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和肺上皮样血管肉瘤(EA)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二者的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肺PEH和1例肺EA的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PEH形态特点为结节周边上皮样肿瘤细胞呈花冠状充填于肺泡腔,病变中心为粘液透明样变间质,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和坏死均少见。肺EA与PEH相比,肿瘤细胞异型性以及出血、坏死更为显著,且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二者CD31、CD34及Ⅷ因子均为阳性。结论 PEH和肺EA均为特殊类型的血管源性肿瘤,免疫组化可以证实二者细胞来源,鉴别诊断仍需通过病理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PEH)临床病理特点,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结合本科诊断的1例PEH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鉴别诊断。结果 PEH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多发性结节。组织学表现为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结节中心硬化或呈淀粉样变,结节周边富细胞,瘤细胞轻到中度异型,胞质内见原始血管腔。瘤细胞呈巢状伸入周围的肺泡腔生长。免疫组化提示瘤细胞主要表达CD31、CD34、、Ⅷ因子、Vimentin、CK等标记物。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硬化性血管瘤、上皮样血管瘤、上皮样血管肉瘤、上皮样肉瘤等。结论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PEH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6例PEH患者的病理形态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详细观察,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6例CT检查均提示肺部阴影,行胸腔镜下肺部肿物切除术,镜下肿瘤为边界清楚的嗜酸性结节,中心可见淀粉样变或玻璃样变组织,肿瘤细胞呈不规则巢索及上皮样;瘤细胞出现脂肪样空泡,可见有的空泡内含单个细胞,主要分布于结节周边,细胞边界不清,胞质丰富且为嗜酸性或嗜双色性;核多呈圆形或类圆形,核分裂不易见,部分肿瘤细胞可长入肺泡腔形成乳头状、肾小球样增生结构;肿瘤细胞特征性表达FⅧ、CD34及CD31等标记.结论 PEH是一种罕见的肺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4.
血管球瘤属血管周细胞肿瘤的一种,多发生于四肢末端;而肺部血管球瘤比较罕见。本文通过对1例肺血管球瘤的术中冰冻标本及术后石蜡标本进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观察,并回顾文献,探讨肺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血管淋巴管瘤(hemolymphangioma)是一种罕见类型的淋巴管瘤,表现为血管和淋巴管相混合,又称脉管瘤,常发生于婴幼儿,且多位于体表等部位[1]。成年人血管淋巴管瘤发生率极低,文献报道很少;目前文献报道的发生部位多位于头颈部,鲜见于脾脏、胰腺、腹膜后、食道、胃、小肠、直肠等[2];而位于小肠系膜内的血管淋巴管瘤仅有3例中文文献报道[3-5]。本文报道1例小肠系膜内血管淋巴管瘤,同时对小肠及小肠系膜内血管淋巴管瘤文献复习,并对其进行解剖分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CD34、CD105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肺转移瘤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方法将18例肺单发转移瘤外科切除标本分别行CD34、CD105血管内皮染色。通过高倍视野下测定微血管密度和微血管形态观察。结果CD34和CD105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微血管密度分别为5.27±1.47和1.19±0.53。肝癌肺转移瘤和结直肠腺癌肺转移瘤CD105阳性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25±0.68和1.16±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36,>0.05)。CD34染色容易显示瘤内和瘤周的成熟肿瘤血管和肿瘤组织包绕的正常血管,而CD105染色能够显示瘤内活性新生血管。高倍镜下肿瘤血管包括分支状、窦隙状、芽孢状、圆形以及镶嵌状等多种形态。结论不同病理来源肺转移瘤均存在肿瘤血管生成,CD105能够显示瘤内活性增生肿瘤血管,是转移瘤新生肿瘤血管特异性指标,能够揭示转移瘤内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临床诊治的认识。方法报告1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为29岁男性,反复咳嗽10个月。多次胸部CT均显示双肺多发性结节影,临床诊断为肺癌、结节病、结核。最后经胸腔镜开胸肺活检病理诊断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合本例并复习近20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110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国外96例,国内14例)资料。结果显示本病女性多见,发病年龄7~83岁;咳嗽为常见症状,胸部CT表现为结节影。确诊主要依靠手术病理检查。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病,临床无特异性,极易误诊。  相似文献   

8.
曹磊  任华 《北京医学》2011,33(5):410-412
目的 总结肺及胸壁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肺及胸壁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肺及胸壁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3例均行手术治疗.石蜡病理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4(+),SMA(+),S-100(-).2例术后1个月复查胸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EH)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肺穿刺活体组织检验,并对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及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皮肺组织穿刺活检显示,瘤细胞CD31阳性者18例,CD34阳性者15例,波形蛋白及FⅧ-RAg因子阳性者11例,CK_7阳性者4例,CK_8阳性者5例,CD_(68)阳性者4例,Ki-6710%者20例;本组20例患者CgA、Syu、CD_(56)、EMA、SMA、TTF-1、SPA等均表现为阴性。结论临床中对患者实施肺穿刺活体组织检验显示,具有典型的PEH免疫表现与形态学特征,同时患者存在PFH影像学及临床特诊,即可确诊,临床诊断中需结合多组抗体鉴别,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肺血管外皮瘤的认识.方法 结合1例肺血管外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归纳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该病病因不清,临床症状较少且缺乏特异性.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单个圆形 巨大软组织肿块,部分分叶,内无钙化.病理学检查主要特征是丰富的毛细血管腔,肿瘤可有假包膜包裹或向周围组织呈浸润性生长.诊断依靠影像学表现,确诊依据病理.治疗首选手术,辅以放、化疗.预后介于良、恶性肿瘤之间.结论 肺血管外皮瘤罕见,极易误诊,应充分认识该病的相关表现,提高诊治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姜黄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Ⅲ)对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及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建立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腹腔注射姜黄素Ⅲ,测量移植瘤的重量、体积,同时应用CD34免疫组化染色,观测瘤组织内的微血管密度.结果姜黄素Ⅲ具有较好的抗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裸小鼠移植瘤生长作用,移植瘤重量及体积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瘤组织内可见微血管形态不规则,并可见无明显管腔形成的新生血管,姜黄素Ⅲ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姜黄素Ⅲ能明显抑制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之一可能与其抑制瘤组织内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PEH)的临床表现、影像、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以"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为检索词检索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住院患者资料,仅有1例呼吸内科收治的患者符合条件,就此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以"胸膜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以"pleural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为检索词检索PubM ed、Embase、Ovid及Cochran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5年1月至2015年4月。结果68岁女性患者,临床表现胸背痛,查体发现除左侧胸腔积液体征外,有新近发生的脊柱侧弯畸形及杵状指。胸部增强CT示左侧胸膜弥漫增厚伴胸腔大量积液,部分包裹,左肺舌叶及下叶压迫性不张,不张舌叶内见密度减低影,右肺散在结节。经胸膜活检获得病理,组织学上查见异型细胞巢,进一步免疫组化染色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蛋白阳性,至此明确诊断。本例患者拒绝化疗,明确诊断11个月后死亡。文献复习显示,在上述数据库中共检索到74篇文献,经筛选后,有26篇文献40例患者明确诊断为PEH且具备相应临床资料,符合检索条件。此类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胸痛及呼吸困难,影像学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不规则增厚,组织病理学呈现血管内皮源性免疫标志物阳性。结论 PEH为罕见的低度恶性血管源性肿瘤,病因不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不具有特征性,与肿瘤胸膜转移、胸膜间皮瘤等疾病易混淆,其诊断主要依靠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现有的治疗手段有限,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预后与性别、年龄及病变累计范围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临床症状较少且轻微,主要为咳嗽、咳痰、胸闷、胸痛等,病程约2个月至24个月;CT主要表现为两肺散在分布的多发结节影,边界清晰,形态不规则,沿肺纹理分布,多集中在肺的基底部及胸膜下,大小多在1-10mm之间,可侵犯胸膜出现胸腔积液。结论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14.
石麒麟  夏慧  张晓岚 《浙江实用医学》2010,15(4):297-298,326,333
目的探讨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pulmonary 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PEHE)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PEHE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左肩背部疼痛半年,痰中带血10天,影像学检查发现左上肺占位。肿瘤呈多结节状。镜下肿瘤细胞呈上皮样,部分呈梭形细胞分化。瘤细胞排列结构多样,部分瘤细胞胞质内见含红细胞的空泡,肿瘤间质玻璃样变或黏液变,肿瘤边缘瘤细胞呈息肉样向肺泡内生长。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31、CD34、Vimentin、CKlow。结论 PEHE是少见的肿瘤,需与肺腺癌等疾病相鉴别,诊断有赖于病理学检查与免疫组化检测。PEHE是低度恶性肿瘤,当肿瘤体积较大、症状重、出现转移、细胞异型明显、核分裂活跃、出现梭形细胞成分、肿瘤坏死、侵犯血管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MRI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并结合文献分析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的MRI表现特点。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4例恶性血管外皮瘤主要位于颈后肌群深部,呈类圆形较大肿块,最大径为63-114 mm,界限欠清晰,边缘呈分叶状。肿瘤包膜不完整,T1WI、T2WI均呈低信号,包膜向内延伸为低信号纤维分隔。肿瘤实质以等T1稍长T2信号为主,瘤内信号不均匀,4例病灶内见"蚯蚓"状血管流空无信号影;增强扫描4例病灶实质显著强化,信号欠均匀,病灶内的出血、坏死、囊变区无强化;肿瘤侵及多组深部肌群,沿肌间隙生长,并侵及邻近颈椎棘突、椎板等致使骨皮质变薄、部分不连续,骨质内呈现斑片状中度强化信号改变。1例出现肺内多发转移瘤,余3例未见远处淋巴结或器官转移。结论 MRI检查是颈部恶性血管外皮瘤的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为临床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提高对原发性肺血管球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肺血管球瘤患者的CT表现,并做文献复习,总结其影像特点.结果 患者,男性,5 3岁,查体发现右肺病变.CT平扫表现为右肺中叶直径3.8cm圆形肿块,边缘光整,CT增强扫描肿块周边呈不均匀明显强化,肿块中央强化不明显.结论 原发性肺血管球瘤非常罕见,影像学无特征性表现,最终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最大密度投影(MIP)在血行肺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经病理证实的血行肺转移瘤MSCT容积扫描图像行肺窗5.0 mm常规图像、2.0 mm薄层图像及8.0 mm MIP图像多方位重建,对结节显示情况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3种图像中,8.0 mm MIP图像显示肺内转移结节数目最多,血管滋养征显示全,结节边界清晰;2.0 mm薄层肺窗图像显示肺内转移结节数目稍少,血管滋养征偶尔中断,结节边界尚清晰;5.0 mm常规图像显示肺内结节数目最少,血管滋养征显示欠佳,部分结节显示欠清晰。结论:8.0 mm MIP肺窗图像显示肺内血行转移结节最多、最清晰。  相似文献   

18.
<正> 肺的血管性肿瘤按照其细胞来源可分为血管外皮细胞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硬化性血管瘤。1965年 Liebow 和 Hubbell 两人研究了某些作者用不同名称(黄色瘤、黄色纤维瘤、组织细胞瘤等)报告的同一种肺内病理情况后,首次提出肺的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据Arean 氏等1962年复习文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对36例肺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的间质血管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肿瘤组织内血管分布极不均衡,在肿瘤的边缘或瘤细胞增殖活跃的部位,血管丰富,密度大。肿瘤中心或邻近坏死区,血管稀少或缺如;肿瘤组织内的血管大部分为新生血管,其管壁仅为一层内皮,无平滑肌和神经末梢,内弹性膜亦不完整,和残存在瘤组织内的宿主血管构成肿瘤的血管系统。  相似文献   

20.
2例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X线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表现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经病理证实的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所见,并作献复习。结果:2例年轻女性,反复咳嗽,咯血痰。胸片和CT显示两肺多发小结节影,直径在1~12mm范围,大部分结节直径在2~4mm之间,部分结节见胸膜牵拉征;部分支气管血管束不均匀增粗。1例合并肝内多发大小不一低密度灶,大小约10~50mm,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环形强化。结论:肺内弥漫性小结节并有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是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