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X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CXCR7与VEGF的表达.结果 (1)CXCR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0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23%,其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2)VEGF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12%,其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3)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29,P<0.05).结论 CXCR7与VEGF在结直肠癌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参与肿瘤血管形成为肿瘤进展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组织中Ki-67和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Ki-67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结直肠癌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7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1例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癌组)、71例结直肠癌癌旁组织(癌旁组)、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正常组)中Ki-67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Ki-67和COX-2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分期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Ki-67及COX-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67和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χ2=24.581,P<0.05;χ2=11.538,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癌组织中Ki-67和COX-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χ2=5.021,P=0.025;χ2=7.289,P=0.007);Ⅰ+Ⅱ期患者癌组织中Ki-67和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Ⅲ+Ⅳ分期患者(χ2=8.570,P=0.003;χ2=11.409,P=0.001);患者癌组织中Ki-67与COX-2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20,P<0.05);随着COX-2和Ki-67表达水平的增加,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逐渐缩短,Ki-67和COX-2阳性表达患者的1、3和5年生存率逐渐降低。结论:Ki-67和COX-2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其表达上调参与肿瘤形成、发展、侵袭和转移,可作为判断结肠癌生物学行为的临床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诱骗受体-3(DCR3)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因素的关系以及DCR3与EGF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二步法)检测101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CR3及EGFR蛋白的表达,观察两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如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101例结直肠癌组织中DCR3和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66/101)和54.5%(55/101),21例结直肠癌旁正常肠组织均未发现DCR3和EGFR的阳性表达。②DCR3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有关(r=0.566,P〈0.01;r=0.712,P〈0.01;r=0.606,P〈0.01),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r=0.332,P〈0.01;r=0.442,P〈0.01),DCR3和EGF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共表达现象。结论:DCR3、EGF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DCR3、EGFR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DCR3与EGF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共表达现象。  相似文献   

4.
王群  严俊  陈真 《西部医学》2012,24(8):1460-1462
目的探讨VEGF、EGFR和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三者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66例,运用SABC法免疫组化测定,计算阳性或阴性表达例数,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VEGF、EGFR及P53三者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部位无显著相关性(P〉0.05);其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肿瘤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深度及肿瘤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分期越晚、肿瘤浸润越深,有远处转移者,VEGF、EGFR及P53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8例非小细胞肺癌及9例癌远旁正常肺组织中COX-2、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组织中COX-2、EGFR阳性表达分别为60.34%(35/58)、63.79%(37/58),明显高于癌远旁正常组织(11.11%,P<0.01);COX-2、EGFR表达与肺癌的TNM分期、淋巴结浸润显著相关(P<0.05),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状况、组织类型无关(P>0.05);COX-2、EGFR有相关表达(P<0.05),COX-2、EGFR阳性表达者预后不良(P<0.05).结论 COX-2、EGFR在肺癌的发展和转移中可能起作用,COX-2、EGFR可以作为肺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大肠正常黏膜组织各50例中Livin、EG‐FR、VEGF的表达,并分析Livin表达与EGFR、VEGF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 P <0.01);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分期有关,而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结直肠癌组织中 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 P <0.01);EGFR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中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大肠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 P <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的Duke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在结直肠癌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 EGFR ,VEGF蛋白阳性表达无相关性,而EGFR蛋白阳性表达与VEGF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L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大肠正常黏膜组织,推测Livin促进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EGFR、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推测EGFR、VEGF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UC1、MUC2及MUC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相对正常黏膜组织中MUC1、MUC2、MUC3的表达。结果:MUC1、MUC2、MUC3在癌旁相对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7%、100%、100%,MUC1、MUC2、MUC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7%、60.0%、53.3%。黏蛋白MUC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黏蛋白MUC2和MUC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黏蛋白MUC1的表达上调和MUC2、MUC3的表达下调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黏蛋白MUC1、MUC2、MUC3可成为大肠癌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对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1( BRCA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结直肠癌标本80例、腺瘤标本20例、正常黏膜标本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RCA1和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BRCA1蛋白、EGF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析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BRCA1蛋白、EGF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 BRC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低于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其BRCA1蛋白阳性表达率也低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2)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在结直肠癌组织高于腺瘤及正常黏膜组织(P<0.05);肿瘤直径>5 cm、中(低)分化腺癌、Duke C+D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更高(P<0.05)。(3)结直肠癌组织中BRCA1与EGFR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19, P<0.05)。结论 BRCA1及EGFR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异常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复合物核心蛋白1(UQCRC1)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癌胚抗原(CEA)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2例结直肠癌组织蜡块及37例癌旁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UQCRC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血清CEA值的相关性。结果UQCRC1在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率为30.8%,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下调率为1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 < 0.05)。且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人阴性表达率(45.5%)高于不伴有淋巴有转移的病人(2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癌组织中UQCRC1表达与术前血清CEA水平呈负相关(r=-0.300,P < 0.05)。结论UQCRC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下调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血清CEA可为结直肠癌的病情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MEKK3在人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MEKK3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分期、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9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MEKK3的表达情况。结果 (1)MEKK3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1%和13.6%,结直肠癌组织中MEKK3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2)MEKK3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P〉0.05)。结论 MEKK3高表达是结直肠癌组织重要的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COX-2蛋白在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SCC标本中的癌组织hMLH1、hMSH2和COX-2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hMLH1、hMSH2在60例S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6.7%、51.7%,均较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MLH1、hMSH2左半结肠癌阳性率为92.0%、68.0%,右半结肠癌阳性率为65.7%、40.0%,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3.3%和26.7%,较无淋巴结转移组84.4%和60.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COX-2蛋白在60例S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3.3%,较正常组阳性率(25.0%)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2蛋白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93.3%)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黏膜层及肌层阳性率(55.0%)低于浆膜层表达率8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COX-2低表达的病例中hMLH1和hMSH2表达缺失。结论:hMLH1、hMSH2与COX-2蛋白通过不同的途径参与SCC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OX-2、p53在8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与16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比较.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8%(72/82)和82.9%(68/82),而正常食管组织中均为阴性.COX-2在高分化和中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癌(P<0.01);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p3高表达与食管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结论 COX-2和P53的表达可能均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 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结直肠癌62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深度有相关性(P<0.05)。结论:两者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环氧化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对结直肠癌的治疗、预后判定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乳腺癌的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雌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关系,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4例乳腺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144例乳腺癌组织中EGFR(+)表达百分率为38.2%.②EGFR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大小、淋巴结转移与否和组织学分级Ⅰ与Ⅱ、Ⅱ与Ⅲ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组织学分级Ⅰ与Ⅲ,淋巴结转移<4枚与淋巴结≥4枚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GFR的表达与ER、P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与HER2(+)、HER2(++)与HER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ER2(-)与HER2(++)、HER2(-)与HER2(+++)、HER2(+)与HER2(+++)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EGFR的表达与ER、PR表达状况无明显相关.但EGFR在HER2强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ER2弱阳性患者,可能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存在关联性.②EGFR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4枚与淋巴结≥4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淋巴结转移数量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黄鸿武  李永翔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3,22(5):345-347,359,F0003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EGFR和K-ra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GFR、K-ras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1)。EGFR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以及肿瘤Dukes分期、有无淋巴转移有关,Dukes分期越晚(χ2=8.935,P=0.030),分化程度越低(χ2=11.757,P=0.001),浸润深度越深(χ2=6.888,P=0.009)及有淋巴结转移者(χ2=10.889,P=0.001),其表达越高,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无关(P>0.05);K-ras蛋白仅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越低(χ2=9.528,P=0.001),其阳性表达越多。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和K-ras蛋白的共表达呈正相关性(r=0.327,P=0.002)。【结论】EGFR和K-ras在结直肠癌中存在共表达现象,二者的高表达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检测二者可辅助判断患者的预后和转移情况以及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该院病理科收集的50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50例正常大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进行综合比较,分析Claudin‐1和VEGF‐C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χ2=32.270,P=0.000;χ2=41.209,P=0.000);癌旁组织的 Claudin‐1、VEGF‐C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组织(χ2=7.294,P=0.007;χ2=5.741,P=0.017)。大肠癌组织Claudin‐1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TNM 分期、淋巴结转移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组织VEGF‐C的表达与浸润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具有密切关系(P<0.05)。大肠癌Claudin‐1、VEGF‐C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χ2=10.953,P=0.001,r=0.468)。结论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大肠组织,大肠癌组织的Claudin‐1、VEGF‐C表达与临床分期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COX-2表达和微血管生成与胃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新的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90例胃癌患者胃癌及癌旁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分析其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COX-2的阳性表达率(667%)明显高于癌旁肠化及非典型增生COX-2阳性表达率(356%),P<001。COX-2阳性者MVD值(4866±1789)显著高于阴性者MVD值(2414±1217),P<001。COX-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而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组织MVD值(4049±1988)明显高于癌旁肠上皮化生及非典型增生MVD值(1981±1133);MVD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COX-2可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从而进一步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COX-2、MVD均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肺癌患者肺组织MMP-2、MMP-7和TIMP-2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7(matrix metalloproteinase-7,MMP-7)和组织金属蛋白酶-2(tissne inhibitor of matalloproteinase-2,TIMP-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4例肺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MMP-2、MMP-7和TIMP-2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类型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癌组织中MMP-2和MMP-7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0.01,P<0.05).MMP-2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MMP-7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肺癌TIMP-2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肺癌MMP-2和TIMP-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MMP-2表达阳性者生存率低于MMP-2阴性者(P<0.01),TIMP-2阳性者生存率高于TIMP-2阴性者(P<0.01).结论 MMP-2和TIMP-2表达与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有用指标,MMP-7表达在肺癌侵袭转移中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组织中环氧合酶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环氧合酶1和2(COX-1和COX-2)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1和COX-2在68例大肠癌组织和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COX-1在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和9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18%,在正常大肠粘膜中未见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X-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的表达(74.07%)明显高于其在无淋巴结转移者(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大肠癌的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患者性别,年龄均无明显关系。结论:COX-2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转移有密切相关系,而COX-1与大肠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20.
顾汉信  郭云娣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42-1645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Pin1与β-caten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胃癌组织及30例正常胃组织(对照组)中P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两指标间相关性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转移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in1与β-catenin的阳性率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4%,62%。Pin1与β-caten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r=0.51,P<0.01));Pin1异常表达与胃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Pin1与β-catenin胃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且两指标间呈正相关,其阳性表达与胃癌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in1与β-catenin有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阳性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并可能成为判断胃癌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