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药材》2017,(4)
目的:研究白花丹参的酚酸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C18反相硅胶柱层析等色谱方法对白花丹参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采用1D-NMR和2D-NMR、MS等波谱学方法,与文献数据分析比较,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花丹参水提取物分离得到10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5-羟甲基糠醛(1)、(E)-3,4'-二羟基茋(2)、丹酚酸B(3)、阿魏酸(4)、咖啡酸(5)、原儿茶酸(6)、原紫草酸单甲酯(7)、紫草酸单甲酯(8)、紫草酸二甲酯(9)、2,3-O-二-异阿魏酰基酒石酸(10)。结论:其中,化合物2、10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7~10均为首次从白花丹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高温高压下丹酚酸B,紫草酸水溶液 化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考察中药丹参中主要活性成分丹酚酸B,紫草酸在高温高压处理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探索其变化机理.方法:采用高温高压(120℃,0.2 MPa)条件对丹参提取物、丹酚酸B及紫草酸进行处理,研究成分的变化情况及稳定性.结果:丹酚酸B与紫草酸经高温高压处理后的主要产物为丹酚酸A;紫草酸是丹酚酸B反应的中间产物,在相同条件下比丹酚酸B更容易转化为丹酚酸A;丹酚酸A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稳定,能够继续分解为其他小分子化合物.结论:该实验为丹酚酸A的获取提供了新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3.
丹酚酸B热解产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生生  韩飞  许卉  刘珂 《中草药》2011,42(2):247-250
目的更好地开发利用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方法对质量分数95%丹酚酸B进行热解,热解产物经大孔树脂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TLC、波谱数据以及MS鉴定产物结构。结果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参素(1)、咖啡酸(2)、原儿茶醛(3)、紫草酸(4)、迷迭香酸(5)、丹酚酸A(6)、丹酚酸F甲酯(7)、丹酚酸C(8)。结论首次报道丹酚酸B裂解产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丹参多酚酸提取物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介峰  阎红  王瑞静  李伟  岳洪水  罗学军  何毅 《中草药》2018,49(21):5024-5028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解析。结果从丹参多酚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R)-2-[(7-羟基-2-羰基-2,3-二氢苯并呋喃基)-(4→3)-2-(2E)-烯丙酰氧基]-3-(3,4-二羟基苯基)-丙酸(1)、丹酚酸D(2)、原儿茶醛(3)、迷迭香酸(4)、紫草酸(5)、丹酚酸B(6)和丹酚酸Y(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丹酚酸D内酯。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免疫复方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利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中低压制备色谱等手段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免疫复方的大孔吸附树脂90%乙醇洗脱部分分得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乙酯(1),芹菜素(2),丹酚酸A甲酯(3),丹酚酸N(4),迷迭香酸(5),丹酚酸A(6),紫草酸B甲酯(7),丹酚酸B(8),没食子酰芍药苷(9),丁二酸(10)。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免疫复方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7来源于丹参,化合物8来源于牡丹皮,化合物9和10来源于老头草。  相似文献   

6.
石见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俊峰  丁玲  张鹏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0):1556-1559
该实验针对石见穿醋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制备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对照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从石见穿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oresbiusin A(1),ethyl dihydrocaffeate (2),迷迭香酸乙酯(3),迷迭香酸(4),迷迭香酸甲酯(5),bis(2-ethylhexyl) phthalate(6),丹酚酸C(7),丹酚酸C甲酯(8),丹酚酸A甲酯(9),紫草酸B二甲酯(10),丹酚酸A(11).除迷迭香酸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猫须草水溶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通过多种色谱技术包括大孔树脂、MCI、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种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对其结构鉴定。结果从猫须草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咖啡酸(1),咖啡酸甲酯(2),咖啡酸乙酯(3),丹参素(4),丹参素乙酯(5),迷迭香酸(6),迷迭香酸甲酯(7),迷迭香酸乙酯(8),isorinic acid(9),二氢松柏醇(10),二氢芥子醇(11),丹酚酸C(12),丹酚酸H(13),3’-O-(8″-Z-caffeoyl)rosmarinic acid methyl ester(14),黄芩素(15)。结论化合物2,4~5及9~15首次从猫须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陈小芳  马国需  黄真  吴桐宇  许旭东  钟晓明 《中草药》2017,48(13):2614-2618
目的对傣药肾茶Clerodendranthus spicatus水溶性酚酸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D101、Sephadex LH-20、MCI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肾茶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醛(1)、原儿茶酸(2)、3,5-二羟基苯甲醛(3)、对羟基苯甲酸(4)、对羟基苯甲醛(5)、香草酸(6)、丹参素甲酯(7)、3,5-O-二甲基没食子酸(8)、helisterculins A(9)、紫草酸(10)、紫草酸甲酯(11)、紫草酸二甲酯(12)、helisterculins B(13)、二氢咖啡酸乙酯(14)、阿魏酸(15)、二氢阿魏酸(16)。结论化合物3、6~9、13~16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黄世超  潘坚扬  瞿海斌 《中草药》2016,47(18):3181-3186
目的建立定量测定多种丹参酚酸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考察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规律的影响。方法应用HPLC技术对丹酚酸B降解样品中的4种酚酸进行定量分析,应用LC-MS技术剖析样品的化学物质基础,对加入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前后的丹酚酸B样品进行研究。结果丹酚酸B降解产物主要有9种,包括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的多种异构体、紫草酸以及多种紫草酸异构体。加入相同质量浓度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的保护作用更明显,紫草酸异构体I和II的峰面积随着初始原儿茶醛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有所增加。结论原儿茶醛对丹酚酸B降解的保护作用可能是依赖于其弱酸性,紫草酸异构体I和II的峰面积受原儿茶醛初始质量浓度的影响可能与反应平衡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鉴定丹酚酸B静注后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对主要代谢物进行定量。方法:应用LC—IT/TOF—MS对大鼠胆汁、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应用LC—MS/MS对两个主要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得到血浆药时曲线。结果:在大鼠胆汁、血浆和尿液中,共发现了九种代谢产物,包括丹酚酸B的甲基化产物,紫草酸及紫草酸的脱羧和甲基化产物,丹酚酸s及其脱水产物;药动学研究表明紫草酸和单甲基一丹酚酸B的t1,:都较小,单甲基一丹酚酸B与紫草酸相比有较大的AUC。结论:丹酚酸B静注后,在大鼠体内共发现了9种代谢产物,绘制了代谢通路图并对紫草酸和单甲基一丹酚酸B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阐明了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主要的代谢方式是甲基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绒毛鼠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大孔树脂及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丹参酮ⅡA(1),丹参酮ⅡB(2),羟基丹参酮ⅡA(3),丹参酮Ⅰ(4),二氢丹参酮Ⅰ(5),隐丹参酮(6),丹参新醌甲(7),丹参新醌乙(8),丹参醛(9),紫丹参甲素(10),紫丹参乙素(11),柳杉酚(12),咖啡酸(13),迷迭香酸(14),迷迭香酸乙酯(15),紫草酸(16),原紫草酸(17),原儿茶醛(18),丹参素(19)。结论:化合物2,3,7~13,15~19为首次从绒毛鼠尾草中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茜草科植物水团花Adina pilulifera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水团花根部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quinovic acid(1),quinovic acid3-β-D-glucopyranoside(2),quinovic acid3-β-D-glucopyranoside(28→1)-β-D-glucopyranoside(3),quinovic acid3-β-D-glucopyranosyl-(1→3)-rhamnopyranoside(4),芦荟大黄素(5),sweroside(6),loganin(7),noreugenin(8),undulatoside B(9),5,7-dihydroxy-2-methyl-chromone7-O-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5、6、11和12为首次从水团花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免疫复方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对免疫复方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免疫复方水煎液用正丁醇萃取后剩余的水层,经大孔吸附树脂洗脱,对30%乙醇洗脱部分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中低压制备等手段进行分离,依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免疫复方的大孔吸附树脂30%乙醇洗脱部分分得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2-(E)-壬烯酸(1),腺嘌呤(2),芹菜素(3),木犀草素(4)腺苷,(5),鸡屎藤次苷甲酯(6),黄芪甲苷(7),没食子酰芍药苷(8),丹参素(9),丹酚酸C(10),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免疫复方中分得,其中化合物1及其同类化合物均未见从复方单味药中分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东北红豆杉心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东北红豆杉心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用现代核磁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东北红豆杉心材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axin ine(1),taxusin(2),-βsitosterol(3),1-βhydroxybaccatin I(4),2,α5,α10β-triace-toxy-14β-(2-′m ethyl)butanoyloxy-4(20),11-taxad iene(5),2,α5,α10-βtriacetoxy-14-β(2-′m ethyl-3-′hydroxy-butanoy-loxy)-4(20),11-taxad iene(yunnanxane)(6),9,α10,β13α-triacetoxy-5-αc innamoyltaxa-4(20),11-d iene(7),2-deace-toxytaxin ine J(8),taxezop id ine G(9),2,α7,β9,α10,β13-αpentaacetoxyl-taxa-4(20),11-d ien-5-ol(5-dec innamoyltaxi-n ine J)(10)。结论:化合物4,6,10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Anti-lipid-peroxidative principles from Tournefortia sarmentos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Using the inhibition of Cu(2+)-induced low-density-lipoprotein (LDL) peroxidation to direct fractionation, four new benzenoids, tournefolal (1), tournefolic acids A (2) and B (3), and B ethyl ester (4), together with salvianolic acid A (5), isosalvianolic acid C (6), lithospermic acid (7), salvianolic acid F (8), and rosmarinic acid (9),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tems of Tournefortia sarmentosa. The structures of the new compounds 1-4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and chemical methods. Furthermore, the anti-LDL-peroxidative activity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was determined. All isolated compounds exhibited more potent activity than probucol except for salvianolic acid F (8).  相似文献   

16.
肾茶的水溶性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肾茶(Clerodendranthusspicatus)地上部位的水溶性成分。方法应用大孔吸附树脂层析,硅胶柱层析,反相柱层析和SephadexLH-20柱层析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caffeicacid,1)、迷迭香酸(rosmarinicacid,2)、迷迭香酸甲酯(methylrosmarinate,3)、紫草酸单甲酯(methyllithospermate,4)、紫草酸二甲酯(dimethyllithospermate,5)、紫草酸乙单甲酯(methyllithospermateB,6)、紫草酸乙二甲酯(dimethyllithospermateB,7)。结论化合物3~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华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华中五味子果实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安五脂素(1),五味子甲素(2),interiotherin A(3),五味子酸甲(4),β-谷甾醇(5),五味子酯丁(6),4-羟基苯甲醛(7),6-O-苯甲酰戈米辛O(8),schizandronic acid(9),schisanlactone D(10),schisanlactone B(11),kadsulac-tone A(12)。结论:化合物3,7,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鸡屎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邹旭  梁健  丁立生  彭树林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7):1436-1441
目的: 研究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e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进行分离和纯化, 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到20个化合物,鉴定为茜根定-1-甲醚(rubiadin-1-methylether, 1), diadzein(2), 臭矢菜素 B(cleomiscosin B, 3), 臭矢菜素 D(cleomiscosin D, 4), 异落叶松树脂醇(isolariciresinol, 5), 蒙花苷(linarin, 6), 异东莨菪香豆素(isoscopoletin, 7), 咖啡酸(caffic acid, 8), 香豆酸(coumaric acid, 9), 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l-benzoic acid, 10),齐墩果酸(11), 乌苏酸(12),β-谷甾醇(13),胡萝卜苷(14), 鸡屎藤苷(paederoside, 15), 鸡屎藤酸(paederosidic acid, 16), 鸡屎藤酸甲酯(paederosidic acid methyl ester, 17), saprosmoside E(18), paederoscandoside(19), 咖啡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caffeic acid 4-O-β-D-glucopyranoside, 20)。结论: 化合物1~10, 20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