相关。结论野生药材的质量稳定,同为秋季采收的栽培样品质量差异显著。由于雷公藤常于秋季采收入药,因此应优化其人工栽培技术以提高质量均一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我国广金钱草资源进行调查,并对不同产地药材质量进行评价,为广金钱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合理开发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源调查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和现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药材质量评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夏佛塔苷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金钱草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正逐步减少,部分地区很难找到野生资源.人工栽培广金钱草技术不完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广金钱草进一步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结论:应该加大保护资源的力度,保护广金钱草的生态环境,促进其种群恢复.同时,应该尽快建立GAP基地,完善人工栽培、加工技术,满足市场对广金钱草药材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甘草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摸清我国甘草药用植物野生分布区和人工种植区的资源现状,分析不同分布区甘草药材中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方法:采用走访调查、现地样方取样和实验室数据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我国野生甘草分布范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种群密集程度发生了较大改变;当前全国野生甘草蕴藏量不足50万t,栽培甘草地里蓄积量不到25万t;99份野生甘草药材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48%,1.73%,仅61.6%的样品达到《中国药典》(2005年版)标准;11份栽培甘草药材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85%,1.53%,其中4份二年生样品中有3份低于药典标准。结论:甘草资源总蕴藏量仍然在减少,人工甘草将成为野生甘草的重要替代资源;栽培与野生甘草药材之间存在较大的质量差异;加强野生甘草资源保护,提高人工甘草药材质量,发展优质甘草栽培产业,是解决资源危机与实现甘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肿节风药材资源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我国肿节风药材野生及栽培资源现状,为肿节风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采用访问、实地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相结合方法,分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表明肿节风民间用药资源消长基本平衡,随着现代药理与毒理研究的深入,肿节风成为我国法定的常用中药材,工业化生产的肿节风制剂大量应用于临床,全国资源蕴藏量正在锐减,以前盛产肿节风的地区,现今甚至面临资源灭绝的危险;人工栽培存在研究多、应用少、推广难等问题,目前还不能真正成为中成药生产企业的主要药源。提出加强野生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优良品种的选育、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肿节风GAP基地,是肿节风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肿节风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野生药材资源管理制度的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在介绍了我国现有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制度的法律框架、体制框架和制度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野生药材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一些情况下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无法可依,有法不依现象普遍存在,执法不严现象常有发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3点:野生药材保护管理的法律框架存在缺陷;我国现行体制框架不能适应野生药材资源管理的实际需要;我国现行制度框架不符合野生药材资源管理制度的客观要求.提出了修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的建议,并从我国野生药材资源的立法形式(法律层次)、立法目标、立法原则、管理体制、管理范围、管理制度6个方面对<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修订提出了具体的修订意见.  相似文献   

9.
野生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初探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野生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方法在分析野生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及遗传资源保护的相关国际公约及研究,提出中药资源可持续和J用的策略.结果认为当前不少野生药材资源种濒危;资源流失及相关知识产权遭到日益侵害,原因主要包括1)人口增长过快造成需求过大;2)在野生药材资源开发中,没有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3)自然环境的破坏造成栖息地丧失加剧了野生药材资源濒危的进程;4)认识和管理不到位造成野生药材资源及其知识产权保护失控.结论提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原则1)坚持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2)强调栖息地保护;3)利用国际公法对野生药材资源进行保护;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5)支持野生药材资源的人工栽培及替代品研究;6)支持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栽培和野生秦艽的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映丽  李小红 《陕西中医》1992,13(5):230-231
本文通过对栽培秦艽及野生秦艽(Geneiana macrophylla Pall.)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组织特征、粉末特征、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秦艽和野生品的质量基本一致,为推广应用人工栽培秦艽和发展秦艽药材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条叶龙胆药材资源变化及未来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本草记载开始阐述了龙胆药材4种基源植物中质量最优的条叶龙胆资源的变化.条叶龙胆野生资源的开发是按由南到北的顺序进行的.我国东北地区条叶龙胆的开发较晚,但由于龙胆的生物学特性及草原破坏等多种原因,在几十年的时间内野生资源便遭到了严重破坏.目前野生资源接近枯竭,栽培严重滞后,致使这一优质龙胆药材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条叶龙胆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栽培为主,而育种、栽培技术等与高产密切相关的措施的优化与推广等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中药资源大国,储藏丰富,如何有效利用好我国丰富的中药资源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目前,中药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随着中药材野生资源的匮乏,野生药材大部份转为栽培,这样大大的影响了药材的临床疗效。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利益熏心的不法商人进行制劣、制假,导致了药材饮片疗效的下降甚至无效。亟待对药材产地、栽培、采集、运输、储藏年限等制定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中药饮片及其制品的质量和疗效。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野生抚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中药材野生抚育是野生药材采集与家种药材栽培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兴药材生产方式。作者结合研究现状探讨了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概念、特征。中药材野生抚育的基本方式有封禁、人工管理、人工补种、仿野生栽培等。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 ,是中药资源学、生态学、药用植物栽培学、道地药材学等学科的交叉。中药材野生抚育实现了药材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可以应用于生长条件要求苛刻或家种后质量改变较大等类型药材。文中最后简要分析了几个中药材野生抚育的成功典范 ,并指出中药材野生抚育开辟了中药材生产的生态产业模式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需要更多企业介入 ,需要国家加大基础性研究投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组织显微特征上比较野生与栽培毛喉鞘蕊花的差异,为毛喉鞘蕊花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比较野生与栽培毛喉鞘蕊花根茎部分的组织结构差异。结果:野生毛喉鞘蕊花通常在根茎部位具有较多贮水薄壁组织,导致根茎有明显膨大;而栽培品种的根茎无明显膨大。结论:野生与栽培毛喉鞘蕊花根茎的组织特征有明显区别;区别二者,为制定该药材质量标准,研究和利用该药材资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依托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明确恒山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种类、重点中药材品种及民间常用传统验方和药材栽培情况。方法:借助"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样地、样线调查和调查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归纳与总结恒山区野生药用植物和药材栽培种类、数量等数据。结果:共完成了37个有效样地,采集药用植物品种140种(分布在61科152属),制作药用植物腊叶标本513个,采集照片16472张,录制视频194个。确认重点药用植物品种21种,收集重点药用植物品种种子19种。走访收集民间传统验方6个,走访调查药材种植基地9处,栽培药材共计25种,其中栽培面积大、产量高的有蒲公英、人参、西洋参、赤芍和刺五加等。结论:恒山区野生和栽培药用资源较为丰富,在国家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发展利好环境下,恒山区的中医药产业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2018,(7)
正1征稿内容1. 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 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实验等。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8,(11)
正1征稿内容1. 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 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实验等。  相似文献   

18.
《中药材》2011,(4)
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9,(3)
<正>1征稿内容1. 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 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实验等。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9,(9)
<正>1征稿内容1. 1药用植物栽培,包括野生药材变家种,引种药材和异地药材的引种驯化,道地药材的研究,培育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产量、质量,组织培养,药用真菌的栽培及GAP基地的建设等。1. 2动物药研究,包括药用动物的饲养和管理,资源、生态、习性的调查与观察,野生变家养与异地引种品种的驯化,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动物药的产量与质量,动物药的药理、药化和临床实验等。1. 3中药材鉴别,加工炮制和商品养护。1. 4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