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尚无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特效药物,中药内服、中医外治及中药内服联合中医外治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概念,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并结合转化医学的理念,分别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名老中医思想传承、转化医学平台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论述了转化医学理念在中医药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以期与同道交流,为中医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临床多发病。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理法方药探讨多为分散研究。该文从中医经典理论和文献报道入手,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病名,病位在脾、肝与肾,为正虚邪实的疾病。该病治疗在通用方基础上,辨证分阶段论治,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医以对症药物治疗为主,但这些药物存在如肝损伤等诸多不良反应。祖国医学中的针灸疗法因其具有针对性强、多靶点、多层次等特点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西医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入手,进一步分析针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理,以期为针灸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应用自拟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调查表对10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多因素Lositic回归对19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进行分析,腰臀比、体质指数、喜食甜食、喜食荤食、睡前加餐、喜食海鲜、常在外就餐、家族脂肪肝病史、家族糖尿病史引入回归方程,体质指数、喜食荤食、家族脂肪肝病史和家族糖尿病史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有关(P<0.05),病例组腰臀比、体质指数、喜食荤食、常在外就餐、睡前加餐、喜食海鲜、家族脂肪肝病史、家族糖尿病史、高血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以肥胖为中心的多元代谢紊乱密切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遗传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伤,其病理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似,但患者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1-2],NAFLD是21世纪全球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亦是我国愈来愈重视的慢性肝病问题[3].近年来,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现将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病机及治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应用中医药调节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肠道内环境稳态,对该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医角度看,土壅木郁为其发病关键。土壅木郁理论是肝脾同病的一种,因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热内蕴、上蒸肝胆,致疏泄不利;通过肝脾同调,使运化顺畅,代谢正常。中医辨证论治有利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内环境的稳定,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本文对土壅木郁理论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内环境稳态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该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对1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主要症状出现频率依次为:倦怠乏力胸胁胀痛纳差胸脘痞闷便溏烦躁易怒周身困重恶心善叹息、胸胁刺痛;舌质出现频率依次为:淡红淡有齿痕红黯有瘀斑;舌苔出现频率依次为:白腻薄白黄腻;脉象出现频率依次为:弦滑细濡数涩。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依次为:肝郁脾虚湿浊内阻湿热蕴结痰瘀互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依次为:湿浊内阻湿热蕴结肝郁脾虚痰瘀互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硬化的中医证型分布出现频率依次为:痰瘀互结湿热蕴结湿浊内阻、肝郁脾虚。结论:通过对136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我国近20年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 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20日收录于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的有关于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相关文献,对年发文量、期刊来源、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1)总计检索文献1 427篇,最终纳入文献1 408篇。(2)发文量处于小幅度的波动,说明目前处于稳定发展。(3)期刊来源前3的期刊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光明中医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4)发文量大于10篇的有10位作者,通过可视化分析(N=526,E=432),说明有432个合作关系路径,进一步说明作者之间合作密切;结合单位可视化分析可知(N=491,E=0),作者之间的合作多在同一个单位,缺乏跨地域合作。(5)文献共现关键词的结果展现了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研究方向,包括临床、实验以及研究进展3方面,而有效关键词聚类进一步展示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研究的热点有临床观察、脂联素、决明子、临床研究、TNF-α、辨证论治、临床疗效。(6)关键词突显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与中医证型、数据挖掘、2型糖尿病、代谢组学以及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是目前的热点。(7)高被引文献显示,2017年临床肝胆病杂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2005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脂肪肝中医证型分类的文献分析》以及世界中医药《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优势与展望》为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结论 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的文献主要涉及临床观察、实验研究和综述,近些年研究热点主要在辨证论治、数据挖掘用药规律、中医证型与代谢组学以及肠道菌群关联性,既总结了中医的临床经验,又通过相关指标客观化,为中医药防治脂肪肝病提供了研究基础和防治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例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药调周法是中医时间医学在妇科领域中的应用体现,它根据月经节律中气血阴阳消长变化的生理特点,在月经周期的各个阶段,辨病、辨证结合施治,使月经节律恢复正常,符合中医时间医学强调的"整体观""节律性"和"因时治宜"等原则。在治疗月经紊乱、不孕不育、痛经、月经量少、月经量多等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需不断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异平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糖异平联合二甲双胍口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糖水平和肝功。结果 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脂肪肝B超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异平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候,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肝脏损伤及脂肪变性,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3.
体质学说是中医药辨证治疗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慢病管理研究中多引入了此项内容,取得了初步成效.系统总结认知功能损害中有关体质学说的研究内容,通过文献分析,初步证实认知功能损害中体质因素的影响,可以看出未来中医体质学说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提供一条新的临床及科研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医五色理论在现代色彩心理学及疗法中的佐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五色理论在现代色彩心理学及色彩疗法方面的证据。[方法]以中医五脏生理功能为线索,结合现代色彩心理学及色彩疗法,对中医五色理论在视觉刺激方面的应用加以探讨。[结果]现代色彩心理学理论以及色彩疗法,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医五色理论在视觉刺激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结论]对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以中医色彩疗法的探讨与研究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药研究现状,以期为该病的治疗和研究提供疗方向。方法:回顾近10年来国内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药研究的成果,从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的机理研究等几方面进行总结。结果: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水平日趋深入,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但是还存在着缺乏统一标准,设计小规范等问题。结论: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尽早建立统一的临床分型、诊断标准和疗效判定标准;完善科研设计,改进造模疗法,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等是目前厦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膏方的制备遵循个体化、辨证与辨病、整体与分期论治、中医思维与西医思维相结合的原则,重在"调平",可根据肿瘤患者所处的不同阶段的组方用药,但临床应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膏方的适用性:膏方在炼制中加入大量滋腻厚味之物,可能间接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如何正确使用膏方,需经过专业的中医肿瘤医生根据不同个体进行客观评价决定。2遵循个体化的意义:膏方的制备相对复杂,临床上根据肿瘤的动态变化调方制膏,对膏方价值的肯定影响重大。3加深机制的研究:只有依据循证医学,客观化、科学化地阐明膏方对肿瘤的作用机制,才能促进医学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ver fibrosis criteria and TCM Syndrome type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Methods: Seventy-nine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agnosed by B ultrasonography were classified by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ir liver fibrosis criteria was determined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healthy subjects as control. Results: Levels of procollagen Ⅲ (PCⅢ), hyaluronic acid (HA), collagen Ⅳ(CⅣ) and laminin (LN) in the fatty live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P<0.01). In respect to the TCM Syndrome-types, PCⅢ, CⅣ and LN in patients of Phlegm-stasis combined typ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of Spleen deficiency-Phlegm dampness Syndrome-type and Damp-Heat Syndrome-type (P<0.05, P<0.01), while HA in different groups was in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nclusion: There was trend of liver fibrosis in fatty liver patients. It was indicated that the Phlegm-stasis combined Syndrome-type possibly was the main TCM pathologic factor of the increasing of fibrosis criteria for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方法,调查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超声等。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与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尿酸、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并对脂肪肝与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糖尿病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佛山市南庄镇体检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为23.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脂肪肝的检出率与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佛山市南庄镇体检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应注意。超重和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高血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孙蓉  盛国滨  高琛  邹雨佳 《黑龙江医学》2012,36(9):694-695,702
目的 观察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方法 选择来我院健康体检的且被检出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196例,对其实施一系列的健康管理措施.结果 对于实施健康管理的19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体检结果 追踪,其中:治愈95例,好转45例.结论 实施一系列健康管理措施,对治愈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有效率达到了70%以上,这对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具有切实有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降脂理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张云鹏主任制定的中药降脂理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和效果。方法:用中药降脂理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43例,另设对照组口服强肝胶囊37例,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总有效率、中医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变化、影像学变化和体重指数等。结果:两组在总有效率、中医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影像学变化和体重指数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降脂理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