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张淑娥  李艳 《中原医刊》2003,30(10):39-40
甲胎蛋白 (AFP)目前仍是诊断原发性肝癌最常用的标志。但肝癌中并不完全阳性 ,且病毒性肝炎亦可升高。为了正确评价甲胎蛋白检查结果 ,现对我院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5月收治的 2 60例肝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6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病人 ,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 2 3 4例 ,包括急性肝炎 48例、慢性肝炎 98例、肝硬化 62例、重症肝炎 2 8例。男性 192例 ,女性 42例 ,最小年龄16岁 ,最大年龄 76岁 ,平均 3 6.5岁 ,诊断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钟永根  古旭东 《热带医学杂志》2009,9(12):1420-1421,1426
目的探讨AFP(甲胎蛋白)联合CA19—9(糖链抗原)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系统对300例各类肝病患者及5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AFP和CA19—9检查。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值(838.5±175.4)μg/L较其他患者明显增高,而肝硬化患者AFP中度升高,病毒性肝炎和转移性肝癌患者AFP仅轻度升高。当以AFP〉500μg/L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界值时,其灵敏度为70.3%.特异性为98.8%。转移性肝癌患者CA19—9值(1265.8±113.4)U/ml较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患者明显增高。结论AFP联合CA19—9检测在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以及对其他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具有良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国泰 《四川医学》2008,29(7):914-916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83例原发性肝癌,29例转移性肝癌.46例肝硬化,71例病毒性肝炎和60例健康对照者,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AFP和CEA.结果 原发性肝癌AFP极度增高,达(3542.3±5647.4)μg/L.肝硬化组AFP中度增高,为(115.3±218.4)μg/L,病毒性肝炎组争转移性肝癌组AFP均轻度增高,分别为(36.4±52.6)μg/L和(26.9±79.4)μg/L;肝病患者以AFP>400μg/L作为界值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为73.49%,特异性达99.32%.CEA以转移性肝癌组最高,为(75.6±162.1)μg/L,明显比原发性肝癌、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健康对照组高(F=10.97,P<0.01).结论 联合检测AFP和CEA对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病患者甲胎蛋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甲胎蛋白(下称AFP)测定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价值。近年来发现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疾患中也可出现血清AFP含量升高。我院用放射免疫自显影(火箭电泳)法,对191例肝病患者和1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血清AFP含量测定,现将结果分析如下。材料和方法检测对象:肝病组共191例,包括急性肝炎62例、迁延性肝炎76例、慢性肝炎23例、重症肝炎21例和肝硬化(伴腹水)9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共19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异质体测定在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原发性肝癌53例,各类良性肝病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微量离心柱法分离小扁豆凝集素结合型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AFP-L3 variant)测定,并通过实施化学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含量、AFP-L3水平及AFP-L3占总甲胎蛋白的比率。检测后所有检测结果均以AFP-L310%为阳性作为诊断标准、AFP≥400 ng/m L为阳性作为判断标准。结果 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L310%43例(81.1%);51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中,AFP-L310%5例(9.8%),肝癌AFP-L3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阳性率(P0.05)。5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AFP400 ng/m L33例(62.3%);51例各类慢性肝病患者中,AFP≥400 ng/m L 14例(27.5%),肝癌AFP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阳性率(P0.05)。肝癌患者AFP-L310%、AFP≥400 ng/m L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病鉴别诊断中,通过甲胎蛋白异质体测定,能有效区分肝癌与良性肝病,弥补AFP诊断中的不足之处,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实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放射免疫分析(RIA)测定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重要手段之一。这与AFP在PHC中的特异性强、阳性率高有关。但仍有部分PHC患者血清中的AFP呈阴性及低浓度阳性,这给PHC的临床早期诊断造成了一定困难。我院肝病治疗中心自1990年以来,对肝病患者进行血清酸性铁蛋白(AIF)检测,以探讨其在PHC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l.1检测对象肝病组:180例,男136例,女44例;年龄6~75岁,平均42.5岁;均系我院肝病治疗中心1990年以来的住院病人。其中急性肝炎55例,慢性肝炎42例,肝…  相似文献   

7.
<正> 甲胎蛋白(简称 AFP)检测用以诊断肝癌已有十余年的历史。最初曾认为血清AFP含量升高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极高的特异性,但近年来发现在其它肝病中也可出现血清AFP含量升高。为了解AFP在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中的变化,本文对124例肝病患者和20例对照者以火箭电泳法进行了血清AFP测定。具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检测人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含量,首先被用于原发性肝癌及胎儿发育的早期诊断,以后发现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TP)水平都可以有不同程度升高[1],为进一步了解ATP的临床意义,我们观察216例各类肝炎患者的血清AFP水平,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近1年来我院感染科住院患者(年龄为18~72岁)。1.2试剂与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半定量检测血清AFP的含量,量程为(20~400)ng/ml。甲、乙、丙肝的诊断根据2000年9月中华学会(西安)传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正> 甲胎蛋白(AFP)测定是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及疗效判定的一项重要指标,在这一方面已有不少报道,我院于1994年5月至1995年10月对24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AFP含量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检测对象:共检测慢性乙肝246例,全部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83例,女63例;年龄15—58岁,  相似文献   

10.
甲胎蛋白 (AFP)mRNA是肝组织的一个特异性表达基因 ,近年来发现其在部分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呈阳性表达 ,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1,2 ] 。我们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对不同肝病患者的外周血AFPmRNA进行了定量检测 ,以探讨其在诊断肝癌微转移病灶的可行性。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111例肝病患者为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 ,男 74例 ,女 37例 ,平均年龄 4 2 7岁 ,均经血清学检测、B型超声、CT、病理学等确诊 ,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 5 6例 ,慢性活动性肝炎 17例、肝硬化患者 2 1例、肝血管瘤患者 5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癌诊断中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3月份期间的140例甲胎蛋白阳性血清样本,其中肝癌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60例、肝炎患者20例、排除相关肝病者20例,对照各组之间的检测结果。结果:肝癌组的 AFP -L3比值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排除相关肝病组(P <0.01)。结论:原发性的肝癌临床治疗和诊断可以用于 AFP -L3比值作为分子标志物,对临床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选择同期住院的43例良性肝病患者以及46例健康体检者,将患者分为肝癌组、良性肝病组、健康对照组。分析3组患者血清NGAL、AFP及NGAL联合AFP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中血清NGAL及AFP浓度均高于良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FP和NGAL联合检测肝癌的敏感度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GAL和AFP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高于单独检测,可提高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肝炎后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研究。方法:同时检测经临床诊断、彩色B超、CT诊断为肝癌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FU和AFP。结果:在HCC中,AFU、AFP的阳性率分别为: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4.64%。结论:联合检测AFU和AFP对明显提高HCC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且方法简单,便于开展。  相似文献   

14.
<正> 1964年Tatarinow 发现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中含有甲种胎儿蛋白后(以下称AFP),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认为该测定对诊断原发性肝癌具有特异性,但也曾报道过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中亦可检测到此种蛋白。为了摸清AFP在病毒性肝炎病人中的演变规律,及便于同原发性肝癌鉴别,我们应用放射火箭电泳自显影术,自1979年1月至10月,对我院住院及门诊病毒性肝炎及其它肝病患者155例做了血清AFP 含量测定,并以267名健康人作对照观察,现初步总结如下。材料方法及检测对象一、病例选择以1978年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分型标准为依据,检查各型肝病155例,其中急性肝炎49例,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称慢活肝)45例,迁延性肝炎20例,  相似文献   

15.
熊彪  陈智平 《广西医学》2009,31(12):1837-1838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60例慢性乙肝炎患者、60例肝硬化、60例肝癌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的含量。结果AFP阳性率乙型肝炎患者为13.3%,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为10%,原发性肝癌患者为71.7%。结论血清AFP含量必须结合临床进行动态观察,并结合其他辅助检查,避免对肝病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6.
陈江  胡如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478-3479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病毒性肝炎后对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研究。方法:同时检测经临床诊断、彩色B超、CT诊断为肝癌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AFU和AFP。结果:在HCC中,AFU、AFP的阳性率分别为:两者联合检测阳性率为94.64%。结论:联合检测AFU和AFP对明显提高HCC的诊断具有实用价值,且方法简单,便于开展。  相似文献   

17.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1):130-13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和分泌型蛋白Dickkopf-1 (DKK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设为肝癌组,50例良性肝病患者设为良性肝病组,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3组对象血清AFP、AFP-L3和DKK1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比较肝癌组术后1个月与术前血清AFP、AFP-L3和DKK1水平差异。结果:(1)肝癌组血清AFP、AFP-L3和DKK1水平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良性肝病组血清AFP、AFP-L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肝癌组血清AFP、AFP-L3和DKK1阳性率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对照组(P<0.05)。(3)血清AFP、AFP-L3和DKK1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90%)和准确性(88.6%)均高于单一检测,而特异度低于单一检测(P<0.05)。(4)腹腔镜肝切除术后1个月,肝癌组的血清AFP、AFP-L3和DKK1水平均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AFP、AFP-L3和DKK1联合检测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a-L-岩藻糖苷酶(AFU)、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测定83例原发性肝癌、40例良性肝病和40例正常体检者血清AFP、AFU、GGT和LDH含量,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AFU、GGT和LDH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肝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AFP、AFU、GGT和LDH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r-谷氨酰转移酶(GGT)、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 正常健康对照组84例,原发性肝癌组92例,良性肝病组45例,均同时检测血清GGT、AFP、AFP-L3.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GGT、AFP、AFP-L3与良性肝病组、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GGT、AFP、AFP-L3单独检测时的敏感性分别75.5%、71.0%和83.7%,联合检测GGT和AFP或AFP-L3可使检测敏感性提高到79.3%和88.7%,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3.1%.结论 联合检测GGT、AFP、AFP-L3 3项指标可以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AFP等的生化改变关系.方法 将6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及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研究对象,采用微粒子酶免包被法对研究中所有患者进行AFP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生化改变关系.结果 AFP>25ng/mL肝癌患者TB明显低于病毒性肝炎患者,同时ALT、TBA低于急性肝炎以及慢性肝炎患者,而GGT则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AFP若是连续3个月均在350ng/mL以上、GGT在350μ/L以上,但ALT并无明显增高时,应当怀疑是否为癌性AFP,此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CT检查以及B超检查,对患者的肝癌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